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外科, 上海 200092;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产科, 上海 200092
先天性膈疝(CDH)是膈肌先天性发育不全 或缺损导致腹部脏器疝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变化,对患儿的心肺功能、心肺发育等均可 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主张采取肺保护性通 气和延迟手术策略来提高CDH 的存活率,但先 天性重症膈疝常合并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 CDH 的严重后果是由之引起的肺发育不良和肺动 脉高压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患儿多死于 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所致的严重酸碱平 衡紊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因此,积极处理 肺动脉高压是成功救治CDH 的关键之一[1, 2]。近年 来,我院在多学科合作和程序化管理的基础上, 采用一氧化氮吸入(iNO)联合西地那非口服积极 处理肺动脉高压,成功救治5 例重症先天性膈疝, 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9 年4 月到2012 年3 月入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CDH, 且在CDH 程序化管理基础上采用iNO 联合西地那 非治疗的足月新生儿,其中男性3 例,女性2 例。
5 例均为重症膈疝患儿,均于产前超声明确诊 断,首次诊断胎儿CDH 时间:1 例为胎龄18 周, 1 例为21 周,1 例为24 周,其余2 例为28 周。5 例患儿母亲均在我院产科进行超声随访,超声仪器 采用日立EUB525 和GE VOLUSON 730E x pert, 有固定的专业人员负责检查。确定膈疝发生的位 置、测定胎儿肺头比例来评估肺发育不良程度。
5 例患儿出生时胎龄 38.5±1.5 周,出生体重 2 996±550 g,其中3 例出生时有窒息史。产前超 声测定肺头比例评估肺发育程度,1 例膈疝肺头比 例小于1,1 例为1.3,其余3 例肺头比例大于1.6。 其中1 例膈疝发生在右侧,其余4 例膈疝在左侧。
1.2 出生后程序化处理对所有CDH 患儿,在实施脐带结扎前先给予 气管插管和胃肠负压减压(10~15 cm H2O),复苏 抢救后立即转入NICU 进行机械通气。均给予咪唑 安定或万可松镇静。积极扩容后给予多巴胺维持, 使平均血压>40 mm Hg,尿量>2 mL/(kg · h)。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和肺动脉压力使用飞利浦公司HD13000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7-4 MHz,生后24 h 内行床边检查,观 察患儿心脏内部结构,测量各房室间的腔内径、 三尖瓣反流以及三尖瓣反流的速度及其压差的不 同,通过诊断测量来估测新生儿肺动脉的收缩压。
1.4 iNO 和西地那非口服治疗使用仪器为NOSYS SLE 3600-Inhaled Nitric Oxide System(英国产)。明确患儿有严重的肺动 脉高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患儿不能维持正 常的氧饱和度,即给予iNO 治疗。调节iNO 的浓 度,开始为8~10 ppm,如效果不佳,每15~30 min 增加5 ppm(最大量为20 ppm)。手术后24 h 建 立正常的胃肠道营养,依据肺动脉压力及临床表 现逐渐停止iNO 治疗,均给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 每次2 mg/kg,q8h。心脏彩超随访肺动脉压力,正 常后停用西地那非。
2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治疗前所 有5 例CDH 患儿肺动脉压力均在60 mm Hg 以上, 其中2 例达到80 mm Hg。5 例患儿转入NICU 后均 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其中1 例产前18 周发现的并 且肺动脉压力为80 mm Hg 的CDH 患儿,实施高 频通气2 h,即使氧浓度(FiO2)高于0.8 以上, 患儿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在80% 以上。在积极采 取综合措施的基础上,采用iNO 治疗降低肺动脉 压力。iNO 治疗后24 h,患儿病情相对稳定,接受 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膈疝,大部分的肝脏、脾脏、 胃、小肠及部分大肠均进入胸腔。其余4 例采用 iNO 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 h。1 例右侧膈疝,肝脏 全部疝入胸腔,其余3 例左侧膈疝,脾脏、胃及 大部分小肠疝入胸腔。5 例术后心脏彩超显示仍存 在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继续给予高频通气并 iNO 治疗。建立胃肠道营养后,加用口服西地那非。 依据肺动脉压力及临床表现决定是否停止iNO 治 疗。5 例患儿iNO 治疗时间平均为4 d,最长5 d, 最短3 d。西地那非治疗时间平均为15 d,最长达 35 d。产前18 周发现的这例CDH 患儿经iNO 和 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术后30 d 拔管,1 周后再次 出现呼吸衰竭,家属拒绝再次插管后死亡。其余4 例均存活。
3 讨论CDH 是新生儿时期极其严重和复杂的先天性 疾病之一。临床上,尽管在出生后对CDH 患儿进 行积极的对症支持及相应外科手术治疗,但该病 重症患儿的病死率仍高达50%~60%。其存活率不 仅取决于多学科合作和程序化管理,更与CDH 合 并症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1, 2, 3],因此, 积极处理肺动脉高压是成功救治CDH 的关键之一。
iNO 治疗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肺泡- 毛细血 管膜弥散而刺激肺小动脉平滑肌内的鸟嘌呤环化 酶而产生血管舒张作用,血管平滑肌松驰,然后 一氧化氮(NO)很快被循环中的Hb 所灭活,从 而使其血管舒张作用局限于肺血管。因此,NO 是 一种选择性的肺动脉舒张剂,它可明显舒张肺动 脉而不造成全身低血压。大量文献已报道,CDH 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存在左向右分流时选择NO 吸 入,可以明显改善氧合指数并减少对体外膜肺氧 合(ECMO)的需求[4, 5]。但也有文献显示,CDH 发病机制复杂,单纯的NO 吸入并不减少CDH 患 者的病死率[6]。
