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3.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随着肥胖在全球儿童青少年中的流行,儿童 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的发 病率近年逐渐升高[1]。MS 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以 腹型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为特征, 其发生与摄入过多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在成人, 高尿酸血症常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 病并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 关于儿童青少年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 平与MS 的关系的研究数量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 超重/ 肥胖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人群中SUA 水平 与MS 及MS 相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来源于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在校中小 学生健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一直生活在调查地, 父母双方均为维吾尔族,无异族通婚史。采用随 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水平分层、以学校为 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对17 所中学、小学的2 617 例10~15 岁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 测量,共筛选出278 例超重/ 肥胖学生。排除标准: 既往确诊肾病、1 型或2 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Cushing 综合征、高血压或既往服用影响嘌呤代谢 的药物;共剔除17 例超重/ 肥胖学生。261 例符 合纳入标准的超重/ 肥胖患儿中,69 名患儿家长 和19 名学生拒绝血液采集,余173 例全部进行血 液采集,其中超重91 例,肥胖82 例。200 例正常 体重的学生作为对照。本研究得到新疆医科大学 一附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学生本人及家长的知情 同意。 1.2 一般资料的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腰围和血压等资料。血压共测量3 次,每次间隔 30 s,取平均值。 1.3 生化指标的检测
在试验前日晚上进食清淡饮食,晚上10 时 起禁食(不禁水);试验日晨8 时抽取静脉血 4 mL,采用美国Beckman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 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和SU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 总胆固醇减去HDL-c。SUA 采用尿酸酶- 过氧化 物酶法测定,测定范围89~1 785 μmol/L,批内变 异≤ 5.0%,批间变异≤ 10%。 1.4 诊断标准及定义
(1)超重和肥胖: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 组(WGOC)2003 年提出的“ 中国学龄儿童青 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3]。
(2)儿童青少年MS 的诊断标准按照《中 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2012 年6 月版本)》中≥ 10 岁儿童青少年MS 的诊 断标准: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第90 百 分位值,为诊断儿童青少年MS 的前提条件;同 时满足下列项目中2 项或以上条件:①高血糖: FBG ≥ 5.6 mmol/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血糖 ≥ 7.8 mmol/L,或2 型糖尿病;②高血压: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同年龄同性别儿 童血压的第95 百分位值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第95 百分位值;③ HDL-c<1.03 mmol/L;或非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non-HDL-c)≥ 3.76 mmol/L;④甘油 三酯(TG)≥ 1.47 mmol/L [4]。
(3)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采用2010 年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 中国专家共识》中的标准:男≥ 417 μmol/L,女 ≥ 357 μmol/L[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
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
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SUA 为因变量
分别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3 组之间的性 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肥胖 组的BMI、SBP、TG、LDL-c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 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3 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3 组间SU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超重组和肥胖组SUA 水平均高 于正常体重组(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MS 发 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且肥胖组 高于超重组(P<0.01),见表 2。
![]() | 表 2 3 组SUA 水平及MS 发生率的比较 |
根据SUA 水平,将373 名研究对象分为4 组: <250 μmol/L、250~299 μmol/L、300~349 μmol/L、 ≥ 350 μmol/L,比较4 组间MS 和MS 组分的发生 率。结果显示,超重/ 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 MS 发生率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300~349 μmol/L 组及≥ 350 μmol/L 的超重/ 肥 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MS 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 <250 μmol/L 组和250~299 μmol/L(P<0.01),见表 3。
![]() | 表 3 不同SUA 水平亚组MS 及其组分发生率的比较 |
将373 名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含有4 个异常代 谢组分(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 紊乱)分为MS0 组(不含异常代谢组分)、MS1 组(含任意1 个异常代谢组分)、MS2 组(含任 意2 个异常代谢组分)、MS3 组(含任意3 个异 常代谢组分)和MS4 组(含4 个异常代谢组分)。 结果显示,各组间SU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50.53,P<0.01);与MS0 组相比,其他4 组SUA ≥ 300 μmol/L 及SUA ≥ 350 μmol/L 的百分 比显著增加(P<0.01);MS3 组和MS4 组高尿酸 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 组(P<0.01)。见表 4。
![]() | 表 4 不同异常代谢组分的各组SUA 水平及高尿酸血症 发生率的比较 |
以SUA 为因变量,分别以BMI、FBG、TC、 TG、HDL-c、LDL-c 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SUA 与FBG、TC、TG 和HDL-c 无线性相关(P>0.05);SUA 与BMI(P<0.001) 和LDL-c(P<0.05) 正相关,见表 5。以SUA 为 因变量,BMI 和LDL-c 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 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增加1 kg/m2,SUA 增加 5.74 μmol/L,见表 6。
![]() | 表 5 以SUA 为因变量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 |
