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2): 120-123   PDF    
高剂量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治疗儿童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
常健, 张语桐, 王立哲, 钟晓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 吉林 长春 130021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neuroblastoma with high-dose topotecan plus cyclophosphamide and vincristine
CHANG Jian, ZHANG Yu-Tong, et al.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小儿最常 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6%~7%, 大约75% 患儿发病年龄小于5 岁,平均发病年龄3.5 岁[1]。虽然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应用,患 儿预后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但少数患儿由于复 发、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导致死亡。肿瘤 的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如 何降低耐药性,提高化疗敏感性是目前亟待解决 的难题。苦参碱是一种传统中药成分,其抗肿瘤 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苦参碱对儿童急 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神经母细胞瘤LA-N-5 细胞、肝癌SMMC-7721 细胞、胃癌细胞、大肠癌 SW480 细胞、乳腺癌细胞等有抑制及杀伤作用, 且有明显的量效及时效关系[2, 3, 4, 5, 6]。程序性细胞死亡 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又称肿瘤 性转化抑制剂,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可以促进 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及侵袭, 并可增加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那么, 苦参碱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是否与PDCD4 有关呢? 目前这方面的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 同浓度苦参碱与固定浓度顺铂对人肾母细胞瘤SKNEP- 1 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 其剂量依赖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肾母细胞瘤SK-NEP-1 细胞购自中国科学 院细胞库;Hyclone 改良型RPMI-1640 培养基及 Hyclone 胎牛血清均购自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 北京有限公司;苦参碱(粉末,纯度≥ 98%,中 鑫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 份有限公司);流式试剂盒(Annexin-V-FITC 试剂盒, 北京宝赛公司);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剂 (Sigma 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Sigma 公 司);TRIzol 液、TIANScript cDNA 第一链合成试 剂盒及2×Taq PCR Master Mix 均购自北京天根生 化科技有限公司;PDCD4 mRNA 的引物由上海捷 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及合成;β-actin 由艾博 思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设计及合成。

1.2 细胞培养

人肾母细胞瘤SK-NEP-1 细胞置于含10%胎 牛血清和1%青霉素- 链霉素的RPMI-1640 培养液 中,于37℃、5% CO2、100%湿度的培养箱中孵育。 每3、4 d 换液,7 d 左右传代1 次,维持细胞处于 对数生长期。

1.3 分组

  (1)对照组:人肾母细胞瘤SK-NEP-1 细胞 不经任何处理。(2)顺铂组:细胞加入5 μg/mL 顺铂作用16 h。(3)0.5 mg/mL 苦参碱组:细胞 加入0.5 mg/mL 苦参碱处理24 h。(4)1.0 mg/mL 苦参碱组:细胞加入1.0 mg/mL 苦参碱处理24 h。 (5)1.5 mg/mL 苦参碱组:细胞加入1.5 mg/mL 苦 参碱处理24 h。(6)0.5 mg/mL 苦参碱联合顺铂 组:细胞加入0.5 mg/mL 苦参碱处理24 h 后,加 入5 μg/mL 顺铂作用16 h。(7)1.0 mg/mL 苦参碱 联合顺铂组:细胞加入1.0 mg/mL 苦参碱处理24 h 后,加入5 μg/mL 顺铂作用16 h。(8)1.5 mg/mL 苦参碱联合顺铂组:细胞加入1.5 mg/mL 苦参碱处 理24 h 后,加入5 μg/mL 顺铂作用16 h。(9)空 白组:无细胞只有相应培养液。

1.4 MTT 法检测SK-NEP-1 细胞存活率

收集对数生长期SK-NEP-1 细胞, 制成 1×104/mL 细胞悬液,接种于96 孔板,每组设6 个复孔,取其平均数。按上述分组加药处理后,每 孔加MTT(5 mg/mL)20 μL,培养箱中孵育4 h, 吸去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150 μL DMSO,震 荡15 min,于1 h 内在酶标仪测其波长492 nm 的 吸光度(OD 值)。 各组同时进行MTT 检测,空 白组调零,结果取均值。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 ([ 实验组吸光度- 空白组吸光度)(/ 对照组吸光度- 空白组吸光度)]×100%。实验独立重复3 次。

1.5 流式细胞仪检测SK-NEP-1 细胞的凋亡率

收集对数生长期SK-NEP-1 细胞, 制成 1×104/mL 细胞悬液,接种于六孔板,按上述分组 加药,每组3 个样本,实验独立重复3 次。各实 验组同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用4℃预冷的 PBS 洗两遍并离心(1 000 rpm/min、10 min)后, 加Binding Buffer 200 μL 悬浮细胞, 加Annexin V-FITC 10 μL, 避光室温反应15 min 后, 再加 Binding Buffer 300 μL 及 PI 5 μL 混匀,于1 h 内在 流式细胞仪上检测。

