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3): 248-254   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
叶国钦    
螺旋杆菌研究所, 美国 西雅图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具有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Hp 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大部分成人Hp 感染在儿童期获得。虽然儿童患消化性溃疡并不多见,但是Hp 感染是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和复发性腹痛等的发病密切相关。Hp 感染还可能参与某些胃肠外的疾病,如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荨麻疹等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成年后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Hp 感染可给儿童一生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会带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该文针对儿童Hp 感染流行病学、胃Hp 感染与口腔Hp 的相关性、Hp 感染的检测方法及Hp 预防与治疗等的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     预防与治疗     儿童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a new focus
KC Yee     
Helicobacter pylori Institute, 125 130th Street, SE, Everett, WA. 98208, USA
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chronic infectious pathogens, though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symptoms, but it can affect the immune system. More tha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rbors the bacterium, and most adult Hp infection was obtained in childhood. Hp infe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peptic ulcer, although children rarely suffer from peptic ulcer disease. Hp inf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ronic gastritis, dyspepsia, chronic diarrhea and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In recent years, Hp infection may also participate in some of non-digestive diseases, such as children's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growth retardation, malnutrition, autoimmun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hronic urticari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atherosclerosis-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ome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Hp infection can be a lifetime issues of children. Hp infection of children will bring many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 of Hp infection in stomach and oral cavity, and diagnostic technology, prevention as well as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Hp infection will be discussed.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Epidemiolog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hild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是具 有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感染后虽然不 一定导致症状,但可影响免疫系统[1]。