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Ⅳ)分为甲(A)、乙(B)、丙(C)3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ⅣA)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ⅣB)常常引起局部暴发。C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较少见。Ⅳ感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在儿童常引起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1]。目前关于Ⅳ引起LRTI的临床特征的报道不多,本研究分析温州地区儿童Ⅳ引起的LRTI的流行病学,比较ⅣA和ⅣB所致LRTI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生对Ⅳ所致LRTI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经实验室证实的Ⅳ阳性的366例LRT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ⅣA阳性272例(74.3%),ⅣB阳性94例(25.7%)。年龄范围为0.3~141个月,中位年龄为16个月。
1.2 样本采集和病原检测入院48 h内取患儿鼻咽分泌物或痰液及血清。鼻咽分泌物或痰液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试剂盒购自美国Chemicon公司,同时检测ⅣA和ⅣB、副流感病毒(HPⅣ)1、2、3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抗体,试剂购自德国欧蒙公司。均按说明书操作。
1.3 资料收集对纳入病例收集相关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信息。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近似正态分布、符合方差齐性的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ⅣA阳性和ⅣB阳性两组年龄(χ2=5.961,P=0.114)和性别分布(χ2=0.021,P=0.8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1)。ⅣA、ⅣB阳性组中剖腹产患儿分别占35.6%、 48.6%,两组剖腹产患儿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3,P=0.049),而两组的早产、足月产比例、喂养方式、家庭人口数、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1Ⅳ 阳性LRTI 患儿人口学资料 [ 例(%)] 组别 |
各年份ⅣA、ⅣB阳性病例分布见图 1。Ⅳ多在每年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流行。2010~2014年冬春季节Ⅳ感染例数占该年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为36%、97%、82%、95%、77%,以ⅣA为主。ⅣA在2010年9月、2012年7月、2014年7月有发病小高峰,分别占该年度ⅣA总例数的52%、26%、14%,呈隔年夏季(7月或9月)小流行。ⅣB呈隔年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流行。
![]() |
图 1 2010~2014 年Ⅳ 阳性LRTI 患儿病例分布 |
366例患儿中存在基础疾病的有68例(18.6%),其中ⅣA阳性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49例(18.0%),ⅣB阳性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19例(2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ⅣA阳性患儿中,前3位基础疾病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8例,36.7%)、支气管哮喘(10例,20.4%)、贫血(8例,16.3%)。ⅣB阳性患儿中,前3位基础疾病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6例、31.5%)、支气管哮喘(5例,26.3%)、肾病综合征(2例,10.5%)、癫癎(2例,10.5%)。
2.4 临床表现366例患儿中,单纯ⅣA感染致LRTI者共86例(简称单纯ⅣA组),单纯ⅣB感染致LRTI者共21例(简称单纯ⅣB组)。单纯ⅣA、ⅣB引起LRTI均以肺炎最多见,其次为支气管炎、重症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少数ⅣA感染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见表 2。单纯ⅣA组中47例(55%)以咳嗽为首发症状,38例(4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1%)以咯血为首发症状。单纯ⅣB组中11例(52%)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例(48%)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单纯ⅣA组与ⅣB组症状、体征相似,均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多为有痰咳嗽,部分患儿可伴有喘息、消化道症状,两组需吸氧及机械通气的比例、入住ICU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3)。
![]() |
表 3 单纯ⅣA 和ⅣB 致LRTI 患儿临床表现的比较 |
83例单纯ⅣA感染且行影像学检查的患儿中,影像学检查显示正常者13例(16%),支气管炎23例(28%),毛细支气管炎3例(4%),肺炎小片状影44例(53%)。20例单纯ⅣB感染且行影像学检查的患儿中,影像学检查显示正常者2例(10%),支气管炎5例(25%),毛细支气管炎1例(5%),肺炎小片状影12例(60%)。ⅣA感染中合并肺实变1例,胸腔积液2例,肺空洞1例,气胸、皮下气肿1例,肺不张1例;ⅣB感染中合并纵膈、皮下气肿1例,胸膜改变1例。
2.6 相关血液指标检查结果比较单纯ⅣA、ⅣB感染的相关的血液指标检查结果发现,单纯ⅣA感染组白细胞升高比例、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异常比例均高于单纯ⅣB感染组,其余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4)。
![]() |
表 4 单纯ⅣA 和ⅣB 致LRTI 患儿相关血液指标检查结果的比较 |
