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Vol. 16 Issue (1): 814-819   PDF    
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及生长速度的影响
于新颖,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 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适宜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观察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VLBWI 消化功能、生长速度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NICU 病区2012 年2~12 月入院的全部VLBWI,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将其分为3 组,即≤ 3 d 组(116 例)、4~6 d 组(36 例)、≥ 7 d 组(26 例)。分析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消化功能、生长速度及院内感染率等的影响。结果 ≤ 3 d 组生后1 周奶量明显高于另2 组,≤ 3 d 组及4~6 d 组生后2 周、3 周奶量明显高于≥ 7 d 组。3 组生长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d 组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另外2 组,≥ 7 d 组达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长于另外2 组。≤ 3 d组院内感染率(13.8%)明显低于≥ 7 d 组(46.2%)。结论 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VLBWI 生长速度无影响,但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能促进其胃肠功能成熟,利于奶量增长,能更快达到全肠内营养,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     开始时间     消化功能     生长速度     院内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    
Effects of enteral nutrition starting time on digestive function and growth rat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YU Xin-Ying, FAN L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ropriate time of starting enteral nutrition and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 starting times on the digestive function, growth rat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 Methods All the VLBWI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between February and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Depending on different times of starting enteral nutrition, these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3 days (n=116), 4-6 days (n=36), and ≥7 days (n=26).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 starting times on digestive function, growth rat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3 day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ilk intake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at one week after birth; the ≤3 days and 4-6 day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ilk intake than the ≥7 days group at two and three weeks after birth. The growth rat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The ≤3 days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tim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7 days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time to full enteral feeding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3 days group (13.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7 days group (46.2%). Conclusions For VLBWI, the time of starting enteral nutrition has no impact on growth rate, but starting enteral nutrition earl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crease milk intake, shorten the time to full enteral feeding, reduce the tim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Initial time     Digestive function     Growth velocity     Nosocomial infectio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的存活率逐年升高,其生存质量问题 逐渐引起关注。文献报道,VLBWI 早期特别是在 NICU 住院期间的营养和生长状况与其后期的神经 系统发育密切相关[1]。国外研究表明VLBWI 越早 开始肠内营养,越能促进消化功能成熟[2] 。可见,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对VLBWI 非常重要。然而,肠 内营养开始时间存在争议,且开始时间的“早” 或“晚”的定义尚不统一。最新Meta 分析报道应 用肠外营养的早产儿最佳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是 不确定的,没有充分证据说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的“早”或“晚”哪个更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 研究[3]

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地观察VLBWI 肠内营养的 开始时间,旨在了解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 VLBWI 消化功能、生长速度、院内感染率等的影响, 以期寻找VLBWI 适宜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制 定VLBWI 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2 年2~12 月在我院南湖院区NICU 住 院的VLBWI。纳入标准:(1)NICU 收治的早产儿; (2) 出生体重≤ 1 500 g;(3) 日龄≤ 24 h; (4)尚未开始肠内营养。排除标准:(1)消化 道穿孔、胃肠道先天性畸形;(2)有外科手术史 者;(3)遗传代谢病者;(4)严重的感染、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5)治疗中途退院或 死亡者。入选病例共178 例,根据肠内营养开始 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 组,即≤ 3 d 组(116 例)、 4~6 d 组(36 例)、≥ 7 d 组(26 例)。 1.2 相关评价标准

胃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逆行而上,自口腔排 出即为呕吐;胃内残留奶量> 喂养量的50% 视为 残留[4];腹胀指腹部隆起,腹壁较硬,伴或不伴有 胃肠形;患儿生后曾排胎便,但在近48 h 内无大 便者为便秘[5];对于人工喂养的患儿,如每天大便 5 次以上,或大便中含大量水分视为腹泻。院内感 染败血症标准为住院时间超过72 h,血培养阳性 者[6]。院内感染率为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例数占全部 研究对象的百分比。 1.3 肠内及肠外营养方案

