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Vol. 17 Issue (6): 580-582   PDF    
间断抽搐伴进行性智力运动倒退4年
季涛云, 张月华, 姜玉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北京 100034
Intermittent convulsions and progressive motor and intelligence regression for 4 years in a 11-year-old girl
JI Tao-Yun, ZHANG Yue-Hua, JIANG Yu-W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病例介绍

患儿女,11 岁,因间断抽搐、进行性智力运 动倒退 4 年就诊。患儿于 4 年前(7 岁 4 月龄)无 明显诱因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上翻,四肢及躯 体僵硬,呼之不应,约 10 余秒后出现四肢阵挛, 持续 1~2 min 缓解,伴面色及口唇发绀。初始每半 年发作 1 次,后逐渐增多,醒、睡均有发作,最 频繁时 1 d 内 7~8 次。2 年余前出现第 2 种发作形 式,表现为全身快速抖动一下,醒睡均有,每天 发作 10 余次,严重时频繁抖动,影响进食、运动 和睡眠。发病前智力运动正常,发病后智力运动 明显倒退,表现为学习成绩进行性下降,走路不稳, 易摔跤。曾给予多种抗癫癎药(丙戊酸钠、苯妥 英钠、苯巴比妥、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 氯硝西泮、唑尼沙胺、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欠佳。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父母体健;有 一姐姐,体健;有一弟弟(8 岁),肝脾明显增大, 血常规示三系下降。体格检查:心肺无特殊,肝 脏增大,肋下 1 cm,质韧。神经系统体查:神志清, 精神可,皮肤、毛发无特殊,颅神经检查无特殊,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走路不稳,指鼻不准, 不能走直线,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肌酶检查均正常;血氨、 乳酸、丙酮酸、β- 羟丁酸、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正常;血、尿代谢筛查正常;眼底检查正常;腹部 B 超检查示肝脏增大,肋下 1.5 cm,脾脏不大;多次 脑电图检查示多灶及广泛棘波、多棘波、棘慢波、 多棘慢波,Rolandic 区著,监测到频繁肌阵挛发作 (图 1);前后两次头颅 MRI 扫描比较(间隔 2 年): 大脑半球脑沟变深,脑室扩大(图 2)。

图 1 脑电图(病程第 2 年) 上图为发作间期,醒睡 各期大量多灶性棘波、多棘波、3~5 Hz 中高波幅棘慢波、多棘慢 波混合阵发或连续发放。下图为发作期,频繁肌阵挛发作。

图 2 头颅 MRI 扫描 上排图为发病初,下排图为发病 后两年。与发病初比较,发病后两年大脑半球脑沟变深,脑室扩大。
病例讨论

季主治医师:11 岁学龄期儿童,主要症状为 抽搐发作及进行性智力运动倒退,慢性病程,反 复发作,逐渐加重。抽搐有两种发作形式,病初 为全面性强直 - 阵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伴泛化, 病程第 2 年出现频繁的肌阵挛发作。既往史、个 人史无特殊,患儿弟弟肝脏及脾脏增大。患儿体 格检查有肝脏增大及共济失调的表现。多次非诱 发性发作,发作特点符合癫癎性发作的特点(反 复性、短暂性、刻板性 - 即发作症状表现非常类 似),结合脑电图的表现,癫癎诊断成立。发作 形式有两种:(1)全面性强直 - 阵挛发作或局灶 性发作伴泛化:患儿表现为双眼上翻,四肢及躯 体僵硬,呼之不应,约 10 余秒后出现四肢阵挛, 持续 1~2 min 缓解,伴面色及口唇发绀,从表现形 式分析考虑全面性强直 - 阵挛发作可能性大,但 不除外局灶性发作伴泛化的可能;(2)肌阵挛发 作:患儿表现为全身快速抖动一下,结合发作的 表现及发作期的脑电图诊断明确。患儿频繁的肌 阵挛发作,除肌阵挛发作外有其他发作形式,发 病后进行性智力倒退,有共济失调表现(走路不稳, 指鼻不准,不能走直线)。头颅 MRI 扫描示轻度 脑萎缩,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综合以上表现,综合征方面考虑进行性肌阵挛癫癎可能性大。进 行性肌阵挛癫癎常见的病因包括神经元腊样质脂 褐质沉积病、肌阵挛性癫癎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 Lafora 病、戈谢病等。本患儿除惊厥发作、智力运 动发育倒退外,体查发现肝脏增大,其弟弟肝脾 明显增大并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提示贮积性的 疾病,考虑戈谢病的可能性大,可行 β- 葡糖脑苷 脂酶活性进一步明确诊断。

