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92-93   PDF    
生长激素缺乏症合并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1例报告
陈晓云1, 李桂梅2     
1.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2.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山东 济南 250014
Coexistence of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and lipodystrophia centrifugalis abdominalis infantilis in a child
CHEN Xiao-Yun,LI Gui-Mei

患儿,女,5岁,汉族,因生长迟缓3年 余,脂肪萎缩2年余入院。患儿3年前发现生长 迟缓,生长速度<5 cm/年,身高落后于正常同龄 儿,智力发育无异常,未予特殊处理。现5岁, 身高104 cm。2年前患儿腰骶部及右颈部出现脂 肪萎缩,伴皮肤颜色变暗。腰部病变呈现带状, 并有蔓延扩大趋势,在外未经任何治疗。患儿平 素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多饮多尿, 无抽搐。饮食欠佳,食量小,偏食,喜流质饮食, 少食肉食及蔬菜,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 健,无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密切接触 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 史,预防接种规律。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 顺产出生,出生体重3.2 kg,否认出生窒息、缺氧 史。生后母乳喂养,1.5岁断奶,4个月添加辅食。 2岁前生长发育与健康同龄儿相当。患儿父母均体 健,否认近亲婚配,否认肝炎、结核病史等传染 病史,否认糖尿病等其他遗传代谢病史。父亲身 高168 cm,母亲身高156 cm。否认家中有类似患者。

入院体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 23次/分,身高104 cm,体重16 kg,身高SDS= -2.1。神志清,精神可。右颈部及腰骶部脂肪萎缩, 萎缩部位皮肤不能捏起,皮肤色暗,边界清晰, 形状不规则。右颈部萎缩范围约3 cm×4 cm。腰 部病变呈带状,环绕身体一圈,并向骶部及下腹 部延伸,宽度约为10 cm,见图 1。咽部无充血,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 心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 幼年女性外阴,无阴毛,无分泌物。入院初步诊断: (1)身材矮小原因待查;(2)脂肪萎缩原因待 查。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生化检查示:谷草转氨酶41u/L(参考值0~40u/L),谷丙转氨 酶24u/L(参考值0~40u/L),总胆固醇3.11mmol/L (参考值0~5.20 mmol/L),甘油三酯0.82 mmol/L (参考值0~1.80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7mmol/L (参考值>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2mmol/L (参考值0~3.30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0.37 mmol/L(参考值<1.0 mmol/L)。血常规检查:N 0.29, L 0.61,WBC 4.70×10 9 /L,RBC 4.68×10 12 /L,Hb 126 g/L,PLT 367×10 9 /L。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生长激素(GH)刺激试验(精氨酸+左旋多巴): GH 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 150 min分别为1.676、2.307、1.720、1.672、1.701、 1.769 ng/mL。血清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 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1、胰岛素、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B超示脐周肠系膜区多发淋巴结肿大。子宫、 卵巢B超示子宫、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垂体MR 平扫+增强示垂体高度4.4 mm,垂体Rathke裂囊 肿MRI表现。胸腹部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第3天始给予以下治疗7 d:基因重组人生 长激素(recombined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水剂)2 IU(每日睡前 皮下注射);甲钴胺0.5 mg静脉滴注(qd);多种 微量元素2 mL静脉滴注(qd);口服葡糖糖酸钙 锌口服液10 mL(qd);口服骨化三醇0.25μg(qd)。 患儿右颈部及腰骶部脂肪萎缩范围明显缩小,原 萎缩部位脂肪较前充盈,表面皮肤可捏起,皮肤 颜色正常(图 2),好转出院。出院诊断:完全性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 垂体Rathke裂囊肿。嘱出院后继续rhGH治疗(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并口服葡糖糖酸钙锌口服液 10 mL及骨化三醇0.25μg,每日1次,3个月后门 诊复查。追踪观察1年,患儿身高增长11.5 cm, 体重增长3 kg;血生化检测示:谷草转氨酶36 u/L, 谷丙转氨酶25 u/L,总胆固醇3.12 mmol/L, 甘油三酯0.8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2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50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 0.35 mmol/L。但脂肪萎缩部位未再继续充盈好转, 范围未再缩小,维持在治疗1周时的状态,但也 未再出现扩大的倾向。目前仍在随访中。患儿家 长拒绝行病损部位的活组织检查。

