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Vol. 17 Issue (1): 53-57   PDF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志娟1, 柳国胜2 , 陈咏鸽1, 张慧丽1, 巫雪芬1    
1. 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清远 513000;
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生后24 h 内入院,出生体重1 000~2 000 g 的86 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 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 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 升高.
关键词氨基酸     静脉营养     早产儿    
Value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no acid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
LIU Zhi-Juan1, LIU Guo-Sheng2 , CHEN Yong-Ge1, ZHANG Hui-Li1, WU Xue-Fen1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of Yingde City, Qingyuan, Guangdong 5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hort-term response and tolerance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no acid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86 preterm infants who had a birth weight between 1 000 to 2 000 g and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in 24 hours of birth between March 2013 and June 2014. According to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no acids, they were randomized into low-dose group (n=29, 1.0 g/kg per day with an increase of 1.0 g/kg daily and a maximum of 3.5 g/kg per day), medium-dose group (n=28, 2.0 g/kg per day with an increase of 1.0 g/kg daily and a maximum of 3.7 g/kg per day), and high-dose group (n=29, 3.0 g/kg per day with an increase of 0.5-1.0 g/kg daily and a maximum of 4.0 g/kg per day). Other routine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were also applied. Results The maximum weight loss was lower and the growth rate of head circumference was greater in the high-dose group than in the low-dose group (P<0.05). The infants in the medium- and high-dose groups had faster recovery of birth weight, earlier attainment of 100 kcal/(kg.d) of enteral nutrition, shorter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less hospital cost than those in the low-dose group (P<0.05).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levels in the high-dose group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7 days after birth (P<0.05). The levels of creatinine, pH, bicarbonate, bilirubin, and transaminas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high-dose amino acids in preterm infants within 24 hours after birth can improve the short-term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term infants, but there is a transient increase in BUN level.
Key words: Amino acid     Parenteral nutrition     Preterm infant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常需要静脉营养,静 脉营养中氨基酸的使用有许多不同方案,既要考虑 到早产儿的耐受性又要考虑到其带来的不良反应。 既往静脉营养多在生后 3 d 使用,由每日 0.5 g/kg 开始,每天增加 0.5 g/kg,最大达每日 3 g/kg,该 方案较为保守,常引起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 故 2006 年 的 早 产 儿 管理指南建议生后 1 d 开始给予早产儿每日 1 g/kg 氨基酸静脉输注,每天增加 1 g/kg,最大达每日 3~3.5 g/kg[1];2006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 儿学组建议新生儿生后静脉滴注氨基酸可由每日 1~2 g/kg 开始,最大可达每日 3.5 g/kg [2],尽早给予 足量氨基酸已成为国内共识。2004 年美国低出生 体重儿早期营养方案中则推荐在生后 1 d 开始给予 每日 3.0 g/kg 的氨基酸,每天增加 0.5~1.0 g/kg,最 终达到目标剂量每日 4.0 g/kg[3];2007 年余章斌等 [4] 循证研究表明国外早产儿早期每日使用 2~3 g/kg 大 剂量氨基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早期的生 长发育,但国内尚未进行系统的早期临床应用不 同剂量氨基酸的 RCT 研究;2009 年唐子斐等 [5] 研 究表明国内低出生体重儿能耐受起始剂量为每日 2.4 g/kg,峰值达每日 3.6 g/kg 的早期大剂量氨基酸 输注。目前国内尚无依照文献 [3] 的剂量给予早产 儿早期静脉营养的 RCT 研究,因此国内早产儿早 期是否能耐受高起始剂量、高峰值的氨基酸静脉输 注值得关注。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探讨早产儿在生后早期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 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情况,为早产儿早期输注氨基酸 的合适剂量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3 月至 2014 年 6 月于生后 24 h 内进入我院 NICU 进行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排除先天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最终 86 例 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 54 例,女 32 例,出 生 胎 龄 28~36 周,出 生 体 重 1 000~2 000 g。 根 据 早期氨基酸输注量不同将 86 例早产儿分为低剂 量组(n=29,每日输注剂量从 1.0 g/kg 开始,每 天增加 1.0 g/kg,峰值达每日 3.5 g/kg),中剂量 组(n=28,每日输注剂量从 2.0 g/kg 开始,每天增加 1.0 g/kg,峰值达每日 3.7 g/kg)和高剂量组 (n=29,每日输注剂量从 3.0 g/kg 开始,每天增加 0.5~ 1.0 g/kg,峰值达每日 4.0 g/kg)。

