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山东 滨州 256603;
3.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护理部, 山东 滨州 256603;
4. 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儿童保健科, 山东 济南 250012
婴儿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 评 估技术是预测婴儿脑功能异常的可靠的有价值的 工具,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 月龄内应用GMs 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 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1]。如果GMs 为 单调性扭动运动,则患儿2 岁时较多出现手眼协 调障碍[2],表现为异常性不安运动,则预示患儿将 来的精细操作能力可能有缺陷[3];而痉挛- 同步性 扭动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可以用来预测脑瘫[1,4]。 围生期的一些危险因素如窒息等已经被证实是引 起儿童发育障碍如运动障碍、脑性瘫痪、脑发育 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5,6]。但是, 这些高危因素对婴儿GMs 质量的影响如何,到目 前为止尚未见报道。探索影响婴儿GMs 质量的相 关因素是最大程度降低婴儿异常GMs 的关键。本 研究分别收集了618 例扭动运动阶段和539 例不 安运动阶段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不同阶 段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探 讨影响婴儿GMs 质量的高危因素,使异常GMs 婴 儿在出院后能接受科学合理的诊治及早期干预, 促进其健康发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在我院产科出生的婴儿,年 龄在出生后3 d 至纠正胎龄15 周之内。
排除标准:母亲末次月经不详;患儿有遗传 代谢性疾病、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脑部发育畸形 或脑部良、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退出标准:研究过程中家长要求退出;研究 期间患儿死亡;研究过程中患儿被诊断为遗传代 谢性疾病或脑部发育畸形、脑部良性或恶性肿瘤 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本研究已得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山东大 学附属齐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神经 发育随访婴儿为研究对象,出生胎龄28+6~ 41+4 周, 出生体重0.97~4.11 kg。扭动运动阶段,男329 例, 女289 例,平均出生胎龄34.2±2.7 周,平均出生 体重2.9±0.5 kg。不安运动阶段,男281 例,女 258 例,平均出生胎龄34.2±0.4 周,平均出生体 重2.9±0.6 kg,最低出生体重0.97 kg。根据GMs 结果,扭动运动阶段分为正常扭动运动组(n=408)、 单调性扭动运动组(n=167)、痉挛- 同步性扭动 运动组(n=43);不安运动阶段分为正常不安运 动组(n=501)、异常性不安运动组(n=16)和不 安运动缺乏组(n=22)。 1.2 相关调查因素
从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不同阶段的可能 影响因素中,确定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 迫、产程延长、先兆流产、脐带绕颈、是否双胎、 羊水污染、母亲是否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 孕早期(3 月内)感染、颅内出血、Apgar 评分 (1 min)、重度窒息、母亲是否妊高症、是否低血糖、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性别等20 个相关因 素作为调查因素。 1.3 GMs 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录像评估法[7,8],应用索尼数字 化摄像机,在婴儿清醒、快乐活动的状态下,仰 卧位拍摄,扭动阶段拍摄约1 h,然后经过剪辑, 选取其中有意义的3 个片段进行评估。不安运动 阶段拍摄约10 min 的全身运动录像。扭动运动阶 段拍摄时间定于生后第3 天,不安运动阶段在纠 正胎龄49 周时记录,如果结果为异常(单调性扭 动运动或者痉挛- 同步性扭动运动,不安运动缺 乏或异常不安运动)3 d 后需要重复记录,直至结 果中出现两次一致的结论为止。另外,患儿在发 热期间,需等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记录。患儿出 现低血糖情况,需纠正血糖稳定后记录。最晚记 录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后1 周。由另外3 名获 得GMs Trust 培训课程合格证书、有评估资质的 医师参与盲法评估。有异议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评估时关闭录像听觉信号,评估者采用 Gestalt 知觉对每次GMs 表现进行评估,分别区分 出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GMs 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计 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筛选;然后对经单因素方差 分析或卡方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 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扭动运动阶段GMs 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对20 项因素(赋值见表 1)进行了单因素方 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扭动运动阶段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的影响因素有6 个,分别为出生胎龄、出生 体重、重度窒息、Apgar 评分(1 min)、宫内窘迫 及羊水污染,见表 2。
![]() | 表 1 婴儿GMs 质量影响因素赋值方法 |
![]() | 表 2 扭动运动阶段GMs 异常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
单因素筛选出的6 个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 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重度窒息、 宫内窘迫,见表 3。
