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2): 147-151   PDF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感染因素的影响
张晓佳, 严媚, 刘玉, 王学梅,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一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1 例ALL 患儿分为治疗组(47 例)和对照组(44 例),治疗组在诱导缓解化疗的同时给予加用黄芪注射液0.5 mL /kg·d,共35 d,治疗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比较两组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持续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感染部位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等。结果 治疗组47 例患儿中有4 例出现过敏反应后退出实验,研究显示诱导缓解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患儿中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减轻了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也可能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从而使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生时持续时间缩短。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黄芪     化疗     感染     儿童    
Effects of Huangqi injection on infection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ZHANG Xiao-Jia, YAN Mei, LIU Yu, WANG Xue-Mei, Hailiqiguli NURID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uangqi injection on the infection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during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Ninety-one children with ALL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n=47) and control groups (n=44) b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ethod. During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Huangqi injection (0.5 mL/kg·d) for 35 days, while an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was used instea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supportive care was the same for the two groups. After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duration of infection, white blood cell and neutrophil counts, site of infection, and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secre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Four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ropped out of the study due to allergic reaction. After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infection (P<0.05), a shorter duration of infection at any site (P<0.05), a higher neutrophil count after chemotherapy (P<0.05), and lower incidence rat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lood infection, and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P<0.05).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s. Among the infected children,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secre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Huangqi injection may reduc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caused by chemotherapy drugs and increase neutrophil count during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
Key word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uangqi     Chemotherapy     Infection     Chil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化疗期间发生感染是患儿治疗 失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疾病自身的特 点和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ALL 患儿免 疫功能低下,极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寻找提 高化疗后ALL 患儿免疫力的辅助药物,对控制感 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黄宗宣等[2] 研究表明, 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扶正中药,在化疗同时加用 黄芪注射液后可增加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同时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黄芪注射液是否影响粒细胞 计数等感染相关因素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本研 究主要探讨黄芪注射液能增强细胞免疫的同时, 是否对ALL 患儿化疗后的感染因素有所影响及影 响机制如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一科住院治疗的ALL 患儿91 例,其中男43 例,女48 例,年龄2 个月~14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 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制定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 三次修订草案)》中的诊断标准[3]。采用随机双盲 法将91 例ALL 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7 例,其中男23 例,女24 例,年龄3~14 岁,平 均年龄7.0±1.8 岁,标危组15 例,中危组15 例, 高危组17 例;对照组44 例,其中男20 例,女24 例, 年龄5~14 岁,平均年龄7.5±2.0 岁,标危组20 例, 中危组12 例,高危组12 例。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 血像及骨髓像检查结果等,结合国际通用的MIC 分型标准[4] 以及儿童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 次修订草案)[3] 对临床危险度进行分型。治疗组与 对照组患儿在民族、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血液系统疾病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3 年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具体如下:(1)发热,体温>38℃,持 续4 h 以上或伴有寒战,并除外输液、输血反应 等其他原因者和ALL 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体温 >38.5℃,即考虑有感染[5]。(2)有感染定位临床 表现,即可临床诊断。(3)出现感染临床症状后, 给予病原学培养,病原学培养有阳性结果,或B 超、 X 线等检查有阳性结果,可确定诊断。

1.3 方法

两组同种类型疾病化疗方案相同,诱导缓解 治疗方案依据2006 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制 定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 次修订草案)》[3]。治疗组在化疗第1天同时给予 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国 药准字Z51021776,10 mL/ 支,相当于黄芪2 g) 0.5 mL/(kg·d),连用35 d;对照组用氯化钠替 代黄芪注射液进行输注(两组均用黑色瓶罩及棕 色输液器,且由我院静配中心人员配制完成后送 至我科)。如出现黄芪过敏反应,则立即停用黄 芪注射液,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待病情平稳后退 出该实验。本实验治疗期间有1 例标危组及3 例 高危组患儿由于出现黄芪过敏反应(出现药疹)退 出实验。所有患儿在外周血WBC<1×109/L 时,均 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白细胞计数>1×109/L, 其他支持治疗相同。

