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 长沙 410008;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 湖南 长沙 410008
意外伤害是世界范围内儿童死亡、住院和致 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美国每年约 40% 的儿童死 亡由意外伤害造成[2]。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儿童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因 素[3, 4]。死亡和致残不但给家庭带来巨大打击,也 给社会医疗保健资源造成严重损失[5]。据报道,农 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市[6]。特别是近些年,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许多青壮年外 出进城打工,家中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 外婆抚养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这样父母对孩 子的有效监管严重不足,这些留守儿童更是意外 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多个研究报道,留守儿童 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7, 8, 9]。湖南 是农村劳务输出大省,醴陵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 位于湖南省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很多青壮 年常年外出打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 童所受到的身体、心理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近年面 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 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危 险因素分析的报道。开展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调 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有利于减少 伤害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对湖南省醴陵市农村 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为醴陵市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的 制定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 的预防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10月9日至30日间,采取分层 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醴陵市东部和西部农村地 区分别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分别抽取2~ 3 所初级中学和小学,每所学校的各年级全体学生 作为调查对象。发放 3 55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3 257 份(91.75%),共调查了 4 所中学和 2 所小学。 其中男 1 575 人(48.36%),女 1 682 人(51.64%); 年龄5~16 岁,平均11.4±2.3 岁,其中5 岁~ 346 人, 9 岁 ~ 1 182 人,12~16 岁 1 729 人。 1.2 意外伤害的判断标准
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10]:(1)经 医院诊断为某一种意外伤害者;(2)由家长或教 师做紧急处置者;(3)因伤缺勤(课)0.5 d 以上 者。以调查之日前 1 年内发生 1 次及以上伤害者 作为伤害发生率的统计对象。 1.3 意外伤害的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中损伤和中 毒的外部原因进行分类[11]:交通伤、跌伤、烧烫伤、 锐器伤、碰击伤、砸伤、爆炸伤、挤压伤、咬伤、 触电、中毒、异物伤、环境因素引起的伤害、溺水、 其他等。 1.4 调查方法及主要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专家咨询及预调查结果制定 《湖南省醴陵市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调查表》。 该调查表主要包括儿童一般情况、家庭情况、父 母亲情况、周围环境及伤害发生情况等。小学四 年级及以上者以及中学生由学生本人在调查员的 指导下完成,当场收回;小学 1~3 年级学生将调 查表带回家和监护人一起填写完成,第二天收回。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 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一步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多 因素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意外伤害发生概况
3 257 名儿童中,过去 1 年中发生意外伤害 356 人,发生率为 10.93%,其中男 199 人,女 157 人。常见伤害类型为跌伤(45.5%),交通伤也占 有较高的比例(14.3%)。 2.2 意外伤害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主要从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居住地周 围环境三方面比较发生伤害与未发生伤害儿童的 差异。儿童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 独生子女、性格类型、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学 习压力、学习成绩、上学方式、是否留守、做家 务、上网吧频率等。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类型、 监护人情况、家庭收入、父母亲年龄、文化程度、 职业、是否外出打工、是否关心孩子及父母相处 和谐程度等。周围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家庭及 家庭周边的安全环境等。
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性别、是否留守、网 吧上网频率、监护人、监护人年龄、父母相处和 谐程度、父亲是否外出打工、母亲是否外出打工、 家里是否储存烟花爆竹、居住地周围是否常有打 架斗殴及自己是否参与打架斗殴等 11 个因素是儿 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见表 1。
![]() |
表 1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例(%)] |
为了控制和考虑各因素之间的混杂影响,以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 11 个因素为 自变量,是否受到伤害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多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变量的赋值说明见表 2。 采用 LR 向前逐步法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引入变量 的显著性水准为 0.05,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 0.10。最后留在方程中的变量为性别(OR=0.751, P=0.013)、留守儿童(OR=1.779,P<0.001)、家 里储存烟花爆竹(OR=1.337,P=0.028)、居住地 周围常有打架斗殴(OR=1.517,P<0.001),显示 男性、留守儿童、家里储存烟花爆竹及居住地周 围常有打架斗殴会增加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 见表 3。
![]() |
表 2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各变量的赋值说明 |
![]() |
表 3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入选变量和参数 |
自 1989 年瑞典第一届国际儿童意外伤害学术 会议后,我国陆续开展了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研 究,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儿童意外伤害 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湖北蒲城县农村儿童意外 伤害发生率为 16.2%[12],广州市 7 岁以下儿童意外 伤害发生率为 1.48%[6],陕西省 0~12 岁农村儿童 意外伤害发生率为 27.3%[13]。本研究显示湖南醴陵 农村 5~16 岁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 10.93%。不 同地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为:(1)伤害的判断标准存在主观现象,个体判 断受主观因素影响;(2)各调查的研究对象特征 不同;(3)所调查的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最重要的前提 是了解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我国部分省 市先后开展了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有关调查 研究[6, 7, 12, 13, 14, 15]。本研究通过制订详细的调查问卷表, 将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儿童 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周围环境三方面因素首先 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
[1] | Birgul P, Esin Ocaktan M, Akdur R, et al. Evaluation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sustained by children: A hospital based study from Ankara-Turkey[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2, 17(7): 393-394. |
[2] | Theurer WM, Bhavsar AK. Prevention of unintentional childhood injury[J]. Am Fam Physician, 2013, 87(7): 502-509. |
[3] | 安琳, 何海宏. 2004年中国城乡1-14岁儿童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 18(1): 1-3. |
[4] | 申屠平平, 陈高尚, 陈爽. 2006-2010年金华市0-14岁儿童死因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9): 1041-1043. |
[5] | Banerji A;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First Nations, Inuit and Metis Health Committee.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injuries in Indigenous children and youth in Canada[J]. Peadiatr Child Health, 2012, 17(7): 393-394. |
[6] | 胡艳, 邢艳菲, 蒋玲, 等. 广州市七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8): 777-780. |
[7] | 赵科伕, 方学晖, 苏虹, 等. 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J]. 疾病控制, 2007, 11(3): 277-279. |
[8] | 周蓉. 重庆儿童医院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特征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
[9] | 沈敏. 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
[10] | 王声湧. 伤害流行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 |
[11] |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中心. 国际疾病分类(ICD-10)[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 820-822. |
[12] | 李绍华. 蒲城县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
[13] | 孙雷焕, 张超, 曾令霞, 等. 陕西省0-12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9): 995-996. |
[14] | 李凌. 湖南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
[15] | 时颖, 焦淑芳, 谢瑾, 等. 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6): 684-686. |
[16] | 莫庆仪, 黄东明, 谢广清, 等. 儿童意外伤害924例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7): 559-562. |
[17] | 施东华, 方为民, 刘筱娴. 麻城市农村某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3): 336-339. |
[18] | 李强, 臧文斌.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 经济学, 2011, 12(1): 341-360. |
[19] | Morrongiello BA, House K. Measuring parent attributes and supervision behaviors relevant to child injury risk: examining the usefulness of questionnaire measures[J]. Inj Prev, 2004, 10(2): 114-118. |
[20] | 司达敏, 刘筱娴, 李激. 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1, 9(6): 391. |
[21] | Kendrick D, Mulvaney C, Burton P,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 family and neighbourhood characteristics and childhood injury: a cohort study[J]. Soc Sci Med, 2005, 61(9): 1905-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