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 Vol. 23 Issue (6): 657-658  

引用本文  

针对《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读者提出问题的反馈[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 23(6): 657-658.
Responses to a reader's question on the article "Clinical and genetic analyses of a family with atypical 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J].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2021, 23(6): 657-658.

编者按:

近期,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从事遗传病分子诊断的赵培伟老师对本刊发表的《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2017年第19卷第10期1087-1091页)提出问题。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是由甘氨酸裂解系统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非经典型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该文报道一个家系中一对兄妹因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并将相关突变转染到H293T细胞后进行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赵老师主要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出疑问,经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与沟通,作者认真核实并积极回复。现将作者回答和赵老师的反馈摘发,以助于广大读者对该文的进一步理解。

针对《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读者提出问题的反馈
Responses to a reader's question on the article "Clinical and genetic analyses of a family with atypical 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
1 赵培伟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

(1)原文中图 2为甘氨酸脱氢酶(glycine dehydrogenase,GLDC)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图,图中有两个突变体,突变一为无义突变(表达提前终止),突变二为错义突变,在Western blot结果中不应该是大小相同的条带。

(2)原文中多处有“c.1296C > G(p.Ser419STer)”写法,其中STer是什么意思?是否正确?

2 作者回答

感谢读者对我们文章的关注,并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我们已核实并做出如下回复。

回答(1):经读者问题提醒,我们翻看了预实验的凝胶电泳图(图 1),发现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突变一泳道在红色箭头处有一蛋白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50~70 kDa,现我们推测该条带应为GLDC基因c.1256C > G(p.S419X)无义突变的蛋白表达条带,但由于当时本人对“无义突变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蛋白分子量减小”这一现象认识不足,在Western blot实验中未对该条带进行后续实验,也未在文章中呈现。


图 1 预实验GLDC蛋白的检测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照片 突变一为c.1256(p.S419X),突变二为c3006C > G(p.C1002W),红色箭头所指为一蛋白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50~70 kDa,推测该条带应为GLDC基因c.1256C > G(p.S419X)无义突变的蛋白表达条带。

原文中呈现的Western blot图(图 2),突变一泳道与pMCV-GLDC对照、突变二泳道蛋白条带大小一致,且颜色深度相似,我们推测c.1256C > G(p.S419X)无义突变生成的截短蛋白对H293T细胞中的野生型GLDC蛋白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使野生型GLDC蛋白表达量增多,因此产生了原文图中的结果,原文也就按实际实验结果图进行了呈现,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图 2 GLDC蛋白的检测 突变一为c.1256(p.S419X),突变二为c.3006C > G(p.C1002W)。突变一和突变二的GLDC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和空载对照;与pMCV-GLDC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

回答(2):原文中多次出现的“c.1256C > G(p.Ser419STer)”中的“STer”为书写错误,应更正为“c.1256C > G(p.Ser419Ter)”。

3 赵培伟老师针对作者回复的反馈

GLDC基因编码体内甘氨酸裂解酶系统(glycinelyase system, GCS)的P蛋白亚基,约70%的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由该基因异常所致。野生型GLDC蛋白含有1 020个氨基酸(NP_000161),分子量大小约为113 kDa,文章中GLDC基因c.1256C > G变异属于无义突变,导致编码的GLDC蛋白提前终止(p.S419X),故产生截短蛋白,大小约45 kDa。因此在细胞实验中,Western blot检测GLDC蛋白表达水平时应注意观察野生型及突变体所在位置。一般构建野生型及突变体表达质粒时应带有Flag或Myc等标签,探讨突变对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时,利用标签抗体进行检测。

作者提供了考马斯亮蓝染色的PAGE凝胶图片,观察到了截短的GLDC蛋白,并推测了野生型GLDC表达水平升高的原因,解释尚且合理。

关于突变的书写规范,请参考人类基因组变异协会(Human Genome Variation Society,HGVS)的规则,该规则是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突变命名规则。原文中无义突变可表示为p.Ser419Ter或p.Ser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