最近,Noori 等[7] 进行了一项研究,观察西地 那非对iNO 治疗无效的CDH 及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最初两周治疗期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参数 的变化。结果显示,右心输出量增加且左心输出 量在初次西地那非治疗后1.5~4 h 即增加,该效应 持续整个研究过程。超声心动图指标显示异常升 高的肺血管阻力显著降低,血压呈下降趋势,左 室缩短比例并未变化。提示对于iNO 治疗无效的 CDH 患儿,西地那非对降低肺动脉高压起到很好 的作用。
西地那非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磷酸二酯 酶5(PDE-5)抑制剂。由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的主要机制是肺动脉中层增生和血管收缩,抑制 PDE-5(从而升高第二信使cGMP 的浓度,并且增 强NO 介导的血管舒张)能够靶向作用中层肌肉增 生和诱导血管舒张,因此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在国外,西地那非可以静脉 给药,也可以口服。最近已经通过美国FDA 批准, 可以不受功能分类限制用于治疗成年人肺动脉高 压。对于儿童甚至新生儿,其被用于抢救治疗或 作为试验用药,最新动物实验报道,产前使用西 地那非可以减轻CDH 的肺动脉高压[8]。国内有文 献报道,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取 得很好的疗效,但未见在膈疝患者中的使用报道[9]。
膈疝患者由于合并肺发育不良常导致持续性 肺动脉高压,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又有文献报道, 突然停止NO 吸入,有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和肺动脉 高压的反跳。由于膈疝早期特别是手术前实施胃 肠道负压吸引,对于国内仅有口服制剂来说,早 期使用西地那非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本研究 的5 例重症膈疝患儿,在术后尽快建立胃肠道营 养,尽早口服西地那非并逐渐停止NO 吸入。其中 1 例术后30 d 拔管后,1 周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 家属拒绝再次插管后死亡外,其余4 例均存活,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iNO 联合西地那非治 疗重症CDH 合并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样本数偏少,评价iNO 和西地那非在重症CDH 中的治疗价值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研 究。
[1] | Reiss I, Schaible T, van den Hout L, et al.Standardized postnatal management of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in Europe: the CDH EURO Consortium consensus[J].Neonatology, 2010, 98(4): 354-364. |
[2] | Tracy ET, Mears SE, Smith PB, et al.Protocoliz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benefits of reducing variability in care[J].J Pediatr Surg, 2010, 45(6):1343-1348. |
[3] | 吉毅, 刘文英.先天性膈疝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4): 316-320. |
[4] | Kinsella JP, Ivy DD, Abman SH.Pulmonary vasodilator therapy in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acute, late, and chron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Semin Perinatol, 2005, 29(1): 123-128. |
[5] | Logan JW, Rice HE, Goldberg RN, et al.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ummary of best-evidence practice strategies[J].J Perinatol, 2007, 27(9): 535-549. |
[6] | Muraca MC, Negro S, Sun B, et al.Nitric oxide in neonatal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J].J Matern Fetal Nionatal Med,2012(Suppl): 47050. |
[7] | Noori S, Friedlich P, Wong P, et al.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ildenafil in neonates and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Neonatology, 2007,91(2): 92-100. |
[8] | Luong C, Rey-Perra J, Vadivel A, et al.Antenatal sildenafil treatment attenuate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experimental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Circulation, 2011, 123(19):2120-2131. |
[9] | 裘刚, 张育才, 黄绮薇, 等.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比对研究 [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8(3): 70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