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伤害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研究 的热点问题。国外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意外伤害 的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 0~14 岁儿童的首位死因 [1],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 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 担[2]。我国各地区对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报 道不尽一致,为 14.6%~74.2%,较城市儿童高[3,4,5]。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健全,医疗卫生水平 较差,农村儿童也缺乏周全的看护,是儿童意外 伤害的高发区。事故倾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个体 特征,处于同等危险暴露条件下,事故倾性者有 更高的事故发生率,而这些个体特征是固有的稳 定的[6]。已有的研究发现儿童中存在少数意外伤害 的多发者[7]。目前国内将 1 年内发生 3 次及 3 次以 上意外伤害的儿童定义为事故倾性儿童[8]。儿童是 最容易受伤害威胁的脆弱群体,应该成为优先研 究的对象。本研究旨在研究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 现况,探讨儿童事故倾性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伤 害多发者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湖南省双峰县选取了两个乡镇,每 个乡镇随机抽取了小学和中学各一所并以此 4 所 学校的所有在册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1 601 份,回收1 587 份,回收率为 99.1%,回收有效问卷1 560 份,回收有效率为 98.3%。 1.2 抽样及问卷调查
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双峰县 两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一所小学和中学。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伤害调查表对所抽 取学校所有在册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过去 1 年中, 即 2013 年 3 月至 2014 年 3 月期间意外伤害的发 生情况。统一培训调查人员。五年级及以上的学 生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三、四年级学生在 班主任和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填写,现场收回; 一、二年级学生在家长和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统一 进行填写,次日收回;问卷当场验收,不合格者 要求重新进行填写。 1.3 伤害的诊断标准
伤害的诊断标准包括:(1)到医疗卫生机构(医 院、校医务室、诊所等)进行诊治,确诊为某一损伤; (2)由家长、老师或同伴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或 看护;(3)因伤休息 / 休学半日以上。凡满足其 中 1 条或多条者,均属于伤害[9]。 1.4 事故倾性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多采用金会庆的定义,将 1 年内发 生 3 次及 3 次以上意外伤害的儿童定义为事故倾 性儿童[8]。 1.5 样本量
根据文献查得事故倾性儿童的发生率为 3.6%~19.37% [10,11],取平均值 11.5%。根据单纯随 机抽样公式估计样本量约为 976 例,加上 20% 的 流失率,则横断面调查实际所需样本量为 1 172 例。 1.6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儿童姓名、性别、 年龄、年级、成绩、是否独生、是否留守、是否寄宿、 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监护人的性别、年龄、 职业、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2)伤害调查表:包括伤害发生的次数、类 型、时间、地点、部位、何人引起、意图、原因、 伤后处理、治疗费用、休息天数、缺课天数等 15 项。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运用 Epidata 3.0 进行双录入,使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数、率、构成比、 均数、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 2检验进 行事故倾性发生的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事故倾性发生的主要危险 因素。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事故倾性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计调查 1 560 人,筛查出事故倾性 儿童 147 例,发生率为 9.42%。其中男生 100 人 (68.0%),女 生 47 人(32.0%),平 均 年 龄 11.5±2.6 岁;小学生 77 人(52.4%),中学生 70 人(47.6%);留守儿童 76 人(51.7%),非留守 儿童 71 人(48.3%)。 2.2 儿童事故倾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性别(P<0.01)、 学习成绩(P<0.01)、留守(P<0.05)、家庭类型 (P<0.05)、经济状况(P<0.01)及监护人性别 (P<0.05)、婚姻状况(P<0.05)、职业(P<0.05)、 教育方式(P<0.05)是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影响因 素(表 1~2)。
![]() |
表 1 儿童事故倾性人口学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
![]() |
表 2 儿童事故倾性家庭环境的单因素分析 |
以学生是否为事故倾性儿童作为因变量,将 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α入=0.05, α出=0.10)。相 关变量赋值见表 3。结果显示,儿童性别、成绩、 家庭经济状况及教育方式是事故倾性的主要影响 因素。其中性别女(OR=0.539)是事故倾性的保 护因素;成绩中下(OR=3.683)、下等(OR=2.099)、 经济状况贫困(OR=2.353)、教育方式放任或漠 不关心(OR=1.914)和变化无常(OR=4.153)是 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4。