Hp 感染了 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而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 期,大部分成人Hp 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Hp 感 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虽然儿童患消化性溃疡并不多见,但与儿童慢性 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和复发性腹痛等的发 病密切相关[2]。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 癌症研究机构将Hp 列为引起胃癌的第1 类 (肯定) 致癌原[3]。近年来发现Hp 感染还可能参与某些胃 肠外的疾病,如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发 育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慢性荨麻疹等的发生、发展过程,并 与成年后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阿 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偏头痛 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已为人们所关注[4, 5]。Hp 感 染可给儿童一生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会带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儿童Hp 感染的各种因 素,对制定正确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 儿童Hp 感染流行病学概况

Hp 感染对儿童的影响深远,美国6 岁以上儿 童患有Hp、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慢性乙 型肝炎的调查研究指出,存在这些感染的儿童, 除对健康有影响外,也不利于他们将来的社会经 济发展[6]。儿童Hp 感染在全球的分布差异很大, 近年国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洲各国的Hp 感染率为7% ~33%,南美洲的感染率为48% ~ 78%,亚洲的感染率为37.5% ~66%,而南非的感 染率则高达87% [7]。在一些发展中国家,Hp 的感 染率仍然较高,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呈 现的流动,也会提高Hp 在发达国家的感染率[7, 8]。 中国Hp 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0~2002 年1~5 岁组Hp 感染率为39.55%,6~10 岁组为 42.04%,11~20 岁组为53.38%,21~30 岁组为 65.75%,达到高峰阶段,此后均维持在较高水平[9]。 2001~2004 年儿童Hp 感染率为25 % ~59 %, 平 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 ~1%的速度递增, 但感染率的地区差异较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 内陆地区感染率低[10] 。2007~2009 年北京地区 13 795 例儿童Hp 感染情况调查结果,0~9 岁儿 童Hp 感染率为13.4%~22.16%,10~17 岁感染率 为24.15%~35.48%,平均Hp 感染率为20.34%[11]。 2010~2011 年武汉市3 368 例受检儿童Hp 总感染 率为29.2%[12]。此结果已低于中国以往报道的平均 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近15 年来烟台市 牟平区Hp 阳性率有明显下降,但延庆地区仍维持 在较高水平,胃癌发病率高的地区,Hp 感染率居 高不下[13]M 。

中国Hp 感染属于儿童高感染水平型,即儿童 期存在感染率急剧增长现象,高感染率年龄段较 早,至20 岁时感染率已达50% 以上[9]。所以,成 年人的Hp 感染往往始于儿童期,成人期呈持续感 染。定植于胃黏液层的Hp 粘附于胃上皮,使其毒 素容易作用于上皮细胞,但不入侵黏膜上皮细胞。 Hp 定植造成以多形核细胞浸润为标志的急性感染, 接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迁移至胃黏膜处, 进一步导致慢性感染,慢性感染不会产生明显的 症状,但是却会增加产生消化性溃疡、胃腺癌、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风险[14]。Hp 感染 引起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但是 宿主的免疫应答无法清除Hp,导致其终生感染, 这与细菌的免疫逃逸策略相关,尤其是逃避或破 坏适应性免疫应答[1]。Hp 相关性慢性胃炎,Hp 自 发清除少见,因此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少部分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 后者常合并肠化,少数可合并异型增生。根除Hp 等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部分患者的胃黏 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3]。因此,在儿童期对 Hp 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和实施早期干预显得非常必 要。 2 儿童Hp 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儿童Hp 感染通常受家庭人员Hp 感染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父母双亲均为Hp 感染者,儿童感染的 机会是44%;父母双方只有一方是Hp 感染者, 儿童感染的机会是30%;父母都没有感染Hp,儿 童感染的机会是21%。