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NRF)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最常见的危 重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 资料显示,NICU 中43%的患儿需要接受呼吸支持 治疗[1];NRF 在所有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2.2%, 病死率达14.6% [2]。国内研究者对我国2004 年3 月至2005 年2 月期间全国23 个NICU 进行了前 瞻性调查,全国NICU 的NRF 发生率为13.2%, 病死率为32.1% [3]。同期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 的 NRF 发生率为35.7%,病死率为37.2% [4]。同期 江苏南京地区有2 个NICU 参加了流行病学调查, NRF 发生率为12.6%,病死率为26.7% [5]。以上 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某个地区内或某个医疗中 心内基于NICU 收治总数中NRF 的调查,基于出 生人口NRF 的流行病学研究一直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于2010 年对江苏省淮安市所有NRF 患儿进 行基于出生人口的医学流行病学调查,获得该地 区出生人群中NRF 的发病、诊治转归状况,分析 当地NRF 救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也可为其他地区基于出生人口NRF 的流行病学研 究作为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0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在江苏省淮 安市各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监测。本研究纳入 了淮安市所有的1~3 级接产医院151 家,包括7 家市级医院、15 家县区医院及129 家乡镇医院。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填写 调查表的方式),前瞻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 对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前的集中培训。调查研 究期间,检查所有市直、县区级医院及20% 乡镇 医院对本研究的实施情况。研究结束前针对各家 单位上报的活产数和本研究组收集的出生新生儿 信息表格数进行核对,发现遗漏的病例要求补齐, 漏填项目率<0.5%。 1.3 诊断标准
采用新生儿NRF 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 即应用辅助通气,包括机械通气和无创性经鼻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 24 h,定义为NRF。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EPIDATA 数据库,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连续变量呈 正态分布者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呈 偏态分布者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 发生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淮安市NRF 的一般情况
2010 年淮安市活产婴儿数共60 986 人,发生 NRF 556 例,发生率为0.91%。556 例NRF 中,根 据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日龄、妊娠合并症、 出生体重分层的妊娠合并症及合并出生缺陷、原 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 1。NRF 患儿平均胎龄 为35±4 周,早产儿率为64.1%(351/548)。NRF 发生时间为生后0~672 h。78.4%(404/515)的新 生儿于生后3 h 内发生呼吸衰竭。20.9%(116/556) NRF 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3.6%(20/556)出现 2 种以上并发症。 2.2 淮安市NRF 发生的影响因素
556 例NRF 患儿中,男性398 例,女性158 例, 男女比为2.52 : 1,男性NRF 发生率为1.23%,女 性为0.57%,男女NRF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表 2)。
![]() |
表 1 556 例NRF 患儿的一般情况 |
![]() |
表 2 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妊娠合并症者NRF 发生率的比较 [n(%)] |
不同出生体重者NRF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01),其中出生体重<1 500 g 组NRF 发 生率高于1 500~2 499 g、2 500~3 999 g 和≥ 4 000 g 组(P<0.05);出生体重<2 500 g 两组NRF 发生率 高于2 500~3 999 g 和≥ 4 000 g 组(P<0.05)(表 2)。
不同主要妊娠合并症者NRF 发生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主要妊娠合并症为前 置胎盘和孕期感染发热者NRF 发生率高于胎膜早 破、妊高症组(P<0.05)(表 2)。 2.3 NRF 患儿的治疗及结局
所有NRF 患儿均接受了呼吸机辅助呼吸,接 受nCPAP、常频机械通气以及高频通气的病例数 和通气时间见表 3。14.0%(78/556)的NRF 患儿 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其中9 例为 预防性应用,69 例为治疗性应用。64 例首剂给予 120 mg,14 例首剂给予240 mg。首剂PS 以及第2 剂PS 治疗病例数和治疗时间见表 3。2 例在产房 给予PS,其余76 例在新生儿科给予。
![]() |
表 3 NRF 患儿治疗情况 |
79.5%(430/541)的NRF 患儿进行了病原菌 培养。32.9%(120/365)的患儿5 min Apgar 评分 ≤ 7 分。99.8%(555/556)的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其中81.5%(453/556)接受过2 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44.2%(246/556)先后接受了3 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25.5%(142/556)先后接受了4 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15.6%(87/556)的患儿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为1~14 d。
228 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41.0%(228/556), 好转率为32.9%(183/556),治愈好转率为73.9% (411/556); 未愈或自动出院12 例(2.2%), 转院治疗8 例(1.4%),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25例(22.5%)。男性患儿病死率为20.6%(82/398), 女性为27.2%(43/158)(χ2=2.837,P=0.092)。 NRF 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见表 3。 3 讨论
NRF 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国 内既往对NRF 的调查主要基于住院新生儿进行 的,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的全国性 调查结果显示[3],NRF 占NICU 收治病人数的 13.2%,平均胎龄为35.1±4.1 周,平均出生体重 为2 334±835 g,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羊 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湿肺是NRF 的 主要疾病构成;16.5% 的NRF 患儿接受PS 治疗; NRF 病死率为32.1%,显著高于发达国家[6]。Ma 等[7] 2007 年对河北省14 家NICU 调查发现,NRF 男女 性别比为2.6 : 1,平均胎龄为35±4 周;62.5% 为 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 267±804 g;64.3% 为 低出生体重儿;28.7% 的患儿接受PS 治疗;73.3% 接受nCPAP 治疗;49.0% 使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NRF 病死率为31.4%。