Ⅳ合并细菌感染率为22.1%(79/357),以肺炎链球菌最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Ⅳ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率为11.2%(41/366),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Ⅳ合并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为28.1%(58/206)。ⅣB合并RSV感染率显著高于ⅣA(P<0.05);ⅣA、ⅣB阳性组患儿痰细菌培养总阳性率、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 5)。
![]() |
表 5 ⅣA 和ⅣB 合并感染情况 [ 例(%)] |
我国内地31个省2006~2009年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各省在夏季呈现季节性高峰,部分地区在冬季出现一较小的峰值[2]。温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本研究中Ⅳ在每年冬春季节流行,隔年夏季有小流行,与我国南部普遍流感流行特点稍有出入。与我市纬度相近的苏州[3]、武汉[4]地区分别在冬季和夏季、夏季和冬春季有流行高峰。在热带地区,菲律宾有夏季、冬春季节高峰[5],尼日尔为冬春季流行[6]。这表明相同纬度地区流感流行季节不一定相同,可能与当地相对温度、湿度、地形等有关[7]。
既往大部分Ⅳ的研究集中在ⅣA。近年对26个国家Ⅳ流行病学监测的结果显示ⅣB在Ⅳ中占的比例为22.6%[8]。对多个国家严重流感住院病例的病原学调查发现,ⅣB占28%[9]。本研究中ⅣB占25.7%。这说明ⅣB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不低,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两型Ⅳ感染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研究示ⅣB阳性流感样病例年龄小于ⅣA阳性者[8],亦有研究显示ⅣB肺炎患儿年龄大于ⅣA肺炎[10],本研究示两型Ⅳ感染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Ⅳ引起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普遍认为ⅣB引起临床症状较ⅣA轻,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ⅣA与ⅣB临床特点相似,且有关于致死性ⅣB感染的报道[11]。国内有研究显示ⅣB肺炎发热时间长于ⅣA肺炎[10]。新西兰有研究示Ⅳ引起死亡的病例中A型(H3N2)所占比例高于A型(H1N1)及B型[12],可能提示H3N2亚型导致病情较重。本研究中单纯ⅣA和单纯ⅣB引起LRTI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未进行分型,有待进一步研究了解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通常在细菌感染时升高明显,但部分病毒感染也会引起CRP升高。本组资料中,单纯ⅣA组CRP升高者占55%,单纯ⅣB组CRP升高者占38%。针对成人的研究显示CRP升高是Ⅳ感染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3],本组资料中,仅1例死亡病例,该患儿合并肺出血、先天性心脏病,死于大咯血,该患儿CRP 18 mg/L,另有两名患儿其家属签字出院后失访,余患儿均病情好转。可见虽然儿童中感染CRP升高常见,但病死率不高,这与成人不同,可能说明不同年龄组,CRP升高对疾病预后的提示意义存在差异。本研究中单纯ⅣA组WBC升高者占54%,WBC降低者占31%,单纯ⅣB组WBC升高者占19%,白细胞降低者占33%,可见Ⅳ感染WBC计数可升高、正常或降低。轻症H1N1及ⅣB感染急性期WBC往往显著下降,重症时显著上升[14, 15]。本研究中单纯ⅣA组WBC升高比例高于单纯ⅣB组,可能提示单纯ⅣA组重症者较多。本研究发现ⅣA更易引起WBC升高,可能提示ⅣA病毒载量高于ⅣB。比较单纯ⅣA组和ⅣB组发现单纯ⅣA组更易出现血钠及血钾异常,但单纯ⅣA组患儿出现拒食呛奶、消化道症状的比例并未高于ⅣB组,可能存在流感病毒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其他机制。严重H1N1流感病毒感染可伴有血浆LDH、CK、肌酐的增高[16],ⅣB肺炎亦引起LDH、CK、ALT升高[17],Ⅳ感染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可造成多器官功能的损害。本研究显示单纯ⅣA、ⅣB感染均可引起LDH、CK、ALT升高,但两者间其升高的患儿比例无显著差异。
Ⅳ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率高,有报道称Ⅳ肺炎的混合感染率达75.2%[10],本研究示Ⅳ合并细菌、其他呼吸道病毒、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为22.1%、11.2%、28.1%,两型流感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率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与苏州地区研究结果一致[10]。Ⅳ感染后降低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肺炎链球菌的反应,且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又能降低机体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18],导致Ⅳ混合肺炎链球菌感染率高。Ⅳ合并病毒感染中RSV占首位,可能与这两种病毒流行季节相似有关。苏州地区研究示ⅣA合并RSV感染高于ⅣB[10],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反,可能不同年度ⅣA、ⅣB流行情况存在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发现Ⅳ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较高,与苏州地区报道相近[10],故Ⅳ感染病情反复时需考虑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
综上所述,温州地区ⅣA每年冬春季节流行,隔年夏季有小流行,ⅣB呈隔年冬春季节流行。ⅣA、ⅣB致下呼吸道感染无明显年龄差异。儿童中Ⅳ感染引起CRP升高者多见,但病死率不高。ⅣA引起白细胞升高、电解质紊乱较ⅣB多见,ⅣB感染患儿更易合并RSV感染,但两种感染患儿临床表现相似。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2, 39(1):1-9. |