均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经管饲喂养;间歇喂养 每3~4 h 一次;开始喂养量<10~20 mL/(kg · d);缓 慢增加奶量[<20 mL/(kg · d)];对无肠内喂养禁忌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怀疑或明确诊断为坏死性小 肠结肠炎(NEC)、肠道组织缺血缺氧性变化纠正 之前] 的患儿,自生后24 h 内开始肠内营养[7]。对 不能耐受者暂时禁食,次日早8 点试喂养1 次, 3 h 后通过胃管回抽胃内容物检测消化吸收情况, 胃内容物澄清或含有奶汁但量小于四分之一喂养量 视为喂养耐受,当天即为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否则 视为喂养不耐受,次日8 点再试喂养。

静脉营养开始时间在第1 个24 h 给予氨基 酸,在生后24 h 后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均为 1.0~1.5 g/(kg · d),按0.5~1 g/(kg · d) 增加,直至总量 达到3 g/(kg · d)[1]1.4 监测指标

(1)消化功能:生后4 周内每周总胆红素水 平,生后4 周内奶量增长情况,有无残留、呕吐、 便秘、腹胀及腹泻;(2)生长速度:生后4 周内 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速度;(3)时间节点: 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恢复 出生体重的时间、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达到 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及住院总天数;(4)院内感染 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 资料中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 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P50(P25,P75)]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178 例VLBWI 中,男92 例,女86 例;经阴 道分娩48 例,剖宫产出生130 例;出生时胎龄 30.5±2.9 周,出生体重1 260±251 g,住院时间 42±17 d,出院时体重949±260 g;开始肠内营养 时间为生后2(1,5)d,达全肠喂养时间为生后 25(16,27) d,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为生后4(3, 6)d,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为生后10(8,14) d。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3 d 组116 例(65.2%), 4~6 d 组36 例(20.2%),≥ 7 d 组26 例(14.6%)。 3 组患儿入院时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表 1 3 组患儿入院时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2.2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总胆红素水平无明 显影响,见表 2。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3 d 组生后 1 周奶量明显高于另2 组,同时4~6 d 组生后1 周 奶量高于≥ 7 d 组;生后2 周、3 周肠内营养开始 时间≤ 3 d 组及4~6 d 组奶量明显高于≥ 7 d 组, ≤ 3 d 组与4~6 d 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至生 后4 周,各组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不 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呕吐、残留、腹胀、便秘、 腹泻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见表 4

表 2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表 3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生后奶量的影响

表 4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2.3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生长速度的影响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体重、头围增长影 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3 d 组和≥ 7 d 组生 后1 周身长增长明显高于4~6 d 组,≤ 3 d 组和 ≥ 7 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肠内营养开 始时间对体重降至最低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d 组中心静脉置管 时间明显短于另2 组,4~6 d 组和≥ 7 d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 d 组达全肠内营养的时间 明显长于另2 组,≤ 3 d 组和4~6 d 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3 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有缩短住院时间的趋势,见表 5~6

表 5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生长速度的影响

表 6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时间节点的影响
2.4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感染的影响

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38 例共43 例次,总 感染率为24.2%(43/178),1 例发生3 次感染, 3 例发生2 次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21±10 d。 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3 d 组共发生16 例院内感染, 感染率为13.8%(16/116);4~6 d 组有10 例(27.8%) 院内感染,≥ 7 d 组12 例(46.2%)发生院内感染, 3 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8, P<0.01)。其中≤ 3 d 组院内感染比率明显低于 ≥ 7 d 组(χ2=14.051,P<0.05)。发生的43 例次院 内感染中,以真菌感染为主(26 例次,60%),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11 例次,26%)。 3 讨论