本研究基于出生人口进行调查,显示淮安市 NRF 发生率为0.91%,平均胎龄为35±4 周,早 产儿占64.1%。胎龄32 周以下新生儿NRF 的发生 率明显高于32 周以上的新生儿,这可能与32 周 以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有关。男女性别比为2.52 : 1,与以往的研究相似[3]。本研究中, NRF 的发生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逐步降低,556 例NRF 患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 433±789 g,相对 于河北省报道的2 267±804 g[7],本研究纳入的患 儿出生体重明显较高,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调 查对象为2010 年淮安市所有医院的NRF 患儿有关。 NRF 患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1.69%,与国内既 往研究类似[6],与发达国家报道极低出生体重儿占 NRF 的 37% 不同[8]。
既往研究显示胎膜早破、妊高症、母孕期感染、 前置胎盘等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9],从而导致有 这些危险因素出生的新生儿NRF 发生率较无妊娠 合并症出生的新生儿高。本研究中前置胎盘母亲 所生新生儿NRF 发生率高达18.78%,明显高于胎 膜早破和妊高症组,这与前置胎盘是产科的一种 严重并发症,极易引起孕期出血、早产发生率高、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较高等相关[10, 11]。母孕期感 染发热可提示40%的足月早期新生儿败血症,如 母伴分娩期发热表现可帮助诊断超过1/4 的新生儿 败血症[12]。上海市的研究显示产前发热与早期新 生儿败血症显著相关[13]。也有研究显示孕妇产前 发热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密切相关[14]。 孕期感染发热增加了早产、败血症、缺氧缺血性 脑病等的发生率,从而大幅增加了NRF 的发生率。
引起NRF 的原发病依次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炎、窒息、败血症、肺出血等,并发症依次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漏、败血症,与国内外 的报道相似[3, 7, 8]。14.0% 的NRF 患儿接受了PS 治疗, 低于河北省报道的比例[7],分析原因:首先是本研 究纳入人群出生体重较高;另外经济因素也是制 约PS 使用的原因之一:淮安市为江苏省经济较为 落后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的研究是在其省会城 市进行,经济相对发达。本研究中PS 主要是治疗 性应用,预防性应用仅占11.8%。给予PS 首剂的 中位时间为5 h(范围0~5 h),其中产房给予PS 比例仅占2.6%,尽早给予PS 治疗,患儿预后可望 进一步改善。
本研究中67.9% 的NRF 患儿使用nCPAP, 33.3% 使用常频机械通气,13.7% 使用高频通气。 nCPAP 使用比例较高,与河北省研究[7] 相似。由 于常频通气可导致气道/ 肺部物理性损伤、压力伤 和容量伤,而nCPAP 损伤程度较轻,不易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而且有研究发现nCPAP 相对于常 频机械通气可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15]。 另外,nCPAP 治疗相对于呼吸机治疗更加简易、 经济,更容易被新生儿医生掌握。目前国际上还 没有关于高频通气和常频通气孰优孰劣的报道, 有些医院在常频通气效果不佳情况下给予高频通 气,也有报道直接使用高频通气。还需要更多的 研究探讨两者各自的优势,以选择性地使用最佳 的通气方式治疗NRF 患儿。
本研究显示NRF 病死率为22.5%,低于复旦 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报道的32.1% 的病死率[3],也 低于李文静等报道的37.6%[4],但明显高于美国报 道的11.1%[8]。本研究病死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 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NRF 患儿平均出生体重 明显较高有关。另外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的广泛接受及呼吸机使用的越来越熟练等也可能 是本研究病死率较低的原因。但是本研究NRF 病 死率约为美国的2 倍,说明目前国内的治疗和国 外先进的治疗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患儿平 均住院费用为9 270 元,约为当地农民的家庭年收 入,这可能也是导致家属放弃治疗以致病死率较 高的原因。
[1] | Lee SK, McMillan DD, Ohlsson A, et al. Variations inpractice and outcomes in the Canadian NICU network, 1996-1997[J]. Pediatrics, 2000, 106(5):1070-1079. |
[2] | Rubaltelli FF, Bonafe L, Tangucci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A multicenter study on incidence and fatality rates of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according to gestational age, maternal ag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type of delivery[J]. Biol Neonate, 1998, 74(1):7-15. |
[3] | Qian LL, Liu CQ, Zhuang WZ Y, et al.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a 12-month clinical epidemiologic study in 2004-2005 in China[J]. Pediatrics, 2008, 121(5):e1115-e1124. |
[4] | 李文静, 刘翠青, 马莉.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衰竭 的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 10(3):703-706. |
[5] | 程锐, 韩树萍, 周晓玉, 等. 南京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 儿呼吸衰竭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9, 54(12):1750-1752. |
[6]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 学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 (1):15-20. |
[7] | Ma L, Liu C, Sun B. Hebei Neonatal Network Study Group. Mortality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J]. Neonatology, 2011, 100 (1):14-22. |
[8] | 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Clermont G, et al. Epidemiology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ions from California and New York[J]. Am J Resp Care Med, 2001, 164(7):1154-1160. |
[9] | 齐华雪, 陈平洋, 袁绍丽. 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 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6):565-567. |
[10] | 杨秀丽, 周应芳, 黄艳, 等. 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 局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11):849-851. |
[11] | 周北燕, 陈丽芝, 卢光进, 等. 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新生儿 合并症及预后的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2):151-152. |
[12] | Chen KT1, Ringer S, Cohen AP, et al. The role of intrapartum fever in identifying asymptomatic term neonates with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J]. J Perinatol, 2002, 22(8):653-657. |
[13] | 王旭红, 沈月华, 黄咏梅, 等. 上海市母产前发热与早期新 生儿败血症临床多中心研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9(4):262-265. |
[14] | 卢钺成. 产前发热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J]. 广东 医学, 2012, 33(3):331-333. |
[15] | Aly H, Massaro AN, Patel K, et al. Is it safer to intubate premature infants in the delivery room? [J]. Pediatrics, 2005, 115(6):1660-1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