1.6 RT-PCR 法检测PDCD4 mRNA 的表达

收集对数生长期SK-NEP-1 细胞, 制成1×104/mL 细胞悬液接种在50 mL 细胞培养瓶 中,按上述分组加药,每组3 个样本,实验独 立重复3 次。各实验组同时进行RT-PCR 检测。 TRIzol 液提取细胞总RNA,具体操作按说明书 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A260/A280)检测RNA 纯度及完整性, 按说明书步骤逆转录mRNA 为cDNA。PDCD4 引物: 上游序列(5' → 3') AAAGGCGACTAAGGAAAAACTCATC; 下游序列 (5' → 3') GCCTATCCAGCAACCTTCCCT, 片段 长度为129 bp。β-actin 引物:上游序列为(5' → 3') CGAAACTACCTTCAACTCCATC ; 下游序列为 (5' → 3') AGTGATCTCCTTCTGCATCCT, 片段 长度为130 bp。反应条件:94 ℃ 预变性 3 min; 94℃变性 30 s,58℃(PDCD4)/56℃(β-actin) 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0 个循环;最后 72℃延伸5 min。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利用电脑成像统计电泳后泳带密度,通过密度分 析测定目的基因产物与内参照基因产物的比率, 半定量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多 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 用SNK-q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TT 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

各实验组SK-NEP-1 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 照组(均P<0.05),苦参碱组随药物浓度增加, 存活率逐渐降低。苦参碱联合顺铂组与相同浓 度单药苦参碱组比较,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均 P<0.05)。苦参碱联合顺铂组与顺铂组比较,存活 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见表1。

表 1 各组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 (x±s,%)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各实验组SK-NEP-1 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对 照组(均P<0.05),苦参碱组随药物浓度增加, 凋亡率逐渐增高。苦参碱联合顺铂组与相同浓 度单药苦参碱组比较,凋亡率均明显增高(均 P<0.01)。苦参碱联合顺铂组与顺铂组比较,凋亡 率均明显增高(均P<0.01)。见表1和<图1。

图 1 流式细胞仪检测SK-NEP-1 细胞的凋亡 A:对照组;B:苦参碱0.5 mg/mL 组;C:苦参碱1.0 mg/mL 组; D:苦参碱1.5 mg/mL 组;E:顺铂组;F:苦参碱0.5 mg/mL+ 顺铂组;G:苦参碱1.0 mg/mL+ 顺铂组;H:苦参碱1.5 mg/mL+ 顺铂组。图中左上象限表示机械损伤的细胞;右上象限表示晚期凋亡以及继发坏死的细胞;左下象限表示存活细胞;右下象 限表示早期凋亡细胞。
2.3 各组细胞PDCD4 mRNA 表达

各实验组PDCD4 mRNA 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均P<0.01)。苦参碱组随药物浓度增加, PDCD4 mRNA 表达水平逐渐增加(P<0.01)。苦 参碱联合顺铂组与相同浓度单药苦参碱组比较, PDCD4 mRNA 表达均显著提高(均P<0.01)。联 合顺铂组与顺铂组比较,PDCD4 mRNA 表达水平 均明显升高(均P<0.01)。见表2和<图2。

表 2 各组细胞PDCD4 mRNA 表达 (n=3,x±s)

图 2 RT-PCR 检测SK-NEP-1 细胞中PDCD4 mRNA 表达  M:Marker;1: 对照组;2: 苦参碱0.5 mg/mL 组; 3:苦参碱1.0 mg/mL 组;4:苦参碱1.5 mg/mL 组;5:顺铂组; 6:苦参碱0.5 mg/mL+ 顺铂组;7:苦参碱1.0 mg/mL+ 顺铂组; 8:苦参碱1.5 mg/mL+ 顺铂组。
3 讨论

苦参碱化学名为苦参啶-15- 酮(Matddin-15- one),化学分子式为C15H24N20,是中药苦参的主 要活性成分之一,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 及杀伤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可逆转多药耐药,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7]。 虽然化疗仍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传 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以及肿瘤的多药耐药,高 侵袭和转移的特征,是目前化疗成功的障碍。苦参 碱这种新型高效低毒抗肿瘤中药,对体外肿瘤细胞 除抑制及杀伤,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抑制肿瘤转 移,调节肿瘤细胞宿主免疫等作用外[8],还能逆转 多药耐药,提高传统化疗药物敏感性,使临床抗肿 瘤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9]。 但苦参碱联合顺铂抗 SK-NEP-1 细胞作用鲜有报道。

细胞增殖和凋亡是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个 重要方面,两者间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 个重要方式,苦参碱调节肿瘤细胞中某些基因表 达水平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有研究报道, MYCN 基因,为MYC 原癌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具 有很强致癌潜能[10],神经母细胞瘤LA-N-5 细胞高 表达MYCN 基因mRNA,苦参碱作用体外培养的 LA-N-5 细胞,抑制MYCN 基因mRNA,从而有效 抑制该细胞增殖,实现其抗肿瘤作用[4]。抑癌基因 也称为抗癌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 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 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肾母细胞瘤中 PDCD4 mRNA 及蛋白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相比明 显下调。肿瘤恶性程度越高,瘤组织中PDCD4 蛋 白表达下调越明显,PDCD4 mRNA 和蛋白可作为 评价肾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11, 12]

