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在临床的广 泛使用[1]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2-4]。PMC 主要发生于结 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 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 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大量繁殖,产生毒 素而致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 黏液血便、水电解质及血生化指标异常,与肠道 细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及生化上有许多重叠处,易 与感染性腹泻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而延误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我科 2012 年 5 月至 2013 年 5 月于外院或我院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 出现腹泻且治疗无好转,后转我科经临床、生化 及结肠镜检查确诊的 21 例 PMC 患儿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 认识及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 我科的21例PMC患儿,其中男15例,女6例; 年龄 2 个月至 12 岁,中位年龄 4.2 岁。均为在外 院或我院其他科室治疗原发性疾病过程中出现腹 泻而收治或转入我科的患儿。21 例入选患儿均排 除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所致腹泻、常规大便培 养阳性病例,均符合 PMC 诊断标准[5]。 1.2 结肠镜下对 PMC 的内镜分类法
根据文献分为轻、中、重度PMC [6]。轻度 PMC:仅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偶见零星伪膜 样病灶;中度 PMC:病变肠段黏膜可见散在小的 圆形或卵圆形,微隆起性病灶,表面覆以薄白苔 样伪膜,不易剔除,周边红晕,病灶间黏膜正常 或充血;重度 PMC: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 水肿,可见密集分布地图样斑片状覆盖较厚伪膜 样病灶,伪膜甚至可融合成片形成管型覆盖整个 黏膜面,剔除覆盖伪膜后,可见其下方肠黏膜糜烂、 渗血及浅凹陷性溃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 采用 SNK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21 例 PMC 患儿原发疾病为急性支气管肺炎 8 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6 例,急性腹泻病 4 例, 肠套叠术后 2 例,急性白血病 1 例。21 例患儿腹 泻前在治疗原发性疾病时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 使用头孢菌素 3 例,青霉素类 2 例,头孢菌素联 合青霉素类 13 例,克林霉素 + 头孢菌素类 2 例, 碳青霉烯类 + 红霉素 1 例。应用抗生素时间持续 5~21 d,平均 12 d,抗生素开始应用距腹泻出现时 间为 4~22 d。 2.2 临床表现
21 例患儿均有腹泻,5~20 余次 / 日,多为黄 绿色水样便,其中伴黏液脓血便 11 例;大便中可 见膜状漂浮物 5 例。多数病例(15/21)伴有腹痛、 腹胀、恶心。21 例均有程度不同的毒血症状、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其中出现 38℃以上发热 13 例。合并肠麻痹 3 例。水肿 7 例,体重下降 12 例。 2.3 结肠镜检查
21 例患儿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活检, 发现轻度 PMC 6 例,中度 11 例,重度 4 例。病变 累及直肠 3 例,乙状结肠 6 例,降结肠 4 例,降 乙结肠 4 例,横结肠以上 3 例,全结肠 1 例。6 例 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偶见零星伪膜样病灶(图 1A),11 例见斑点状、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图 1B),4 例表现为结肠黏膜广泛剥脱性改变,并有 渗血及高度水肿(图 1C)。
21 例患儿病理学检查结果主要为慢性炎性改 变。伪膜由纤维素样物、炎症细胞、细胞碎片及 细菌菌落组成,可见肠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腺体 断裂、出血。 2.5 实验室检查
轻型、中型、重型 3 组患儿 WBC 总数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 及白蛋白 水平在 3 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 CRP、ESR 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表 1)。
表 1 轻、中、重型 PMC 患儿血炎性指标改变的比较 |
所有病例确诊后,立即停用原用抗生素,均 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6 例轻度 PMC 患儿停用抗 生素后自愈。13 例中、重度患儿给予甲硝唑口服, 每次 7.5 mg/kg,每日 3 次,疗程 10 d,治疗后患 儿症状缓解。2 例重度 PMC 患儿口服甲硝唑 3 d 后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好转,改用万古霉素 口服,每日 40 mg/kg,分 3 次服用,疗程 10 d,治 疗后患儿症状缓解。有 1 例患儿出院后 3 周再次 因腹泻入院,经对症及万古霉素口服,症状缓解。 4 例重症患儿出院后 4 周复查结肠镜,结肠黏膜均 恢复正常。 3 讨论
PMC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 黏膜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可在 坏死黏膜上形成伪膜而得名,现已证实 PMC 的致 病菌主要是 CD,与抗生素使用相关,可在抗生素 使用数小时或停药后 3~4 周[6] 出现。联合使用抗 生素比单一使用抗生素所发生的几率更高。由于 儿童肠道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更易受到破坏[7-8]。 当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引起肠道菌群失 调时,CD 因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而得以快速 繁衍并产生毒素 A 和毒素 B 而引起结肠黏膜变性 坏死[9]。重症患儿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导 致死亡。