张教授:根据患儿的表现,进行性肌阵挛癫 癎诊断明确。进行性肌阵挛癫癎是一组少见的、 与遗传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癫癎综合征,儿童或 青春期是其高发年龄段。临床表现包括:频繁肌 阵挛发作,其他多种发作形式(全面强直 - 阵挛 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等),发病后进行 性智力运动倒退,共济失调表现(走路不稳,指 鼻不准,不能走直线)。此综合征包含很多不同 的病因,如神经元腊样质脂褐质沉积病、肌阵挛 性癫癎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Lafora 病、戈谢病、 尼曼 - 匹克病等。病因学的诊断是本病治疗的关 键。本患儿有惊厥发作、智力运动发育倒退,体 查发现肝脏增大,其弟弟肝脾明显增大并有脾功 能亢进的表现,提示贮积性的疾病,考虑戈谢病 的可能性大。入院后患儿查 β- 葡糖脑苷脂酶活性 为 1.8 nmol/(h·mgPr)[参考值 6~16.7 nmol/(h·mgPr)], 患儿弟弟 β- 葡糖脑苷脂酶为 4.5 nmol/(h·mgPr), 戈谢病诊断明确。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尼 曼 - 匹克病:患儿有癫癎发作,进行性智力运动 倒退及肝脏肿大,要注意尼曼 - 匹克病 C 型的可 能。但尼曼 - 匹克病 C 型除上述表现外多伴有眼 球上下活动障碍及猝倒发作,本例患儿临床表现 不支持。(2)神经元腊样质脂褐质沉积病:此病 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进行性智 力运动倒退,视力障碍及视网膜变性,共济失调, 头颅 MRI 扫描示进行性脑萎缩,以小脑萎缩更明 显,结合酶学检查(PPT1 和 TPP1 酶活性)、皮 肤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3)肌阵挛性癫癎伴破 碎红纤维综合征:此病既往在发育方面多落后于 同龄儿,运动耐受性差,伴有视听受累及乳酸、 丙酮酸升高。皮肤活检可以看到“破碎红纤维”。 (4)Lafora 病: 患 儿 有 癫 癎 发 作、 进 行 性 智 力 运动倒退、共济失调及脑萎缩等表现,要注意与 Lafora 病鉴别。但此病起病年龄多在 10 岁后,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枕区起源的局灶性发作,皮肤 活检可发现 Lafora 小体。治疗方面:戈谢病单纯 给予抗癫癎治疗效果差,应针对原发病给予酶(伊 米苷酶)替代治疗。

姜教授: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辅 助检查考虑戈谢病Ⅲ型。戈谢病是脂类贮积症中 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GBA 是其 致病基因,其发病率为 1/4 万 ~1/5 万。Grabowski 等 [1] 报道,犹太人出生活婴中发病率高达 1/800。 根据受累器官及发病年龄,将其分成Ⅰ型、Ⅱ型 及Ⅲ型 [2, 3]。Ⅰ型又称慢性(非神经病变)型,是 最常见的类型,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的活性相当 于正常人的 18%~40%,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以 学龄前儿童发病者多,起病缓慢,病程长,以肝 脾大、贫血、骨骼受累为主要表现,无神经系统 受累症状。发病越早,酶活性越低。Ⅱ型又称急 性(神经病变)型,是最少见也是预后最差的一型, 其酶活性低于正常人的 5%,多在 18 个月以内发病, 以 3~4 个月多见,除Ⅰ型的症状、体征外,神经 系统症状明显,除此之外患儿肺内可有大量戈谢 细胞浸润或并发肺炎,多有咳嗽、呼吸困难和紫 绀,多在 2 岁内死于肺部感染。Ⅲ型又称亚急性 型:较少见,其酶活性为正常人的 12%~20%,起 病较Ⅱ型缓慢,常在 2 岁左右发病,初期以脾肿 大为主,肝脾肿大发展缓慢,经过数年后,逐渐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发作、智力低下等。晚 期出现骨骼病变、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或 出血。常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数年左右死亡。 本例患儿 7 岁 4 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 惊厥发作及认知发育倒退,体查发现肝脏增大,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符合戈谢病Ⅲ型。患儿弟弟 现 9 岁,以肝脏、脾脏增大及轻度贫血为主要表现, 无神经系统受累,符合戈谢病Ⅰ型。患儿及其弟 弟表型不同,考虑与酶活性不同有关。肌阵挛发 作是戈谢病少见的临床表现,目前多是个案报道, 研究发现与 GBA 突变位点有相关性。研究发现病 人有 V394L、N188S 和 G377S 3 种突变种的一种且 没有 N370S 突变,很有可能具有肌阵挛发作 [4, 5] 。 N370S 突变者神经系统症状较少,多与戈谢病Ⅰ型 相关。戈谢病的治疗包括:(1)酶替代治疗 [6]:1989 年,国外开始使用胎盘提取的阿糖苷酶治疗 戈谢病,1991 年又推出了基因重组的酶制剂伊米 苷酶应用于临床。目前国际上已有超过 5000 例患 者应用,部分患者用药超过 10 年。此患儿给予伊 米苷酶替代治疗,效果显著。但此药价格昂贵, 家庭难以长期坚持治疗。(2)对症治疗:包括支持、 营养、输血或输红细胞,对Ⅱ型患者还需给予止痛、 抗癫癎等。脾切除适用于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 年龄在 4~5 岁以上。为了预防脾破裂、改善出血 和感染症状,对Ⅰ型和部分Ⅲ型戈谢病患者建议 行脾切除术。(3)其他治疗:目前国际上有通过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戈谢病的报道,但病例很少, 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随访

针对原发病给予患儿伊米苷酶替代治疗,治 疗后患儿发作明显减少,走路较前好转,未出现 明显不良反应,但是由于此药价格昂贵,因经济 问题停用半年后症状加重,再次给予伊米苷酶治 疗后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 Grabowski GA. Phenotyp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ueher's disease[J]. Lancet, 2008, 372(9645):1263-1271.
[2] 溶酶体贮积病医疗协作组, 《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 编委会. 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10):665-668.
[3] Kaplan P, Andersson HC, Kacena KA, et al. The clinic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nonneurenopathic Gaucher disease in 887 children at diagnosi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6, 160(6):603-608.
[4] Park JK, Orvisky E, Tayebi N, et al. Myoclonic epilepsy in Gaucher disease:genotype-phenotype insights from a rare patient subgroup[J]. Pediatr Res, 2003, 53(3):387-395.
[5] Choy FY, Zhang W, Shi HP, et al. Gaucher disease among Chinese patients:review on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from 29 patie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and rare alleles[J]. Blood Cells Mol Dis, 2007, 38(3):287-293.
[6] Andersson HC, Charrow J, Kaplan P, et a1. Individualization of long-term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Gaucher disease[J]. Genet Med, 2005, 7(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