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435-436   PDF    
儿童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
罗越, 何旭香, 李利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患儿,男,7 岁。因烦渴 4 d,腹痛呕吐 2 d, 神志模糊 1 d 入院。4 d 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烦渴、 喜饮,2 d 前出现腹痛,伴呕吐 10 余次,无发热, 无惊厥,外院拟诊为“急性胃炎”,予输液等治 疗(具体不详)。1 d 前出现神志模糊,外院检 查血糖 67.4 mmol/L,血气分析 pH 7.028,碳酸氢 盐 6.0 mmol/L,剩 余 碱 -26.7 mmol/L,肌 酸 激 酶 1 318 U/L,肌酐 171 μmol/L,尿素氮 21.23 mmol/L, 钠 131 mmol/L,钾 4.1 mmol/L,氯 102 mmol/L,血 淀粉酶 198 U/L;尿淀粉酶 149 U/L;尿糖(>4+), 尿酮体(+)。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收住儿科 重症监护室。入院时体格检查:T 36.6℃,HR 138 次 /min,R 27 次 /min,BP 113/72 mm Hg, SPO2 100%,身高 121 cm,体重 18 kg,神志模糊, 口唇干燥,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 mm,对光反 射灵敏,心肺无特殊,腹软,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弱,四肢肌张力偏低,巴 氏征(-),皮肤无花纹,肢端凉。患儿既往体健, 直系亲属中无糖尿病患者。

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禁食、快速输注生 理盐水等处理。随机静脉血糖为64.9 mmol/L。 尿常规示尿糖(4+),尿酮体(2+)。肝功能 检查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均 正 常。HbA1c 6.6%( 参 考 值 4%~6%),C 肽 <0.10 ng/mL( 参 考 值 0.9~7.1 ng/mL)。 入 院 诊 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左肾积 水、急性胰腺炎可能。禁食下第 1、2 天静脉液 体输入约 1 800 mL/d,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 滴注、奥美拉唑等对症治疗。患儿24 h 后神志 转清,呕吐、腹痛缓解,血气分析、电解质、 肾功能等指标逐步好转。2 d 后随机血糖下降至 10~15 mmol/L,可进食,改三餐前 + 睡前皮下注 射胰岛素治疗,但血淀粉酶波动于 198~383 U/L ( 参 考 值 30~110 U/L),血 脂 肪 酶 198 U/L( 参 考 值 13~63 U/L),尿 淀 粉 酶 179~888 U/L( 参 考 值 32~641 U/L),肌 酸 激 酶 >4 000 U/L( 参 考 值 38~174 U/L),LDH 1 819 U/L(参考值 109~245 U/L), ALT 133 U/L(参考值 0~55 U/L),AST 416 U/L(参 考值0~60 U/L)。尿常规检查:尿糖(3+),酮体(3+), 潜血试验(3+),尿蛋白(+),胰岛相关抗体 (ICA、GADA、IAA、IA-2A)均阴性。胰腺B超 及 MRI 扫描未见明显胰腺炎改变。1 周后血、尿淀 粉酶及肌酸激酶下降。2 周后病情平稳,查 C 肽释 放试验:空腹 <0.10 ng/mL,120 min <0.10 ng/mL。出 院诊断:暴发性 1 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l diabetes mellitus,FT1DM)、左肾积水。出院后继续予胰岛素 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每日胰岛素总量 12 U,分 4 次给予。出院 4 个月后血糖波动较大,复查空腹 血糖 13.27 mmoL/L,空腹 C 肽 <0.10 ng/mL,HbA1c 10.6%,血、尿淀粉酶正常,但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发生。

讨论:FT1DM 是以急骤起病、严重高血糖、 HbAlc 水平不匹配、胰岛功能迅速衰竭为特征的 一种少见的糖尿病类型。该病是日本学者 Imagawa 等[1] 2000 年提出的 1 型糖尿病的新亚型,日本及 韩国等的初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以酮症或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 l 型糖尿病患者中,FTlDM 分别占 19.4%[2] 和 7.1%[3]。国内郑超等[4] 研究发 现 FT1DM 占该院新发 1 型糖尿病的 10.3%。从发 病年龄上看,1~80 岁均可发病,多见于成人及孕妇, 很少累及儿童及青少年。国内儿童病例鲜有报道, 更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未建立相应的 诊断标准。