![]() | 表 3 扭动运动阶段GMs 异常的高危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
对20 项因素(赋值见表 1)进行了单因素方 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不安运动阶段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的影响因素有5 个,分别为出生胎龄、出生 体重、重度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宫内窘迫,见 表 4。
![]() | 表 4 不安运动阶段GMs 异常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
单因素筛选出的5 个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 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重度窒息、 高胆红素血症,见表 5。
![]() | 表 5 不安运动阶段GMs 异常的高危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
扭动运动阶段GMs 异常程度与出生体重、出 生胎龄均呈负相关(分别r=-0.374、-0.281,均 P=0.01),即出生体重越轻、出生胎龄越小,扭动 阶段GMs 异常程度越重。 2.4 不安运动阶段GMs 质量与出生体重和出生 胎龄相关性分析
不安运动阶段GMs 异常程度与出生体重、出 生胎龄均呈负相关(分别r=-0.305、-0.180,均 P=0.01),即出生体重越轻、出生胎龄越小,不安 运动阶段GMs 异常程度越重。 3 讨论
GMs 指整个身体参与的运动,臂、腿和躯干 以变化运动顺序的方式参与这种全身运动。在运 动强度、力量和速度方面具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运动的开始和结束都具有渐进性,沿四肢轴线的 旋转和运动方向的轻微改变使整个运动流畅优美 并产生一种复杂多变的印象[8]。根据婴儿月龄GMs 分两个阶段,即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 扭动阶段GMs 最佳拍摄时间是从出生3 d 到纠正 胎龄44 周,其结果分4 类:正常扭动运动、单调 性扭动运动、痉挛- 同步性扭动运动、混乱性扭 动运动,其中单调性扭动运动、痉挛- 同步性扭 动运动、混乱性扭动运动为异常结果。不安运动 阶段GMs 的最佳拍摄时间是纠正胎龄49~55 周, 其结果分3 类:正常不安运动、异常性不安运动、 不安运动缺乏,其中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 缺乏为异常结果。
有研究认为孕母高龄(≥ 35 岁)、多胎妊娠、 母孕早期用药、有害环境、孕母反复阴道流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的母亲妊 娠期主要危险因素[9],宫内发育迟缓[10],早产、 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11,12] 等分别是脑性瘫痪 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相关危险因素随着孕周的 降低而增加[13]。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儿的发育延 迟率是足月儿的两倍[14],认知发育的结局可能是 轻度的低智商及神经心理发育异常[15,16]。有时早 产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却是正常的[17]。而目前,关 于GMs 高危因素的研究较少,了解婴儿GMs 的影 响因素,有利于避免GMs 高危因素,使异常GMs 婴儿在出院后能接受科学合理的诊治及早期干预, 促进其健康发育。本研究发现,出生胎龄、出生 体重、重度窒息、宫内窘迫是扭动运动阶段异常 GMs 的高危因素;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重度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宫内窘迫是不安运动阶段异 常GMs 的高危因素。高胆红素血症是不安运动高 危因素,而不是扭动运动高危因素,可能是由于 在扭动运动阶段高胆红素血症时间较短,尚未造 成脑损伤。分析618 例扭动运动阶段GMs 质量与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的相关性,表明扭动运动阶 段GMs 异常程度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均呈负相 关,即出生体重越轻、出生胎龄越小,扭动运动 阶段GMs 异常程度越重。分析539 例不安运动阶 段GMs 质量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的相关性,表 明不安运动阶段GMs 异常程度与出生体重、出生 胎龄亦呈负相关,即出生体重越轻、出生胎龄越 小,不安运动阶段GMs 异常程度越重。综上分析, 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宫内窘迫 与单调性扭动运动、痉挛- 同步性扭转运动相关; 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高胆红素 血症、宫内窘迫与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缺 乏相关,其可能引起精细操作能力缺陷、手眼协 调障碍、脑瘫等运动障碍。
全身运动由位于脑干的中枢模式发生器产生, 可能是由皮质脊髓束或网状脊髓束调节,如果这 些结构有损伤,导致胎儿脑发育障碍,进而使 GMs 异常程度增加[18]。
总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宫 内窘迫、高胆红素血症是异常GMs 的高危因素, 且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两种因素与扭动运动阶段、 不安运动阶段GMs 质量均具有明显相关性,出生 体重越轻、出生胎龄越小,GMs 异常程度越高, 应早期筛查、干预,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率。在新生儿期内即开始的持续超早期干预对减 少GMs 异常很重要,这些早期干预的措施包括视、 听、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以及水疗、婴儿操等,需 要医院对婴儿直接干预和指导家长进行干预相结 合[19]。GMs 质量评估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 的技术,如能得到推广应用,对减少GMs 异常、 神经发育异常和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 Adde L, Helbostad JL, Jensenius AR, et al.Early prediction of cerebral palsy by computer-based video analysis of general movements: a feasibility study[J].Dev Med Child Neurol, 2010,52(8): 773-778. |
