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317-318   PDF    
环境污染与儿童肾损伤
易著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脏专科, 湖南 长沙 410011

2013 年 3 月 14 日是第八届世界肾脏病日,本 届主题是“防治急性肾损伤”。 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很多,其中环境污 染都会对肾脏造成慢性损害,甚至急性肾损伤。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 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但在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中,有些具有潜在危险 的污染因素,因其表现为慢性危害,往往不引起 人们注意,而某些现实的、直接感受到的因素容 易受到社会重视。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尤其是肾损伤,人们往往不予注意,而因噪声、 烟尘等引起的社会纠纷却很普遍。

为了唤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对肾脏的损伤, 2013 年 9 月 4~6 日,继第 16 届国际儿科肾脏病 (IPNA)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之后,由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脏专科在长沙主 办了以“环境与儿童肾损伤”为主题的 IPNA 卫星 专题讨论会。大会诚邀 11 名国内外知名儿童肾脏 病专家就环境与儿童肾损伤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 精彩讲座,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 福建、海南和上海的一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 会。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的支持,本期将“环 境与儿童肾损伤”专题讨论会部分专家的讲座稿 刊出,以飨读者,望更多的同仁关注环境与儿童 肾损伤。

关于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按属性分:显性污染、隐 形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 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 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 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 污染。这些环境污染的有害因子可通过食入、吸入、 皮肤和黏膜接触吸收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组织器官 的损伤。其中环境中污染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 被各种食品添加剂污染的食品、饮料,中西药品, 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长的粮食,以及一些被无 机或有机化学物资污染的生活日用品等都可造成 儿童急、慢性肾损伤。

徐志泉博士在“环境有害因素对儿童肾损害” 中指出,为了实现对儿童肾脏的保护计划,首先 充分认识环境致肾毒素,其次要加强治理,强化 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医务人员应充分预测环境毒 素对肾脏的损伤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加强对环 境毒物的监测,加强食品监管,重视儿童肾损害 的早期检测。毛华雄博士在“药物性肾损害发病 机制的研究进展”中重点介绍了头孢菌素、氨基 糖苷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素类药物、两性霉素 B、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环孢素 A 等部分临床常见 的易致肾毒性的药物,其所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除了最常见的间质性肾炎外,还可有急性肾小管 坏死、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可发展至慢性肾衰竭。 它们导致肾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毒性、免疫 性损伤、血管毒性,是由儿童肾脏组织学结构与 药物作用特征所决定的。前者决定发生药物性肾 损害的共性,后者决定其个性。强调了儿童药物 性肾损害的特殊性,尤其 2~3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 于肾功能不成熟更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故临床 用药要规范,高度警惕肾损害的发生,如有药物 性肾损害的发生应及时停药并处理。另外引起肾 损伤的药物中不要忘了中草药,最经典的事件就 是滥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如关木通、 淮木通、广防己、汉中防己、青木香、天仙藤、 朱砂莲等引起的马兜铃酸肾病。蒋小云教授在题 为“重金属与儿童肾损伤”中指出:目前儿童重 金属中毒已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大多数重金 属都具有肾毒性。着重从重金属的代谢、临床表现、 诊断和防治几方面讲述了铅、汞、镉、铬几种常 见且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所致的肾损害,并呼吁大 家“关爱地球,关爱儿童”。

李志辉教授在“食品与儿童肾损害”的讲座 中指出:“食物导致肾脏损害大致可分为食物天 然毒素对肾脏的损害及食物污染对肾脏的损害。” 天然毒素最常见的是毒蕈类毒素和鱼胆毒素对肾 脏的损害。食品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 染两大类。化学性污染是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 污染食品,如 2008 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 件;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及 寄生虫污染食品,如 2011 年的出血性大肠杆菌污 染“毒黄瓜”事件。“毒奶粉” 事件造成儿童泌 尿系统结石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其带给人们的震 动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并没有过去。目前食品污 染的因素和机会不断增加,食物链的污染从海洋 到陆地到天空,各种有害因素不仅损害人体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及子孙后代。要阻止人类食物链的 污染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黑明燕教授关于“环 境与胎儿泌尿系统发育”的讲座更是新颖和独到。 黑明燕教授指出,与泌尿系统发育相关的环境因 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母体所处的周围外环境、 母体自身的内环境和胚胎所处的微环境,其中周 围外环境是距离胚胎最远但也最复杂的外环境, 大部分的致畸因子来源于这一外环境,环境中的 放射线、烟尘、噪声、杀虫剂等污染有的可直接 作用于母体中的胎儿而影响生长发育,肾脏作为 胎儿发育程序化的核心器官,极易受到这些不良 刺激影响而导致泌尿系畸形。2011 年我国启动卫 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任务单元 —“儿童慢性肾脏 病双重筛查模式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要求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超声筛查的 应用及推广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参与组织长沙市、 岳阳市、华容县、湘潭县共 4 市县 5 家医院 B 超 筛查 3 839 名高危新生儿,诊断各种泌尿系统发育 畸形56 例(1.5%),并及时干预开展早期保肾教育。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 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 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 治环境污染。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 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94 年,我国政府 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 国 21 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 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 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 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

通过此次“环境与儿童肾损伤”学术交流大 家认识到:(1)我们需要提高对各种环境因素引 发儿童肾损伤的认识和警觉性;(2)加强对各种 环境因素引发儿童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和早期 诊断;(3)注意各种环境因素对儿童肾功能的损害, 积极预防,恰当干预,以提高儿童期肾损伤的救 治水平;(4)加强对环境因素引发的肾脏损伤患 儿的监测和随访;(5)作为儿科工作者有义务建 议政府和呼吁社会加强整治环境污染和强化食品 安全、药品安全的监管。

(本文编辑:邓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