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决定VLBWI 存活与否 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VLBWI 胃肠道 发育不完全、胃肠激素缺乏、胃肠蠕动慢、消化 吸收功能不良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VLBWI 不能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或出现喂养不耐受。动物 实验表明,完全肠外营养的小鼠禁食3 d 就会出现 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发育受阻[8]。 因此,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有助于VLBWI 胃肠道组 织结构的完整,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使其尽快 达到全肠营养的关键环节[9]。研究已证实,尽早开 始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 短达到全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增加NEC 发 生,相反,延迟开奶则常会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增 加,延长达到全肠营养的时间[10,11,12]。Boo 等[13] 认 为,条件许可的话,应在生后3 d 内开始肠内营养。 本研究于生后3 d 内开始肠内营养的占65.2%, 4~6 d 开始肠内营养者占20.2%,有高达14.6% 的 VLBWI 于生后7 d 以上才开始肠内营养,总体肠 内营养开始时间偏晚。

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对维持早产儿消化道结 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需的,兼有直接营养和间 接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14]。本研究发现不同肠内 营养开始时间对消化功能指标,如胆红素水平、 呕吐、残留、腹胀、便秘及腹泻发生率没有明显 影响。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3 d 组生后1 周奶量明 显高于另2 组,生后2 周、3 周开始肠内营养时间 ≤ 3 d 组及4~6 d 组奶量明显高于≥ 7d 组,至生 后4 周,各组奶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观察 时间短,仅观察了生后4 周内奶量情况,结果说 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组早期奶量增长明显,食物 的刺激作用促进胃肠功能成熟,使VLBWI 奶量增 长顺利。值得关注的是,生后第2、第3 周奶量增 长较快,至生后第4 周时奶量增长变缓,这样有 可能会增加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因此, 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关注VLBWI 住院晚期的奶量 增长。

多项研究证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会促进 VLBWI 体重增长,相反,延迟开奶则会导致喂养 不耐受的增加,延长达到全肠营养的时间,使热卡 摄入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增加EUGR 的发生[15,16,17,18]。 本研究显示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生长速度没 有明显影响,这与以前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 由于VLBWI 在尚未开始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不足 时,临床上为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由肠外营养 补足所致。本研究观察了患儿生后4 周的头围变 化,发现3 组患儿头围增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头围变化能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通过监测头围也能早期发现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本研究发现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第1 周 身长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临床,考虑 测量误差的可能性较大。Verma[19] 在对102 例超低 出生体重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研究中得出,平均 在生后5.5±2.1 d 时生理性体重下降至最低,而在 生后14.5±4.2 d 时恢复出生体重。本研究VLBWI 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为4(3,6)d,恢复出生体 重的时间平为10(8,14)d,两者均短于Verma 研究中体重降至最低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 间,考虑可能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出生体重 ≤ 1 500 g 的早产儿,胎龄较大(30.5±2.9 周), 比Verma 研究对象(胎龄26.1±2 周)成熟。而成 熟度是体重降至最低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决定因 素[19]。本研究证明了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能较快 达到全肠营养,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及肠外营 养使用时间,但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体重降 至最低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VLBWI 生后早期营养及能量的供给 主要依靠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提供的能量微乎其 微,因此,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不会影响体重降 至最低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

VLBWI 因免疫功能极不成熟,且救治过程需 要采取多种有创诊疗措施,是NICU 发生院内感染 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感染是VLBWI 发病、死亡 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 研究所(NICHD)对6 215 例VLBWI 进行队列研 究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0],发达国家 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1],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以革兰 阴性菌为主[22]。本研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4.2%, 高于国外,可能与患儿住院时间长及患儿人数多、 密度大、医护人员相对不足有关。近年来NICU 医 院感染病原中真菌占10%~15%[23],已成为NICU 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真菌感染占 60%,明显高于国外。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太少 有关,也可能与我国VLBWI 住院时间长、中心静 脉置管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肠外营养 等有关,但如此高的真菌阳性率还应寻找其他因 素,比如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等。本研究显示,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有统 计学意义,随开奶时间的延迟,感染率持续升高。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延迟开奶使正 常肠道菌群建立延迟,降低胃肠道天然免疫系统 功能,而使院内感染率递增;另一方面,延迟开 奶会延长达全肠营养时间,从而延长中心静脉置 管时间及应用肠外营养时间,而增加院内感染率。

