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2011~2012 年我院诊治的9 例塑 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 例来自长 沙本地,2 例来自郴州地区。年龄1 岁2 个月至 11 岁(中位数2 岁7 个月)。男性8 例,女性1 例。 基础疾病主要有:肾病综合征1 例,支气管哮喘1 例,黄甲综合征1 例,其余6 例没有明显基础疾病。 1.2 临床诊断
塑型性支气管炎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及支气 管腔内塑型性异物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诊断,依 据Seear 等[3] 提出的标准进行分型。 1.3 病原学诊断
9 例患儿均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 分别应用PCR 或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呼吸道病 毒DNA,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 (IFVs)、副流感病毒;应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 测肺炎支原体DNA;采用ATB 全自动细菌鉴定分 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菌种鉴定;采 用真菌培养法检测真菌。检测同时在湖南省人民 医院、湖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等3 家单位完成。 1.4 研究指标
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基础疾病、临床症 状及体征、并发症、影像学特点、病原体结果(病 毒、肺炎支原体、细菌及真菌)、治疗及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9 例患儿均有持续高热,体温38℃ ~ 41℃, 最高体温均在40℃以上,稽留高热6 例(67%); 热程为3~10 d。均有咳嗽症状,其中2 例(22%) 有喘息。所有患儿(100%)在发病1~3 d 均出现 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6 例(67%)出现呼吸 衰竭。所有患儿(100%)均出现一侧或双侧肺部 呼吸音减低,在热程1~7 d 时出现肺部湿罗音,2 例(22%)患儿出现喘鸣音。所有患儿(100%) 均有肝脏肿大,4 例(44%)伴脾大。 2.2 并发症
中毒性脑病6 例次(67%);中毒性肝炎7 例次(78%);休克3 例次(33% );心力衰竭3 例次(33%);肾功能衰竭2 例次(22%);鹅口 疮1 例(11%); 腹泻7 例次(78%);皮疹1 例 (11%)。 2.3 辅助检查 2.3.1 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4.0×109/L 者2 例(22%),>10.0×109/L 者3 例(33%); 中性粒细胞比例>75% 者5 例(56%),中性粒 细胞计数<1.5×109/L 者1 例(11%);血红蛋白 <110 g/L 者3 例(33%);血小板<100×109/L 者1 例, 血小板> 300×109/L 者4 例(44%)。 2.3.2 生化全套
谷草转氨酶(AST,参考值 0~45 U/L) 升高8 例(89%),为108±32 U/L; 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0~45 U/L) 升高7 例 (78%),为92±21 U/L; 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5.1~20.0 μmol/L) 升高1 例(11%), 为29.5 μmol/L; 乳酸脱氢酶(LDH,参考值 100~240 U/L)升高5 例(56%),为293±85 U/L; 肌酸激酶(CK,参考值10.0~175.0 U/L) 升高5 例(56%),为253±12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参考值0~24 U/L) 升高者4 例(44%), 为27±9 U/L; 肌钙蛋白(cTn-I,参考值 0~1.6 ng/mL)升高2 例(22%),为2.7±1.1 g/mL; 尿素氮(BUN,参考值1.70~8.30 mmol/L) 升高 2 例(22%),为10±4 mmol/L; 肌酐(Cr,参 考值40.0~100.0 μmol/L) 升高2 例(22%),为 125±29 μmol/L。 2.3.3 血清免疫全套及高敏C- 反应蛋白
IgG 降低2 例(22%),IgA 降低1 例(11%),余 大致正常; 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参考值 0~3 mg /L)升高者4 例(22%),为10±5 mg/L。 2.3.4 血气分析
PaO2<60 mm Hg 5 例(56%), PaO2 60~80 mm Hg 3 例(33%),1 例(11%)正常。 2.3.5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7 例(78%),其 中合并ST 段下移3 例(33%),2 例(22%)正常。 2.3.6 影像学特点
疾病早期(1~3 d)所有患 儿胸片或胸部CT 均表现为单个及多个肺叶段实变 及不张,其中单叶肺实变及不张4 例(44%),多 叶肺实变及不张5 例(56%),随着病程进展,肺 部病变迅速扩散,在疾病极期(2~5 d)3 例单叶 肺实变及不张患儿也发展为多叶肺实变及不张; 合并胸腔积液4 例(44%),合并乳糜胸1 例(11%), 气胸1 例(11%),皮下气肿1 例(11%)。 2.4 病原学检查
9 例患儿均检出IFVs,其中甲型流感病毒 (IFV-A)阳性6 例(67%),乙型流感病毒(IFV-B) 阳性3 例(33%)。6 例IFV-A 感染患儿中, H1N1 亚型2 例(33%),H3N2 亚型1 例(17%)。 IFV-A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 例;合并母鸡肠球菌 感染1 例;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1 例,混合感染 率为50%。3 例IFV-B 感染患儿中合并肺炎支原体 1 例。未检测到真菌病例。 2.5 纤维支气管镜下特点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儿均有病变部位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可 见较多的黏性分泌物,9 例(100%) 患儿均发现 灰白色黏液栓致开口堵塞,吸出为支气管样塑形 物,黏液栓病理检查为炎性渗出物,其间见大量 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图 1~3。
