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 道感染,约30%~48% 的毛细支气管炎在以后会发 展为哮喘。哮喘是涉及到一系列炎症细胞和炎症 介质的复杂过程,白三烯是其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引起支气管收缩、粘液分泌、血管通透性 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导致小气道阻塞而发 生喘息[1, 2]。Da Dalt 等[3] 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 吸道灌洗液中白三烯水平明显增高,也提示毛细 支气管炎与哮喘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人体内白三 烯是花生四烯酸经5-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生成的代 谢产物,首先合成白三烯A4,继而依次转化生成 白三烯B4、白三烯C4、白三烯D4 和白三烯E4。 白三烯B4 是目前发现的活性最强的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细胞的化学趋化剂和细胞激活剂,且性质稳 定,其变化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可以较准确地反 映患儿体内炎症水平[4]。尿白三烯E4 是白三烯的 代谢产物,以相对恒定速度通过尿液排泄[5]。故测 定血清白三烯B4 和尿白三烯E4 水平可间接反映 毛细支气管患儿体内的白三烯水平。孟鲁司特作 为临床上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拟观 察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患儿血清白三烯 B4、尿白三烯E4 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毛细 支气管炎患儿75 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12 个月, 均符合第7 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 炎的诊断标准[6],首次喘息发作,均为初治,发病 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喘憋,均无呼吸及心力衰竭; 同时排除有支气管异物、气管发育异常、先天性 心脏病、结核感染、急性喉炎等疾病,入选前 1 个月内未使用过血液制品和免疫调节剂,1 周内 未使用抗组胺药物。随机将患儿分为孟鲁斯特治 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在入 院时的性别、年龄及入院前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 1)。本 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所有患 儿家长知情同意。
![]() | 表 1 75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布地奈德雾化、止 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 孟鲁司特片4 mg,每晚1 次口服,共7 d。所有患 儿分别在入院24 h 内、7 d 后取血清及尿样,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两组白三烯值(试剂盒 购于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操作方法严 格按说明书进行。
住院期间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每天 定时观察并记录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喘鸣音变 化,记录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 Pearson 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和尿白三烯 E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和尿白三烯E4 均 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 比,血清白三烯B4 和尿白三烯E4 水平下降更明 显(P<0.05)。见表 2。
![]() | 表 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和尿白三烯E4 水平比较 (x±s) |
孟鲁司特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咳嗽、喘息、肺 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x±s,d) |
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经相关分 析结果显示:血清白三烯B4 与尿白三烯E4 存在 正相关(r=0.723,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 岁以下婴幼儿,多 数在6 个月以内,常为首次发作,是婴幼儿常见 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 病毒引起,可占50% 以上,其他依次为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流感病毒,少数也可由肺炎支原体、衣 原体感染所致[7, 8]。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 μm 的毛细支气管,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 及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大部分病 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9]。毛细支气管 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病毒感染后引起毛细 支气管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黏液与坏死 的黏膜上皮细胞堵塞管腔出现肺气肿和肺不张现 象,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 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导致 炎症与组织破坏,其中白三烯就是重要的炎症介 质[10]。白三烯可以诱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趋化 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毒性蛋白,引 起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作用于血管,使血浆成 分外渗引起黏膜水肿;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上皮, 使黏液分泌增加,破坏纤毛削弱其活动,使黏液 转运减慢,加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活栓, 部分或完全堵塞管腔;增加其他炎性介质如IL-8 的分泌,是诱发毛细支气管发生喘息的重要炎症介质[11, 12, 13]。本研究中也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 内的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恢复期较 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白三 烯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三烯需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白三烯受体结 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即 通过阻断这一过程而发挥作用。孟鲁司特是临床 上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气道嗜酸性 粒细胞炎性反应,阻断活化的炎症细胞再次促进 白三烯的合成形成恶性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介质 和细胞因子释放,抑制呼吸道白三烯的释放,改 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及抑制气道重塑, 从而达到其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目的[4, 14, 15]。