哥哥是Hp 感染者,弟弟 往往也有Hp 感染[15]。王凯娟等[9] 针对中国Hp 感 染流行病学Meta 分析结果,父母亲均为Hp 感染 者,子女感染率为69.34%;父母亲中一方是Hp 感染者,子女感染率为45.45%;父母都没有感染 Hp,子女感染率为24.00%。姜海行等[16] 报道采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分析60 户家庭133 例儿童及其一级 亲属唾液和胃黏膜样本的结果,60 户中儿童与其 亲属Hp 感染(31 户)或非感染(18 户)状态一 致者为49 户(81.67%),感染状态不一致者为11 户(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 在儿童与其亲属Hp 均阳性的31 户中,有26 户 Hp Ure C 基因RFLP-C 酶切的类型相同,基因符合 率为83.87%;有16.13%(5/31) 的儿童与亲属的 Hp RFLP-C 类型不同。从Hp 阳性的病例中选出部 分病例用PCR 法检测唾液中的Hp,儿童与其亲 属唾液中的Hp 检出率分别为25.00%(7/28) 与 33.33%(10/30)(P=0.4852)。7 例唾液Hp 阳性 的儿童以及10 例唾液Hp 阳性的亲属,均与相应 胃黏膜的Hp RFLP-C 类型完全一致。结果还显示, 母亲Hp 阳性时其子女的Hp 阳性率90.00%(18/20)显著高于父亲Hp 阳性者41.67%(5/12)(P<0.01)。 在同一家庭内儿童与其一级亲属的Hp Ure C 基因 RFLP-C 酶切的类型高度一致,Hp 阳性儿童及其 一级亲属的唾液与相应胃黏膜的Hp RFLP-C 类型 完全一致,提示家庭内儿童的一级亲属尤其是母 亲是儿童感染Hp 的重要传染源。唾液可能是家庭 内儿童获得Hp 感染的重要媒介,并为口- 口传播 提供了重要依据。张清彬等[17] 报道利用PCR 法对 20 个已知Hp 感染家庭父、母及子女的60 份唾液 标本进行致病菌株(含cagA、vacAm1、vacAm2、 vacAs1 基因) 的分布检测,结果显示家庭内同时 感染同类致病基因型的家庭有14 个,其余6 个 家庭Hp 感染型不完全一致。含cagA、vacAm1、 vacAm2、vacAs1 基因的Hp 致病菌在成人与儿童 分别为67.5%(27/40)、55.0%(11/20);72.5% (29/40)、60.0%(12/20);57.5%(23/40)、 45.0%(9/20);70.0%(28/40)、55.0%(11/20)。 在同一家庭内感染同类型致病菌株,提示Hp 的家 庭内传播,以及通过唾液为媒介的口- 口传播的 可能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Hp 感染呈现明显 的家庭聚集性。 3 儿童胃Hp 感染与口腔Hp 的相关性

自从1989 年Krajden 等首次成功地从胃炎病 人牙菌斑中分离培养出Hp,并推测口腔可能是 Hp 的另一聚居地以来,有关从胃病患者牙菌斑、 唾液中获得Hp 培养阳性结果者可见报道[18, 19, 20, 21],并 从Hp 阳性的胃病患者胃和口腔中检测到Hp 的特 定基因,表明口腔Hp 与胃内Hp 具有一定相关性, 及从基因检测和提取培养的细菌指纹图谱分析结 果,提示两处的细菌具有同源性[22, 23]。但胃Hp 感 染与口腔Hp 相关性问题在学术界仍一直存在争 议,争议的焦点是在口腔中存在的Hp,是由于含 有Hp 的胃液通过胃食管反流到口腔中,在口腔中 作短暂停留;还是通过口- 口、粪- 口、胃- 口 传播进入口腔中的Hp,有条件地定植于牙菌斑、 牙周组织或舌背黏膜等处所致。Zou 等[24] 对22 个 关于胃与口腔Hp 感染情况的研究报道进行Meta 分析,结果表明,胃内Hp 阳性者口腔Hp 感染率 为45.0%,明显高于胃内Hp 阴性者口腔Hp 感染 率(23.9%)。伦敦大学医学院Allaker 等[25] 检查 100 名儿童,采用内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 试验(RUT)及细菌培养来诊断胃Hp 感染,从阳 性患儿的口腔牙菌斑中用PCR 检测口腔Hp 感染, 结果发现68% 胃Hp 阳性者,其牙菌斑有Hp 存在; 同时在胃Hp 阴性的儿童,也有24% 在牙菌斑中 找到Hp。包云光等[26] 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儿童 183 例(平均年龄8.7 岁) 以及对照组儿童124 例 (平均年龄8.3 岁),通过舌背黏膜表面刮取物做 RUT,同时取同部位黏膜刮取物涂片染色光镜检 查;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取样后即行内镜检查, 取胃窦部黏膜2 块,其中1 块做RUT,另1 块送 病理学检查及染色检菌。Hp 阳性统计标准:光镜 下涂片或切片染色有典型Hp 形态菌和RUT 均阳 性者,统计为Hp 阳性。结果显示:(1)有上消 化道症状组口腔Hp 检出率为89.62%(164/183), 明显高于对照组20.97%(26/124),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2) 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 腔、胃内Hp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口腔中Hp 检出率 为89.62%,明显高于胃内检出率62.84%(115/1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晶等[27] 采用内 镜下胃黏膜RUT 与唾液Hp 抗原测试板(HPS) 对150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进行同步检测, 结果显示RUT 阳性41 例(27.33%),HPS 阳性 65 例(43.33%),提示口腔中Hp 检出率明显高 于胃内Hp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可以判断为胃合并口腔Hp 感染(RUT 与HPS 均阳性)35 例(23.33%),单纯胃Hp 感染(RUT 阳性、HPS 阴性) 6 例(4.00%),单纯口腔Hp 感染(RUT 阴性、HPS 阳性) 30 例(20.00%)。