![]() |
图 1 黏液栓(支气管样塑型物)堵塞支气管 |
![]() |
图 2 患儿气管内取出内生异物呈支气管树状 |
![]() |
图 3 黏液栓病理学检查 (苏木精- 伊红染色,×100) Ⅰ型塑型性支气管炎内生异物由黏液蛋白和纤维素构成,其 中有嗜酸性粒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
9 例患儿均给予广谱抗生素及病毒唑抗病毒治 疗,以及退热、吸氧、雾化(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 震荡排痰、微量肝素抗凝、保护脏器功能、营养及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例(56%) 患儿在病程的1~7 d 应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2 例同时使用干扰素雾化治疗。同时给予静脉用丙种 球蛋白(IVIG) 400 mg /(kg · d),连续 3~5 d。 9 例患儿均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 次), q12h~q6h ,连续3~7 d。8 例(89%)呼吸功能不 全者给予呼气末正压(CPAP)治疗,其中6 例(67%)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9 例患儿均给予经纤支镜 内生异物取出及肺泡灌洗治疗,其中1 例灌洗4 次, 3 例灌洗3 次,5 例灌洗2 次。 9 例患儿抗生素及普通抗病毒药物治疗,均效 果不佳;给予IVIG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热峰有所 下降;经纤支镜内生异物取出及肺泡灌洗后7 例 患儿预后良好,2 例(22%)因内生异物取出困难,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 死亡。2 例死亡患儿中,1 例未予奥司他韦抗病毒 治疗,1 例曾在疾病的第7 天开始给予奥司他韦抗 病毒治疗。IFV-A 和IFV-B 感染所致塑型性支气管 炎患儿的治疗及转归见表 1。
![]() |
表 1 IFV-A 和IFV-B 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及转归比较 [ 例(%)] |
春季(3~5 月)4 例(44%),夏季(6~8 月) 2 例(22%),秋季(9~11 月)0 例(0%),冬季(12~2 月)3 例(33%),以冬春季节多见(78%)。 3 讨论
本研究所有病例临床与重症肺炎类似,均以 发热、咳嗽起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甚至呼吸衰竭。其呼吸困难程度不等,主要视气 道阻塞程度而定。呈双侧或单侧支气管堵塞,累 及肺段或肺叶,也有广泛性堵塞。并发胸腔积液 多见。易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休克、 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肺外并发症。本研究中, 大多数患儿血白细胞轻度升高,部分患儿白细胞 下降,甚至粒细胞减少;常合并贫血及血小板升 高,亦有血小板减少病例;hsCRP 正常或轻度升高, 提示可能系病例均为病毒感染所致有关。
本研究9 例患儿均检出IFVs,以IFV-A 为主, 占67%,IFV-B 占33%。人类大多数季节性流感局 部暴发和所有已确认的全球性流感暴发都是IFV-A 引起[6],亦有IFV-A 感染导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报 道[7]。本研究发现IFV-A 所致塑形性支气管炎可迅 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死亡,与Louie 等[8] 研 究报道一致。IFV-B 亦能通过改变其抗原性来逃避 宿主特异性的免疫识别和清除,从而在人群中流 行。华军等[9] 认为IVB 肺炎重症病例少,预后良 好;但袁壮等[10]2001 年的研究显示,沈阳地区部 分IFV-B 肺炎可出现气促等改变,且有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病例,与本研究一致。推测这种差别可 能与IFV-B 流行株不同、地区差异和病例来源不 同有关。IFVs 混合感染现象普遍[11],本研究显示 IFV-A 合并肺炎支原体及细菌感染,混合感染率为 50%;同时发现了IFV-B 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 例。
尽早明确黏液栓部位并及时清除对于改善支 气管病变部位通气,促进炎症吸收十分关键,支 气管镜术是诊断和治疗塑形性支气管炎最直接和 有效的手段。同时需辅以呼吸道管理:雾化,电 动振荡仪拍背,气管及口腔内吸痰,静脉应用祛 痰化痰药物,勤翻身,侧卧位体位引流,以及抗 感染治疗和必要的呼吸支持[12]。本研究2 例死亡 病例,虽然也行纤支镜内生异物取出及肺泡灌洗 治疗,但因病变范围广泛、病程相对较长,内生 异物取出困难,呼吸窘迫得不到纠正,最终导致 多脏器衰竭死亡。说明决定本病预后最重要的是 早期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 差,并容易合并呼吸系统外其他脏器损害甚至衰 竭。有文献报道,对Ⅰ型病例糖皮质激素雾化吸 入有一定疗效,本研究均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 入辅助治疗,效果较好。推测跟支气管哮喘一样,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抑制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 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但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证 实。
