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7): 691-695   PDF    
中美两家医院早产儿营养策略的对照研究
李正红1, 董梅1, 王丹华1 , Cristina J Valentine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北京 100730;
2.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USA
摘要目的 对比中美两家医院的早产儿营养支持数据,以期找到差距及改善方法。方法 对2011年1 月至2012 年5 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NICU(PUMCH 组)及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辛辛那提大学医院NICU(CCHMC 组)收治的胎龄<32 周早产儿的肠内外营养数据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PUMCH 组74 例、CCHMC 组82 例纳入研究。PUMCH 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CCHMC 组(P<0.01)。PUMCH 组应用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总量均显著高于CCHMC 组[ 分别为58±30 g/kg vs 24.0(19.6,32.8)g/kg,P<0.01;35±16 g/kg vs 14.0(11.0,22.5)g/kg,P<0.01],肠外营养时间显著长于CCHMC 组[24±10 d vs 8.0(6.0,11.0)d,P<0.01]。PUMCH 组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CCHMC 组(10% vs 94%,P<0.01),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显著迟于CCHMC 组[22±9 d vs 12.0(10.0,14.0)d,P<0.01]。CCHMC 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显著高于PUMCH 组(13% vs 3%,P=0.018)。PUMCH 组败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CHMC 组(32% vs 12%,P<0.01)。结论 PUMCH 组较CCHMC 组肠外营养时间延长、院内感染发生增加。需要推进强化母乳喂养、采取更积极的喂养方案以加快喂养进程。
关键词喂养     肠外营养     早产儿    
Comparison of feeding pattern of preterm infants between two hospit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LI Zheng-Hong1, DONG Mei1, WANG Dan-Hua1 , Christina J Valentine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feeding pattern of preterm infants between two hospit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Infants < 32 weeks were enrolled from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Center Cincinnati University Hospital (CCHMC group)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January 2012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UMCH group)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May 2012. Enteral and parenteral feeding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Eighty-two infants in the CCHMC group and 74 infants in the PUMCH group were enrolled. The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of infants in the CCHMC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e PUMCH group (P<0.01). The total dosage of amino acid (58±30 g/kg vs 24.0(19.6, 32.8) g/kg; P<0.01) and fat [35±16 g/kg vs 14.0(11.0, 22.5) g/kg; P<0.01], in the PUM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CHMC group. The dur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PUMCH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e CCHMC group[(24±10 d vs 8.0(6.0, 11.0) d; P<0.01]. The breast feeding rate in the CCHMC group was higher (94% vs 10%; P<0.01) than in the PUMCH group. The time for achieving full enteral feeding in the CCHMC group was shorter [12.0(10.0, 14.0) d vs 22.4±9.3 d, P<0.01] than in the PUMCH group. The incidences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13% vs 3%; P<0.05) and sepsis (32% vs 12%; P<0.01) in the CCHMC group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PUMCH group. Conclusions Preterm infants in the PUMCH group have a prolonged dur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epsis compared to the CCHMC group. Fortified human milk feeding and more aggressive enteral feeding proposal in PUMCH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 Enteral feed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Preterm infant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 术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探 索有益于早产儿健康的营养管理策略,改善早产 儿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 ]。《中华儿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 儿学组、儿童保健学组也发布了《早产/ 低出生体 重儿喂养建议》[ 2 ],为我国早产儿喂养提供了科学 可行的指导意见。为更好地促进早产儿营养研究 与国际接轨,本文将中美两家医院的早产儿营养 支持数据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期找到差距, 进一步完善早产儿营养管理,为提高我国早产儿 的生命质量做出积极努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2011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NICU 收治的早产儿及2011 年 1 月至2012 年1 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辛 辛那提大学医院NICU 收治的早产儿;(2)出生 胎龄<32 周;(3)生后24 h 内入院。北京协和医 院儿科NICU 收治的早产儿为PUMCH 组,美国辛 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辛辛那提大学医院NICU 收治 的早产儿为CCHMC 组。

排除标准:(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遗 传代谢性疾病。

本研究分别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和美国辛辛那 提儿童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收集基础数据

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 评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机械 通气时间、脐静脉和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置管 时间。 1.3 收集胃肠内喂养及肠外营养资料

胃肠内营养包括开奶时间、开奶量、达到足 量喂养的时间;肠外营养(PN)包括开始应用氨 基酸(amino acid,AA)的时间、每日应用AA 的 最大量、应用AA 的总量、开始应用脂肪乳(Fat) 的时间、每日应用Fat 的最大量、应用Fat 的总量、 应用PN 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应用Kolmogorov Smirnov 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 分布的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非正 态分布的数据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t 检验或非参数统计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有156 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PUMCH 组 74 例,CCHMC 组82 例。两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 1, CCHMC 组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PUMCH 组,PUMCH 组的小于胎龄儿(SGA)百分比较高, CCHMC 组的1、5、10 min Apgar 评分明显低于 PUMCH 组,NRDS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UMCH 组,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PUMCH 组,无创机械 通气时间明显长于PUMCH 组。PUMCH 组脐静脉 置管百分比高、置管时间长,CCHMC 组PICC 应 用百分比高,但PUMCH 组PICC 置管时间显著长 于CCHMC 组。见表 1

