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喘息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症状,部分喘息婴幼儿可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广泛使用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来预测喘息婴幼儿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1]。 白细胞介素4 受体(IL-4R)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16p12.1-11.2,编码IL-4R a 链,研究发现该基因 Arg551Gln 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易感性有关[2],理论上API(+)者容易发展成支气管哮喘,但IL-4R 基因多态性与API(+)患儿喘息发病相关性研究国内报道较少,API(+)者哮喘发作前的机制不清。由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IgE 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IgE 增高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关[3],而API(+) 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是否存在IgE 增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故本研究以API(+)和API(-)及无喘息的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测定IL-4R 基因多态性及IgE 水平,探索IL-4R 基因多态性及IgE 水平与API 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2 年6 月到2014 年8 月门诊就诊的1 个月~3 岁反复喘息婴幼儿356 例,其中,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4] 分为API(+)组和API(-)组,API(+)组167 例,年龄19±6 个月,其中男96 例(年龄19±6 个月),女71 例(年龄20±6 个月);API(-)组189 例,年龄20±6 个月,其中男110 例(年龄20±6 个月),女79 例(年龄 20±6 个月),另选择同期我院儿保科体检的性别、 年龄、民族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03 例为对照组,年龄20±5 个月,其中男117 例(年龄19±5 个月),女86 例(年龄20±6 个月)。排除标准:除外先天性气道疾病、先天性血管环畸形、气管异物、 支气管淋巴结核、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家长书面知情同意。
1.2 DNA 提取及PCR 扩增取清晨静脉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采用非离心住型DNA 提取试剂盒(上海天根生物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步骤提取外周静脉血白细胞 DNA。引物有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上游引物 F:5'-GTCTCGGCCCCCACCACCGGCTATC-3'; 下游引物R:5'-ACCCAAGCCCACCACCGCACT-3'。 DNA 扩增PCR 总体积为20 μL。100 ng/μL 上下游引物各0.5 μL,2×Power Taqman master Mix 10 μL (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0 ng/μL DNA 2.0 μL,ddH2O 7.0 μL。PCR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6℃退火30 s,72℃ 延伸45 s,循环35 次,最后72℃延伸10 min。
1.3 直接测序所有的样品PCR 产物采用进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IL-4Ra 基因Arg551Gln 位点多态性,该步骤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完成。
1.4 血清总IgE 水平检测常规静脉取血2 mL,肝素抗凝,在室温下 20~24 ℃ 条件下静置30~60 min,3 000 rpm 离心 10 min,取血清液转移至另一试管,重复上述离心 1 次,将血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按照ELISA 试剂盒的操作步骤(瑞士,罗氏公司)检测IgE 浓度。
1.5 统计学分析各组基因型的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采用在线分析平台SHEsis(http://analysis.bio-x.cn/ myAnalysis.php);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照组、API(+)组、API(-)组的年龄分别为20±5 个月、19±6 个月、20±6 个月,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P=0.46)。
2.2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IL-4Ra 基因Arg551Gln 位点腺嘌呤(A)突变鸟嘌呤(G),导致第551 位谷氨酰胺(Gln)被精氨酸(Arg)取代,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 API(+)组、API(-)组、 分别为1.35、0.49、0.40 (P>0.05),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
2.3 基因多态性分析IL-4Ra 基因Arg551Gln 位点测序分型共发现3 种基因型,即AA、AG、GG 型,见图 1。
![]() |
图 1 IL-4Ra 基因Arg551Gln 位点测序图 |
三组中AA 基因型和A 等位基因均最常见,但AA 基因型在三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2.16、 0.77、4.11,P>0.05);A 等位基因在三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0.48、0.71、 2.58,P>0.05),见表 1。
![]() |
表 1 各组Arg551Gln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 [ 例(%)] |
AA 基因型及A 等位基因分布在API(+)组、 API(-)组以及对照组中 < 2 岁的儿童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2.07、0.23、1.68、1.58、4.45、 3.41,P>0.05);同样AA 基因型及A 等位基因分布API(+)组、API(-)组以及对照组中≥ 2 岁的儿童中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1.88、 1.42、1.62、0.16、1.18、0.75,P>0.05)。
2.5 三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的比较API(+) 组血清IgE 水平(93±41 U/mL) 明显高于API(-) 组(54±23 U/mL) 及对照组 (49±21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81,P <0.01),但 API(-)组与对照组间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 三组中不同基因型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按照基因型分层比较显示,同一基因型条件下,API(+)组患儿的血清IgE 水平显著高于API (-)组及对照组(P <0.01),但AP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I (+)组、API(-)组以及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患儿的血清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
表 2 三组中不同基因型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 (x± s ,U/mL) |
不同性别的API(+)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显著高于API(-)组及对照组(P <0.01),但API (-)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API(+)组、API(-)组以及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三组中不同性别儿童IgE 水平的比较 (x± s ,U/mL) |
