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984-987   PDF    
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血药浓度分析
张光莉, 张慧, 刘茹, 张思颖, 李俊奇, 李颖, 张东伟,罗征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重庆 400014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SAP)的血药浓度,探讨适宜的治疗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3 年12月35 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SAP 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5 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SAP 患儿中,22 例(63%)进行了血药谷浓度监测,治疗剂量为10、12.5 和15 mg/(kg · 次)×q6h 者分别有11、4 和7 例。15 mg/(kg · 次)组平均谷浓度为14.98 mg/L(中位数),显著高于剂量为10 mg/(kg · 次)和12.5 mg/(kg · 次)组患儿(分别为4.97和8.00 mg/L,P<0.05);15 mg/(kg · 次)组达到万古霉素预计谷浓度的比例(71%)显著高于10 mg/(kg · 次)组(9%),与12.5 mg/(kg · 次)组(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临床治疗SAP 使用万古霉素的剂量可能以15 mg/(kg · 次)×q6h ,即60 mg/(kg · d),较为合理。
关键词万古霉素     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Analysis of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in children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ZHANG Guang-Li, ZHAMG Hui, LIU Ru, ZHANG Si-Ying, LI Jun-Qi, LI Ying, ZHANG Dong-Wei, LUO Zheng-Xiu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 Children's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doses in children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SAP)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dose of vancomycin in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SAP and treated with vancomycin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35 SAP cases with vancomycin therapy, 22 cases (63%) had serum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 monitored. The numbers of cases with vancomycin at 10, 12.5, and 15 mg/(kg·dose) × every 6 hours (q6h) were 11, 4 and 7, respectively. The mean serum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in the 15 mg/(kg·dose) group was 14.98 mg/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10 mg/(kg·dose) and 12.5 mg/(kg·dose) groups (4.97 and 8.00 mg/L respectively; P<0.05). The percentage of cases that reached the expected trough concentration in the 15 mg/(kg·dose) group (7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10 mg/(kg·dose) group (9%),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is percentage between the 15 mg/(kg·dose) and 12.5 mg/(kg·dose) groups (71% vs 25%). Conclusions The reasonable dosage of vanc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AP is 15 mg/(kg·dose) × q6h or 60 mg/(kg·d).
Key words: Vancomycin     Pneumon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Child    

万古霉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 重感染,尤其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引起的各种感染[ 1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在 2011 年指南中指出,儿童 MRSA 肺炎推荐静脉 使用万古霉素[ 2 ],对严重或侵袭性感染推荐使用 剂量为 15 mg/(kg · 次)×q6h(即总剂量为 60 mg/ (kg · d) [ 2 ]。同年,《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也提出治疗儿童革兰阳性菌严重感染(如 MRSA 肺炎、MRSA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MRSA 菌 血症和 / 或感染性心内膜炎、MRSA 骨关节感染 等)时万古霉素推荐剂量为15 mg/(kg · 次)× q6h,静脉滴注 [ 3 ]。IDSA 和中国指南均指出为保证 达到治疗严重感染的目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达到 15~20 mg/L [ 2, 3 ]。但目 前国内研究报道中儿童万古霉素静脉使用剂量常 为 10 mg/(kg · 次)×q6h[ 4, 5, 6, 7 ],其中 80% 以上患儿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10 mg/L [ 4, 5, 6 ]。为提高临床认 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 35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SAP)患儿 万古霉素治疗及其血药浓度监测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 2008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 SAP 患儿 35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分离自血液或胸腔积液,并且均进行 了药敏试验,其中 13 例鉴定为 MRSA。其中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2~190 个月,中位数为 111 个月, 其中1~6 月龄4 例,7~36 月龄6 例,≥37 月龄25 例。 3 例患先天性心脏病,14 例用药前肝功能异常。 1.2 用药方案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500 mg/ 支, 生产企业:Eli Lilly Japan K.K, Seishin Laboratories, 药品注册证号:H20080356)。按稳可信药品说明 书和指南推荐[ 2, 3 ] 儿童常规用药10~15 mg/(kg · 次 ), 输注时间至少 1 h,每 6 h 给药 1 次;重症感染可 推荐负荷剂量为 20~25 mg/kg,并根据情况调整 [ 3 ]1.3 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第 5 次给药后 0.5~1 h 留取静脉血标 本 2 mL 监测其峰浓度,在第 4 次或第 5 次给药前 0.5 h 留取静脉血标本 2 mL 监测其谷浓度,标本 统一送至药剂科进行检测。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 Abbott AxSYM 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相应试剂进行血 药浓度检测。将指南[ 3 ] 推荐谷浓度为 10~20 mg/L 定义为预计谷浓度。 1.4 分组