表 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营养情况

两组早产儿均同时应用了胃肠道内喂养及 肠外营养。PUMCH 组开始喂养时间早于CCHMC 组,但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显著长于CCHMC 组。 PUMCH 组开始应用AA 的时间早于CCHMC 组, 但开始应用的剂量、每日应用的最大剂量显著低 于CCHMC 组,AA 总用量显著高于CCHMC 组。 PUMCH 组开始应用Fat 的时间显著晚于CCHMC 组,每日应用的最大剂量显著低于CCHMC 组, Fat 总用量显著高于CCHMC 组。PUMCH 组的PN 时间显著长于CCHMC 组。见表 2

表 2 两组营养支持情况比较

CCHMC 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 率(13%,11/82) 明显高于PUMCH 组(3%, 2/74)(P=0.018)。CCHMC 组败血症的发生率 (12%)显著低于PUMCH 组(32%)(P=0.003)。 CCHMC 组败血症10 例中血培养阳性败血症3 例、 临床败血症7 例;PUMCH 组败血症24 例中血培 养阳性败血症19 例、临床败血症5 例。 3 讨论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国际上越 来越多的围产、新生儿和营养专家更加关注早产 儿的营养与健康。Lucas[ 3 ] 提出“营养程序化” 的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 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影 响。如何为早产儿提供积极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但 影响早产儿的近期结局,也将影响其远期健康。 目前最常用是否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 来评价早产儿早期生长是否理想,从23~27 周的 21 g/(kg · d)( 15 g/d)到35~37 周的12 g/(kg · d() 33 g/d), 平均生长速率为16 g/(kg · d)(25 g/d)[ 4 ] 或参照 Fenton[ 5 ] 的宫内生长曲线。

为了使早产儿达到宫内生长速度,需要进行 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 不成熟,生后早期的PN 是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的主 要途径。但由于担心PN 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在生 后的最初几天,常给予较小剂量的AA 和Fat。直 到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 周内的蛋白质和能 量供给不足直接与神经系统发育相关[ 6 ],且生后 2 h 即给予AA 2.5 g/(k · d) 是安全有效的[ 7, 8 ],促使 临床上在生后早期即开始应用较大剂量的PN。目 前大多数学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N 的推荐是 生后2 h 内开始应用AA 2~2.5 g/(kg · d),每日递增 1.0 g/kg ,至3.5 g/(kg · d);生后24 h 内开始应用Fat 1.0 g/(kg · d),递增1.0 g/(kg · d),至2~2.5 g/(kg · d)[ 9 ]。 本研究中PUMCH 组在生后第1 天即开始应用 AA,开始剂量平均为2.0 g/(kg · d)、每日最大应用剂 量为3.5 g/(kg · d),显著低于CCHMC 组的3.0 g/(kg · d) 和4.0 g/(kg · d)。PUMCH 组AA 的总量平均为58 g/kg, 而CCHMC 组仅为24.0 g/kg,PUMCH 组显著高于 CCHMC 组。两组Fat 开始剂量均为1.0 g/(kg · d), 无显著差异,但PUMCH 组大多早产儿开始应用 Fat 的时间为生后第2 天,而CCHMC 组于生后 第1 天即开始应用Fat。PUMCH 组Fat 的每日最 大应用剂量2.0 g/(kg · d),显著低于CCHMC 组的 3.0 g/(kg · d)。PUMCH 组应用Fat 的总量平均为 35 g/kg,而CCHMC 组仅为14.0 g/kg,PUMCH 组 显著高于CCHMC 组。CCHMC 组应用PN 的平 均时间仅为8 d,明显低于PUMCH 组(24 d)。 早产儿生后早期由于胃肠道内喂养不能提供足够 的营养物质,早期应用AA 和Fat 就非常必要。 PUMCH 组在生后第1 天即开始应用AA,开始应 用剂量和每日最大应用剂量较CCHMC 组小,但 CCHMC 组的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较小,对AA 的需求较大,对于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而言,给 予AA 3.5 g/(kg · d) 已经足够。PUMCH 组在生后第 2 天开始应用Fat,可以提前至生后第1 天即开始 应用,但因PUMCH 组应用Fat 时间较长,每日应 用的最大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能增加PN 相关性 胆汁淤积的发生风险。

