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VitD)是体内重要的骨代谢调节 激素之一,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 重吸收及钙在骨骼的沉积。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 显示VitD 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肿瘤发生等有关[1]。 血清25 羟VitD[25-(OH)D] 是反映体内VitD 营养状 态的灵敏指标[2],常作为VitD 缺乏的重要诊断指 标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25-(OH)D 的理想 水平还存在一定争议。定量超声检测技术是20 世 纪80 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它利用声波 速度等参数来反映骨密度,因其安全、无侵害、 无辐射、快捷、无痛苦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常作 为评估儿童骨矿物质水平和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 手段。为了探讨25-(OH)D 和骨密度的关系在评价 儿童骨代谢状况中的价值,本研究对在我院生长 发育门诊就诊的0~7 岁儿童的VitD 营养及骨密度 状况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在我院生长 发育门诊以“生长发育缓慢、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等主诉就诊的0~7 岁儿童,询问疾病史和家族史, 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各种 可能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甲 状旁腺功能异常、严重肝肾疾病、风湿或类风湿 关节炎、成骨不全、骨软化症和其他骨关节病等) 及有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如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和抗惊厥药等)的儿童。纳入的研究 对象同时进行了25-(OH)D 和定量超声骨密度的检 测。按血清25-(OH)D 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VitD 严 重缺乏组、VitD 缺乏组、VitD 不足组、VitD 充足 组和VitD 过量组。 1.2 方法
25-(OH)D 的检测采用直接免疫竞争化学发 光法,试剂盒由意大利DiaSorin 公司提供,可检 测25-(OH)D 的活性D3 和D2 成分,最小测定值为 4 ng/mL。仪器采用LIAISON 化学发光分析仪, 操作严格按试剂盒和仪器说明书进行。根据试 剂盒的参考范围和参考文献[3,4] 制定判定标准: 30~100 ng/mL 为VitD 充足,20~29 ng/mL 为VitD 不足,10~19 ng/mL 为VitD 缺乏,<10 ng/mL 为 VitD 严重缺乏,>100 ng/mL 为VitD 过量。
骨密度检测采用BMD-1000 超声骨质分析仪, 测量部位均为观察对象左侧胫骨远端1/3 处。通过 电脑中儿童参考数据库自动计算出骨密度Z 值,Z 值介于-1~+1 为骨密度正常,-2.0 ~ 为骨密度轻度 不足,-3.0 ~ 为骨密度中度不足,Z 值<-3.0 为骨 密度严重不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
量资料以用均值± 标准差()表示,组间计
量资料比较应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
较采用χ2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对象共6 838 人,年龄为1 ~ 83 月, 中位数年龄为24.7 月。其中男童4 041 人(59.10%), 中位数年龄为25.6 月;女童2 797 人(40.90%), 中位数年龄为24.1 月,男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t=1.911,P=0.056)。男女童各年龄段人数 见表 1。
![]() | 表 1 男女童各年龄段人数分布 |
6 838 名研究对象血清25-(OH)D 的水平为 34±14 ng/mL,VitD 严重缺乏53 人(0.78%), VitD 缺乏786 人(11.49%)、VitD 不足2 298 人 (33.61%)、VitD 充足3 693 人(54.01%)、 VitD 过量8 人(0.12%)。男童25-(OH)D 的水 平为34±14 ng/mL,女童为33±14 ng/mL,男女 童25-(OH)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4, P=0.176)。25-(OH)D 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 趋势,除48 月~ 组与60~ 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的25-(OH)D 水平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VitD 缺 乏、不足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 2)。
![]() | 表 2 不同年龄25-(OH)D 水平 |
6 838 名儿童定量超声骨密度Z 值 为-0.49±0.54,骨密度正常5 951 人(87.03%)、 骨密度轻度不足873 人(12.83%)、骨密度中度 不足13 人(0.19%)、骨密度严重不足1 人(0.01%)。 男童定量超声骨密度Z 值为-0.50±0.53,女童 为-0.47±0.56,男女童定量超声骨密度Z 值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27)。各年龄段的 骨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骨 密度中度不足和严重不足的检出率低,进行统计 检验时将两组与骨密度轻度不足组进行合并。随 着年龄增长,骨密度水平逐渐降低,且骨密度不 足的检出率逐渐增加(P<0.01)(表 3)。
![]() | 表 3 不同年龄儿童骨密度比较 |
男女童VitD 严重缺乏、VitD 缺乏和维生素不 足组的骨密度Z 值明显低于VitD 充足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骨密度中度不足和严 重不足的检出率低,进行统计检验时将两组与骨密 度轻度不足组进行合并。VitD 严重缺乏、缺乏和 不足组骨密度骨密度不足的检出率高于VitD 充足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 过量组与 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4~5)。
![]() | 表 4 男童不同25-(OH)D 的骨密度情况 |
![]() | 表 5 女童不同25 羟VitD 水平的骨密度情况 |
直线回归分析发现仅VitD 不足组中25-(OH) D 水平和骨密度值存在直线回归关系(F=17.657, 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骨密度Z 值 =-0.954+0.016×VitD。在VitD 充足组中25-(OH)D 和骨密度值并不存在直线关系(P>0.05)。 3 讨论