以上资料显示,儿童在Hp 感染时除了胃与口腔同 时被感染外,部分有胃Hp 感染者并不伴有口腔 Hp 感染;部分有口腔Hp 感染者也不一定有胃Hp 感染,即胃Hp 感染与口腔Hp 感染都可以互不依 赖而单独存在。所以,Hp 在儿童中传播时,通过 口- 口、粪- 口途径先致口腔Hp 感染,然后定植 在口腔中的Hp 伴随唾液不断吞咽入胃后引起胃内 Hp 感染;口腔也可以仅作为一条通道,儿童进食 了被Hp 污染的食物和水后直接感染胃部,然后定 植在胃黏膜的Hp 伴随脱落的胃上皮反流入口腔, 再引起口腔Hp 感染。对口腔中Hp 定植有些学者 一再提出质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口腔牙菌 斑大多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 阳性率比较高,但假阳性率也较高。而被认为Hp 感染诊 断“金标准”的细菌培养,由于牙菌斑、牙周组 织和唾液中的Hp 量过少,并存在大量杂菌,细菌 繁殖能力差等因素影响,采用现有的传统胃黏膜 Hp 培养方法,确实难以在口腔中得到相同且稳定 的培养结果,因此需要进行口腔Hp 培养方法的创 新来提高口腔Hp 培养的阳性率。

口腔Hp 感染可影响Hp 根除方案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远期疗效。Miyabayashi 等[28] 研究47 例Hp 阳性胃病患者,根除Hp 治疗后,用巢式PCR 检 测唾液中Hp-DNA,结果发现,唾液中Hp 阳性的 患者其根除率(12/23,52.2%)明显低于唾液中 Hp 阴性患者(22/24,91.7%)(P<0.05); 随访 2 年,唾液中Hp 阳性患者胃病缓解率69.5%,阴 性患者缓解率95.8%(P<0.05)。高静等[29] 对58 例有胃Hp 感染患者进行PPI 三联疗法治疗前后用 PCR 法进行了口腔中的Hp 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前 口腔Hp 阳性者在治疗后4 周复查胃Hp 根除率, 稍低于治疗前口腔Hp 阴性者(68.0% vs 69%); 治疗1 年后,前者的胃Hp 根除率更是显著低于后 者(32.0% vs 66.0%,P<0.05)。叶国钦等[30] 采用 HPS 与13C 或14C- 尿素呼气试验(UBT)同步检测 的方法,对129 例经胃镜检查证实Hp 阳性,采用 标准三联疗法根除治疗后4 周的成人进行复查, HPS 阳性率为75.97%,UBT 阳性率为34.11%。

Gzesnikiewicz-Guzik 等[31] 发现上消化道疾病患者 经Hp 治疗后,Hp 已在胃内根除,却仍然存在于 口腔中。 由于口腔中的Hp 存在于牙菌斑、龈袋、 唾液中,特别是牙菌斑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膜” (biofilm)结构,Hp 能借此逃避抗生素的杀灭, 故全身用药对其作用甚微。根除治疗后仍存留在口 腔中的Hp,可随唾液不断吞咽入胃,并可再次在 胃内定植,能导致临床观察到的胃Hp 复发或再感 染。口腔中Hp 不仅是Hp 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且作为Hp 另一主要聚居地,牙菌斑中的细菌可 能是Hp 重要的传染源。检测和清除口腔中Hp 对 提高Hp 根除率,减少Hp 的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儿童Hp 感染的检测方法和唾液Hp 尿素 酶抗原检测技术

儿童Hp 感染的诊断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 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诊断检测主要是在内 镜下取胃黏膜行RUT、活检染色镜检、细菌培养、 PCR 等。非侵入性诊断检测包括13C-UBT、粪便抗 原检测(SAT)、免疫试验等。各项关于诊断儿童 Hp 感染的检测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内镜下胃黏膜细菌培养是唯一特异度高达100% 的 方法,也是唯一能在确诊Hp 感染的同时判断其病 变程度的方法,还能发现其他引起症状的原因。 然而,由于内镜检查有导致穿孔、出血、吸入性 肺炎、窒息等风险,而且在给儿童做检查前要给 予镇静剂或麻醉剂,故并不适用于仅为检出Hp 感 染及Hp 根治后随访。13C-UBT 是诊断Hp 感染的 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均高,但 6 岁以下儿童因为对检查配合不佳,所以阳性率 偏低。又因仪器昂贵,限止了它在基层医院的应 用。SAT 是运用建立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基础 上的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粪便Hp 抗原。 ELISA 的单克隆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多克 隆试验。血清抗体检测无法区分现症感染或既往 感染,且6 岁以下儿童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 故不推荐作为儿童 Hp 感染的诊断。

