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是一组婴儿期起 病,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肝大、质地异常和肝 功能损害的临床症候群[1]。4项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简称肝纤4项)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 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 (LN),在成人肝病中研究较多也较成熟。大量 研究表明,肝纤4项含量可反映慢性肝炎肝脏病理 损害程度,是反映肝纤维化的可靠指标,其中, HA、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最好,是检测纤 维化进程的良好指标[2,3]。婴幼儿肝再生能力强, 其病理生理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血清纤维化 指标在儿童中研究较少[4],在婴儿IHS的临床价值 仍未确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IHS患儿不同肝纤维 化程度下血清肝纤4项水平及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 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对IHS肝纤维化的临床价 值、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 2009~2012 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 IHS 患儿 60 例, 均符合 IHS 诊断标准[5],其中男 42 例,女 18 例, 初诊年龄在 1~11 个月之间,平均为 3.2±2.4 个月。 所有患儿均行超声、肝胆核素显影检查,排除先 天性胆道闭锁,并筛查甲乙丙戊肝炎病毒,行 HIV、梅毒检测及优生系列检查(弓形虫、巨细胞 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根据超声检 查将患儿分为两组[6,7]:(1)非肝纤维化组(n=29): 肝外形不大、肝实质回声正常或稍多,肝静脉走 形清晰;(2)肝纤维化组(n=31):肝实质回声 增多增粗、分布欠均匀或表面欠光滑,肝静脉清 晰或走行欠清、变细等变化。 1.2 研究方法
肝功能由日立 71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肝纤 4 项检测质控血清为伯乐公司定值质控品。 患儿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3mL,分离血清,20℃ 保存备检;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试剂为安图 生物产品,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 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 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IHS 患儿中,8 例入院时存在上呼吸道感染, 2 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 例 Citrin 基因缺陷症,1 例 糖原累积病。肝纤维化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 胆红素(IBIL)及胆汁酸(TBA)明显高于非肝纤 维化组(P<0.05),而胆碱酯酶(CHE)显著低于 非肝纤维化组(P<0.01),见表 1。
![]() | 表 1 两组肝功能指标的比较(x±s) |
两组患儿4项肝纤维化指标HA、Ⅳ.C、Pc-Ⅲ 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肝纤维化组HA、Ⅳ.C明显 高于非肝纤维化组(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患儿肝纤 4 项指标的比较(x±s,ng/mL) |
HA与ALT、GGT和TBA呈正相关(均r=0.35, P<0.05);Pc-Ⅲ与GGT和TBA呈正相关(分 别r=0.48、0.35,均P<0.05);Ⅳ.C与ALT、 TBIL、DBIL和IBIL呈正相关(分别r=0.38、0.44、 0.39、0.49,均P<0.05);LN未发现有相关性指 标。其中HA、Ⅳ.C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最 强。见表 3。
![]() | 表 3 肝纤 4 项与肝功能的相关系数 |
IHS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征(肝 大、质地异常)和肝功能损害,本质为慢性炎症, 肝纤维化是其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2]。由于致 病因素的持续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肝细胞 持续受损,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进入到肝纤维化 阶段,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 粘连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度 沉积,在此过程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肝纤维化指标。 血清肝纤 4 项在成人慢性肝病中研究较多[8,9,10],但 在婴幼儿 IHS 中的研究较少。另研究报道,超声 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指标能较好反映 IHS 活动情况[11]。
本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组患儿的肝损害及黄 疸指标明显高于非纤维化组;另外 ALT、GGT、 TBIL 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最强,提示肝脏的不 断损伤过程亦是肝纤维化的过程,肝损害越严重, 肝纤维化程度也越重。临床上予以护肝、退黄治 疗可能对改变肝纤维化进程起到一定作用。
有研究报道指出HA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最 有价值,认为HA水平可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 并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Ⅳ.C指标随着肝组织 纤维化的病变进展,其含量递增,且与肝纤维化 正相关[3]。本研究同样发现,肝纤4项指标中HA、 Ⅳ.C及Pc-Ⅲ明显高于儿童正常范围,与成人肝病 的研究类似[2,3]。肝纤维化组HA、Ⅳ.C明显高于非 肝纤维化组,说明HA及Ⅳ.C肝纤维化指标能够较 好地反映肝纤维化水平。
在肝纤维化与肝功能相关性比较中,HA、 Ⅳ.C及Pc-Ⅲ与ALT、TBIL、DBIL、IBIL、TBA正 相关,其中HA和Ⅳ.C与ALT、TBIL、GGT相关性 最强,研究表明此3项指标与IHS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关[5],因此结合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指 导临床评估IHS病变严重程度。此外,IHS非纤维 化组肝纤指标同样高于正常范围,提示肝纤维化 病理过程是不断进展的,监测纤维化指标有助于 判断IHS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技术如今已较成熟,尤其 以定性分析准确度较高,对诊断肝纤维化、早期 肝硬化的准确度接近 90%[12,13]。有研究认为通过直 接诊断指标、间接诊断指标的综合诊断法,可以 进行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6,7]。而联合血清纤维 化定量指标,能够弥补 B 超诊断肝纤维化的不足, 可以在提高的灵敏度同时判断肝纤维化的严重程 度[14]。本研究中 IHS 患儿的分组仅根据超声图象 而非组织学检查,准确性有一定偏差。但大量超 声与病理学诊断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表明,超声 检查肝实质形态学对肝纤维化定性诊断准确度较 高[4];而组织学检查为有创性检测,在 IHS 临床实 践中较难获得相应标本。综上,肝纤 4 项标志物 联合肝功能及超声诊断对 IHS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 断、评估病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1] | 朱启镕, 王晓红, 王建设.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修订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4, 22(5): 357.[2] 胡兴荣, 崔显念, 胡启托, 等.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 18(14):1501-1503. |
[2] | 韦卉, 李金万. 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与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19): 1182-1183. |
[3] | 江冬梅, 周均启, 张新麟, 等. 慢性肝炎患儿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儿科杂志, 2001,39(8): 465-468. |
[4] | 段恕诚, 董永绥. 小儿肝胆系统疾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5] | 孟繁坤. 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16(3): 175-176. |
[6] | 魏雪菲, 徐佩, 李菡.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8): 2278-2280. |
[7] | Pereira TN, Walsh MJ, Lewindon PJ, et al. Paediatric cholestaticliver disease: diagnosis, 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ionand mechanisms of fibrogenesis[J]. World J GastrointestPathophysiol, 2010, 1(2): 69-84. |
[8] | 储波, 蒋丽蓉, 周莎, 等. 肝功能检查在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12): 953-956. |
[9] | 项明. 儿童血清4 项标志物水平的临床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2): 1419-1420. |
[10] | 李智贤, 何云, 吴棘, 等.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超声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 21(6):436-440. |
[11] | 郑荣琴, 吕明德, 苏中振, 等. 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18(1): 20-22. |
[12] | 张文胜, 王宝恩, 贾继东, 等. 超声综合评估系统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 15(4): 249-253. |
[13] | 倪正平, 黄红兵.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B 超部分肝实质图象的比较[J]. 中国临床医学, 2004, 11(5): 893-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