[2] | Beccaria E, Martino M, Briatore E, et al.Poor repertoire general movements predict som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utcome at 2years in very preterm infants[J].Early Hum Dev, 2012, 88(6):393-396. |
[3] | Einspieler C, Marschik PB, Milioti S, et al.Are abnormal fidgety movements an early marker for complex minor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t puberty? [J].Early Hum Dev, 2007, 83(8): 521-525. |
[4] | Adde L, Rygg M, Lossius K, et al.General movement assessment: predicting cerebral palsy in clinical practice[J].Early Hum Dev, 2007, 83(1): 13-18. |
[5] | 任榕娜.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神经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12): 894-896. |
[6] | Platt MJ, Cans C, Johnson A, et al.Trend in cerebral palsy among infant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1500g) or born prematurely(<32 weeks) in 16 European countries: a database study [J].Lancent, 2007, 369(9555): 43-50. |
[7] | Einspieler C, Prechtl HF.Prechtl's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 a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nervous system[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5, 11(1): 61-67. |
[8] | Einspieler C, Prechtl HF, Ferrari F, et al.The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 in preterm, term and young infants-review of the methodology[J].Early Hum Dev, 1997,50(1): 47-60. |
[9] | 薛静, 陈立章, 薛蕾, 等.小儿脑性瘫痪母亲妊娠期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7):535-540. |
[10] | Stoknes M, Andersen GL, Dahlseng MO, et al.Cerebral palsy and neonatal death in term singletons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J].Pediatrics, 2012, 130(6): e1629-e1635. |
[11] | de Kieviet JF, Piek JP, Aarnoudse-Moens CS, et al.Motor development in very preterm and very low-birth-weight children from birth to adolescence: a meta-analysis[J].JAMA, 2009,302(20): 2235-2242. |
[12] | 袁海斌, 成连英, 姚正雄, 等.湘潭地区小儿脑性瘫痪发病 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4,6(5): 413-415. |
[13] | de Jong M, Verhoeven M, van Baar AL.School outcome,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 in moderate and late preterm children and adults: a review[J].Semin Fetal Neonatal Med, 2012, 17(3): 163-169. |
[14] | Kerstjens JM, de Winter AF, Bocca-Tjeertes IF, et al.Developmental delay in moderately preterm-born children at school entry[J].J Pediatr, 2011, 159(1): 92-98. |
[15] | Talge NM, Holzman C, Wang J, et al.Late-preterm birth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and socioemotional outcomes at 6 years of age[J].Pediatrics, 2010, 126(6): 1124-1131. |
[16] | Woythaler MA, McCormick MC, Smith VC.Late preterm infants have worse 24-month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than term infants[J].Pediatrics, 2011, 127(3): e622-e629. |
[17] | Odd DE, Emond A, Whitelaw A.Long-term cognitive outcomes of infants born moderately and late preterm[J].Dev Med Child Neurol, 2012, 54(8): 704-709. |
[18] | Aylward GP.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infants born prematurely[J].J Dev Behav Pediatr, 2005, 26(6): 427-440. |
[19] | 马良, 孟令丹, 吕攀攀, 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全身运动质 量的影响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2): 166-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