血清25-(OH)D 被认为是目前反映机体VitD 代 谢的重要指标[5]。2011 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公布的 有关VitD 缺乏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血清25-(OH)D 水平<20 ng/mL 诊断VitD 缺乏[6],但目前国内尚缺 乏针对儿童血清25-(OH)D 正常值的统一标准。通 过查询相关资料,本研究将30 ng/mL 定为25-(OH) D 的临界值,以此为标准,在因各种临床症状如 “生长发育缓慢、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就 诊的0~7 岁儿童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VitD 水 平逐渐降低,且VitD 缺乏、不足的检出率逐渐增 加。婴儿中VitD 不足和缺乏的检出率约25% 左 右,但到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时这一检出率达到了 60%~70%,与国内报道一致[7],其主要原因可能 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受幼儿园或学校学习的 限制,户外活动多安排在日落之后,且奶制品的摄 入减少、VitD 补充剂停用时间过长等有关。因此 要重视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VitD 的营养状况对 生长发育的影响。由于本研究并没有对高危因素、 临床症状、骨骼影像学改变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 因此没有研究观察对象中佝偻病的发病情况。
同时本研究发现在这些有临床症状的儿童中, 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值逐渐降低,且骨密度不 足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婴儿中骨密度不足的检出 率仅5% 左右,但到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时这一检出 率达到了20%~30%。比较不同VitD 水平的骨密度 值发现,男女童VitD 缺乏、不足组的骨密度值明 显低于VitD 充足组,且骨密度不足的检出率也高 于VitD 充足组。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在25-(OH)D 水平为20~29 ng/mL 的范围内,即当VitD 不足时, VitD 水平和骨密度值存在正性直线关系,但当25- (OH)D 水平≥ 30 ng/mL 时,二者并不存在直线关 系,这说明在一定程度范围里,VitD 和骨密度相 关,可能当VitD 水平在一定不足的范围里时,机 体发生代偿机制,促进前破骨细胞向成熟的破骨 细胞分化,导致骨量减少;还可能与VitD 受体基 因多态性有关[8]。目前国内外针对25-(OH)D 水平 与骨密度有无直接关系还尚有争论。国外针对中 青年的人体研究发现25-(OH)D 在9~40 ng/mL 的范 围内两者呈绝对的正相关[9]。而国内一项对健康 成人的研究发现血清25-(OH)D 水平与骨密度可能 并无直接相关性[9]。最近有研究表明,单独依赖 VitD 水平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灵敏度和 特异度仅50%~70%,但结合骨密度、钙、磷、碱 性磷酸酶等多种指标可将灵敏度和特异度增加至 75%~90%[10,11]。由于目前仍缺乏大规模的调查数 据来全面反映中国不同年龄儿童的VitD 和钙的营 养状况,因此25-(OH)D 和骨密度应用于判断儿童 VitD 和钙营养状况、早期准确诊断佝偻病的临床 价值还有待证实。
随着研究手段、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儿童 VitD 缺乏正在得到逐步肯定,但如何准确判断人 体VitD 和钙缺乏将仍是困扰临床及研究工作的难 题。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门诊就诊的 有临床症状的儿童,高危因素、骨骼体征及影像 学改变并没有纳入研究内容,也没有对健康儿童 开展血清25-(OH)D 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不同年龄阶段 健康儿童的研究以探讨VitD 与骨密度的关系。
[1] | Adams JS, Hewison M.Update in vitamin D[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 95(2): 471-478. |
[2] | Holick MF.Resurrec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rickets[J].J Clin Invest, 2006, 116(8): 2062-2072. |
[3] | 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 2007,357(3): 266-281. |
[4] | Bischoff-Ferrari HA, Giovannucci E, Willett WC,et al.Estimation of optimal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25-hydroxyvitamin D for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J].Am J Clin Nutr, 2006, 84(1): 18-28. |
[5] | 向伟.维生素D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进展 [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3): 195-197. |
[6] | Holick MF, Binkley NC, Bischoff-Ferrari HA, et al.Evaluation,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 96(7): 1911-1930. |
[7] | 盛晓阳.中国儿童 VitD、钙营养的流行病学资料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 27(3): 180-183 |
[8] | 余晓丹, 颜崇淮, 金星明, 等.VitD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 0-6岁汉族儿童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 728-731. |
[9] | 汪纯, 刘玉娟, 肖文金, 等.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 25 羟 Vit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J].上海医学, 2011, 34(3):166-170. |
[10] | 霍亭竹, 陈静, 杨尧, 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8):802-805. |
[11] | 王晓燕, 金春华, 吴建新, 等.血清 25- 羟 VitD 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0):767-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