将研究对象分为 < 2 岁组和≥ 2 岁组,发现不同年龄组儿童中API(+)组的血清IgE 水平均明显高于API(-)及对照组(P <0.01),但API(-) 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I(+) 组内 < 2 岁儿童的IgE 水平明显低于≥ 2 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P <0.01),而API(-) 组和对照组中 < 2 岁儿童与≥ 2 岁儿童的IgE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
表 4 三组不同年龄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 (x± s ,U/mL) |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API 来预测喘息婴幼儿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并给予相应预防措施[5, 6]。本研究以喘息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IL-4R 基因Arg551Gln 位点三种基因型中,AA 基因型最常见,但是在喘息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中,该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患儿喘息的发生无关。为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与API 的关系,本研究按照性别与年龄分层分析比较,发现该位点多态性增加API(+) 风险与喘息婴幼儿的年龄和性别无关,与Tanaka 等[7] 的研究相一致,提示该位点遗传的多样性不会影响患儿API 评测结果。但本研究与Lee 等[8] 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不同人种间遗传差异性及环境因素各异有关,因此该位点多态性是否会增加API(+)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IgE 产生及气道重塑等与哮喘发生过程存在密切相关[9, 10],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喘息婴幼儿API 结果是否与IgE 水平有关,本研究分析了API(+)与API(-)及对照组三组的血清IgE 水平,结果显示API(+)IgE 水平显著高于 API(-)组和对照组,API(-)与对照组间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结果与Sunyer 等[11]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血清中IgE 水平升高是增加API (+)风险的因素之一,提示API(+)儿童较API (-)及健康儿童后期更易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机制可能与IgE 水平升高有关。另外,本研究发现同一基因型或同种性别的儿童中,API(+)组患儿 IgE 水平显著高于API(-)及对照组,同时,API(+) 组内 < 2 岁的IgE 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2 岁者,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API(+)者体内免疫系统不断被激活,B 细胞合成IgE 增加有关,而高水平IgE 继续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炎性物质[12]。 此外,随着API(+)患儿年龄的增加,吸入或者食用变应原的时间和剂量也持续增加,可能进一步导致该组患儿血清内IgE 水平的增加,这可能与 API(+)组内的儿童后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有关[13],但本研究并未对API 各项危险因素与 IgE 水平的差异作分层比较,故今后仍需进一步扩大样品探索IgE 水平与API 各项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运用API 预测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提供理论依据。
[1] | 方年新, 黄俊伟, 何小兵, 等. 支气管反应活性指数在气道高反应者哮喘的诊断价值[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 31(3):428-431. |
[2] | Stavric K, Peova S, Trajkov D, et al. Gene polymorphisms of 22 cytokines in Macedonia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Iran 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2, 11(1):37-50. |
[3] | Busse WW, Morgan WJ, Gergen PJ,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omalizumab (anti-IgE) for asthma in inner-city children[J]. N Engl J Med, 2011, 364(11):1005-1015. |
[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745-753. |
[5] | L?tvall J, Akdis CA, Bacharier LB, et al. Asthma endotypes: a new approach to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entities within the asthma syndrome[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1, 127(2): 355-360. |
[6] | 李亚琴, 薛海燕, 陈伟. 等. 按哮喘预测指数分组治疗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8): 795-799. |
[7] | Tanaka K, Sugiura H, Uehara M,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atopic eczema and the genetic variants of interleukin-4 and the interleukin-4 receptor α chain gene:heterogeneity of genetic backgrounds on immunoglobulin E production in atopic eczema patients[J]. Clin Exp Allergy, 2001, 31(10):1522-1527. |
[8] | Lee SG, Kim BS, Kim JH, et al. Gene-gen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4 receptor α in Korean children with asthma[J]. Clin Exp Allergy, 2004, 34(8):1202-1208. |
[9] | Busse W, Corren J, Lanier BQ, et al. Omalizumab, anti-IgE recombinant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lergic asthma[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 108(2):184-190. |
[10] | Patelis A, Janson C, Borres MP, et al. Aeroallergen and food IgE sensitization and local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asthma[J]. Allergy, 2014, 69(3):380-387. |
[11] | Sunyer J, Pekkanen J, Garcia-Esteban R, et al. Asthma score: predictive ability and risk factors[J]. Allergy, 2007, 62(2):142- 148. |
[12] | 张慧芳, 潘家华, 李倩. 等.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9):667-670. |
[13] | Kim JH, Cheong HS, Park JS, et al.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total serum and mite-specific IgEs in asthma patients[J]. PLoS One, 2013, 8(8):e7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