唾液Hp 尿素酶抗原检测技术,是采用Hp 尿 素酶单克隆抗体,运用胶体金层析式双抗体夹心 法,特异性地检测口腔中相应Hp 产生的尿素酶, 从而诊断Hp 感染性疾病[32, 33]。Hp 唾液测定试剂(胶 体金法) ,简称HPS 测试板(HPS 测试笔),其 灵敏度达到10 ng/mL,在15 min 左右即可通过目 测胶体金标记物显色结果做出判断。口腔中很多 细菌都能产生尿素酶,虽然各种细菌的尿素酶都 是由α、β 亚单位组成,但不同细菌产生的尿素酶, 其空间构象各不相同,而且除Hp 之外,各种细菌 的尿素酶,均位于细胞质中,只有Hp 的尿素酶,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膜外,所以可以应用针对Hp 尿素酶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口腔中Hp 产生的 尿素酶,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细菌实验室的 检测结果亦显示:可能存在于口腔中的细菌产生 的尿素酶与Hp 产生的尿素酶,均不存在交叉反应。

2009 年叶国钦[34] 对288 例成人患者进行HPS 检测,发现217 例呈阳性,阳性率为75.35%。另 有研究应用13C-UBT、HPS 与PCR 同步检测口腔 Hp 69 例, 发现:(1)13C-UBT 阳性、HPS 阳性 的29 例中,PCR 阳性28 例,HPS 与PCR 的符合 率为96.55%;(2)13C-UBT阴性、HPS 阳性的33 例中,PCR 阳性32 例,HPS 与PCR 的符合率为 96.97%;(3)13C-UBT阴性、HPS 阴性的7 例, PCR 都为阴性,HPS 与PCR 的符合率为100%[35]

此项研究所用的PCR 法是依据Hp 特异的尿素酶 C 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ated geneA,cagA)来设计引物,结果显示HPS 与PCR 同步检测口腔Hp 感染具有很高的符合率,且均 不受13C-UBT检测结果的影响,HPS 法检测口腔 Hp 感染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此后关于 HPS 与UBT、RUT、Hp 联合检测 (胃黏膜Hp 培 养阳性或组织学检查、RUT、UBT 3 项中任2 项 阳性) 的平行对比研究结果相继在医学期刊上发 表。同步采用HPS 方法检测唾液中Hp 尿素酶与 UBT/RUT/Hp 联合检测方法检测胃内Hp 的结果表 明,唾液中和胃内均存在高Hp 检出率现象[27, 30, 36, 37, 38, 39, 40]。 作者总结了以上研究报告中952 例HPS 与UBT/ RUT/Hp 联合检测的结果显示:HPS(+)、UBT/ RUT/Hp 联合检测(+) 占 54.10%(515/952); HPS(-)、UBT/RUT/Hp 联合检测(-)占23.95% (228/952);HPS(+)、UBT/RUT/Hp 联合检测(-) 占12.08%(115/952);HPS(-)、UBT/RUT/ Hp 联合检测(+) 占9.87%(94/952)。HPS 与 UBT/RUT/Hp 联合检测两者的总符合率为78.05% (743/952)。以UBT、RUT 或Hp 联合检测标准 为对照,HPS 的敏感度为68.87%~98.55%,特异 度为27.78%~96.55%,准确度为56.14%~95.06%, 阳性预测值为55.68%~97.37%, 阴性预测值为 26.79%~92.94%。虽然HPS、UBT、RUT 都是依赖 于Hp 产生的尿素酶来检测Hp,但HPS 是采用纯 化的Hp 尿素酶单克隆抗体,去跟踪唾液中相应 的Hp 产生的尿素酶,因此HPS 方法检出的阳性 结果,显示患者唾液中存在Hp 产生的尿素酶。而 UBT、RUT 方法则是依据胃内Hp 产生的高活性尿 素酶分解13C 或14C 尿素的原理,因此UBT、RUT 检测出的阳性结果,显示患者胃内存在Hp 产生 的尿素酶。目前,研究HPS 的敏感度、特异度、 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是以UBT、 RUT 或Hp 联合检测标准为对照取得的结果,由于 UBT 法/ 胃黏膜RUT 法对口腔Hp 检测存在盲区, 因此HPS 方法与UBT/RUT 方法之间缺乏可比性, 致使以UBT/RUT/Hp 联合检测方法为对照得出的 HPS 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的结果不稳定。 但因为胃Hp 感染患者合并口腔Hp 感染的比例甚 高,且存在胃- 口反流,又使在同步进行HPS 与 UBT/RUT/Hp 联合检测时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HPS 方法检测Hp 感染安全可靠,标本易采集,操 作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费用也低,且检测的 阳性结果显示为Hp 现症感染,是一种新的非侵入 性Hp 感染的诊断检测方法,适用于所有人群,尤 其适用于口腔Hp 感染的检测、胃Hp 感染的筛查 和流行病学调查[41]。在用于胃Hp 感染的筛查和流 行病学调查时,若对HPS 阴性者增加血清Hp-IgG 检测,如Hp 抗体阳性且以往无Hp 根除治疗史则 提示可能为单纯胃Hp 感染,可进一步应用HpSA 或UBT 予以确诊;如Hp 抗体阴性,除个别新近 感染Hp 尚未产生抗体者外,则表示未受Hp 感染。 5 儿童Hp 感染的防治

儿童期的高Hp 感染率与家庭聚集性的显著特 征提示,儿童Hp 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Hp 的 家庭成员及保育人员,尤其是与儿童接触最密切 的母亲,家庭内通过口- 口、粪- 口传播可能是 儿童Hp 感染的主要途径。儿童Hp 感染应防治结 合,重在预防。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最终控制有赖 于寻找到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方法,预防Hp 感染 的菌苗尚在研制之中。面对超过总人口50% 的Hp 感染者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控制传染源是一道 很大的难题。