实现全胃肠道内喂养是住院早产儿营养供给 的最终目标,因此关于早产儿喂养策略的临床实 践日益受到关注。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早期肠内营养不能满足其全部的营养需求,但对 维持早产儿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需的。 PUMCH 组多在生后第1 天即开始胃肠道内喂养, 但临床医生出于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NEC 的担 心,对奶量的增加慎之又慎。北京协和医院对极 (超)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 10, 11 ],根据各相关因素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问的相 关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分值,制定评分体系,用 于指导早产儿的喂养。应用评分法后喂养进程加 快,达足量喂养和应用肠外营养时问显著缩短[ 10 ]。 但PUMCH 组的加奶速度仍显著慢于CCHMC 组, 达到足量喂养时间、肠内营养达到100 kcal/(kg · d) 和120 kcal/(kg · d) 时间均较CCHMC 组延迟10 d 之 多。其原因与CCHMC 组采用更为积极的胃肠道内 喂养方案及喂养多应用母乳和捐赠母乳有关。母 乳可以促进胃排空、增强胃肠动力和促进排便。 母乳中因含有多种酶而可以促进脂肪的吸收。母 乳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多肽、核苷酸、生长因子 及致炎因子的抑制因子,可以促进肠道的黏膜屏 障成熟[ 12, 13 ]。因此,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喂养不耐 受、NEC 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4, 15 ]。北京协和医院 NICU 近5 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母 乳喂养益处的宣教,鼓励并指导早产儿母亲分娩 后即开始促进泌乳、每日送母乳至NICU,大大加 强了早产儿的母乳喂养。但有的早产儿母亲由于 疾病不能哺乳,且我国尚没有国家标准的母乳库 可提供捐赠母乳,使PUMCH 组仅7 例为母乳喂养、 41 例为混合喂养,显著少于CCHMC 组77 例的母 乳或捐赠母乳喂养,从而影响了胃肠道内喂养的 进程。CCHMC 组发生NEC 11 例(超低出生体重 儿6 例,胎龄24+6~30+2 周),显著多于PUMCH 组,其原因与CCHMC 组胎龄和出生体重较小及喂 养方案较为积极有关。另一方面,因肠内营养的 延迟而延长了PN 的时间,使PN 相关并发症如胆 汁淤积、代谢性骨病、院内感染等发生率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负担[ 16 ]。 PUMCH 组由于PN 时间显著延长,脐静脉和PICC 置管时间均显著长于CCHMC 组,血培养阳性败 血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CCHMC 组。CCHMC 组 的PN 时间较短,平均仅为8 d,胆汁淤积发生的 风险较低,在达到足量喂养后未常规监测血生化 指标,本研究无法得到两组胆汁淤积发生情况的 对比数据。由于两国国情、医疗保险制度和出院 标准不同,本研究未对住院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 但PUMCH 组由于喂养进程较慢、PN 和深静脉置 管时间较长、院内感染较多,均成为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负担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中美两家医院早产儿营养管 理的对比,发现PUMCH 组的早期PN 策略与 CCHMC 组接近,但胃肠道内喂养相差甚远,从而 导致PN 时间延长、深静脉置管时间延长、败血症 发生率增高。提示对早产儿的营养管理中在胃肠 道内喂养方面还有很大可提升空间,需要推进强 化母乳喂养,采取更积极的方案加快喂养进程, 从而改善早产儿的近远期结局。

参考文献
[1] 王丹华.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解读[J]. 中华儿 科杂志, 2009, 47(7): 513-517.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 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早产/低出 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7): 508-510.
[3] Lucas A. Long-term programming effects of early nutri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preterm infant[J]. J Perinatol, 2005, 25(Suppl 2): S2-S6.
[4] Uhing MR, Das UG. Optimizing growth in the preterm infant[J]. Clin Perinatol, 2009, 36(1): 165-176.
[5] Fenton TR. A new growth chart foo preterm babies. Babson and Benda's chart updated with recent data and a new format[J]. BMC Pediatr, 2003, 16(3): 13-23.
[6] Stephens BE, Walden RV, Gargus RA, et al. First-week protein and energy intakes are associated with 18-month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Pediatrics, 2009, 123(5): 1337-1343.
[7] Ibrahim HM, Jeroudi MA, Baier RJ, et al. Aggressive earl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low-birth-weight infants[J]. J Perinatol, 2004, 24(8): 482-486.
[8] te Braake FW, van den Akker CH, Wattimena DJ, et al.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to premature infants directly after birth[J]. J Pediatr, 2005, 147(4): 457-461.
[9] Ziegler EE. Meeting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the low-birthweight infant[J]. Ann Nutr Metab, 2011, 58(Suppl 1): 8-18.
[10] 李正红, 董梅, 王丹华. 147 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胃 肠道内喂养的影响因素[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l, 14(4): 240-244.
[11] 李正红, 董梅, 孙秀静, 等. 超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 24 例临床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1, 49(3): 222-225.
[12] Underwood MA. Human milk for the premature infant[J].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 60(1): 189-207.
[13] Menon G, Williams TC. Human milk for preterm infants: why, what, when and how?[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3, 98(6): F559-F562.
[14] Tudehope D, Fewtrell M, Kashyap S, et al. Nutritional needs of the micropreterm infant[J]. J Pediatr, 2013, 162(3 Suppl): s72-s80.
[15] Tudehope DI. Human milk and the nutrional needs of preterm infants[J]. J Pediatr, 2013, 162(3 Suppl): s17-s25.
[16] 王丹华. 早产儿营养管理面临的挑战[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5):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