按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分为 4 组:10、12.5、15 和 20 mg/(kg · 次)组,比较不同治疗剂量下患儿 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按年龄分为 3 组:1~6 月 龄组、7~36 月龄组和≥ 37 月龄组,比较不同年龄 段患儿在相同治疗方案下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 按用药前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肝功能正常组与肝 功能异常组,比较两组患儿在相同治疗方案下血 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按照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 病将患儿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及无先天性心脏病 组,比较两组患儿在相同治疗方案下血药浓度是 否存在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经分 析计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中位数(四 分位数间距)[P50(P25,P75)] 进行描述,计数资 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中多组间及多组 后的两两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 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用药监测情况

35 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SAP 患儿22 例 (63%)进行了谷浓度监测,7 例达到预计谷浓度, 15 例(43%)未达到预计谷浓度(其中 13 例调整 了治疗剂量)。15 例(68%)患儿于第 5 次给药 前进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测定,3 例(14%)于 第 4 次给药前监测了血药浓度,4 例(18%)在用 药 2 d 后才测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2.2 不同治疗剂量组的万古霉素谷浓度

22 例监测了谷浓度的患儿中,治疗剂量为 10、12.5 和 15 mg/(kg · 次)×q6h 分 别 有 11、4 和 7 例,无患儿治疗剂量达到 20 mg/(kg · 次)。 不同剂量组间平均万古霉素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其中 15 mg/(kg · 次)组平均谷浓度显著高 于 10 mg/(kg · 次)组和 12.5 mg/(kg · 次)组(分 别T=76.000,P<0.01;T=26.000,P<0.05),而 12.5 mg/(kg · 次)组和 10 mg/(kg · 次)组平均谷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000,P>0.05),见 表 1

表 1 不同初始剂量组患儿血药谷浓度的比较

不同剂量组达到万古霉素预计谷浓度的百分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15 mg/(kg · 次)组达 到预计谷浓度的百分比显著高于 10 mg/(kg · 次) 组(P<0.05),与 12.5 mg/(kg · 次)组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3 年龄、肝功能、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万古霉 素血药浓度的影响

不同年龄组 SAP 患儿使用相同剂量万古霉素 时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2)。用药 前肝功能异常与正常组使用相同剂量万古霉素时,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表 3)。

表 2 年龄、肝功能、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万古霉 素血药浓度的影响

表 3 肝功能对患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有 3 例伴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万 古霉素使用剂量均为 10 mg/(kg · 次),其万古霉 素谷浓度与不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T=10.000,P>0.05)。 2.4 不良反应

35 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儿中,1 例出现 全身猩红热样皮疹,停止输注药物后自行消退(此 例未测谷浓度);1 例 6 月龄女性患儿使用万古霉 素 15 mg/(kg · 次)治疗 7 d 后出现肝功能损害, 其谷浓度为 9.14 mg/L,减量至 10 mg/(kg · 次), 12 d 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比较 35 例患儿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生化指 标的差异,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 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以及胱氨酸蛋 白抑制剂 C,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 3 讨论

国内指南[ 3 ] 推荐万古霉素血药谷浓治疗窗 为 10~20 mg/L;对于复杂性感染,谷浓度应达到 15~20 mg/L,以保证达到治疗目标和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治疗剂量为每次 15 mg/kg 组的平均谷 浓度显著高于 10 mg/kg 组和 12.5 mg/kg 组,达到治 疗窗的比例为 71%,显著高于 10 mg/kg 组,也高 于 12.5 mg/kg 组。上述结果提示临床治疗 SAP 患 儿使用万古霉素的初始剂量以 15 mg/(kg · 次)× q6h [即 60 mg/(kg · d)] 较为合理,稳可信药品说 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以及既往研究报告[ 4, 5, 6, 7 ]中的 剂量 [40 mg/(kg · d)] 可能偏小。此外,本结果还 显示在相同剂量下,患儿年龄、是否合并先天性 心脏病或肝功能异常等因素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无显著影响,提示确定 SAP 患儿万古霉素治疗剂 量时可能无需担心上述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临床上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还是 以谷浓度监测为主。万古霉素监测方法中,谷浓 度监测和群体药代动力学法相对简单实用;而单 室模型法和贝叶斯反馈法对人员要求较高,给药 的准确性也更高[ 8 ],欧美和日本已开展采用群体药 代动力学法模型给药,并结合贝叶斯反馈法进行 给药精准性的研究[ 9, 10, 11, 12 ],现已开发成软件用于临床。 我国也应积极将药代动力学法或贝叶斯反馈法运 用于临床,更加准确地帮助临床医生调整给药剂 量。同时,IDSA 指南[ 2 ] 中还指出对于需长疗程使 用大剂量万古霉素维持血药谷浓度在 15~20 mg/L 的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新生儿等特殊群体, 应同时进行血药峰、谷浓度监测。