目前预防儿童Hp 感染的重点应放在 切断传染途径上,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 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应广泛宣传卫生知 识和新的育儿方法,指导母亲及其他家庭人员和 保育人员在婴幼儿及儿童的哺育过程中,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和注意饮食卫生。首先要避免与婴 幼儿和儿童进行口对口接触,改变不卫生的喂养 习惯,并做好餐具消毒,实施分食制或使用公筷, 便后和餐前洗手,玩具清洗消毒,培养幼儿及儿 童正确进行漱口与刷牙,定期进行洗牙,预防和 治疗龋齿等。儿科医师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应 作HPS 与HpSA 或13C-UBT 联合检测,这样可以 及时明确是否受Hp 感染。同时要对患儿的母亲和 其家庭人员、保育人员进行Hp 感染的检测。对被 确诊为胃合并口腔Hp 感染、单纯胃Hp 感染或单纯口腔Hp 感染的患儿和其家庭人员、保育人员, 均需要进行抗Hp 治疗。Hp 感染是感染性疾病, 不存在“Hp 携带”状态。Hp 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 Hp 自发清除很少见,且多数患者并无症状。Hp 传染源主要是人类本身,研究者从感染者的唾液、 牙菌斑、粪便及水源中检出了Hp,证实Hp 能通 过唾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且Hp 球形体有一定活力, 并可在适当条件下回复典型形态[42, 43]。所以Hp 感 染者既是病人又是Hp 传染源,因此被确诊为Hp 感染的儿童和其家庭人员,甚至与儿童密切接触 的保育人员和幼儿教师,均应考虑接受Hp 根除治 疗,尽可能控制传染源。胃Hp 感染的治疗原则上 仍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加2 种抗生素的标准 三联疗法、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及以呋喃醋酮替代 甲硝唑的三联或四联疗法等[44]。通常Hp 对阿莫西 林、呋喃唑酮和铋剂很少产生耐药性, 而对克拉 霉素和硝基咪唑类则易产生耐药性。有资料显示, 成人长期、大剂量应用铋剂可对脑部和肾脏造成 损害(如脑病、肾功能衰竭);呋喃唑酮有神经 毒性,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多发性神经炎[45]。 因此,儿童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不推荐首选。 反复多次治疗仍失败者,在抗Hp 治疗前,如条件 许可必须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酌情停药3 ~ 6 个 月,待细菌繁殖活跃后再行治疗。近年投入临床 的新一代PPI,如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的S 异构 体,在同等剂量情况下,其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 酸的能力较第1 代PPI 更强,起效更快,持续时 间也更长,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Hp 治疗的现状 越来越严峻,主要原因在于Hp 耐药率越来越高, 也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口腔中Hp 的存在对胃Hp 根除率的影响,尤其是远期疗效[28, 29, 30]。现已开展 多种治疗策略的研究,包括Hp 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联合中药或益生菌的治疗,联合口腔洁治等[46, 47, 48, 49, 50, 51], 可以适当提高Hp 根除率。关于清除口腔Hp 的临 床报道不多,口腔洁治、牙周基础治疗可清除Hp 在口腔中的孳生地,对消除口腔中Hp 能起一定作 用,如配合多聚赖氨酸复合体(L-GML) 漱口液 漱口,可以杀灭口腔中的Hp,能明显提高口腔中 Hp 的清除率[52]。L-GML 的杀菌机制是L-GML 带 正电荷,与细胞膜带负电荷的Hp 互相接触时,Hp 就紧紧地贴在L-GML 上,L-GML 的物理状态不稳 定,连接的键与键之间会产生扭转运动,使Hp 的细胞膜渗透性发生改变,膜结构被破坏,胞浆外 流而导致Hp 死亡。L-GML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抗生 素,口腔局部应用时细菌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 人体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作者已初步试用于105 例口腔Hp 阳性者,连续漱口2 个月,复查时Hp 阴转率为81.9%;对照组45 例未给任何治疗,复 查时无一例转阴[53]。儿童Hp 感染的防治是一项非 常艰巨的任务,此还涉及到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人 员,以及其他与儿童密切接触者的Hp 感染情况及 治疗。因此儿童Hp 感染的防治,需要儿科、儿童 保健科、消化内科、口腔科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等共同做出努力,才有希望根除儿童Hp 感染和控 制Hp 在儿童中传播。

参考文献
[1] Kao JY, Zhang M, Miller MJ,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e escape is mediated by dendritic cell-induced Treg skewing and Th17 suppression in mice[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3): 1046-1054.