逐个记录纳入研究的ALL 患儿的感染日期、 感染症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化疗前 后血、尿、粪常规,各种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结 果,经管医生填报感染登记表等,并进行汇总分 析,主要分析在诱导缓解化疗过程中发生感染患 儿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黄芪注射 液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应用辅助治疗情况等, 并通过标准化法[6] 计算两组患儿的标准化感染率。 标准化法[6] 是采用统一的标准构成,以消除年龄、 性别、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等因素构成不同对研 究结果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计算方法为:选择两组人数合并作为标准组,按 式P'= Σ Nipi/N(P' 为标准化率,Nipi 为各临床分 型的预期感染人数,是指用被标化组的分组感染 率去预测在标准人口Ni 中可能有多少人会发生感 染),计算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标准化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两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或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化疗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43 例治疗组患儿中,共有19 例患儿经化疗后 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4%;44 例对照组患儿中, 有31 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0%,明显高于 治疗组(χ2= 6.14,P<0.05)。但每组不同临床危 险度分型患儿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1

表 1两组ALL 患儿化疗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总数作为标准人 数,分别计算出治疗组标准化感染率为27%,明 显低于对照组标准化感染率(58%,χ2= 6.14, P<0.05)。治疗组标危患儿标准化感染率为18%, 对照组为32%;治疗组中危患儿标准化感染率为 23%,对照组为33%;治疗组高危患儿标准化感染 率为25%,对照组为41%,对照组不同临床危险 度分型患儿的标准化感染率均高于治疗组(分别 χ2=5.22、3.88、5.78,均P<0.05)。

2.2 两组化疗前后粒细胞水平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同临床危险度分型患儿化 疗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两组不同临床危 险度分型患儿化疗后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亦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中性粒细胞 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 2两组化疗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x±s,×109/L)

表 3两组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x±s,×109/L)
2.3 两组化疗期间不同感染部位感染持续时间比较

ALL 患儿全身多个部位均会发生感染,其中 以菌血症持续时间最长;治疗组不同临床危险度 分型患儿不同感染部位感染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均P<0.05)。见表4

表 4两组化疗期间不同感染部位感染持续时间比较 (x±s,d)
2.4 两组化疗期间感染部位的发生率比较

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发生感染以 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较为 常见;且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 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在胃肠道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5

表 5两组化疗期间感染部位的发生率比较 [ 例(%)]
2.5 两组化疗期间感染病原菌种类比较

87 例ALL 患儿的分泌物中共培养出64 株病 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 株(28%),革兰阴 性菌38 株(59%),真菌8 株(12%),革兰阴 性菌感染率高于革兰阳性菌及真菌(χ2=9.1428, P<0.005),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 分布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表6)。治疗组共送检43 份分泌物, 有16 份培养呈阳性(37%),而对照组共送检44 份分泌物,有30 份培养呈阳性(68%),两组分 泌物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 P<0.05)。

