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657-658   PDF    
小婴儿非典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例报告
于泽堃, 周文莉, 石珊, 严超英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患儿,女,47 d,因发热20 h,间断抽搐6 h 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20 h 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5℃ 之间。入院前6 h 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四肢 强直,无皮肤青紫,持续1 min 自行缓解,间断抽 搐3 次。病程中患儿精神萎靡,自主活动少,呼 吸促,进乳差。否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史。 入院体查:T 39℃,R 65 次/min,P 180 次/min, BP 92/63 mm Hg。一般状态及反应差,皮肤苍白, 前囟平坦、略紧张,双眼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3 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未 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听 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肝脏肋下3.0 cm,剑 突下3.0 cm,触诊韧,边缘钝,脾脏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高,布氏征、柯氏征未 引出,双侧巴氏征阳性。血气分析:pH 7.13, PCO2 67 mm Hg,PO2 33 mm Hg,Lac 3.7 mmol/L, BE -6.9 mmol/L; 血离子正常; 血常规:WBC 4.75×109/L,N 0.47,L 0.46,RBC 3.19×1012/L, Hb 97 g/L,PLT 80×109/L;CRP:102.00 mg/L;凝 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39.3 s (参考值20~40 s),凝血酶原时间(PT) 19.8 s(参 考值9~13 s),凝血酶原INR 1.68(参考值0.8~1.2), 余结果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外观无色清亮, WBC 8×106/L,蛋白质 0.83 g/L,潘氏反应(+), 氯化物115 mmol/L,葡萄糖 1.01 mmol/L。脑彩超 示双侧侧脑室直径为5.2 mm。入院后考虑为化脓 性脑膜炎。给予抗感染(头孢吡肟)、0.9% 生理 盐水扩容(10 mL/kg,1 h 泵入)、CPAP 呼吸支持 和对症治疗。患儿入院后1 h 双下肢开始出现皮肤 瘀点,逐渐扩散至全身并增多、增大形成瘀斑, 最大约1.5 cm×1.5 cm,并且出现频繁抽搐,反应 极差,无自主活动,呼吸浅表,皮肤青紫发花, 血压测不出,心率增快,存在休克、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DIC),予以机械通气,同时再次予以0.9% 生理盐水扩容(10 mL/kg,0.5 h 泵入)、5% 碳酸 氢钠纠正酸中毒以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循 环治疗,但是患儿仍反应差、心率快、皮肤发花、 血压测不出。入院后4 h,脑脊液涂片回报发现革 兰阴性球菌。因此,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遂 请感染科会诊后转入该科。转入感染科后2 h,患 儿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临床死亡。 死亡后血培养示奈瑟菌属,脑脊液培养示脑膜炎 奈瑟菌,支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

讨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为冬春季 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1]。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年龄高峰为6 个月至2 岁,6 个月以内的 婴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很少发病[2]。流脑的主要临床 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 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 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血常规表现 为白细胞显著增高、血小板下降;超敏C 反应蛋 白升高;血培养阳性;瘀斑涂片可在细胞内找到 革兰阴性双球菌;而脑脊液检查存在特异性改变: 压力增高、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细胞数常在数千 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高以及葡萄糖减 低[1]

本病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为47 d 的 小婴儿,发病年龄小,并非流脑的发病高峰年龄。 分析一方面与该患儿为配方奶喂养,生后从母乳 中获得保护性抗体少有关;另一方面与该患儿年 龄未达6 个月,尚未接种流脑疫苗,体内缺乏自身保护性抗体有关。(2)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短时间内出现休克、DIC,发病26 h 内临床死亡。 考虑患儿为小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 抵抗力差,一旦出现严重感染易扩散,不易控制, 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 生命。(3)患儿入院时仅表现为抽搐和发热,未 出现流脑的典型皮疹表现,故当时仅考虑为一般 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随病情进展逐渐 出现了皮肤瘀点瘀斑,之后脑脊液涂片检查出现 革兰阴性球菌时才考虑为流脑,提示小婴儿患流 脑时可有不典型症状。(4)患儿血常规示白细胞低, 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与典型流脑血象不符,且 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外观清亮,仅发现葡萄糖降低, 未见其他典型改变如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升高 等,但脑脊液涂片及脑脊液培养结果支持流脑诊 断,分析与小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在严重 感染时机体应激能力较差有关,因此化验结果不 典型。

通过对该病例的诊治分析,我们的体会是: (1)流脑可发生于小婴儿,对于冬春季节发病 的、以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症时,需警 惕流脑,给予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免造成误诊。 (2)小婴儿流脑的症状及化验指标改变可不典型, 且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3)该患 儿虽给予扩充血容量治疗,但不够充分,加之患儿 原发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循 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故流脑重症感染患者,在抗感 染治疗的同时需全面评估患儿循环状态,必要时应 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防止休克及DIC 的进展加重。 (4)病原学检测中,一般采取血培养、脑脊液涂 片及脑脊液培养,但以上方法操作要求较高,培 养需求时间较长。此时应首选皮肤瘀斑瘀点涂片,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发现病原体, 且不易受抗生素治疗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3]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926-933.
[2] 黄惠君, 余珍珠, 冯晋兴. 新生儿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优生优育, 2012, 18(6): 398-399.
[3] 张云玲, 朱朝敏. 重庆地区2000-2010 年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11, 27(22):1745-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