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圳市儿童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26
2. Shenzhen Children'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China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症状较轻,但少数患儿可发展为重症,尤其是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时,如不及时干预,往往导致死亡[1]。因此,掌握儿童流感合并PB的临床特征,对于早期识别及治疗,避免死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流感合并PB的报道大多为小样本病例报道[2-6],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本研究选取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4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3例流感合并PB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科医师对此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至2020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流感合并PB患儿为研究对象。病史采集均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深儿医伦审(科研)2020019号]。所有流感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7],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合并PB。
1.2 病原学检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流感A+B抗原或流感核酸或呼吸道病原体13项(博卡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流感病毒、其他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以及痰培养、灌洗液细菌培养鉴定。
1.3 资料收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2)临床特征:基础疾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肺部高分辨CT检查结果、塑型物病理学检测结果、治疗及转归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63例患儿中,男52例(83%),女11例(17%)。1岁以下3例(5%),1~ < 3岁12例(19%),3~6岁38例(60%),> 6岁10例(16%)。15例患儿有基础性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6例,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等)5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膈疝、噬血细胞综合征及淋巴免疫缺陷病各1例。甲型流感42例,乙型流感21例。高热57例(90%),咳嗽60例(95%),气促46例(73%)。肺部无啰音者16例(25%)。
2.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63例患儿中,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培养提示细菌感染15例(24%)。前3位检出细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8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卡他莫拉菌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8例(13%),合并腺病毒感染8例(13%),合并EB病毒感染3例(5%),合并副流感病毒1例(2%)。所有患儿均存在肺实变,有气胸或气肿者10例(16%),有胸腔积液者27例(43%),存在肺不张者24例(38%)。图 1为流感合并PB的胸部X线急进变化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的效果。
![]() |
图 1 流感合并PB的胸部X线急进变化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后的效果 男性患儿,2岁5个月,因咳嗽7 d,加重伴发热1 d入院,诊断为甲型流感肺炎。A:左侧肺炎,左肺可见小片状模糊影(箭头所指)。B:约12 h后复查:左肺呈“白肺”改变(箭头所指),左肺实变,肺不张。右侧肺炎,肺不张。C: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后复查: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后左肺复张(箭头所指)。右肺上叶基本复张。 |
所有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术中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大量黄白色黏液痰栓堵塞气管,取出痰栓置于盛有0.9%氯化钠溶液弯盘后,呈现树枝样管型,如图 2。管型分布于上肺部的有15例(24%),分布于下肺部的有16例(25%),散在分布的有32例(51%)。
![]() |
图 2 流感合并PB的纤维支气管镜表现及病理表现 (苏木素-伊红染色,×400)男性患儿,3岁3个月,因发热伴咳嗽7 d入院,诊断为甲型流感肺炎。A: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气道开口可见黏液栓堵塞(箭头所指);B:箭头所指为树枝形胶冻样分泌物;C:塑型性异物病理切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箭头所指)。 |
塑型样管型病理学检查提示以炎症细胞为主,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住院前后均使用抗生素,病程48 h内予奥司他韦口服28例,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41例,使用呼吸机治疗32例。好转60例,死亡3例(均死于流感相关性脑病)。
3 讨论流感仍然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全球每年流感的病死率为0.15/10万[8]。近几年来,随着儿科医生对PB认识的提高,确诊为流感合并PB的病例越来越多。在既往研究报道中,儿童流感合并PB主要以学龄前期儿童多见[6, 9],与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致[10]。在本组病例中,学龄前儿童占比最高(60%),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另外,在本组病例中以男性儿童更为常见(83%),是否与男性在应对呼吸道病毒时表现出较弱的免疫反应相关[11]有待进一步研究,PB发病是否具有性别差异也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予以明确。
在本研究中,首次就诊肺部无啰音,而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明显病变的患儿约占1/4,提示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表现可存在很大差异。而国外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34例经放射影像学证实为流感性肺炎的4岁以下患儿,其中47%的病例听诊无肺部啰音,1/2的病例表现为间质浸润,1/4为肺泡浸润,1/4为间质和肺泡均浸润[12],也支持了本研究这个结果,提示在疾病早期,仅依据肺部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是不可靠的,需结合临床表现及体征等予以综合判断,避免漏诊、误诊。
