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哮喘患病率都有所上升。 1988~1990 年抽样调查显示我国 0~14 岁儿童哮喘 的患病率为 0.11%~2.03%,而 2000 年调查结果显 示我国城区儿童哮喘现患病率为 0.12%~3.34%, 平均为 1.54%,累计哮喘患病率为 0.25%~4.63%, 平均 1.98%,与 10 年前比较,我国城市儿童哮喘 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总的哮喘患病 率上升趋势一致。这次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增加 主要在 3 岁以后,而 3 岁以下增加不明显[1]。然而, 2000 年亚太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哮喘患者仅 6% 使用吸入疗法,我国哮喘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 道远[2]。2007 年本课题组调查显示,中山市城区 学龄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 3.4%[3],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但该调查未能覆盖乡镇儿童。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2 月,我们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 行病学调查,并分别在城区和乡镇取样。由于咳 嗽和喘息是儿童哮喘的最常见症状,故本研究将 调查过程 3~14 岁汉族儿童慢性咳嗽和喘息症状的 发生情况汇报如下,旨在探讨该年龄段儿童咳嗽 和喘息的发生特点,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 3~14 岁儿童,以 1996 年 7 月 1日零点至2007年6月31日11时59分出生的 儿童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参考广东省中山市人口 普查统计资料,将中山市按地理位置分层,采用 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中山市城区和农业为主的 乡镇中分别抽取 1~2 个调查点,在被抽取的每个 区镇中按年龄分层抽取初中 1~2 所(12~14 岁年 龄段),小学 2~3 所(6~11 岁年龄段),幼儿园 3~5 所(3~5 岁年龄段)。城区抽取的调查点为石 岐区(城区组),乡镇的调查点为港口镇和民众 镇(乡镇组)。
剔除标准:(1)1996 年 7 月 1 日前和 2007年 6 月 31 日后出生的儿童;(2)非本地户口者; (3)在本地居住不足半年者;(4)拒绝参加调查者。 1.2 问卷
采用由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订的 2010 年全 国0~14 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统一调查问卷(初 筛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在和既往咳嗽、 喘息的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父母、 祖父母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等 8 方面。 1.3 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幼儿园内年龄介于 3~5 岁且符合调 查要求的儿童均纳入为调查对象。在幼儿园内, 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并简要进行讲解,问卷让小朋 友带回家由其父母填写,并于次日交回问卷后当 场检查以及时改正错漏。
在选定的小学内,凡符合调查要求的儿童均 纳入为调查对象。10 岁以下的儿童将问卷带回家 让其父母填写,10 岁以上儿童则采用问卷自填的 方式。在选定的中学内,凡年龄不大于 14 岁且符 合调查要求的儿童均纳入为调查对象,均采用问 卷自填的方式进行调查。 1.4 质量控制措施
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前由项目负 责人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中通过学 龄儿童所在学校的配合,以保证每个调查点符合 条件的儿童 90% 以上都接受调查。建立调查质量 的核查制度:调查员应当场对所填写的内容进行 全面检查;调查指导员对所有调查员交来的调查 表逐一进行及时核审,如果发现遗漏和错误,则 将调查表返还给相应的调查员进行更正,要求调 查员应在次日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直至经认 真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调查完成后 进行复查考核,由调查指导员抽取 5% 样本进行复 查,计算符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所有调查 表录入后经另一人核查无错漏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XCELL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儿童性别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中,城区组共9 813 名3~14 岁儿 童符合调查范围,469 名儿童不同意参与调查, 废卷 27 份,回收有效问卷 9 317 份,有效回收率 94.95%,选择其中汉族儿童为本研究对象,共8 248 名,其中男 4 341 名,女 3 907 名。乡镇组共 9 010 名 3~14 岁儿童符合调查范围,683 名儿童不 同意参与调查,废卷103 份,回收有效问卷8 224 份, 有效回收率 91.28%,选择其中汉族儿童为本研究 对象,共 7 515 名,其中男 3 965 名,女 3 550 名。 城区和乡镇各年龄组男女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各组分布情况见表 1。
![]() |
表 1 各年龄组儿童性别分布情况 [ 例(%)] |