本组 21 例患儿在入住我科前,均有抗生素 使用病史,且大部分均有联合用药史,以头孢类 及青霉素类居多,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出现腹泻 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大便常规检查含黏液、白 细胞和(或)红细胞,多数患儿血 WBC、CRP、 ESR 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热,被误诊 为肠道细菌感染未有效控制[10],因而长时间使用 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其中 1 例连续使用抗 生素 20 余天。根据本组病例回顾性分析,我们认 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详细的病史询问非常重要, 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病史,如使用抗生素过程中, 患儿出现腹泻加重和(或)出现发热、黏液脓血便、 血感染指标明显升高,需警惕伪膜性肠炎可能。 分析本组患儿血生化指标,发现随患儿病情加重 血生化指标明显升高。同时该组患儿中有 7 例患 儿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4 例重症患儿下降幅度更 明显,考虑为 CD 感染致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 等遭到破坏,白蛋白从肠道大量丢失所致。提示 血生化指标及白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 PMC 的严重 程度,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还有待大 样本病例分析进一步明确。
结肠镜下 PMC 的结肠黏膜有其特征性表现。 因此,对怀疑有伪膜性肠炎的患儿,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的最好方法[11]。结合患儿病史、临床症状 及生化检查,PMC 不难确诊。本组 21 例患儿结肠 镜下结肠黏膜均有改变,其中轻度 6 例,乙状结 肠、直肠黏膜可见散在黏膜充血、水肿,偶见零 星伪膜样病灶;中度 11 例,表现为散在分布、大 小不等的微隆起斑片,表面覆黄白苔样伪膜且不 易剔除,周围红晕,病灶间黏膜尚正常;重度 4 例, 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密集分布 地图样斑片状覆盖较厚伪膜样病变,伪膜甚至可 融合成片形成管型覆盖整个黏膜面,剔除覆盖伪 膜后,可见其下方肠黏膜糜烂、渗血浅凹陷性溃疡, 与文献报道一致[6]。
一旦怀疑或确诊 PMC,首先应立即停用所用 抗菌药物,除按一般腹泻病基础治疗,如维持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益生菌外,首选甲硝唑 口服,对甲硝唑疗效不明显患儿,可选用万古霉 素口服。本组 15 例中重度患儿经甲硝唑或万古霉 素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对 腹痛明显患儿要避免使用解痉剂,防止毒素滞留 体内。
该病重在预防,临床上避免滥用抗生素,提 倡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腹泻 或腹泻加重的患儿,需警惕 PMC 的可能,需结合 患儿用药史、临床症状、血生化特点及结肠镜做 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 PMC 的致死率及对患儿营 养及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1] |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7 版.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6-124. |
[2] | 张巍, 邓明明, 石蕾. 伪膜性肠炎40 例临床病例分析[J]. 亚 太传统医学, 2011, 7(8): 146-147. |
[3] | Khanna S, Pardi DS. The growing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settings[J].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 4(4): 409-416. |
[4] | Bauer MP, Notermans DW, van Benthem BH, 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Europe: a hospital-based survey[J]. Lancet, 2011, 377(9759): 63-73. |
[5] | 郑芝田. 胃肠病学[M]. 第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839-840. |
[6] | 王海红, 付蕾, 王昕, 等. 28 例伪膜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 点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9 (21): 807-809. |
[7] | 王萍. 小儿应用抗生素引起腹泻 98 例诊治体会[J]. 中国民族 民间医药, 2012, (24): 104. |
[8] | 武庆斌.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 床杂志, 2010, 25(19): 1458-1460. |
[9] | 王浦, 陈烨, 姜泊.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国 际消化病杂志, 2011, 8(31): 235-238. |
[10] | 苟雪琴. 伪膜性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 例分析[J]. 中国误 诊学杂志, 2009, 9(31): 7676. |
[11] | 郭威. 伪膜性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2(15): 397-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