表 6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同感染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 例(%)]
2.6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4 例患儿在静脉滴注棕色输液瓶中 液体时(即黄芪注射液时)出现过敏反应,其中 高危组3 例,均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难忍,随后出 现针头样红色皮疹,颜面部及前胸部大面积密集成 片,呈四肢对称散在分布,伴有头晕、头胀感等; 标危组1 例,仅出现四肢散在分布皮疹,伴有瘙痒、 头晕感。上述4 例患儿均立即停止静脉滴注该液体, 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口服扑尔敏片等 积极抗过敏治疗,局部给予炉甘石洗剂涂抹,数小 时后皮疹逐渐消退,同时退出实验。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 ALL 的生存率不断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化 疗后骨髓抑制,导致医院感染机会加大,由感染 导致的死亡是ALL 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 8]。 黄芪可作为一种常用的扶正中药, 在急性白血病 患儿化疗期间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 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但黄芪能否减少患儿化疗 期间感染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择 2~14 岁的ALL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芪注射 液对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治疗组感染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期化 疗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化疗期间感染的 发生率;化疗后治疗组各部位感染持续时间低于 对照组,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黄芪注射 液可能减轻化疗对骨髓粒系的抑制作用,也可能 刺激骨髓粒细胞增生,持续增加ALL 患儿的粒细 胞数目,或促进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因子刺激骨 髓造血,提升粒细胞水平,使得患儿抗感染能力 增强,缩短ALL 患儿感染持续时间;ALL 患儿诱 导缓解期以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皮肤软组 织感染较为常见,研究也表明治疗组发生呼吸道 感染的ALL 患儿少于对照组,提示黄芪注射液作 为一种扶正固本的中药可能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 染有良好的疗效[9, 10];ALL 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以革 兰阴性菌为主,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对 照组,表明治疗组感染患儿临床表现较对照组轻, 感染较容易控制。上述研究均表明ALL 患儿在诱 导缓解化疗期间医院感染较为多见,与高红英等[11] 的研究结果相同,应用黄芪治疗35 d 后,感染发 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感染控制效果优 于对照组。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证明黄芪注射液相应的也 会产生其不良反应,如:药疹、急性荨麻疹、迟 发性严重性静脉炎、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 肌痛症、溶血性贫血、少尿等[12],故在使用前应 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立即停止使用黄芪注射液,同时积极给予抗过敏 治疗,避免加重病情,本研究过程有1 例标危组 及3 例高危组患儿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难忍,随后 出现针头样红色皮疹,颜面部及前胸部大面积密 集成片,四肢对称散在分布,伴有头晕、头胀感等, 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停止使用黄芪注射液。 另有文献表明大剂量黄芪可能还具有免疫治疗作 用[13, 14]。黄芪含有三萜皂甙类衍生物、黄酮化合 物、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 共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可能存在以下 调节机制:(1)通过调节细胞免疫系统而发挥作 用;(2)可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 进抗体的生成;(3)黄芪总甙可能调节T 细胞亚 群[15] 的比例,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故黄芪作为 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剂,其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公 认,因此本研究把这种辅助药物加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化疗的过程中起到了其正性作用。ALL 患儿在正规化疗过程中必然会经历骨髓抑制期, 此时粒细胞减少最容易导致感染[16],结合黄芪作 为辅助治疗药物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黄芪提高 粒细胞水平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总之,白血病 的治疗比较复杂,策略性强,化疗同时加用中药 治疗可能提高化疗效果,减少或减轻感染,为提 高化疗的成功率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晖. 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5(18): 32-33.
[2] 黄宗宣, 严媚, 李捷, 等.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 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1): 1070-107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 会.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5): 392-395.
[4] 谭静, 张耀东, 谭利娜, 等. 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因素 的Meta 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2): 181-182.
[5] 贾月萍, 刘桂兰, 张乐萍, 等. 急性白血病儿童医院感染71 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22): 1707-1708.
[6] 李晓松, 郝元涛, 张菊英, 等. 医学统计学[M]. 第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7-69.
[7] 胡红兵, 刘翎, 罗德娟, 等. 儿童医院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 耐药性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2): 197-199.
[8] 马燕, 米弘英. 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1, 3(6): 666.
[9] 邓希佳.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 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5): 38.
[10] 陈慧.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 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5): 444.
[11] 高红英, 陈娟娟, 陈光福.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 染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8A): 566-567.
[12] 邓芳. 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中国药业, 2006, 15(3): 79-80.
[13] Sasada M. 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neutrophils—dual action of neutrophils[J]. Rinsho Ketsueki, 2003, 44(6): 351-357.
[14] 石鹏, 林为民, 傅忠国. 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 临床研究[J]. 中国新医药, 2003, 2(12): 30-31.
[15] 余向东, 严发敏. 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03, 14(12): 755.
[16] 刘晓艳, 党西强, 万伍卿, 等. 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 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1, 3(3): 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