FT1DM 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 点[5]:(1)高 血糖症状出现 l 周内即发展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2)首诊时血糖≥ 16.0 mmoL/L,HbA1c < 8.5%; (3) 尿 C 肽 <10 μg/d 或 空 腹 C 肽 < 0.3 ng/mL (100 pmol/L)和刺激后(餐后或胰高血糖素)C 肽 < 0.5 ng/mL(170 pmol/L)。除此之外,可有以 下临床特点:胰岛相关抗体通常阴性;发病常在 1 周之内,但也有患者在 1~2 周之内;98%患者血 清胰酶升高;70%患者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 胃肠道症状;可发生在妊娠或分娩后。

本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是:(1)病程 4 d 内出 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 Huang 等[6] 报道的 1 例 12 岁女孩相似,但年龄更小。(2)高血糖出现时 间极短,就诊时血糖高达 67.4 mmol/L,而 HbA1c 6.6%。(3)胰岛功能极差,C 肽均 <0.01 ng/mL。 (4)胰岛自身抗体阴性。参照上述标准,此例患 儿符合 FT1DM 的诊断。本例患儿发病初有腹痛、 呕吐表现,在扩容、静脉胰岛素等治疗后,未予长 期禁食及抑制胰酶分泌等特殊治疗,腹痛明显好 转,2 d 后恢复进食,且影像学未见明显胰腺炎表现, 胰酶水平 2 周后下降,故胰腺炎诊断依据不足。

由于 FT1DM 发病后进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断, 患者有可能在 24 h 内死亡[7]。一旦确诊须立即按 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规进行处理[8],包括大 量液体的补充、胰岛素的应用、重度酸中毒的纠 正等,在排除急性胰腺炎后可及早恢复进食[1]。 FT1DM 可表现为比 1 型糖尿病更严重的电解质紊 乱,如严重低血钠和高血钾,但经抢救病情缓解 后这些变化均可逆转。但胰腺 β 细胞的损害发生 迅速且严重,Imagawa 等[1] 对 3 例 FT1DM 患者进 行胰腺活检,未发现急、慢性胰腺炎的证据,但 其胰岛分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故酮症酸中毒纠 正后应给予 4 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胰岛素 泵的治疗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血糖波动,并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例患儿出院 4 个月后复查 餐后 C 肽水平仍 <0.10 ng/mL,与陆泽元等[10] 报道相似,提示胰岛 β 细胞功能几乎无改善,因此必 须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

FTlDM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 遗传、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 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 1 型糖尿病最重要 的易感基因,Imagawa 等[11] 发现 HLADR4-DQ4 基 因频率在 FT1DM 患者中显著升高,且纯合子危险 性更高。研究显示多数患者起病前两周内有过感 染病史[12,13,14],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为其致病因素。 此外,在部分 FT1DM 患者中可检测到低滴度、持 续时间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提示免疫反应也 可能参与了部分患者的发病过程。

参考文献
[1] Imagawa A, Hanafusa T, Miyagawa J, et al. A novel subtype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onset and an absence of diabetes-related antibodies[J]. N Engl J Med, 2000, 342(5): 301-307.
[2] Imagawa A, Hanafusa T, UchigataY, et al. Fuminant type 1 diabetes: A nationwide survey in Japan[J]. Diabetes Care, 2003, 26(8): 2345-2352.
[3] Cho YM, Kim JT, Ko KS, et al.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in Korea: high preval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type1 diabetes[J]. Diabetologia, 2007, 50(11): 2276-2279.
[4] 郑超, 林健, 杨琳, 等.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及其特征[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3): 188-191.
[5] Hanafusa T, Imagawa A.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a novel clinical entity requiring special attention by all medical practitioners[J]. 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 2007, 3(1): 36-45.
[6] Huang Z, Xu L, Li F, et al.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habdomyolysis: Have we overlooked the situation?[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90(3): e47-e49
[7] 陈海冰, 包玉倩, 贾伟平, 等. 暴发性l型糖尿病合并心跳骤停抢救成功一例[J]. 上海医学, 2009, 32(2): 172-173.
[8] 柳岚, 陆泽元. 暴发性l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8, 35(9): 516-519.
[9] 周健, 包玉倩, 李鸣.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探讨[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9, 1(1): 34-38.
[10] 陆泽元, 柳岚, 邵豪, 等. 五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3): 192-194.
[11] Imagawa A, Hanafusa T, Uehigata Y, el al. Different contribution of class Ⅱ HLA in fulminant and typical auloimmune type l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ologia, 2005, 48(2): 294-300.
[12] Tanaka S, Nishida Y, Aida K, et al. Enterovirus infection, CXC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 and CXCR3 circuit: a mechanism of accelerated beta-cell failure in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2009, 58(10): 2285-2291.
[13] Akatsuka H, Yano Y, Gabazza EC, et al. A case of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with coxsackie B4 virus infection diagnosed by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 84(3): e50-e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