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 要累及软骨化骨的骨骼,以长骨干骺端多发性 外生骨疣为特征[1]。该病为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 遗传病,与EXT 抑癌基因突变有关,现已发现与 HME 有关的有EXT1、EXT2,其中>70% 的HME可检测到EXT1 或EXT2 突变[1]。EXT1 基因位于 染色体8q24.11~q24.13,其cDNA 由3.4 kb 碱基组 成,编码11 个外显子,746 个氨基酸。EXT2 位 于染色体11p12-p11,编码16 个外显子[1]。据人 类基因突变数据库(www.hgmd.cf.ac.uk)检索,至 2013 年1 月共报道EXT1 基因突变420 种,有错 义/ 无义突变(140 种)、剪切突变(44 种)、调 控区突变(1 种)、微小缺失(146 种)、微小插 入(49 种)、微小缺失插入(8 种)、交叉缺失(26 种)、复杂重排(6 种)等突变,未见大片段重复; EXT2 突变197 种,包括错义/ 无义突变(65 种)、 剪切突变(24 种)、调控区突变(6 种)、微小 缺失(55 种)、微插入(25 种)、微小缺失插入(5 种)、交叉缺失(17 种),未见复杂重排及大片 段重复。另根据多发性骨软骨瘤突变数据库(MOdb,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 Mutation Database,http:// medgen.ua.ac.be/LOVD)所收集数据,少数患者存 在EXT1 或EXT2 的整个/ 部分基因缺失,为拷贝 数变异。至2013 年6 月14 日,共收录EXT1 变异 429 种,EXT2 突变223 种。该数据库不仅收录已 报道突变,同时收录未正式发表的数据,所以突 变种类及数量多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所收录。 本研究通过对1 例HME 家系3 代进行EXT1 基因 分析及临床资料整理,以明确该家系临床特点及 致病基因突变;并回顾中国人种EXT 基因报道文 献,统计分析中国人种EXT 基因突变情况。
2010 年7 月份2 名患儿(E、F)以“多发关 节部位肿物”于我院就诊,进而收集汉族HME 一 家系(家系图见图 1),共3 代24 人,其中患者 6 人(A、B、C、D、E、F),3 男3 女,随访至 2013 年2 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关节周围大小不 等的多发肿物,质硬,无压痛,界限清楚,移动性差, 表面皮肤正常;可同时伴有骨骼畸形及活动障碍, 无关节肿痛;部分患者伴有矮小(见表1,临床表 现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参考文献[2],具体标准如下: 发病年龄<3 岁,1 分;身高< 第25 百分位,1 分; 肿瘤累及7 个关节以上或6 个关节+ 累及其他扁骨, 1 分;单个骨个肿瘤数量>5,1 分;肢体有外观畸 形及功能障碍,1 分。≥ 3 分为重度,3 分以下为 轻度)。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
图 1 HME 家系图 A、B、C、D、E、F、为患者,其中E、F 为先证者。 |
![]() |
表 1HME 家系基本临床资料 |
取外周抗凝血2 mL,应用威格拉斯DNA 提取 试剂盒提取DNA。经Primer 3.0 对EXT1 全部11 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在线设计引物(引 物序列及PCR 产物长度见表2),由英潍捷基(上 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对EXT1 全部11 个外显 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 扩增,PCR 体 系:博迈德? 2×PCR mix 12 μL,dd H2O 11 μL, DNA 1 μL,10 μmol/L 引物1 μL。PCR 条件:95℃ 5 min;每个循环94℃ 30 s,58℃ 30 s,72℃ 45 s (E1 1 min),共35 个循环;72℃延伸10 min;4℃ 维持。PCR 产物经2% 凝胶电泳分离,纯化,测序。
![]() |
表 2EXT1 PCR 扩增引物序列 |
经Pubmed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 gov/pubmed/)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近20 年中国人种HME 基因突变报道的相关文献,剔除 重复报道病例,总结中国人种EXT1、EXT2 突变 情况。
该家系所有成员均非近亲婚配,6 名患者骨 疣数量从2~20 余个不等,大小不等,每名患者的 最大骨疣皮面突出从约1 cm 到5 cm 不等(按照患 者最大骨疣的体积排序:F>E>B>C>D>A),骨软 骨瘤分布情况见表3。第三代发病年龄均在1~2 岁 之间,第二代在10 岁之后,第一代A 女士病情较 轻,无骨骼畸形,无活动受限,60 岁之前未察觉 骨疣存在,于D 发病后仔细寻找,发现两处,隐 隐突出皮面,未进行任何处理,于2012 年因贲门 癌去世。其余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图 2 ),且进行了骨软骨瘤切除术。除患儿E 外,其 余患儿术前X 片在我院就诊前均遗失。患者E 的 X 线检查(图3)提示:左桡骨远端、尺骨远端密 度不均肿物,皮质完整;右膝稍外翻,双胫骨远 近端、股骨远端、腓骨头多个类圆形及指状肿物; 受累骨端膨大增粗;未见皮质破坏、日光放射影。 病理诊断为:骨软骨瘤。该家系第一代及第二代 均为轻度,第三代均为重度。