综上所述,对VLBWI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能 促进消化功能成熟,利于肠内营养消化吸收,奶 量增长顺利,缩短达到全肠营养时间、中心静脉 置管时间及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有缩短住院时间 的趋势,而最重要的是早期开始肠内营养,院内 感染率低,利于VLBWI 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同 时也能减轻患儿家属经济及心理负担。因此,临 床制定VLBWI 肠内营养方案时应以降低院内感染 率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促使VLBWI 在生后3 d 内开始肠内营养,如病情需要延迟开始肠内营养 时间,亦应控制在生后7 d 之内。

参考文献
[1] 王晨, 张乐嘉.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管理[J]. 中国新生儿 科杂志, 2007, 22(2): 125-128.
[2] Ehrenkranz RA. Earlier, aggressiv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hat is the evidence?[J]. Semin Perinatol, 2007, 31(2): 48-55.
[3] Kennedy KA, Tyson JE. Early versus delayed initiation of progressive enteral feedings for parenterally fed low birth weight or preterm infan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2): CD001970.
[4] 张巍, 童笑梅, 王丹华. 早产儿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8: 143.
[5] 张巍, 童笑梅, 王丹华. 早产儿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8: 163.
[6] 王政力.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新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3): 236-241.
[7]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儿 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 组.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 中国当代儿科杂 志, 2006, 8(5): 352-356.
[8] 王丹华. 早产儿肠内营养新概念[J].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3): 174-178.
[9] Lau C. Oral feeding in the preterm infant[J]. Neo Reviews, 2006, 7: e19-e27.
[10] Adamkin DH. Early aggressive nutrition:parenteral aminoacids and 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1 000 g) infants[J]. Minerva Pediatr, 2007, 59(4): 369-377.
[11] Neu J. Gastroint estinal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premature infants[J]. Am J Clin Nutr, 2007, 85(2S): 629-634.
[12] Dinerstein A, Nieto RM, Solana CL, et al. Early and aggressive nut- ritional strategy(parenteral and enteral) decreases postnatal growth failur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J Perinatol, 2006, 26(7): 436-442.
[13] Boo NY, Soon CC, Lye M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ed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following initiation of enteral feeds during the first 72 hours of life[J]. J Trop Pediatr, 2000, 46(5): 272-277.
[14] 王丹华. 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早产儿健康的基础[J]. 临床儿科 杂志, 2009, 27(3): 214-216.
[15] 涂绘玲, 朴梅花, 孙晋波,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 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观察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 志, 2009, 24(2): 93-96.
[16] 杨筱池, 顾海兰, 刘志英,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喂 养与体重增长情况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5, 23(12): 863- 864.
[17] 吴翼君, 余加林, 古锐.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多 因素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12): 916-919.
[18] 马晓路, 郑季彦, 童凡,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 体重增长状况的观察和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2): 144-146.
[19] Verma RP. Clinical determinants and utility of early postnatal maximum weight loss in fluid management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Early Hum Dev, 2009, 85(1): 59-64.
[20] Stoll BJ, Hansen N, Fanaroff AA, et al. Late-onset sep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J]. Pediatrics, 2002, 110(2 pt 1): 285- 291.
[21] Perlman SE, Saiman L, Larson EL. Risk factors for late-onset healthcar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atie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 Am J Infect Control, 2007, 35(3): 177-182.
[22] 石计朋, 王吉, 钱燕,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 查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9): 1077-1079.
[23] Stoll BJ, Hansen N, Fanaroff AA. Changes in pathogens causing early-onset sepsis in 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J]. N Engl JMed, 2002, 347(4): 24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