本研究中仅有 63% 的 SAP 患儿行万古霉素谷 浓度监测,提示还需要加强对 SAP 患儿万古霉素 谷浓度的监测。万古霉素经过 4 个半衰期后可达 到稳态浓度,指南[ 3 ] 推荐给药后 3~4 个维持剂量 时监测血药浓度,而本研究中 SAP 患儿仅有 14% 于第 4 次给药前测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 在用药 2 d 后才测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叶志康 等[ 13 ] 分析国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发现 57.1% 的医院给药后 2 d 才首次测定万古霉素谷浓 度,提示临床医生还应进一步提高对万古霉素血 药浓度监测的认识。万古霉素达到治疗浓度的时 间快慢与疗效相关[ 14 ],及时监测血药浓度,有利 于及时调整剂量,尽早达到有效浓度,提高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临床医师用药尤为关注的 一个问题。本组 SAP 患儿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不 良反应较少,未发现明显肾功能损害或听力损害 者。据报道,儿童万古霉素相关肾损害发生率为 14%~27.2% [ 15, 16 ],肾毒性发生率随着万古霉素血药 谷浓度≥ 15 mg/L 时显著增高 [ 16 ]。目前没有足够 证据显示使用万古霉素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 素[ 17 ]。但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仍需注意监测 患儿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以保证其应用的 合理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以万古霉素 15 mg/(kg · 次)× q6h 治疗儿童 SAP,能获得较高平均谷浓度,大多 数患儿能达到谷浓度治疗窗。由于万古霉素属于 限制级抗生素,且本资料来自于一家医院,同时, 囿于药瓶说明书和文献报告,本研究积累的病例, 尤其剂量为 12.5 mg/(kg · 次)和 15 mg/(kg · 次) 组的病例还很少,统计学处理有效性受限。因此, 本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论证,期待国内多 中心合作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李家泰. 临床药理学 [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024-1027.
[2] Liu C, Bayer A, Cosgrove SE, et a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for the treatment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adultsand children[J]. Clin Infect Dis, 2011, 52(3): 285-292.
[3]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8): 561-573.
[4] 张海霞, 杨智, 何莉梅, 等. 235 例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分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12): 1200-1203.
[5] 彭敏, 邓楠, 韦鸿雁, 等. 某院儿童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分析 [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 38(10):795-798.
[6] 李秀娟.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儿科临床疗效的研究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3): 39-43.
[7] 王丹, 刘春峰. 重症感染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特点分析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11): 851-853.
[8] Avent ML, Vaska VL, Rogers BA, et al. Vancomycintherapeutics and monitoring: a contemporary approach[J]. InternMed J, 2013, 43(2): 110-119.
[9] Sanchez JZ, Dominguez AR, Lane JR, et al. Populationpharmacokinetics of vancomycin in adult and geriatric patients:comparison of eleven approaches[J].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0, 48(8): 525-533.
[10] Pea F, Bertolissi M, Di Silvestre A, et al. TDM coupled withBayesian forecast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invaluable tool foroptimizing vancomycin daily exposure in unstable critically illpatients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2, 20(5): 326-332.
[11] Nunn MO, Corallo CE, Aubron C, et al. Vancomycin dosing:assessment of time to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 and predictiveaccuracy of phmrmacokinetic modeling software[J]. AnnPharmacother, 2011, 45(6): 757-763.
[12] Hiraki Y, Onga T, Mizoguchi 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prediction accuracy of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by patient-specific parameters as estimated by Bayesiananalysis[J]. J Clin Pharm Ther, 2010, 35(5): 527-532.
[13] 叶志康, 李晓光, 翟所迪.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现况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杂志, 2013, 29(7): 545-548.
[14] Jeffres MN, Isakow W, Doherty JA, et al. Predictors of mortality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 specific evaluation of vancomycinpharmacokinetic indices[J]. Chest, 2006, 130(4): 947-955.
[15] Ragab AR, Al-Mazroua MK, Al-Harony MA, et al. Incidenceand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vancomycin-induced nephrotoxicityin children[J]. Infect Dis Ther, 2013, 2(1): 37-46.
[16] McKamy S, Hernandez E, Jahng M, et al. Incidence and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vancomycinnephrotoxicity in children[J]. J Pediatr, 2011, 158(3): 422-426.
[17] Chen Y, Yang XY, Zeckel M, et al. Risk of hepatic events inpatients with vancomycin in clinical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J]. Drug Saf, 2011, 34(1): 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