图 1 患儿治疗前(入院后第1天)腹部(A)和腰部 (B)外观 腰骶部脂肪萎缩,萎缩部位皮肤不能捏起,皮肤色暗, 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腰部病变呈带状,环绕身体一圈,并向 骶部及下腹部延伸。

图 2 患儿治疗1周后腹部(A)和腰部(B)外观 经治疗1周后患儿腰骶部脂肪萎缩范围明显缩小,原萎缩部位脂 肪较前充盈,表面皮肤可捏起,皮肤颜色正常。

讨论: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为一种病因不 明的特殊类型的皮肤与皮下脂肪炎症。有学者认 为本病的发生与局部机械刺激、微生物感染、代 谢异常、遗传因素及种族因素等有关 [1] ,但具体病 因未明。伴有色素异常的凹陷病灶远心性扩大是 本病的临床特征。腹部可出现凹陷性萎缩斑,皮 下血管有时清晰可见,损害边缘呈暗红脂细胞浸 润的混合型小叶性脂膜炎。萎缩斑逐渐向四周扩 展,离心性增大,向下累及腹股沟或外阴部,向 上可达胸背部,有时出现在颈部。组织病理示凹陷区内皮下脂肪组织消失,脂肪小叶内淋巴细胞、 组织细胞浸润,表皮轻度变薄,真皮内可有炎症 反应。本病例脂肪萎缩2年余,2年前患儿不明原 因腰骶部及右颈部出现脂肪萎缩,伴皮肤颜色变 暗。腰部病变呈现带状,并有蔓延扩大趋势,符 合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伴有色素异常的凹陷病 灶远心性扩大的临床特征。

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发病率较低,临床医 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腹部离心性脂 肪萎缩症需与脂肪萎缩综合征相鉴别。脂肪萎缩 综合征通常是指脂肪组织缺乏,导致外周胰岛素 抵抗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组代谢异常疾病 [2] 。 另外,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还需与局限性硬皮 病、Pasinipierini型皮肤萎缩症、局限性脂肪萎 缩症等相鉴别。局限性硬皮病表现为真皮成分的 增生或变性,看不到皮下脂肪的萎缩性变化; Pasinipierini型皮肤萎缩症是一种色素性皮肤萎缩 性疾病,与波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关,病理表现为 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基底层色素增加;局限 性脂肪萎缩症好发于面部,病理上随疾病的进展 不出现皮下脂肪组织的减少或消失是其特征。

据随访观察,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患儿的 病程多呈自限性,一般在脂肪萎缩出现后6年多 数患者脂肪萎缩停止扩大,无需特殊治疗 [3]

本病例患儿在患有腹部离心性脂肪萎缩症的 同时,还同时患有GHD,既往未见到有此两种疾 病合并发生的报道。该患儿生长迟缓3年余,身 高落后于正常同龄儿(身高SDS=-2.1),智力发 育无异常;应用精氨酸+左旋多巴进行GH刺激 试验,GH峰值<5 ng/mL,故确诊其合并GHD。 该患儿应用rhGH治疗及支持治疗后仅7 d,脂肪 萎缩即有明显好转。但随访1年未再发现病变范 围及程度的任何变化,仍维持在治疗1周后时的 程度。目前该患儿仍在治疗追踪观察中。

参考文献
[1] 陈淑英.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萎缩症[J].皮肤病与性病, 2000, 22(1): 13.
[2] 周作荣, 彭向欣. 脂肪萎缩综合征[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 16(5-6): 343-345.
[3] 今村贞夫.小儿腹壁远心性脂肪萎缩症125 例分析[J].日皮会志, 1998, 108(6):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