![]() |
表 3骨软骨瘤部位分布 |
![]() |
图 2骨骼畸形 A、B:患儿F 右足第三趾短趾畸 形及拇趾外翻(箭头所示);C: 患儿E 左肘内翻;D:患儿E 站 立位双下肢全长X 线检查提示双下肢不等长。 |
![]() |
图 3 患儿E 多发骨软骨瘤X 片 A、B:左尺、桡 骨远端可见多个骨疣(箭头所示),受累骨端变粗大;C、D:双 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 线提示双侧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多发骨 疣(箭头所示)。 |
HME 患者均检测到EXT1 基因杂合剪切突变 IVS5+1G>A(c.1417+1G>A),经人类基因数据库 检索,该突变曾在一英裔家系报道中被报道[3],为 已知致病突变。家系中其他成员未检测到该突变。
![]() |
图 4EXT1 基因杂合剪切突变[IVS5+1G>A(c.1417+1G>A)] |
共检索到涉及中国人种EXT 基因检测的文献 25 篇[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含中文文献13 篇,英文文献12 篇, 涉及15 家机构。剔除重复报道病例后,加上本文 所报道的家系,共报道了中国人26 种(26 个家庭) EXT1 突变:每个家庭各发现了1 种突变,突变类 型最多的是移码突变13 种(11 种缺失突变)、错 义突变5 种、无义突变4 种,剪切突变3 种。30 种(39 个家庭)EXT2 突变:突变类型最多的是 无义突变11 种(16 个家庭),错义突变8 种(10 个家庭),移码突变8 种(8 个家庭),剪切突 变3 种(5 个家庭)。EXT2 最常见突变有4 种, 每种都分别在3 个家庭中发现,为:c.1016G>A, p.Cys339Tyr[2, 12];c.313A>T,p.Lys105X[7, 17, 23]; c. 1234C>T,p.Gln412X[23];IVS2+1 G>A[16, 20]。25 个 家庭未发现EXT1 或EXT2 突变。
至今中国HME 家庭(含该家系)基因突变 EXT1 为29%(26/90),EXT2 为43%(39/90), 28%(25/90)未检测到EXT1 或EXT2 突变。
据国外文献报道,HME 在总人群的发病率约 为1 : 50 000[28],男女比约为1.5 : 1[29, 30],可能是由于 女性具有较轻的表型而被忽略。有统计1984~2006 年国内已发表文献共报道75 个家系573 例HME 患者,男女患者比为1.89 : 1[31]。国外报道约62% 的HME 具有家族遗传史,3 岁前发病者达50%, 12 岁前为96%~100%[29]。在本研究家系中,HME 患者男女比例为1 : 1,前两代均为女性,在临床分 型中属于轻型,发病年龄晚(均在11 岁之后), 且累及关节部位少,骨软骨瘤数量较少。第三代 均为男性,发病年龄早,均为1~2 岁间发病,累 及关节部位多,单个关节所长骨疣数量多,总量多, 身体畸形严重。本家系符合女性发病较轻的报道, 但12 岁后发病率为33%(2/6),与报道[29] 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发病晚患者均为女性,病情较轻, 早期医疗手段欠缺,未及时发现。一般HME 恶变 率为0.5%~5%[32],多数为软骨肉瘤,本家系中未 出现恶变病例。该病73% 经父亲遗传[31],而本家 系为经母遗传,且第一代患者子女发病率为33% (2/6),第二代患者生子发病率为100%(3/3)。 HME 患者的骨软骨瘤在10 岁前随年龄增长
而增长,在青春期生长板闭合后停止生长[33]。本 家系中患者B 11 岁时仅于股骨远端生长1 个骨疣, 手术切除后未复发。15 岁时环绕双膝渐发大小不 等3 个骨疣(与原位置不同),尺桡骨远端1 个骨疣, 初不影响生活,于49 岁时因严重影响行走进行了 膝盖部位第二次手术。患者F 19 岁,骨疣仍在继 续增长,而且出现了术后原位复发情况,这与国 外报道[33] 不同。
身材矮小是HME 的本质特征[31],但很少引 起侏儒症。李玉婵等[2] 通过对11 个EXT1 突变及 6 个EXT2 突变患者的比较,发现8 例EXT1 突变 患儿(73%)身高< 第25 百分位,认为EXT2 身 高相对较高。本家系中仅2 例(33%)身高低于 第10 百分位,其余身高基本正常。因此EXT1 突 变是否导致身材矮小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HME 多位于软骨化骨,尤其是四肢的长骨,环膝 盖最多,不影响颅面骨骼[32]。1/3~2/3 为肢体畸形, 主要为前臂变短弯曲、腕部尺偏畸形及踝部外翻 畸形[31]。关于发生畸形的原因尚不清楚[31]。本家 系中环膝关节骨疣最多,5 名都出现了身体畸形, 涉及部位广泛,畸形种类多样,主要为膝外翻, 肩胛骨膨隆及双下肢不等长。
本研究报道的家系中,前两代均为轻型,第 三代均为重型,临床表现随遗传代次增加而加重。 回顾所报道的中国人种HME 家系文献,家系报道 虽多,但具有详细家系代次临床表现差异分析的 文献较少。唐英杰等[34] 所报道一个HME 家系, 4 代之间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Xiao 等[4] 报道了 一个6 代35 例HME 家系,32 例均表现为重型,3 例(第V 代2 例,第VI 代1 例)表现为轻型。9 篇文献[5, 6, 34, 35, 36, 37, 38, 39, 40] 共报道了9 个家系(遗传代次2~6 代) 均出现了随遗传代次增加而病情加重现象。综合 文献报道,中国HME 家系呈现临床表现随遗传代 次增加而加重的趋势。该现象是否是该病的一个 特点,或者是否与基因型有关,需要更多的资料 以证实。