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1025-1028   PDF    
CD40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程首超, 程衍杨, 吴金龙    
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 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CD40 基因两个SNP 位点rs4810485 和rs1535045 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川崎病(KD)以及动脉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4 例KD 患儿和206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的方法测定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KD 患儿SNP位点rs4810485 的基因型(GG、G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 位点rs1535045 基因型(TT、TC、CC)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OR=1.592,95%CI:1.182~2.144,P=0.004)。患者中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均不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均P>0.05)。结论 CD40 基因SNP 位点rs4810485 与KD 无相关性, rs1535045 与KD 的易感性相关。
关键词川崎病     CD40 基因     多态性     冠状动脉损伤     儿童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of CD40 gen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 in Kawasaki disease
CHENG Shou-Chao, CHENG Yan-Yang, WU Jin-L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Xianning Central Hospital, Xianning, Hubei 43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wo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rs4810485 and rs1535045 in CD40 gene) and Kawasaki disease (KD) in Han Chinese children.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184 children with KD and 206 normal controls. The polymorphisms of two SNPs in CD40 gene were detected using PCR-RFLP.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and allele frequency of SNP rs4810485 in CD40 gene between the KD and normal groups (P>0.05).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SNP rs1535045 in CD40 gene in the K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 allele of SNP rs1535045 was shown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KD (OR=1.592, 95%CI: 1.182-2.144, P=0.004). There were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of the two SNPs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P>0.05). Conclusions SNP rs1535045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D in Han Chinese children, while SNP rs4810485 may not.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CD40 gene     Polymorphism     Coronary artery lesion     Child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以全身 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是一 种由免疫介导引起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1];该病主 要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CAD)、 动脉瘤(CAA)甚至心肌梗死,目前 KD 已经成为 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2]。KD 发病 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在世界不同地区,发病 率存在差异,并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2]。全基因组 关联分析研究表明,CD40 基因可能与 KD 的易感 性相关[3],Kuo 等 [4] 研究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位 点 rs4810485 和 rs1535045 为 CD40 基因标签 SNP(tagSNP)。由 于地域及人群的差异,本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 KD 患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 CD40 基因多态性与KD 的易感性,以及患儿存在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 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儿科 住院的典型 KD 患儿 184 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冠状 动脉损伤 63 例;并选取同时期体检正常的 206 名 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年龄 4 个月至 6 岁 7 个月, 平均年龄 3.1±2.6 岁;其中男 131 例,女 53 例; 63 例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中 CAD 58 例,CAA 5 例; 5 例 CAA 患儿均为中、小 CAA,未见巨大 CAA。 对照组平均年龄 3.4±2.8 岁,男 138 例,女 68 例。 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 知情同意。

入选标准符合第 7 次世界小儿 KD 研讨会修 订的诊断标准[5] :(1)发热 5 d 以上,抗生素治 疗无效;(2)眼球结膜充血;(3)皮疹,多表 现为斑丘疹,无水泡及结痂;(4)口唇干裂,杨 梅舌;(5)颈部淋巴结肿大;(6)手足红斑, 硬性水肿,恢复期脱皮。以上 6 条中满足 5 条就 可以诊断 KD,仅符合 4 条加上超声心动图发现 CAD 也可诊断。

冠状动脉损伤诊断参照日本卫生厅 1984 年颁 布的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6]:CAD 指冠状动脉 5 岁以内 >3 mm,5 岁以上 >4 mm,或扩大的冠状 动脉直径大于其近或远端血管直径的 1.5 倍;CAA 指左冠状动脉(LCA)或右冠状动脉(RCA)主干 内径和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 >0.3。冠状动脉内径 4 mm~7 mm,冠状动脉相应部位出现球形、囊性 或梭形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提示 CAA;若冠 状动脉明显扩张,内径 >8 mm,则为巨大 CAA。 1.2 研究方法

取 KD 患儿及对照组儿童静脉血 2 mL,利用 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基因组 DNA,并测定浓度。 以 DNA 为模板分别扩增含有两个 SNP 位点的 DNA 片段。设计的引物分别为 rs4810485 位点:F1: 5'-GGCTCAGAGCCAACCAAGCATATC-3',R1: 5'-ATTCCTGCCCAGGCTTCAGTC-3';rs1535045 位 点:F2:5'-GGAATGACCCATGGTATCAAGG-3', R2:5'-CCCCTTTACCTCTTTCCAGCTG-3'。PCR 总反应体系为25 μL,含有10 倍PCR 反应缓冲 液 2.5 μL,10 mM dNTP 混合液 1 μL,10 μM 引物 各 1 μL,TAKARA Taq 酶 1 U; 反 应 条 件:94 ℃ 3 min;94℃ 30 s,54℃ 30 s,72℃ 30 s,共33 个循环。 取 5 μL 扩增的产物经电泳检测合格以后分别利用 内切酶 BspEI 和 HhaI 进行酶切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频率计 数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利用 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各组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 2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 95%CI表示 相对危险度,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0 基因两个 SNP 位点的基因型 PCR 酶 切电泳结果

各基因型如图 1 所示。

图 1 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确定 A: 表 示 rs4810485 的 3 种基因型;B:表示 rs1535045 的 3 种基因型。
2.2 CD40 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

