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母婴保健法实施20 年来,妇幼健康体制更加完善,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 年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8.9‰和11.7‰,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1]。随着国民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儿童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了解住院儿童疾病谱及死因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将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近5 年收治的住院儿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儿童疾病的预防控制、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2014 年住院儿童(0~14 岁)的病案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等信息。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所纳入儿童分为5 个年龄组:新生儿(<28 d)、婴儿(28 d 至未满1 周岁)、幼儿(1周岁至未满3 周岁)、学龄前期(3~6 岁)和学龄期(>6 岁)。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疾病构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死亡原因等。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 2007 对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 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行× 列表资料的χ2 检验或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个样本率的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调整后的检验水准为α'=0.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0~2014 年5 年间该院共收治住院儿童48 143 例,其中死亡99 人,病死率为0.21%。由表 1 可知,5 年间该院收治患儿人数不断增长,由2010 年的7 303 例增长至2014 年的10 902 例。住院儿童的病死率则呈下降趋势,由2010 年的0.33%下降至2014 年的0.20%,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4)。
![]() |
表 1 2010~2014 年该院住院儿童人数及治疗转归情况 |
5年间收治的48 143 例住院患儿中,男童29 804 例(61.91%),女童18 339 例(38.09%);男: 女之比为1.63 : 1。无论男女,学龄期儿童占总住院儿童的比例均最高,新生儿组最低。各年龄组患儿构成比及性别分布见表 2。
![]() |
表 2 2010~2014 年该院48 143 例住院患儿性别及年龄构成 [n(%)] |
99 例死亡患儿中,男童56 例,女童43例,病死率分别为0.19%(56/29 804) 和0.23%(43/18 339),经χ2 检验,不同性别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273)。99 例死亡患儿性别及年龄构成见表 3。
![]() |
表 3 2010~2014 年99 例死亡患儿性别及年龄构成[n(%)] |
各年龄组住院患儿中,婴儿组病死率最高(0.41%);新生儿组病死率最低(0.11%)。经χ2 检验,不同年龄段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5,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婴儿组与新生儿组两组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P=0.001);婴儿组还与学龄期组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8,P<0.001),见表 4。
![]() |
表 4 不同年龄组住院患儿病死率的比较 |
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为标准,对病案首页中的主要诊断编码进行统计,生成2010~2014 年各年住院儿童前10 位疾病,见表 5。2010 年,排在前3 位的病种为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从2012 年开始,肿瘤化疗、癫癎和肺炎居前3 位,其中肿瘤化疗上升速度最快,取代白血病成为首位病种,癫癎从2010 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4 年的第2 位,而先天性心脏病从第2 位下降至第4 位。另外,除2012 年外斜视一直处于第5 位,血管瘤也未跌出过前10 位。
![]() |
表 5 2010~2014 年该院住院患儿前10 位病种变化情况 |
5年间,该院住院儿童共死亡99 人,其中先天性畸形死亡39 人(39%),占比最高,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35 人);位居死亡构成比第2 位的是肿瘤,死亡13 人(13%),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为主(11 人);传染病/ 寄生虫病、损伤中毒和外因分居第3、第4 位,分别死亡8 人和7 人(表 6)。根据帕累托法则分析原理[2],本研究中先天性畸形、肿瘤、传染病/ 寄生虫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患累积构成比落在0%~80% 区间,为主要死因;血液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累积构成比落在80%~90% 区间,为次要死因(表 6)。
![]() |
表 6 5 年间99 例住院患儿死亡原因构成 |
2010~2014 年该院住院儿童人数不断增长,但病死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5 年间,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21%,较同省蒋耀辉等[3] 报道2002~2010年的0.35% 要低。住院儿童病死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健康的重视,患儿就诊及时;另一方面,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危重、疑难杂症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本研究所纳入病例中,有小部分危重病例的家属自动放弃治疗,这些病例大多数的结局也为死亡,但本研究未将这些病例作为死亡病例纳入分析。周萌泥等[4] 的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0 年5 岁以下先天异常死亡儿童中66.05% 放弃治疗,39.05% 未治疗儿童因出生缺陷、经济困难、病情严重无治愈希望而死亡。因此,自动放弃治疗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并给予关注和关怀。