1.2 静脉营养支持方法

静脉营养途径采用外周静脉输入,输注方 式为全合一输注方式。静脉氨基酸采用上海华 源长富药业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批号 13011202),生 后 24 h 内 给 予 输 注; 脂 肪 乳 剂 采用西安立邦制药有限公司脂肪乳注射液(生产 批号 1210222),生后 48 h 给予输注,起始剂量 为每日 0.5 g/kg,每天增加 0.5 g/kg,峰值达每日 3.0 g/kg;葡萄糖溶液(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13011303)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输注,起 始流速为每分钟 4~6 mg/kg,监测血糖,按每分 钟 1~2 mg/kg 的速度增加,最大流速不超过每分钟 11~14 mg/kg,浓度不超过 12.5%。电解质溶液、 维生素、微量元素常规使用。

1.3 肠内营养供给方法

喂养方式为人工喂养,包含奶瓶喂养及管饲。 开始时间一般在生后 12~72 h。起始喂养量从每日 8~30 mL/kg 开始,每天增加不超过 20 mL/kg,最 终喂养量达到每日 140~160 mL/kg。配方乳为早产 或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液体配方奶(每 100 mL 含蛋 白质 2.2 g,热量 363 kJ)。当每日热卡 >418 kJ/kg 时,停止肠外静脉营养。

1.4 临床资料和出院标准

(1)基本资料:入院时记录每例早产儿的 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入院后每 天测量体重,每 7 天测量头围和身长。记录入院 1 周内每天输液量:包括静脉氨基酸、脂肪乳和葡 萄糖用量;记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氨基酸摄入 时间及量,肠内蛋白及总蛋白摄入量,以及非蛋 白热卡;记录辅助支持治疗情况:包括机械通气、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等;记录并发症:如高胆红素血症、贫血、高血 糖、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外周静脉炎、胆 汁淤积性肝炎等疾病;记录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2)实验室指标:记录住院期间血气分析、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脂 等结果。

(3)出院标准:体重大于 2 000 g,且无需静脉营养支持和其他辅助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s)表示,多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 用 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多组间比 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一般情况比较

除性别外,各组早产儿入院时胎龄、出生体重、 出生身长及出生头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表 1)。出生后 Apgar 评分、应 用 PS、呼吸支持、抗感染、输血、光疗等方面比 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表 1 各组早产儿基本情况比较(x± s)
2.2 生后 1 周时静脉氨基酸及肠内营养摄入比较

各组早产儿生后 1 周在静脉摄入氨基酸开始 时间、开奶时间、肠内蛋白摄入量及非蛋白热卡 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静脉摄入氨基酸开始剂量及总蛋白摄入量在 3 组 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各组早产儿静脉氨基酸及肠内营养摄入比较(x± s)
2.3 各组临床有效性的结果比较

各组早产儿的最大体重下降程度均随氨基酸 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住院达 2 000 g 时间、肠道营养达每日 100 kcal/kg 天数以 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而头 围增长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P<0.05)。见 表 3

表 3 各组早产儿住院情况比较(x± s)

氨基酸初始剂量越大,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 降越小,能以较快速度恢复出生时体重,并能较 早达到较理想体重,见表 4

表 4 各组早产儿生后 7 d 体重变化(x± s)
2.4 各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比较各组早产儿入院后 7 d 内的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pH 值、碳酸氢盐、肌酐、谷丙转氨 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均P>0.05);血尿素氮(BUN)水平在各组 早产儿生后 3 d 内及生后 12 d 时检测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均P>0.05),仅在生后 7 d 时高剂量组 BUN 水平(7.3±3.1 mmol/L)高于中剂量组(6.3± 3.3 mmol/L) 和 低 剂 量 组(5.4±2.3 mmol/L) (P<0.05)。

2.5 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各组早产儿在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征、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 染、高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静脉炎、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方 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由于消 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通过肠道喂养通常不能满足 代谢和营养的需求,因此在生后 1 周的过渡期, 静脉营养是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获取能 量的重要方法。而出生后如果没有外源性的蛋白 质补充,只给予 10% 葡萄糖(每日 100 mL/kg), 每天摄入的能量就会低于基础代谢所需,并且每 天蛋白质丢失可达 1~1.5 g,1 周约丢失 15% 左右 的蛋白质。这种丢失发生在器官发育的关键期, 在后期很难弥补 [6]。故对于出生胎龄和出生头围越 小、出生体重越低、EUGR 发生率越高的早产儿, 应尽早给予足量热卡和高氨基酸静脉营养,从而 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保证生长需要,减少 EUGR 的发生率 [7]。早产儿每天接受 1.5~2.5 g/kg 的氨基酸即可避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每天接受3 g/kg,即可保持与宫内胎儿的蛋白质相近的增长 速度 [8]。国内近年来已经有早产儿大剂量应用氨基 酸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5, 9],但是早期摄人大 量氨基酸是否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肾 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生长受限、外周静脉 炎、胆汁淤积性肝炎等临床并发症的研究尚存分 歧。因此,本次研究在借鉴国外早期使用大剂量 氨基酸的临床实验基础上,对 NICU 住院早产儿的 氨基酸使用时间和剂量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为国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使用氨基酸剂量 提供临床依据,为大量早产儿营养研究提供一个 补充。