本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苦参碱在一定 浓度范围(0.5~1.5 mg/mL)内能抑制SK-NEP-1 细 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因顺铂 毒副作用大,且易耐药。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苦 参碱与固定浓度顺铂联合用药,发现随着苦参碱 浓度的增加,联合作用组抑制SK-NEP-1 细胞增殖 越明显。联合作用组存活率低于苦参碱、顺铂单 药组,而凋亡率增高。各实验组SK-NEP-1 细胞 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苦参碱组随药物浓度增 加,存活率逐渐降低,联合0.5 μg/mL 顺铂共同作 用SK-NEP-1 细胞后,与相同浓度单药苦参碱组及 顺铂组比较,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各实验组SKNEP- 1 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随 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逐渐增高,联合0.5 μg/mL 顺铂共同作用SK-NEP-1 细胞后,与相同浓度单 药苦参碱组及顺铂组比较,凋亡率均明显增高。 说明苦参碱与顺铂有协同作用,能提高顺铂的化 疗敏感性。同时本研究发现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 加,PDCD4 mRNA 的表达逐渐增高。与苦参碱、 顺铂单药组相比,联合作用组能明显提高PDCD4 mRNA 的表达,提示苦参碱联合顺铂可能通过提 高SK-NEP-1 细胞PDCD4 mRNA 的表达来发挥协 同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提高苦参碱对 顺铂化疗敏感性,起到抗肿瘤作用。

综上,本研究证实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 通过上调PDCD4 mRNA 的表达,来抑制SK-NEP-1 细胞增殖,诱导凋亡。这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苦参 碱通过其他途径与顺铂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奠 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Simon T, Langle A, Harnischmacher U, et al. Topotecan, cyclophosphamide, and etoposide (TCE)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neuroblastoma. Results of a phase-Ⅱ trial[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7, 133(9): 653-661.
[2] Santana VM, Furman WL, Billups CA, et al. Improved response in high-risk neuroblastoma with protracted topotecan administration using apharmacokinetically guided dosing approach[J]. J Clin Oncol, 2005, 23(18): 4039-4047.
[3] Brisse HJ, McCarvile MB, Granata C, et al. Guidelines for imaging and staging of neuroblastic tumors: consensus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Project[J]. Radiology, 2011, 261(1): 243-257.
[4] Mueller S, Matthay KK. Neuroblastoma: biology and staging [J]. Curr Oncol Rep, 2009, 11(6): 431-438.
[5] Berthold F, Hero B, Kremens B, et al. Long-term results and risk profiles of patients in five consecutive trials(1979-1997) with stage 4 neuroblastoma over 1 year of age[J]. Cancer Lett, 2003, 197(1-2): 11-17.
[6] Broeur GM, Pritchard J, Berthold F, et al. Re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for neuroblastoma diagnosis, staging,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J]. J Clin Oncol, 1993, 11(8): 1466-1477.
[7] Kushner BH, Kramer K, Modak S, et al. Differential impact of high-dose cyclophosphamide, topotecan, and vincristine in clinical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chemoresistant neuroblastoma[J]. Cancer, 2010, 116(12): 3054-3060.
[8] NCI. CTCAE[EB/OL].[May 17, 2010]. http://evs.nci.nih.gov/ftp1/ CTCAE/About. Html.
[9] 雷琦, 唐锁勤, 王天有. 拓扑替康对HPB-AM 细胞MAGE 基因表达的影 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8): 679-682.
[10] Kaufmann SH, Peereboom D, Buckwalter CA, et al. Cytotoxic effects of topotecan combined with various anticancer agents in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J]. J Natl Cancer Inst, 1996, 88(11): 734-741.
[11] Carol H, Houghton PJ, Morton CL, et al. Initial testing of topotecan by the pediatric preclinical testing program[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10, 54(5): 707-715.
[12] Kretschmar CS, Kletzel M, Murray K, et al. Response to paclitaxel, topotecan, and topotecan-cyclophosphamide in children with untreated disseminated neuroblastoma treated in an upfront phase Ⅱ investigational window: a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 study[J]. J Clin Oncol, 2004, 22(20): 4119-4126.
[13] Simon T, Langler A, Berthold F, et al. Topotecan and etoposide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high-risk neuroblastoma: results of a phase 2 trial[J].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7, 29(2): 101- 106.
[14] London WB, Frantz CN, Campbell LA, et al. Phase Ⅱ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opotecan plus cyclophosphamide versus topotecan alon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neuroblastoma: a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study [J]. J Clin Oncol, 2010, 28(24): 3808-3815.
[15] De Ioris MA, Castellano A, Ⅱari I, et al. Short topotecan- based induction regimen in newly diagnosed high-risk neuroblastoma[J]. Eur J Cancer, 2011, 47(4): 572-578.
[16] Thompsn J, George EO, Poquette CA, et al. Synergy of topotecan in combination with vincristine for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olid tumor xenografts[J]. Clin Cancer Res, 1999, 5(11): 3617-3631.
[17] 朱琪琦, 刘英, 冯晨, 等. 神经母细胞瘤远期复发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12): 995-997.
[18] Maris JM. Recent advances in neuroblastoma[J]. N Engl J Med, 2010, 363(23): 2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