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544-545   PDF    
1例不典型结节性硬化患儿的基因诊断
陶哲, 王妍, 安仁哲    
大连市儿童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2

患儿,女,5.5 个月,因无热抽搐 2 d 入院。 入院前 2 d 开始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成串痉挛发 作,每次持续 2~3 s,间隔 4~10 s 再次发作,每串 约 20 次,每天 3~4 串,多于困倦时或刚醒时出现 发作。足月顺产,否认出生窒息史,否认病理性 黄疸史。否认家族癫癎史及结节性硬化史。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反应好,前囟 1.0 cm×1.0 cm, 平坦,张力正常。面色正常,呼吸平稳,心肺腹 体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体查未见异常。左下肢 内侧可见一处 1.0 cm×0.5 cm 大小色素脱失斑。入 院后头部 MRI 扫描正常。视频脑电图为高度失律 伴成串痉挛发作(图 1)。胸部 CT 扫描和肝、脾、 肾脏 B 超检查均正常。

图 1 视频脑电图结果   患儿生后 5.5 个月视频 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

入院后采静脉血 5 mL,EDTA 抗凝,送深圳 华大临床检验中心行TSC1 和TSC2 基因测序, 并对各外显子测序深度数据统计学分析后,在 TSC1 基因编码区发现 1 个框移突变 c.989_990insT (p.leu330LeufsX11),为杂合子(图 2)。该突 变造成 TSC1 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很可能影响其 蛋白功能。虽无该位点致病性的相关报道,但其 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极低。另外,在 TSC1 基因编 码区还发现 1 个同义变异 p.Ala943Ala,为已知的 多态性位点。在 TSC2 基因编码区未发现存在框移、 错义、同义或剪切变异。因此,推测 TSC1 基因编 码区的框移突变 c.989_990insT(p.leu330LeufsX11) 为患儿可疑致病性突变。对患儿父母相同基因验 证:不存在此框移突变(图 2)。该患儿诊断为癫 癎、婴儿痉挛症、结节性硬化。

图 2 患儿及其父母 TSC1 基因测序图   SD13S0444 为患儿样本,在 TSC1 基因编码区存在框移突变 c.989_990insT (p.leu330LeufsX11), 为 杂 合 子( 箭 头 所 示), 而 父 母 样 本 SD13S0445 和SD13S0446 相同基因验证不存在此突变(箭头所示)。

入院后静脉滴注维生素 B6(100 mg/d),持 续 3 d,发作略减轻为 7~8 次 / 串,每天 3~4 串, 动作幅度减小。随后开始口服托吡酯胶囊,起 始剂量为 1.3 mg/(kg · d),每周加量一次,每次加 1 mg/kg,目标剂量为 5 mg/(kg · d)。加药第 2 天无 发作。间隔 20 d 再次发作,每天一串,6~10 次 / 串。 继续给予托吡酯治疗,间隔 3.5 个月无发作。生后 10 个月时监测到 1 次睡眠期部分性发作,起源于 左侧颞区,发作间期脑电图高度失律消失,显示 左侧前、中颞区尖波、尖慢波发放。目前 10 个月, 能坐稳,不会爬,可扶站,可无意识叫“爸、妈”。

讨 论: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其发生率为 1/6 000~1/9 000 [1]。2012 年国际结节性硬化症共识 会议回顾了结节性硬化症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生率 和特异性,更新了 1998 年制定的结节性硬化症诊 断标准,其主要特征:(1)面部血管纤维瘤(≥ 3 个)或前额斑块(≥ 2 个);(2)甲周纤维瘤(≥ 2 个);(3)色素脱失斑(≥ 3 个);(4)鲨革 斑或多发胶原瘤;(5)多发视网膜结节状错构瘤; (6)脑皮质结构异常(≥3个);(7)室管 膜下小节;(8)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9)心脏横纹肌瘤(单发或多发);(10)肺淋 巴管肌瘤病;(11)肾脏血管肌脂瘤。次要特征: (1)牙釉质多发性小凹(≥ 3 个);(2)口腔 内纤维瘤(≥2 个);(3)非肾脏的错构瘤; (4)视网膜色素缺失斑;(5)“斑驳状”皮肤 改变;(6)多发肾囊肿。确诊:2 个主要特征或 1 个主要特征加 2 个次要特征;可疑:1 个主要特 征或 1 个主要特征加 1 个次要特征或 2 个(或以上) 次要特征。