城区3~14岁儿童既往喘息发生率为 3.0%~9.3%,平均 6.6%;其中男童为 7.9%,女童 为5.2%,卡方检验显示男童喘息发生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7,P<0.01)。乡镇 儿童既往喘息发生率为 1.3%~7.4%,平均 3.2%; 其中男童为 3.8%,女童为 2.5%,卡方检验显示 男童喘息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057,P<0.01)。城区儿童既往喘息发生 率高于乡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62, P<0.01)。城区男女儿童各年龄组间既往喘息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 30.133 和 25.807,分 别P=0.001 和 0.004); 乡 镇 男 女 儿 童各年龄组间既往喘息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 义(χ2分别为 61.783 和 26.072,分别P<0.001 和 P=0.002)。从年龄特点来看,无论城区和乡镇, 儿童既往喘息的发生率都以 6 岁以前较高,以后 随年龄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 8 岁年龄段 有一个小高峰,见表 2和表 3。
![]() |
表 2 城区各年龄组儿童既往喘息发生情况 [ 例(%)] |
![]() |
表 3 乡镇各年龄组儿童既往喘息发生情况 [ 例(%)] |
城区3~14岁儿童最近1年喘息发生率为 1.3%~4.6%,平均 2.8%;其中男童为 3.4%,女童 为2.0%,卡方检验显示男童喘息发生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2,P<0.01)。乡镇 3~14 岁儿童最近 1 年喘息发生率为 0.3%~4.1%, 平均 1.5%,其中男童为 1.9%,女童为 1.0%,卡 方检验显示男童喘息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8.741,P<0.01)。城区儿童最近 1 年喘息发生率高于乡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457,P<0.001)。城区男童各年龄组间最 近 1 年喘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2, P=0.001),而女童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χ2=16.855,P=0.078); 乡 镇 的 情 况 相 似, 男童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1, P<0.001),而女童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551,P=0.085)。从年龄特点来看,无论 城区和乡镇,儿童最近 1 年喘息的发生率都以 6 岁以前较高,6 岁以后则明显下降,见表 4 和表 5。
![]() |
表 4 城区各年龄组儿童近1 年发生喘息的情况 [ 例( % )] |
![]() |
表 5乡镇各年龄组儿童近1 年发生喘息的情况 [ 例( % )] |
城区 3~14 岁儿童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发 生率为 4.6%~13.7%,平均 7.9%;其中男童为 8.3%, 女童为 7.5%,卡方检验显示男童和女童曾经有咳 嗽持续 1 个月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60,P>0.05)。乡镇 3~14 岁各年龄组儿 童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发生率为 1.3%~6.0%, 平均 3.1%;其中男童为 2.9%,女童为 3.4%,卡 方检验显示男童和女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67,P>0.05)。城区儿童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发生率高于乡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172.203,P<0.01)。城区男女童各年龄组 间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分别为 75.898 和 45.417,均P<0.01); 乡镇男女童各年龄组间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 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 43.133 和 35.538,均P<0.01)。从年龄特点来看,无论城区 和乡镇,儿童曾经有咳嗽持续 1 个月的发生率都 以 6 岁以前较高,见表 6 和表 7。
![]() |
表 6城区各年龄组儿童曾经发生咳嗽持续 1 个月的情况比较 [ 例(%)] |
![]() |
表 7乡镇各年龄组儿童曾发生咳嗽持续 1 个月的情况比较[ 例(%)] |
喘息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也是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喘息发生的基础为 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上有炎症、管壁黏膜 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管腔内肿瘤侵入、异物或分泌物部分阻塞;或管 壁被肿大淋巴结压迫而狭窄均可导致气流受阻, 出现喘鸣音[4]。了解儿童喘息症状的流行病学特点 对进一步筛查和管理哮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 而,目前国内对儿童喘息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 料甚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城区和乡镇 3~14 岁儿童既往喘息发生率为 6.6% vs 3.2%,其中男 童为 7.9% vs 3.8%,女童为 5.2% vs 2.5%;城区和 乡镇儿童最近 1 年喘息发生率为 2.8% vs 1.5%,其 中男童为 3.4% vs 1.9%,女童为 2.1% vs 1.0%,卡 方检验显示男童既往喘息及近 1 年喘息发生率均 高于女童,城区儿童高于乡镇儿童。张玉娥等[5] 于 2008 年对上海市普陀区儿童进行了喘息及哮喘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11 771 名儿童中 917 名 (7.79%)有喘息或哮喘史,男性占 9.34%,女性 占 6.26%,喘息或哮喘的现患率为 4.21%。其研究 结果同样显示,男童的喘息症状发生率高于女童, 上海地区儿童喘息的发生高于中山城区,而中山 城区高于乡镇。唐素萍等[6] 对福州城区和农村的 儿童哮喘调查结果也显示,城区远高于农村,男 童高于女童,这可能与近年来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区人口密度高、机动车数量多、室内空调和地 毯的使用较多,环境污染问题等,使得具有过敏 体质的儿童受到环境因素刺激的机会大大增加有 关。本次调查同时发现,无论城区和乡镇,儿童 既往喘息的发生率都以 6 岁以前较高,以后随年 龄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 8 岁年龄段有一 个小高峰。这与儿童哮喘 80% 在 5 岁前,99% 在 10 岁前发病的特点相似 [1]。
