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Vol. 17 Issue (6): 638-641   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盛楚乔1, 张圳1, 李玉梅1, 贾勇2     
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吉林 长春 130021;
2. 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Efficacy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fulminant myocarditis
SHENG Chu-Qiao1, ZHANG Zhen1, LI Yu-Mei1, et al2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 病毒性心肌炎的重症表现,起病急,病情进展迅猛, 短期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 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致死率极高 [1]。因此早期有效 的稳定 FM 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减轻继发免疫损伤 可明显改善预后 [2]。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动 力学,清除全身炎性介质,迅速纠正酸碱失衡, 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作用的反应。本研究应 用 传 统 治 疗 方 法 联 合 CBP 治 疗 FM 患 儿,探 讨 CBP 在 FM 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1 月至 2014 年 2 月间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PICU 并确诊为 FM 的 15 例 患儿为研究对象,FM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3]。其 中 男 9 例,女 6 例; 年 龄 2 个 月 至 14 岁; 体 重 4.4~40 kg;住院时间 10~25 d;起病后就诊时间最 短 9 h,最长为 7 d(表 1)。纳入标准:(1)参 照 1999 年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 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4],明确诊断病 毒性心肌炎;(2)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严 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5]:①心动过速超过同年龄组 心率正常值 2 个标准差以上(无外界刺激、慢性 药物或疼痛刺激),或不可解释的持续性减慢超 过 0.5 h;②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组第 5 个百分位 或收缩压低于该年龄组正常值 2 个标准差以下或 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③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延长≥ 3 s。所有患儿治疗前的临床表现情况见表 1

表 1 FM 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均有不同程度心力 衰竭症状和体征,其中左心衰竭 4 例,全心衰竭 3 例,心源性休克 5 例,致死性心律失常 3 例;心 音低钝 13 例,奔马律 3 例,心动过速 13 例,心 动过缓 2 例。心电图示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 1 例, 室性心动过速 1 例,窦性停搏 1 例,ST-T 段改变 5 例。 15 例患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例为 0.59~0.73。 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波动于 40%~52%,心腔增 大 10 例,以左室、左房增大为主,心包积液 2 例。 实验室检测示肌钙蛋白、脑利钠肽(BNP)、肌酸 激酶同工酶(CKMB)等不同程度增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镇静、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以及脏器支持等治疗基础上行 CBP。采用经 股静脉留置单针双(单)腔导管建立体外循环, 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导管(表 2)。选用 Fresenius 聚砜膜 ® 血液滤过器(Ultraflux AV paed、400 s、 600 s)(表 1)。应用费森尤斯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机,治疗模式为 CVVHDF/CVVH。治疗过程 中持续泵注肝素(每小时 10~20 U/kg),控制活 化凝血时间(ACT)在 160~180 s 或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APTT)在 60~80 s。设定血流速度为 3~5 mL/kg,置换液速度为每小时 30~50 mL/kg,透 析液速度为每小时 25~50 mL/kg。根据患儿实际治 疗情况进行调整。

表 2 不同体重患儿导管选择

在 CBP 治疗初期所有患儿均需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循环,适当应用胶体液提升有效体循环容量。 治疗期间每日通过监测心肌酶谱、BNP、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恢复程度评估患儿病情,综合调整 CBP 治疗时间。当患儿心脏功能基本恢复,血流 动力学相对平稳时可停止 CBP 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 学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中位数(四分 位间距)[P50P25,P75)] 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 例 FM 患 儿 中 存 活 11 例,死 亡 4 例, 病死率为 27%。11 例存活患儿 CBP 治疗时间为 72~150 h。在行 CBP 治疗 48 h 后,11 例存活患儿 肌钙蛋白、BNP、CKMB、CK、CRP、LDH 等指标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表 3)。4 例死亡患儿均于 CBP 治疗 12 h 内死亡。

表 3 11 例存活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P50P25,P75)]

15 例患儿 CBP 治疗过程中存在扎针部位严重 渗血 2 例(13%),血尿 3 例(20%),血小板明 显下降 5 例(33%),深静脉血栓 1 例(7%), 无穿刺部位瘘道发生,无导管相关感染发生。 3 讨论

FM 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起病后 迅速出现严重的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障碍,经 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进一步行机械循环辅 助治疗。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提出行机械循环 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 FM 患儿病死率,常见如体外 膜肺氧合(ECMO),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经皮心肺支持系统(PCPS)及 CBP 等 [6, 7]。因成本 高、设备有限,ECMO 目前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 LVAD、PCPS 等受操作限制亦较少应用于儿童。 相比而言,CBP 在国内儿科系统已有多年应用历 史,随着其迅猛发展,CBP 在儿科重症医学领域 成为抢救危重症患儿重要措施之一 [8]