本研究选择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三组不同 氨基酸输注方式,高剂量组起始剂量为每日 3 g/kg, 峰值达每日 4 g/kg,结果表明高剂量组体重下降程 度较低剂量组减少,头围增长较低剂量组大,高 剂量组恢复出生时体重天数、体重达到 2 000 g 天 数、肠道热卡达每日 100 kcal/kg 天数和住院费用 均少于低剂量组,提示早期输注大剂量氨基酸能 更好地促进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和发育。尤其在早 期使用每日 3 g/kg 起始剂量氨基酸输注的早产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明显缩短,甚至没有出现生 理性体重下降,表明氨基酸初始剂量越大,其生 理性体重下降越小,每天头围及体重增长越大, 能以较快速度恢复出生时体重,较早达到较理想 体重,预防 EUGR;并能缩短肠外营养时间,增加 喂养的耐受性;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 少住院费用。

在早产儿生后第 1 天分别给予高剂量、中剂 量和低剂量氨基酸的研究表明,代谢性酸中毒、 血糖、血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 酶等指标在生后 7 d 内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其中随着早期氨基酸用量的增加,高剂量组 BUN 的浓度也随着增加,生后 3 d 内 3 组 BUN 水平无差异,生后 7 d 高剂量组 BUN 水平较低剂量 组升高,而到生后 12 d,3 组早产儿 BUN 水平均 在正常范围。有研究表明,该现象可看作是高剂 量的氨基酸氧化的结果,不看作是早产儿氨基酸 不耐受的一个标志物,同时,上述血 BUN 浓度都 在人脐动脉血 BUN 参考值(7.5~14.3 mmol/L)的 正常范围内,早期给予大剂量氨基酸虽然导致尿 素氮水平轻度升高,但对机体不会有损害 [10],此 外,本研究选择小儿专用的氨基酸,含有较高的 小儿必需氨基酸,其中组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 甘氨酸含量较低,以防止血氨过高,因此,在没 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早产儿,早期应用高剂量氨基 酸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肾功损害、高胆红素血 症概率并没有增加。本次研究采用的静脉营养剂 为全合一营养液,采取外周静脉输注,在每天液 体总量无差异的情况下对营养液的渗透压配置要 求较高,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早期营养液渗透压 常达 800~900 mOsm/L,据观察各组外周静脉炎发 生率并无差异,因此表明,外周静脉可以耐受短 期的高氨基酸全静脉营养。有研究表明早产儿静 脉营养总应用时间、氨基酸累计用量、氨基酸每 日最高用量等为胆汁淤积性肝炎(PNAC)的危险 因素 [11],但本次研究并未发现各组间有差异性, 可能与生后 72 h 内尽早建立肠内营养有关,即使 是微量的早期喂养也能通过刺激肠道的神经系统 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结合合理的静脉营养进一 步促进胃肠道动力成熟,从而缩短肠外静脉营养 时间,减少胆汁淤积性肝炎发生。有研究发现积 极尽早、尽量高比例肠道营养是降低 PNAC 的方 法之一 [12]

本次研究表明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 脉营养中的使用可以促进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而高剂量氨基酸的使用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及心 血管系统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进行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超, 魏克伦, 姚裕家, 等. 早产儿管理指南[J]. 中华儿科杂 志, 2006, 44(3): 188-191.
[2] 蔡威, 汤庆娅, 陶晔璇, 等.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 指南[J]. 临床儿科杂志, 2006, 8(5): 692-695.
[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teering 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Classifying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Pediatrics, 2004, 114(3): 874-877.
[4] 余章斌, 韩树萍, 郭锡熔, 等. 不同剂量氨基酸营养策略在早 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循证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12): 1032-1035.
[5] 唐子斐, 黄瑛, 张蓉, 等. 早产儿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有 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3): 209-215.
[6] Hay WW, Thureen P. Protein for preterm infants: How much is needed? How much is enough? How much is too much?[J]. Pediatr Neonatol, 2010, 51(4): 198-207.
[7] 郭明明, 庄思齐, 李易娟.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 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2): 1644-1647.
[8] 吴艳, 钟晓云, 蒋静, 等. 早产儿静脉营养中不同初始剂量 氨基酸供给方案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2): 616-621.
[9] Thureen PJ, Melara D, Fennessey PV, et al. Effect of low versus high intravenous amino acid intake o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the early neonatal period[J]. Pediatr Res, 2003, 53(1): 24-32.
[10] te Braake FW, van den Akker CH, Wattimena DJ, et al.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to premature infants directly after birth[J]. J Pediatr, 2005, 147(4): 457-461.
[11] 李艳华,王新利.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 征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4): 254-258.
[12] 冯琪.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J]. 中 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7): 6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