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具有防御功能, 但长期慢性咳嗽可导致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 症,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7]。2007 年我国制定的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统一 明确了咳嗽症状持续 >4 周为儿童慢性咳嗽[8]。中 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9] 对 4 529 例慢性咳嗽儿童进行病因分布及构成比研究,结 果位于病因构成比前 3 位的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 喘 1 900 例(41.9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1 119 例(24.7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984 例 (21.73%)。由此可见,哮喘成为儿童慢性咳 嗽的最主要原因。有学者指出,对反复咳嗽患儿 根据不同年龄做好早期干预,可能对降低哮喘发 病率有着远期意义[10]。本调查发现,中山市城区 3~14 岁儿童曾经出现慢性咳嗽症状的发生率为 4.6%~13.7%,平均 7.9%;而乡镇为 1.3%~6.0%, 平均 3.1%。与喘息症状相似的是城区显著高于乡 镇,但男女童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且慢性咳嗽的 发生年龄特点是 6 岁以前的发生率高于 6 岁以后, 这也与喘息症状的发生特点有差异,提示虽然哮 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但其喘息的发 生特点有所不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课题组 曾经对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 查,结果显示:经常接触粉尘化工材料等、曾有 过敏症状、鼻部疾病、患有哮喘为慢性咳嗽的高 危因素[11],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慢性咳嗽 的诊治。
综上所述,中山地区 3~14 岁儿童喘息和慢性 咳嗽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居住区域相关。研究显 示,居住环境在儿童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过敏性哮喘而言,环境因素较遗传因素对该病更 具危险性[12]。因此,关于环境对儿童咳嗽和喘息 发生发展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 不足之处是由于乡镇 0~3 岁儿童的问卷资料不完善,而缺乏了这部分的内容,未能完整分析 14 岁 以下儿童喘息和慢性咳嗽的发生特点。
志谢:感谢原卫生部慢病局为本项目提供培训基 金,感谢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环境与健 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为本项目提供方案技术和基金支持, 感谢广州市儿童医院邓力教授为本研究提供指导和帮 助,感谢中山市教育局中小学学生保健所黄志达所长、 各有关学校的老师及我院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
[1] |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 (2): 123-127. |
[2] | Lai CK, De Guia TS, Kim YY, et al. Asthma control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the 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 in Asia-Pacific Study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2): 263-268. |
[3] | 肖晓雄, 黄东明, 阮健, 等. 广东省中山市城区6-12 岁学龄 儿童鼻眼气道皮肤过敏症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 中国循证儿 科杂志, 2009, 4 (5): 453-457. |
[4] | 叶乐平, 李昌崇, 张海邻, 等.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谱 分析及诊断程序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5): 449-453. |
[5] | 张玉娥, 单蓓兰, 虞炯, 等. 上海市普陀区儿童喘息及哮喘 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4): 339-341. |
[6] | 唐素萍, 王世彪, 郑建云, 等. 福州市城乡儿童哮喘危险因 素对比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4): 282-286. |
[7] | 张晓波, 农光民. 儿童慢性咳嗽111 例病因分析[J]. 中国当 代儿科杂志, 2011, 13(2): 131-134. |
[8]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J].中华儿科 杂志, 2008, 46(2): 104-107. |
[9] |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 中国儿童慢性 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2): 83-92. |
[10] | Liu AH. Consider the child: howearlyshouldwetreat?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 113 (1 Suppl): 19-24. |
[11] | 张莉, 黄东明, 邱少珍, 等. 广东省中山地区2-12 岁儿童慢 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J]. 广东医学, 2012, 33(6): 848-850. |
[12] | 黄东明, 肖晓雄, 何晓玲, 等. 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危险因 素的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 13(5): 370-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