同家系中虽然突变类型一致,然而临床 表现不同,为何逐代加重,需要进一步研究。 HME 为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外显 率为100%[31]。该病与EXT 抑癌基因突变有关, 现已发现与HME 有关的EXT1、EXT2,另外染色 体19p 与该疾病的关联提示EXT3 存在。EXT1、 EXT2 已被克隆,但EXT3 尚未被确定,其中 >70% 的HME 可检测到EXT1 或EXT2 突变[1]。 国外文献中EXT1 基因突变约占44%~66%[41, 42] 的 HME 家庭,EXT2 约占27%[42]。由此可见,EXT1 与EXT2 突变比率与国外报道不符。回顾25 篇报 道中国人种HME 基因突变文献[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并结合本 家系的基因突变,可见EXT1 基因突变异质性较 EXT2 高,迄今未见两个中国家庭具有同种EXT1 突变的报道。EXT2 的常见突变有4 种:c.1016G>A, p.Cys339Tyr[2, 12];c.313A>T,p.Lys105X[7, 17, 23]; c. 1234C>T,p.Gln412X[23];IVS2+1 G>A[16, 20],提示 这些突变可能为中国人种的常见突变。缺失突变是 中国人种EXT1 最常见突变,与之不同的是EXT2 最常见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本家系中所检测到的 EXT1 剪切突变c.1417+1G>A(IVS5+1 G>A),在 中国人中首次报道。中国人种EXT1 基因报道过的 剪切突变有两种IVS8+2 T>G[2, 21] 及c.1883+1G>A[27]。 EXT1 及EXT2 编码的蛋白质对于细胞表面及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聚糖表达起作用[43, 44]。EXT1 启 动子结构为一典型的“看家”基因,而且在许多 组织内有表达,其编码产物为一内质网固有的II 型 跨膜糖蛋白[45],它修饰和增加乙酰肝素氨基葡 聚糖(GAGs)从分泌性细胞器向细胞表面分泌, 而该物质在细胞表面是一种细胞信号的重要辅助 部分[31]。Hecht 等[33] 注意到尽管EXT1 蛋白在多 种器官中表达,但EXT1 失活或突变体仅在生长骨 中有影响,伴随着骨生长,骨软骨瘤向骨干迁移。 在青春期生长板闭合后,生长发育停止,且无新 的骨软骨瘤形成。HME 中EXT1 突变后导致细胞 生长、分化、黏附功能异常,致使骨干或骺端软 骨细胞无限增殖,导致骨赘形成。EXT2 与EXT1 有30.9% 的同源性,McCormick 等[46] 研究提示 EXT2 在EXT1 失活时不具备显著的糖基转移酶活 性。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基体定位的EXT1/EXT2 复 合体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地高于EXT1 或EXT2 单 独存在时。这解释了两者任一基因失活都会导致 HME 的现象。
本研究家系中的突变位点处于剪接给位GT 保 守位点,该位点突变可能引起以下一种或几种premRNA 加工的异常:外显子跳跃、隐匿剪切位点 应用或内含子保留。任一情况下,mRNA 都会出 现提前终止密码子,最终导致合成无功能的截短 蛋白。本课题组今后将继续研究该家系的mRNA 情况,以明确是何种类型。
综上所述,(1)本研究报道的家系临床资 料提示:该家系为经母遗传,男性临床表现重于 女性;发病年龄晚的临床表现较轻;青春期后骨 疣数量及大小仍可增长,手术后可原位复发;临 床表现逐代加重,骨疣大小增加、数量增多、发 病部位增多(可对称,可不对称分布)、骨骼畸 形逐代严重、畸形部位增多,子女发病率增高。 (2)综合文献报道,中国HME 家系呈现临床表 现随遗传代次增加而加重的趋势。该现象是否是 该病的一个特点,或者是否与基因型有关,需要 更多的资料以证实。同家系中虽然突变类型一致, 但临床表现不同,为何逐代加重,需进一步研究。 (3) 中国HME 家庭基因突变EXT1 为29%, EXT2 为43%,28% 未检测到EXT1 或EXT2 突变, EXT1 及EXT2 突变与国外报道可能呈倒置现象。 中国人种EXT1 最常见突变是缺失突变,EXT2 最 常见的突变为无义突变,EXT2 突变热点有4 种。 本家系中所检测到的EXT1 剪切突变c.1417+1G>A (IVS5+1 G>A),在中国人中首次报道。
HME 虽对患者寿命可能不造成严重影响,但 在重度情况下可造成患者的行动、生活不便,从 儿童时期开始伴随一生的身体畸形、矮小造成患者及其家庭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该病为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该家系患者对于适婚青年患者的婚 配、生子充满恐惧及自卑心理,恋爱受挫严重影 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该家系致病基因的发现进一 步补充了中国HME 的基因突变资料,更重要的是 对于该家系下一代的产前诊断将有可能提供帮助, 为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1] | Wuyts W, Van Hul W. Molecular basis of multiple exostoses: mutations in the EXT1 and EXT2 genes[J]. Hum Mutat, 2000, 15(3): 220-227. |
[2] | 李玉婵, 王志刚, 王剑,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基因型 和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32(10): 769-773. |