Zedan 等[16] 在一项随机试验中发现在常规毛细支气管炎 治疗中加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入 院后临床危重度评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国内 李莹等[17] 研究发现孟鲁司特可降低毛细支气管炎 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并可缩短病程。 王素梅等[18] 研究发现加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 管炎,急性期喘息缓解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 尿白三烯E4 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本次研 究中同样发现,通过在常规治疗中加入孟鲁司特 口服7 d,孟鲁司特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 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住院时间减 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儿入院 24 h 内、7 d 后留取血清及尿样样本测定其各自白 三烯值,孟鲁司特治疗组患儿的血清白三烯B4 和 尿白三烯E4 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以上提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 炎临床疗效确切,并可使气道炎症指标白三烯水 平明显降低,因而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 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中应用孟鲁司特提供了一 定的理论基础。
姚欢银等[19] 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水平高低与其特应质体质有关。本研究也发 现,对加用孟鲁司特治疗临床疗效一般的患儿, 治疗前尿白三烯E4 的水平相对较低,这或许是某 些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白三 烯B4 和白三烯E4 是白三烯代谢途径中不同时期 产物,血清白三烯B4、尿白三烯E4 水平做相关 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鉴于婴幼儿 更易于留取尿液标本,此方法无创,较易被患儿 接受,且尿白三烯E4 结果较为准确,故测定尿白 三烯E4 对临床中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白 三烯水平,以及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疗效具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也可为临床应用及随访 研究提供更为方便的检查方法。
[1] | Bacharier LB. Viral-induced wheezing episodes in preschool children:approaches to therapy[J]. Curr Opin Pulm Med, 2010, 16(1):31-35. |
[2] | 何美娟, 陈强, 刘建梅. 支气管哮喘儿童尿白三烯E4 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11):909-912. |
[3] | Da Dalt L, Callegaro S, Carraro S, et al. Nasal lavage leukotrienes in infants with RSV bronchiolitis[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7, 18(2):100-104. |
[4] | Kim CK, Choi J, Kim HBJ, et al.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of montelukast for post-bronchiolitis:effect on eosinophil degranulation[J]. J Pediatr, 2010, 156(5):749-754. |
[5] | 王爱珍, 张振宇, 赵罗忠.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16(25):1241-1242. |
[6] |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1201. |
[7]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14 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3):168-171. |
[8] | 田曼, 施圣云, 秦铭, 等.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2):120-123. |
[9] | Takemura M, Niimi A, Matsumoto H, et al. Clinical, physiologic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montelukast in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J]. Respiration, 2012, 83(4):308-315. |
[10] | 张满燕, 何英, 李琳, 等. 喘息患儿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及尿白三烯E4 测定的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2):269-271. |
[11] | De Jongste JC. To wheeze or not to wheeze:Prospective FENOtyping in early infanc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6, 174(12):1281-1285. |
[12] | Montella S, Maglione M, Stefano SD, et al. Update on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preschool children wheezing disorders[J]. Ita J Pediatr, 2012, 38:29. |
[13] | 冯雪莉, 申昆玲, 熊珍谊, 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42 例白三烯致病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12):920-923. |
[14] | Kleinman R, Mura M, Liu MY. Cysteinyl leukotrienes antagonists as a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sthma[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5, 7(5):398-403. |
[15] | 陈秋芳, 张海邻, 余刚, 等. 呼吸道和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炎症递质的变化[J].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2):115-117. |
[16] | Zedan M, Gamil N, EI-Assmy M, et al. Montelukast as an episodic modifier for acute viral bronchiolitis:a randomized trial[J]. Allergy Asthma Proc, 2010, 31(2):147-153. |
[17] | 李莹, 代继红, 符州. 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0):798-800. |
[18] | 王素梅, 潘同国, 刘萍, 等. 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 的影响[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0(5):514-516. |
[19] | 姚欢银, 刘淑梅, 朱国政, 等.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 E4 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2):15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