![]() |
表 3 儿童事故倾性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变量赋值 |
![]() |
表 4 儿童事故倾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发 生率为 9.42%,高于侯居旺等[10]、低于陈燕珍等 [11] 的报道。这可能与本研究所选取研究对象性别、 年龄等人口学变量的不同有关,本研究对象选自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其次不同的地区经济文化 水平、地理人文环境、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也存 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得出男孩 (12.2%)、成绩中下等(11.4%)、下等(18.3%)、 留守儿童(11.1%)事故倾性发生率较高,家庭类 型、经济状况、监护人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及 教育方式与儿童事故倾性的发生有关,与孙莹等[12] 研究基本一致。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学 习成绩差、家庭经济贫困、教育方式放任或漠不 关心和变化无常是儿童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性 别为女孩是事故倾性的保护因素。男孩较女孩活 泼好动,活动场所较广,暴露于伤害危险因素的 机率较女孩高;学生成绩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可能会导致某些危险行为的形成,从而导致意外 伤害的发生;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周全的看护,自 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暴露于危险环境的可能性 较非留守儿童高,伤害发生率增加,与邓芳明等[13] 报道一致;监护人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不同的管教方式是 2 次意外伤害的危 险因素[14,15]。众多研究证明,家庭类型、人均收入、 监护人发现危险行为时的制止方式、教育方式等 因素与再发伤害有关,为导致伤害频次增加的危 险因素[10,16]。
事故倾性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得出农 村儿童事故倾性的发生与其人口学变量、家庭环 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研 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者忽略了事故倾性儿童这 一特殊群体。在今后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中应重 点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即意外伤害的多发者进行研 究,从而有效地防治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发生。
[1]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ViTal signs: UninTenTional injury deaThs among persons aged 0-19 years-UniTed STaTes, 2000-2009[J]. MMWR Morb MorTal WklyRep, 2012, 61(15): 270-276. |
[2] | Klein M, Oppenheim M, Ivancovsky M, eT al. Childhood injuries in Israel--currenT sTaTus and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pediaTrician[J]. Harefuah, 2012, 151(6): 349-352. |
[3] | 薛玲, 庞淑兰, 杨永生, 等. 1223名农村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35): 5066-5068. |
[4] | 李绍华, 于玉领, 汤质如, 等. 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伤害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12): 1118-1120. |
[5] | 查文婷, 梁维君, 龚萍, 等. 湖南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4): 518-620. |
[6] | Rowe R, Maughan B, Goodman R. Childhood psychiaTric disorder and uninTenTional injury: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cohorT sTudy[J]. J PediaTr Psychol, 2004, 29(2): 119-130. |
[7] | 金会庆, 邹文艺.驾驶员与事故倾性儿童研究[J].人类工效学, 1996, 2(3): 20. |
[8] | 金会庆, 李迎春, 余皖生, 等.儿童意外伤害及事故倾性的家族聚集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14(22): 1907-1908. |
[9] | 王声湧.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53-58. |
[10] | 侯居旺, 郭忠琴, 田蕾, 等.事故倾性儿童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2): 169-171. |
[11] | 陈燕珍, 李建栋,聂军,等.中学生伤害与相关行为特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 13(3): 287-289. |
[12] | 孙莹.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倾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安徽医科大学, 2012. |
[13] | 邓芳明, 龚学民, 崔虹艳, 等.湖南醴陵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5): 524-528. |
[14] | 周英.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 2011. |
[15] | 金会庆, 余皖生, 李迎春, 等.学龄事故倾性儿童与家庭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9): 1037-1038. |
[16] | 范亚平, 孙业桓, 张燕, 等.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 2003, 7(3): 2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