[3] | Philippe C, Porter DE, Emerton ME, et al. Mutation screening of the EXT1 and EXT2 genes in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Am J Hum Genet, 1997, 61(3): 520-528. |
[4] | Xiao CY, Wang J, Zhang SZ, et al. A novel deletion mutation of the EXT2 gene in a large Chinese pedigree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exostosis[J]. Br J Cancer, 2001, 85(2): 176-181 |
[5] | 屈波, 罗卓荆, 杨柳, 等. 中国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临 床资料及突变检测1 例报告[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5): 814-816. |
[6] | Zhu HY, Hu YL, Yang Y, et al. Mutation analysis a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EXT1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multiple osteochondromas[J]. Chin Med J (Engl), 2011, 124(19): 3054-3057. |
[7] | Kang Z, Peng F, Ling T. Mutation screening of EXT gen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J]. Gene, 2012, 506(2): 298-300. |
[8] | Wang X, Li L, Li J, et al. Pathogenic gene screening and mutation detec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multiple osteochondroma[J]. 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 2012, 16(7): 827-832. |
[9] | Wen W, Zhang Y, Wang Y, et al.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EXT1 gene identified in a Han Chinese kindred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J]. 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 2010, 14(3): 371-376. |
[10] | 姚丰, 王应太, 廖世秀, 等. 一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 系的基因突变检测[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0, 27(1): 92-95. |
[11] | Li Y, Wang J, Li H, et al. A novel EXT1 gene mutation causing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in a Chinese pedigree[J]. Pathology, 2010, 42(1): 91-93. |
[12] | Li Y, Wang D, Wang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our novel EXT1 and EXT2 mutations in five Chinese pedigrees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 2009, 13(6): 825-830 |
[13] | Liu SG, Lu DG, Liu ZQ, et al. A novel mutation in EXT2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Genet Test, 2008, 12(3): 331-332. |
[14] | Liu SG, Li FF, Huang SZ, et al.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EXT2 gene identified in two unrelated Chinese families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Genet Test, 2007, 11(4): 445-449. |
[15] | 赵文秋, 宋书娟, 魏庆,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基因 诊断及产前诊断[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9, 26(3): 241-244. |