[2] 查健忠, 戴星, 李冰冰.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 变化的关系[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1): 54-57.
[3] 刘文忠. 慢性胃炎、胃癌[M]//王吉耀, 廖二元, 胡品津. 内 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12-416、431-436.
[4] Czkwianianc E, Stawerska R, Hilczer M.The influ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total ghrelin and IGF-I secretion seen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J]. Gastroenterology, 2011, 140(5): S686.
[5] 叶国钦.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中华 医学杂志, 2013, 93(38): 3082-3085.
[6] Dowd JB, Zajacova A, Aiello AE. Early origins of health disparities: burden of infection,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U.S. children[J]. Soc Sci Med, 2009, 68(4): 699-707.
[7] Ford AC, Axon AT.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J]. Helicobacter, 2010, 15(Suppl 1): 1-6.
[8] Muhammad JS, Zaidi SF, Sugiyama T. Epidemiological ins and ou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 review[J]. J Pak Med Assoc, 2012, 62(9): 955-959.
[9] 王凯娟, 王润田.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 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6): 443-445.
[10] 胡伏莲.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J]. 胃肠病学, 2007, 12(9): 516-518.
[11] 王艳, 宋文其, 徐樨巍. 北京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 1462-1464.
[12] 李红艳, 邓涛, 占义军, 等. 3368 例武汉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 染的临床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1): 63-65.
[13] Zhang DH, Zhou LY, Lin SR, et al. Recent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ults in high-or low-incidence regions of gastric cancer in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09, 5, 122(15): 1759-1763.
[14] Mitchell P, Germain C, Fiori PL, et al. Chronic exposur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mpairs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and inhibits Th1 development[J]. Infect Immun, 2007, 75(2): 810-819.
[15] Cervantes D, Fischbach LA, Goodman K, et al. Exposure to Helicobacter pylori-positive siblings and persist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early childhood[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0, 50(5): 481-485.
[16] 姜海行, 梁淡湄, 陈振侬, 等. 儿童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聚集 现象的研究—附60 户检测结果分析[J]. 新医学, 2002, 33(7): 403-405.
[17] 张清彬, 董福生, 王洁, 等. 家庭内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致病菌型分析[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0(3): 240-242.
[18] 赵然, 许彦枝, 张立伟, 等. 口腔牙菌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 菌检测方法探讨与评价[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1(5): 281-284.
[19] 郑巧敏, 朱涛, 沈炳棣, 等. 牙斑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之 间的关系[J]. 中国微生态杂志, 2006, 18(5): 369-370.
[20] 陈骏, 何祥一, 吴凌莉, 等. 幽门螺杆菌口腔定植和胃肠疾病 的关联性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4): 351-354.
[21] 江毅, 陈天云, 危由春. 三种方法检测口腔中幽门螺杆菌的 效果[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1(2): 60-62.
[22] Tiwari SK, Khan AA, Ahmed KS, et al. Rapid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dyspeptic patients using salivary secretion: a noninvasive approach[J]. Singapore Med J, 2005, 46(5): 224-228.
[23] 侯海玲, 孟焕新, 胡伏莲, 等. Pyrosequencing 检测口腔与胃 中的幽门螺杆16S rDNAV1 区基因序列[J]. 现代口腔医学杂 志, 2005, 19(4): 352-355.