本例患儿因痉挛发作来就诊,体查仅见一 处色素脱失斑,无其他皮肤特征,头颅 MRI 扫 描未见异常,其他脏器也未见结节或瘤体,因此 临床诊断结节性硬化症困难。但本例患儿 TSC1 基 因 编 码 区 发 现 1 个 框 移 突 变 c.989_990insT (p.leu330LeufsX11),为杂合子,造成 TSC1 氨 基酸编码提前终止,很可能影响其蛋白功能,因 此推断该新发突变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基因。该患 儿父母相同基因验证提示其父母并无此基因突变, 支持该患儿基因突变为自发突变。目前在结节性 硬化研究文献中并未见此突变,期待更多病例研 究明确该突变与结节性硬化的相关性。但结合皮 肤特征、脑电图特征及发作情况,可以确诊为结 节性硬化症。因此,临床常遇到不典型的结节性 硬化症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协助诊断。

90% 以上结节性硬化患者出现色素脱失斑, 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但在新生儿如果没有紫外 线很难观察到[2]。该患儿体查皮肤仅见一处色素脱 失斑,这与年龄小及杂合突变有关,需进一步神 经科随诊观察皮肤异常。此外,本例患儿头部影 像学未见异常,可能与患儿年龄小及突变为杂合子有关 , 这与文献报道 10% 结节性硬化患者头颅 MRI 扫描正常一致 [3]。文献报道 100% 的结节性硬 化的患者存在脑结构异常,90% 发生癫癎发作, 50%~60% 存在全面认知障碍 [2-4] 。该患儿目前 10 个月,尚不会爬,有出现发育落后可能,应积极 控制癫癎发作,康复训练。

通常结节性硬化的癫癎发作都是难以控制的, 近年来有报道氨已烯酸可以完全终止 95% 患儿痉 挛发作[5],但氨已烯酸对视网膜的损害影响了它 的使用。Parain 等[6] 进行了一个开放的多中心回 顾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结节性硬化,结果是 9 名患者发作减少 >50%,其中 5 名患者发作减少 >90%,结论是迷走神经刺激对结节性硬化癫癎控 制有效。Kossoff 等[7] 对 12 名结节性硬化患者进行 生酮饮食治疗,有 11 例发作减少 >50%,建议对 于结节性硬化症继发难治性癫癎可以试用生酮饮 食。癫癎外科发展促进了结节性硬化症手术治疗, 如果是单灶致癎,可考虑外科手术,但如果有多 个潜在致癎灶或病灶累及重要功能区,癫癎外科 手术效果不很理想,颅内电极监测有利于致癎灶 的明确[8]

参考文献
[1] DiMario FJ Jr. Brain abnormalities in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J Child Neurol, 2004,19(9): 650-657.
[2] Roach ES, Sparagana SP. Diagnosis of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J Child Neurol, 2004, 19(9): 643-649.
[3] Thiele EA. Managing epilepsy in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J Child Neurol, 2004,19(9): 680-686.
[4] Joinson C, O'Callaghan FJ, Osborne JP, et al.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epilepsy in an epidemiological sample of individual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J]. Psychol Med, 2003, 32(2): 335-344.
[5] Curatolo P, Verdecchia M, Bombardieri R. Vigabatrin for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Brain Dev, 2001, 23(7): 649-653.
[6] Parain D, Penniello MJ, Berquen P, et al: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in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patients[J]. Pediatr Neurol, 2001, 25(3): 213-216.
[7] Kossoff EH, Thiele EA, Pfeifer HH, et 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and the ketogenic diet[J]. Epilepsia, 2005, 46(10): 1684-1686.
[8] Weiner HL, Ferraris N, LaJoie J, et al. Epilepsy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J Child Neurol, 2004, 19(9): 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