[16] | 张萌, 刘世国, 李飞峰, 等.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 测三个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家系的EXT1 与EXT2 基因突 变[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7, 24(6): 646-651. |
[17] | 何洪波, 胡正茂, 李贺君, 等.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遗传性 多发性外生性骨疣基因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南大学学报(医 学版), 2007, 32(2): 323-327. |
[18] | 李薇, 胡正茂, 谢志国, 等. EXT1 基因Y271H 突变致多发性 外生性骨疣[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2(4): 546-550. |
[19] | 谢志国, 胡正茂, 潘乾, 等. EXT1 基因1633-26(C → A) 突 变可能致多发性外生性骨疣[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 23(2): 147-150 |
[20] | 胡正茂, 郑多, 潘乾, 等. EXT2 基因IVS2+1G>A 突变致遗传 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4, 21(2): 97-100 |
[21] | 王剑, 李玉婵, 李怀远,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基因 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 2010, 33(10): 926-930. |
[22] | Shi YR, Wu JY, Tsai FJ, et al. An R223P mutation in EXT2 gene causes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Hum Mutat, 2000, 15(4): 390-391 |
[23] | Xu L, Xia J, Jiang H, et al. Mutation analysis of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in the Chinese[J]. Hum Genet, 1999, 105(1-2): 45-50. |
[24] | 傅启华, 李玉婵, 王剑,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EXT 基 因的一种新突变[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6): 625-627. |
[25] | 钟良英, 丁红珂, 袁萍, 等. EXT2 基因突变引起的多发性骨 软骨瘤的遗传学及表型分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 27(5): 980-984. |
[26] | 李怀远, 李玉婵, 王剑,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基因 突变检测: 附一家系报告[J]. 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12): 1144-1146. |
[27] | Wu Y, Xing X, Xu S, et al. Novel and recurrent mutations in the EXT1 and EXT2 genes in Chinese kindreds with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J]. J Orthop Res, 2013, 31(9): 1492-1499. |
[28] | Schmale GA, Conrad EU, Raskind WH.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J Bone Joint Surg[Am], 1994, 76(7): 986-992. |
[29] | Legeai M L, Munnich A, Maroteaux P, et al. Incomplete penetrance and expressivity skewing in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Clin Genet, 1997, 52(1): 12-16. |
[30] | Wicklund LC, Pauli RM, Johnston D, et al. Natural history study of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Am J Med Genet, 1995, 55(1): 43-46. |
[31] | 郭世炳, 冯卫.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J]. 中国医师进修杂 志, 2007, 30 (4): 72-74. |
[32] | Bovee JV.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J]. Orphanet J Rare Dis, 2008, 3:3. |