[24] Zou QH, Li RQ.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cavity and gastric mucosa:a meta analysis[J]. J. Oral Pathol Med, 2011, 40(4): 317-324.
[25] Allaker RP, Young KA, Hardic JM, et 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t oral and gastrointestinal sites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possible oral-to-oral transmission[J]. J Med Microbiol, 2002, 51(4): 312-317.
[26] 包云光, 韦翊, 郎爱素, 等. 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 内感染和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6): 465-466.
[27] 张晶, 徐樨巍, 丁绍路, 等. 口腔唾液幽门螺杆菌测试板的 临床筛查价值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11, 17(17): 2696-2698.
[28] Miyabayashi H, Furhata K, Shimizu T, et al. Influence of oral Helicobacter pylori on the success of eradication therapy against 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J]. J Helicobacter, 2000, 5(1): 30-37.
[29] 高静, 王庆才, 高德安, 等. 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对 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 2010, 30(9): 630-631.
[30] 叶国钦, Karin F, Noriko T, 等.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 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探讨[J]. 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7): 38-41.
[31] Gzesnikiewicz-Guzik M, Lofter B, Bielanski W, et al. Implication of oral Helicobacter pylori for the outcome of its gastric eradioation therapy[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7, 41(2): 145-151.
[32] 叶国钦. 螺旋杆菌临床研究新进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10: 9-20, 56-64, 171-178.
[33] KC Yee (叶国钦), MH Wei, HC Yee, et al. A screening trial of Helicobacter pylori-specific antigens tests in saliva to identify an oral infection[J]. J Digestion, 2013, 87(4): 163-169.
[34] 叶国钦. 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法—HPS 的临床应用评价[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20): 18-19.
[35] 叶国钦.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理策略[C]. 第六届 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疗临床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 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2011: 8.
[36] 吴中平. 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测试板的临床应用研究[D]. 浙 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37] 王晓敏, 赵燕, 陈楠荣, 等. 唾液测试板检测口腔幽门螺杆菌 的实用性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5): 501-504.
[38] 王晓敏, 高文, 胡伏莲. HPS 与13C-UBT 对幽门螺杆菌检测 的对照. 第五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疗临床论坛论 文集. 北京: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2010: 9.
[39] 楼晓军, 楼雅依, 陈晓琴, 等. 唾液测试板检测幽门螺杆菌 的临床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5(8): 886-888.
[40] 郝庆, 宋军民, 李岩. 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与14C 尿素呼 气试验的比较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10, 30(9): 628-629.
[41] 叶国钦.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检测: 当前诊断领域的 热点[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6): 1084-1086.
[42] Casasola-Rodriguez B, Orta de Velasquez MT, Luqueno-Martnez VG,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by quantitative PCR in water disinfected with ozone[J]. Water Sci Technol, 2013, 68(11): 2468-2472.
[43] 佘菲菲, 林建银, 刘君炎, 等. 球形幽门螺杆菌致小鼠感染[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1, 17(5): 20-23.
[44] 张艳玲, 贾立英, 徐辉, 等. 含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治疗儿 童幽门螺杆菌感染[J]. 中国医刊, 2008, 43(1): 52-54.
[45] 余熠, 许春娣. 儿童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J].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0): 910-914.
[46] 杨桂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个体化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0): 666-667.
[47] 张万岱.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路径[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0): 664-665.
[48] 朱帝玲, 杨慧明, 李晋蓉.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 螺杆菌感染系统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3): 278-282.
[49] Li S, Huang XL, Sui JZ, et a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in children[J]. Eur J Pediatr, 2013, 173(2): 153-161.
[50] 高文, 胡伏莲, 王晓敏. 含呋喃醋酮的四联疗法联合口腔洁 治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多次失败的补救治疗[J]. 中华医学杂 志, 2011, 91(12): 836-839.
[51] 叶国钦.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策略—必需面对的一个 重要问题[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0): 659-661.
[52] 叶国钦. 探索清除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条思路[J]. 中华 医学杂志, 2012, 92(40): 2811-2813.
[53] 叶国钦, 叶小钦, 叶小培. 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治疗口腔幽门 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