[2] | 高燕, 方立群, 张勇, 等.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1):1097-1101. |
[3] | 朱秋丽, 张学兰, 张涛, 等. 2005年至2009年苏州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住院病例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0, 28(10):597-601. |
[4] | 王英, 张玉, 孔雯骅, 等. 2008-2012年武汉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征[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5):415-419. |
[5] | Tallo VL, Kamigaki T, Tan AG, et al. Estimating influenza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cidences from 2009 to 2011 in a tropical urban setting in the Philippines[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4, 8(2):159-168. |
[6] | Mainassara HB, Lagare A, Tempia S, et al. Influenza Sentinel Surveillance among Patients with Influenza-Like-Illness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ational Reference Laboratory, Niger, 2009-2013[J]. PLoS One, 2015, 10(7):e0133178. |
[7] | Moineddin R, Nie JX, Domb G, et al. Seasonality of primary care utilization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Ontario:a time-series analysis[J]. BMC Health Serv Res, 2008, 8(Special):1-6. |
[8] | Caini S, Huang QS, Ciblak MA,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B:results of the Global Influenza B Study[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5, 9(Suppl 1):3-12. |
[9] | Puig-Barbera J, Tormos A, Trushakova S, et al. The Global Influenza Hospital Surveillance Network(GIHSN):A new platform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y of severe influenza[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5, 9(6):277-286. |
[10] | 华军, 杜晓晨, 李莺, 等. 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和混合感染比较[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11):990-994. |
[11] | Paddock CD, Liu L, Denison AM, et al. Myocardial injury and bacterial pneumonia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fatal influenza B virus infection[J]. J Infect Dis, 2012, 205(6):895-905. |
[12] | Kessaram T, Stanley J, Baker MG. Estimating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in New Zealand from 1990 to 2008[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5, 9(1):14-19. |
[13] | Leung CH, Tseng HK, Wang WS,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hospitalized for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J].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14, 47(6):518-525. |
[14] | 陈威巍, 谢杨新, 张云辉, 等. 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0, 24(5):331-333. |
[15] | 徐震, 孙杰, 王家蔚, 等. 乙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3, 27(1):32-34. |
[16] |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WHO Consultation on Clinical Aspects of Pandemic(H1N1) 2009 Influenza. Clinical aspects of pandemic 2009 influenza A(H1N1) virus infection[J]. N Engl Med, 2010, 362(18):1708-1719. |
[17] | 华军, 杜晓晨, 谢敏慧, 等. 流感病毒B监测与儿童单纯B型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1):830-833. |
[18] | Wu Y, Tu W, Lam KT, et al. Lethal coinf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lowers antibody response to influenza virus in lung and reduces numbers of germinal center B cells,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and plasma cells in mediastinal lymph node[J]. J Virol, 2015, 89(4):2013-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