本研究5年间住院患儿中男童人数多于女童,男女比例为1.63 : 1,这与王晓茵[5] 等报道的1.6:1接近。住院患儿的病死率未见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组间患儿的病死率存在差异,以婴儿组病死率最高,新生儿病死率最低,与蒋耀辉等[3] 的研究结果一致。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婴儿期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开始消失,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成熟有关。婴儿是医疗服务中的重点监护人群,如何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降低婴儿期的死亡率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已取代以往常见的传染病、新生儿疾病成为儿童住院的主要病种。近5 年来,肿瘤一直高居前10 位病种的首位,2010 年为白血病,2011~2014 年为肿瘤化疗,住院原因均为肿瘤疾患,两者前后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疾病编码的差异。恶性肿瘤中尤以白血病最多,白血病的发病与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府部门应重视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6]。癫癎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癫癎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儿童癫癎发病率高于成人[7]。近年来,癫癎已稳居该院住院儿童疾病的第2 位。小儿神经专科是该院儿科的重点专科之一,癫癎住院病人明显增长可能与该院小儿神经专科的快速发展有关。癫癎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共患病多等特点,易于发生认知功能的改变。因此在儿童,尤其是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异常,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先天畸形是儿童尤其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显示,先天畸形位居住院患儿死因的首位,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至今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先心病的发生可能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认为70% 先天畸形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避免,因此倡导婚前医学检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已出生患儿尽早进行矫正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先天畸形[8]。近年来,传染病死亡得到有效控制,因肿瘤和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中先天畸形排在死因顺位的首位,肿瘤(13%)位列第2,传染病/ 寄生虫病(8%)和意外损伤(7%)分列第3 位和第4位。这与陈虹等[9] 的研究结果相似,意外、肿瘤、先天畸形是大连某综合性医院1983~2007 年住院儿童的前3 位死因。如今肿瘤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杀手,鉴于儿童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儿童肿瘤防治措施的研究日益紧迫。意外伤害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21 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10]。交通事故、溺水、烧烫伤等是意外伤害的主要外部原因,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同时,加强交通、公用设施的合理规划,加强安全管理、安全训练和意外伤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可大大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本研究根据帕累托法则分析原理结果显示,先天性畸形、肿瘤、传染病/ 寄生虫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患是构成该院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因此针对这些疾病的防治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血液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则构成该院住院患儿的次要死因,应针对该类疾病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总之,本研究显示近5 年来该院住院儿童人数不断增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死率不同。肿瘤、癫癎、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住院的主要病种。住院儿童的前3 位死因分别为先天性畸形、肿瘤和传染病/ 寄生虫病。通过研究住院儿童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儿科疾病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也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1] | 国家卫生计生委. 多措并举促进妇女儿童健康[J]. 中国妇运, 2015, (5): 22-23. |
[2] | 殷实, 徐婷娟, 王璐, 等. 老年患者住院原因的帕累托图分析及住院次数与年龄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 17(4): 349-351. |
[3] | 蒋耀辉, 钟燕, 陈双, 等. 2002-2010年湖南省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0): 1905-1907. |
[4] | 周萌泥, 赵学勇, 徐艳菊, 等. 5岁以下先天异常死亡儿童放弃治疗、未治疗的变化趋势[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2): 1896-1898. |
[5] | 王晓茵, 刘雅婧, 张春妍. 1994~2001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3, 5(3): 253-255. |
[6] | 尹华英. 重庆市住院儿童主要死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1): 104-105. |
[7] | 谢利林. 影响6岁以下癫癎儿童认知损害的因素分析[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4. |
[8] | 李霞, 杜忠东, 周仲蜀, 等. 2003-2009年北京市部分医院住院儿童疾病谱及病死原因演变[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7): 537-539. |
[9] | 陈虹, 毕红卫. 1983-2007年住院儿童病死率及死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6): 3746-3747. |
[10] | Blum RW, Nelson MK. 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in a global context [J]. J Adolesc Health, 2004, 35 (3): 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