![]() | 表 6 以SUA 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 问题[6]。与成人相似,儿童青少年MS 的诊断, 也以中心性肥胖作为前提条件[7]。本研究纳入173 例超重/ 肥胖的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其中24 例 诊断为MS,提示在超重/ 肥胖儿童青少年人群 中MS 患病率为13.9%,其中肥胖者MS 患病率为 22.0%。2013 年进行的中国六城市学龄儿童MS 流 行现况研究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普通的7~16 岁 儿童中,MS 患病率为2.4%,而在肥胖儿童青少年 中,MS 的患病率达28.8%[8]。这些结果均提示, 应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MS 的筛查。
已有研究显示,在成人中,MS 与高尿酸血症 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不仅是MS 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与MS 的多个组分相关;有些学者甚至认 为高尿酸血症可作为MS 的诊断条件之一[9,10];但 是,儿童青少年MS 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目前所知 甚少。本研究显示:超重/ 肥胖的儿童青少年SUA 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者;SUA 水平增加, MS、超重/ 肥胖、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的发生率 显著升高;MS 代谢异常组分增多,SUA 水平升高。 这个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11]。国外研究提示, 肥胖儿童青少年SUA>5.4 mg/dL(318 μmol/L)时, MS 发生风险增加5.8 倍[12]。因此本研究将SUA 以300 μmol/L 为界,每增减50 μmol/L 为一组进 行分析。结果发现: 所有MS 患儿的SUA 均大 于300 μmol/L; 在超重/ 肥胖患儿中,SUA 超过 300 μmol/L 者有40.7% 会出现血脂异常。由此提示, 对于SUA 超过300 μmol/L 的超重/ 肥胖儿童青少 年,很有必要进行MS 的筛查,尤其是血脂的检查; 考虑到他们存在更多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我们 提倡采取更早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按照MS 代谢异 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存在1 个MS 代谢 异常组分时,有超过60% 的儿童青少年SUA 大于 300 μmol/L;当存在2 个MS 代谢异常组分时,超 过50% 的儿童青少年SUA 大于350 μmol/L。由此 提示在临床中对于仅存在1 项代谢异常的儿童青 少年也有必要进行血尿酸的测定。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SUA 与BMI 呈正相关,这进一步提 示在儿童青少年超重/ 肥胖人群中尿酸代谢异常与 BMI 升高关系密切,因此在超重/ 肥胖的儿童青少 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减轻体重可能更为重要。
儿童青少年MS 和高尿酸血症均与胰岛素抵 抗关系密切[10,13]。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MS 患者尿 酸水平升高,主要机制有:(1)肥胖人群近端肾 小管钠重吸收增加,抑制了尿酸的排泄。(2)如 果肥胖患者同时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缺 氧缺血情况下,ATP 降解增加,黄嘌呤氧化酶活 性增加,导致过氧化阴离子增加,刺激氧自由基 和尿酸产生。儿童很少出现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 因此儿童青少年这种情况较成人少见。(3)果糖 摄入增加。由于果糖价格低廉、有更强的增味作用, 目前被广泛添加到软饮料、蛋糕和面包中,这些 食品深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果糖在肝脏中消耗 ATP,AMP 可以进入嘌呤核苷酸代谢途径中导致 尿酸合成增加。目前认为,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 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可能和摄入食品中果糖含 量增加有关[14,15]。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超重/ 肥胖儿童青少年 SUA 水平升高; 当SUA 大于300 μmol/L 时,MS 及MS 代谢异常组分发生率会明显增加;SUA 与 BMI 呈正相关。因此,对于SUA 大于300 μmol/L 的超重/ 肥胖儿童青少年应进行MS 筛查,并应及 时采取有效的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和积极 减轻体重。
[1] | Schwandt P, Bertsch T, Liepold E, et al.Age- and Gender-Specific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2228 First Graders: The PEP Family Heart Study[J].Scientifica(Cairo),2013, 2013: 394807. |
[2] | Qin L, Yang Z, Gu H,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individuals[J].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4, 14(1):26. |
[3] |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2): 97-102. |
[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等.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 [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6): 420-422. |
[5]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 [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 73-77. |
[6] | 陈联辉, 朱伟芬, 梁黎, 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肥胖儿童非脂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作用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5): 356-360. |
[7] | Kim SJ, Lee J, Nam CM, et al.Impact of obesity on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adolescents as compared with adults in Korea[J].Yonsei Med J, 2011, 52(5): 746-752. |
[8] | 儿童代谢综合征中国工作组.中国六城市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研究 [J].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6): 409-413. |
[9] | 尹雪瑶.尿酸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J].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1): 13-18. |
[10] | Weiss R, Bremer AA, Lustig RH.What is metabolic syndrome,and why are children getting it? [J].Ann N Y Acad Sci, 2013,1281: 123-140. |
[11] | Fitzpatrick SL, Lai BS, Brancati FL,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risk profile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3-2010[J].Diabetes Care, 2013, 36(2): 436-442. |
[12] | Civantos MS, Guijarro DAM, Monereo MS, et al.Hyperuricemia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J].Endocrinol Nutr, 2012, 59(9): 533-538. |
[13] | Sinaiko AR, Caprio S.Insulin resistance[J].J Pediatr, 2012,161(1): 11-15. |
[14] | Johnson RJ, Nakagawa T, Sanchez-Lozada LG, et al.Sugar, uric acid, and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and obesity[J].Diabetes, 2013,62(10): 3307-3315. |
[15] | Johnson RJ, Sanchez-Lozada LG, Nakagawa T.The effect of fructose on renal biology and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0, 21(12): 2036-2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