肺不张是流感合并PB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徐文淼等[5]复习既往文献资料发现,在42例流感合并PB患儿中,9例存在肺不张,部分病例同时存在肺不张、胸腔积液及气漏,作者提出,在流感季节, 对于急性起病、短期内进行性呼吸困难, 伴肺不张者, 应注意PB可能。在Zhang等[6]报道的14例流感合并PB患儿中,9例出现了肺不张,作者认为儿童流感伴肺不张时需考虑PB可能。杨琴等[9]也提出,流感合并PB的肺部影像主要表现为肺不张。本组病例24例(38%)存在肺不张。但本组病例中非肺不张患儿占比较大(39例,62%),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已出现塑型。已存在塑型的患儿肺部影像学检查却未显示肺不张,其原因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肺部影像学检查时间过早,炎症损伤程度较轻,肺泡未完全萎陷;(2)与塑型分布部位可能相关,部分管型小,散在分布于肺部,未完全堵塞形成肺不张;(3)还可能与胸部X线的局限性相关,在气道内存在管型异物时,胸片检查至少有30%的病例是正常的,确诊需靠胸部CT[9, 13-14]。
在既往文献报道中,PB的管型在肺下部更为常见[15]。在本研究中,发现流感合并PB患儿的管型分布于上肺部的有15例(24%),分布于下肺部的有16例(25%),散在分布的有32例(51%),本组病例管型分布部位与既往文献[15]有所不同,考虑可能与引起PB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有关。
另外,在本研究中,15例患儿存在基础疾病,而以肾病综合征(6例,40%)为首位,这与既往研究提到的肾病综合征可能是PB形成的促发因素之一[16]相符,但对于其中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进行探讨。
既往文献报道,流感合并PB大多预后不良,其病死率可达4.8%~14.3%[5-6]。本研究中,63例患儿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存在肺部实变,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等治疗后,恢复及预后良好。3例死亡患儿均死于流感相关性脑病,无一例因PB死亡。分析其原因如下:(1)既往相关文献所报道病例数较少,可能导致病死率统计结果较高;(2)近年来,儿科医生对PB认识逐渐深入,在流感早期合并气促等呼吸困难表现时,即考虑合并PB可能,并及时予支气管镜干预;(3)支气管镜在儿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越来越成熟。
总之,流感合并PB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需引起广大儿科医生的高度警惕。本研究显示,儿童流感合并PB以男性及学龄前儿童多见,并提示,在流感流行季节,当患儿出现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时,即使影像学检查未显示肺不张,或听诊无肺部啰音,仍需高度怀疑流感合并PB的可能,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以改善患儿预后。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Hasegawa M, Inamo Y, Fuchigami T, et al. Bronchial casts and pandemic (H1N1) 2009 virus infection[J]. Emerg Infect Dis, 2010, 16(2): 344-346. DOI:10.3201/eid1602.091607 ( ![]() |
[2] |
张剑珲, 康晓蕾, 陶建平. 儿童重症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复发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 30(11): 879-880. ( ![]() |
[3] |
郑跃杰, 邓继岿, 卢志威, 等. 甲型H1N1流感引致塑型支气管炎八例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7): 521-524. ( ![]() |
[4] |
孙德军, 杨友生, 王宝春. 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11): 837-839. ( ![]() |
[5] |
徐文淼, 纪健, 方伯梁, 等. 小儿重症甲型H1N1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四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 24(2): 158-160. ( ![]() |
[6] |
Zhang J, Kang X. Plastic bronchitis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a report on 14 cases[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5, 79(4): 481-486. DOI:10.1016/j.ijporl.2015.01.002 ( ![]() |
[7] |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54-755.
( ![]() |
[8] |
Shang M, Blanton L, Brammer L,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pediatric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2016[J]. Pediatrics, 2018, 141(4): e20172918. DOI:10.1542/peds.2017-2918 ( ![]() |
[9] |
杨琴, 鲍燕敏, 易秋维, 等. 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 22(2): 106-111. ( ![]() |
[10] |
Ng Y, Chua LAV, Ma S, et al. Estimates of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s in tropical Singapore, 2010-2017:higher burden estimated in more recent years[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9, 13(6): 574-581. DOI:10.1111/irv.12676 ( ![]() |
[11] |
Sue K. The science behind "man flu"[J]. BMJ, 2017, 359: j5560. ( ![]() |
[12] |
Lahti E, Peltola V, Virkki R, et al. Influenza pneumonia[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6, 25(2): 160-164. DOI:10.1097/01.inf.0000199265.90299.26 ( ![]() |
[13] |
Eren S, Balci AE, Dikici B, et al.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n children:experience of 1160 cases[J]. Ann Trop Paediatr, 2003, 23(1): 31-37. ( ![]() |
[14] |
Even L, Heno N, Talmon Y, et al.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n children:a prospective study[J]. J Pediatr Surg, 2005, 40(7): 1122-1127. DOI:10.1016/j.jpedsurg.2005.03.049 ( ![]() |
[15] |
Devkota K, He M, Zhang YW. Case report:mucus plug in bronchus mimicking a bronchial solid foreign body obstruction[J]. F1000Res, 2017, 6: 1749. DOI:10.12688/f1000research.12495.1 ( ![]() |
[16] |
Fujinaga S, Hara T. Acute kidney injury following plastic bronchitis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B virus in a child with nephrotic syndrome[J]. Indian Pediatr, 2015, 52(6): 523-525. DOI:10.1007/s13312-015-0669-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