CBP 治疗模式 CVVHDF/CVVH 是血泵驱动血 液从静脉端引出,流经滤器后仍由静脉回流体内, 是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标准模式 [9]。CBP 连续、 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容量及胶体渗透压 变化程度小,可维持患儿正常心排量以保证组织 灌注 [10, 11],稳定血流动力学。本文经 CBP 治疗后 存活的患儿生命体征改善明显,急性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及体征于 CBP 治疗后 48 h 明显 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 FM 患儿生存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选择 CVVHDF 模式可在滤过基础上加做透析以弥补对体内小分 子蛋白炎性介质的清除,治疗时对流 + 弥散的作 用亦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溶质,减轻心肌持续损 伤。本文中 FM 患儿入院后联合监测肌钙蛋白、 BNP 及 CKMB 迅 速 升 高,于 24 h 内 达 高 峰,行 CBP 治疗后均下降较快,在第一个 48 h 内下降最 明显,提示 CBP 治疗可有效清除体内大量炎症介 质、减轻继发免疫损伤,阻断了炎症瀑布样效应。 而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考虑与患儿入院时间延误、 顽固的心源性休克及具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 良等基础较差的特殊性有关。

FM 患儿接受 CBP 治疗的 5 个难点:(1)开 始治疗时机及治疗时间;(2)血管通路的建立; (3)治疗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的保证;(4)电 解质紊乱监测;(5)防治并发症。

目前对于FM患儿何时行 CBP 治疗尚无统一、 权威性界定。但结合本科室 CBP 治疗临床经验, 决定开始的时机是依据患儿临床表现以及对病情 变化趋势的及早准确预见,而不仅是等待患儿化 验指标达到某种严重程度。否则,如果患儿病情 迅速发展到心源性休克阶段,CBP 治疗为时已晚。 同样,在 FM 患儿中 CBP 治疗时间缺少统一标准。 依据本文,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心功能恢复程度、 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情况调整 CBP 治疗时间,通 常治疗时间为 72~150 h。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 CBP 顺利治疗的基本 条件。可供选择的有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而 小儿血管纤细,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相对困难, 因此我们通常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单针双腔导管。 股静脉血流量相对充分,出现静脉狭窄、动静脉 瘘等并发症少。而对于低体重、静脉纤细的患儿, 可选用单针单腔导管 [11, 12]

为了对患儿不产生较大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一般认为血液滤过体外血路总容量(血路管 + 透 析器)不应超过患儿血容量的 10%,故主张采用 小儿专用的血管通路和透析器 [12, 13]。为了最大程 度的保障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低体重患儿,治 疗初始可依据病情选用红细胞悬液、人血白蛋白 或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提升循环血容 量。缓慢提升 CBP 治疗血流速度,在治疗 30 min 内逐步达到目标血流速度。治疗初期的 30 min 内, 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当血 压下降较明显时,延缓 CBP 治疗血流速度。治疗 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气分析,了解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情况,及时做相应调整。

FM 患儿 CBP 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出血、 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应在 CBP 治疗前后监测 血小板变化、凝血时间等;加强 D- 二聚体、穿刺 处深静脉血管超声的监测;对于导管留置时间较 长、感染风险高的患儿,监测微生物培养;CBP 治疗过程中注意血滤管路动 / 静脉端及跨膜压压 力、血管路日常维护,减少管路中凝血的风险。 密切监测,积极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避免 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FM 患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需早期客观判断, 一旦确诊建议早期应用 CBP 治疗。在传统治疗基 础上积极行 CBP 治疗可以有效降低 FM 患儿病死 率。CBP 治疗时间主要依据患儿生命体征、心功 能恢复程度、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情况而 调整。

但由于本文 FM 患儿病例数及相关指标检测 方面的限制,且科室开展 CBP 治疗时间仍较短, 无远期随访记录。同时治疗过程中患儿各种细胞 因子体内代谢情况等在今后临床工作中仍需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ankar J, Khalil S, Kumar D, et al. Short-term outcomes of 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 in children[J]. Pediatr Cardiol, 2011, 32(7):885-890.
[2] Canter CE, Simpson K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in the current era[J]. Circulation, 2014, 129(1):115-128.
[3] 杜军保, 张清友.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与紧急救治[J]. 实用 儿科学杂志, 2004, 19(11):925-927.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2):75.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 会.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J]. 中华 儿科杂志, 2006, 44(8):596-598.
[6] 吴华, 刘亚湘, 毛向辉, 等. 经皮心肺支持急救重症暴发性 心肌炎[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 2(4):220-221.
[7] Catherine K, Allan MD, Ravi R, et al. Indication for initiation of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impacts survival of infants with shunted single-ventricle circulation supported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7, 133(3):660-667.
[8] 霍习敏, 吕丽格, 石晓娜, 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 危重症中的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8):786-789.
[9] 刘华, 易著文. 中国儿童血液净化的现状[J]. 临床儿科杂志, 2013, 31(3):291-294.
[10] 陆国平, 陆铸今, 张灵恩, 等. 脓毒症患儿的持续血液净化 治疗22 例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8):573-578.
[11] Duncan BW, Bohn DJ, Atz AM, et al.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for the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1, 122(3):440-448.
[12] 吴玉斌. 儿科常用血液净化疗法及应用注意事项[J]. 中国实 用儿科杂志, 2004, 19(9):525-527.
[13] 朱颖, 董扬, 徐达良, 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危重症中 的应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2, 14(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