各组的基因型符合 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 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rs4810485 的 3 种基因型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该 SNP 位点与 KD 易感不相关。 而 rs1535045 的 3 种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 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说明 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与 KD 易感性相关 (OR=1.592,95%CI: 1.182~2.144,P=0.004)。见 表 1

表 1 两组两个 SNP 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例(%)]
2.3 CD40 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 分析

存在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与未损伤的患儿相 比,CD40 基因两个 SNP 位点的多态性均不与冠状 动脉损伤存在相关性(均P>0.05),见表 2

表 2 CD40 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分析[例(%)]
3 讨论

KD 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但以亚裔发病率最 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KD 患儿有增加的趋势, 发病率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方国家[7,8]。越来越多的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的多态性与 KD 的易感性相关,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的 FCGR2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 以及 NRAMP1 基因等与 KD 的易感相关[9,10,11]

CD40 是 TNF 受体超家族成员 5,分布在质膜, 参与蛋白复合体组装、炎症应答、免疫应答信号 转导等过程,研究表明 CD40-CD40L 信号通路参 与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12];此外 CD40 的表达量 增加会导致细胞内的致炎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3]。 CD40 与 CD40L 的相互作用可促进 CD4 + T 细胞的 生长,因此该通路在免疫性疾病中亦有重要作用。 且有研究表明CD40L 基因与KD 的易感性相关[13]。 因此 CD40 基因的突变或者表达量的改变可能影响 该通路的各种应答过程,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

Lee 等 [3]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表明 CD40 基因与 KD 存在相关性,但研究的 SNP 位点 与本文不同;Kuo 等[4] 在台湾人群中研究了 CD40 与 KD 的相关性,与本文结论有不同,本研究中 SNP 位点 rs1535045 与 KD 的易感性相关,TT 为风 险基因型,且该基因型的患儿比台湾儿童更容易 患 KD,可能的原因是地域及种族差异所导致。

本研究中的 SNP 位点 rs4810485 位于 CD40 基 因内含子上面,与 KD 的易感性不相关,可能原 因是 SNP 不影响蛋白的功能和表达量。SNP 位点 rs1535045 与 KD 的易感性相关,推测可能的原因 是影响 CD40 的表达量,进而影响 CD40-CD40L 等 炎症信号反应通路,这一推测需要进一步的实验 来证明。

KD 主要危机生命的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伤, 可导致血栓形成、CAD、CAA 破裂甚至猝死[14], 因此应早期观察 KD 患儿是否为冠状动脉损伤的易 感人群。本研究未发现 CD40 基因两个 SNP 位点 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但本研究中的动脉 损伤的 KD 患儿数量较少,有待今后进一步统计分 析。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中部地区汉族人群中 CD40 基因 SNP 位点 rs4810485 与 KD 的易感无相 关性。而 rs1535045 的 TT 基因型与川崎病的易感 性相关,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由于本研究纳入 的患儿仅限于我国中部地区,考虑到人群及地区 差异,该位点的多态性与 KD 的相关性需要大样本、 多中心进一步来确定;此外,该基因的多态性是 否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也需要大量标本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Wood LE, Tullon RM.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J]. Heart,2009, 95(10): 787-792.
[2] 刘飞, 李军, 杨世伟, 等. CD14 基因多态性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11):839-841.
[3] Lee YC, Kuo HC, Chang JS, et al. 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for Kawasaki disease identified through gnome-wide associationanalysis[J]. Nat genetics, 2012, 44(5): 522-525.
[4] Kuo HC, Chao MC, Hsu YW, et al. CD40 Gene polymorphisms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ofKawasaki disease in the Taiwanese population[J]. ScientificWorld Journal, 2012, 2012: 520865.
[5] Yanagawa HD, Yanagawa HA. Epidemiology of Kawasakidisease: a 30-year achievement[M]. Tokoyo: Shindan-To-Chiryosha, 2004: 24-32.
[6] Research Committee on Kawasaki disease. Report ofsubcommittee on 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reporting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Kawasaki disease Tokyo: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R]. 1984
[7] 黄麟, 杨作成. 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4): 265-267.
[8] Huang GY, Ma XJ, Huang M, et al. Epidemilogic pictures ofKawasaki disease in Shanghai from 1998 through 2002[J]. JEpidemiol, 2006, 16(1): 9-14.
[9] Wu SF, Chang JS, Peng CT, et al. Polymorphism ofangiotensin-1 converting enzyme gene and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Cardiol, 2004, 25(5): 529-533
[10] 纪玉晓, 张宏艳, 林书详. 川崎病患儿FCGR2A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3): 196-200.
[11] Ouchi K, Suzuki Y, Shirakawa T, et al. Polymorphism ofSLC11A1 (NRAMP1) gene confers susceptibility to Kawasakidisease[J]. J Infect Dis, 2003, 187(2): 326-329.
[12] Wang CL, Wu YT, Liu CA, et al. Expression of CD40 ligand onCD4+T cell and platelets correlated to the coronary artery lesionand disease progress in Kawasaki disease[J]. Padiatrics, 2003,111(2): e140-e147.
[13] Onouchi Y, Onoue S, Tamari M, et al. CD40 ligand gene andKawasaki disease[J]. Eur J Humgenet, 2004, 12(12): 1062-1068.
[14] Rozin L, Koehler SA, Shakir A, et al. Kawasaki disease: areview of pathologic features of stage IV disease and two casesof sudden death among asymptotic young adults[J]. Am JForensic Med Pathol, 2003, 24(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