[33] | Hecht JT, Hogue D, Wang Y, et al.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EXT): mutational studies of familial EXT1 cases and EXTassociated malignancies[J]. Am J Hum Genet, 1997, 60(1): 80-86. |
[34] | 唐英杰, 杨海平, 郝占平. 1 例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 报道[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9): 1239-1243. |
[35] | 唐长友, 彭武治, 向清国, 等. 土家族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 瘤的临床特征观察与分析[J].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 5(4): 270-273. |
[36] | 罗维礁, 聂南海.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3 例家系报告[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4): 370 |
[37] | 武斌.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9 例报告分析[J]. 中外健康文 摘, 2011, 8(38): 78-79. |
[38] | 林益良, 卢家灵.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及X 线表现(附 2 家系35 例报告)[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27(12): 1941-1943. |
[39] | 张喜凤, 许玉刚, 陈文欣.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一家系3 代5 例报告[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7, 9(3): 258-259. |
[40] | 苏登, 王志强, 阳波, 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一家系九 例[J]. 解剖与临床, 2010, 15(1): 71-72. |
[41] | Raskind WH, Conrad EU Ⅲ, Matsushita M, et al. Evaluation of locus heterogeneity and EXT1 mutations in 34 families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Hum Mutat, 1998, 11(3): 231-239. |
[42] | Legeai M L, Margaritte JP, Lemdani M, et al. An extension of the admixture test for the study of genetic heterogeneity in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J]. Hum Genet, 1997, 99(3): 298-302. |
[43] | Hecht JT, Hogue D, Strong LC, et al.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and chondrosarcoma: linkage to chromosome 11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for EXT-linked markers on chromosomes 11 and 8[J]. Am J Hum Genet, 1995, 56(5): 1125-1131. |
[44] | Raskind WH, Conrad EU, Chansky H, et al.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chondrosarcomas for markers linked to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loci on chromosomes 8 and 11[J]. Am J Hum Genet, 1995, 56(5): 1132-1139. |
[45] | McCormick C, Leduc Y, Martindale D, et al. The putative tumour suppressor EXT1 alters the expression of cell-surface heparan sulfate[J]. Nature Genet, 1998, 19(2): 158-161. |
[46] | McCormick C, Duncan G, Goutsos KT, et al. The putative tumor suppressors EXT1 and EXT2 form a stable complex that accumulates in the Golgi apparatus and catalyzes the synthesis of heparan sulfate[J]. Proc Nat Acad Sci, 2000, 97(2): 668-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