目前认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是IFVs 首选药物治疗,强调危重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 48 h 内给予口服[13]。但由于病毒检测工作在基层 医院尚未广泛开展,导致危重病例转至我院已错 过最佳治疗时间。本研究2 例死亡患儿中,1 例未 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1 例曾在疾病的第7 天开 始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均充分说明奥司他 韦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干扰素具有广 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力功能等 作用,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病毒性 和自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王岩等[14] 报道干扰素 在病毒感染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中取得一定疗效, 本研究2 例患儿曾使用干扰素雾化治疗,但因样本少,缺乏可比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幼儿及学 龄期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与重症肺炎 类似,如不及时取出内生异物,病情可迅速发展, 甚至死亡,临床医师应足够重视。IFVs 是首位致 病原,因此对临床上高度怀疑此病的应尽早给予 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1] | Preciado D, Verghese S, Choi S. Aggressive bronchoscopic management of plastic bronchitis[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0, 74(7): 820-822. |
[2] | Liu DB, Zeng QY, Luo RZ,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plastic bronchitis[J]. 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41(9): 683-686. |
[3] | SeearM, Hui H, Magee F, et al. Brochial cast in children: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nin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 155(1): 364-370. |
[4] | Madsen P, Shah SA, Rubin BK. Plastic bronchitis:new insights and a classification scheme[J]. Paediatr Respir Rev, 2005, 6 (4): 292-300. |
[5] | 焦安夏, 马渝燕, 饶小春, 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 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15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 杂志, 2010, 5(4): 294-298. |
[6] | Nina MC, Joseph PL. Influenza: 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therapy, and prevention[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 32(4): 373-392. |
[7] | 郑跃杰, 邓继岿, 卢志威, 等. 甲型H1N1 流感引致塑型支气 管炎八例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7): 521-524. |
[8] | Louie JK, Acosta M, Winter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or hospitalization due to pandemic 2009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in California[J]. JAMA, 2009, 302(17): 1896-1902. |
[9] | 华军, 杜晓晨, 谢敏慧, 等. 流感病毒B 检测及儿童单纯B 型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1): 830-833. |
[10] | 袁壮, 刘春峰, 韩晓华, 等. 小儿乙型流感病毒肺炎19 例临 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5): 296-297. |
[11] | 朱秋丽, 张学兰, 张涛, 等. 2005 年至2009 年苏州地区儿童 流行性感冒住院病例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传染病 杂志, 2010, 28(10): 597-601. |
[12] | 张成晔, 钱素云, 曾健生. 小儿肺不张病例中塑型性支气管 炎的诊断治疗(附5 例报告)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1(9): 832-834.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甲型H1Nl 流感诊疗方案(2009 年 第3 版). 2009. |
[14] | 王岩, 傅海威, 苏丹. 小儿塑型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J]. 当 代医学, 2011, 17(31): 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