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肛门直肠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胎鼠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ARM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在胚胎发育的第10天,通过胃管注入乙烯硫脲(125 mg/kg)致畸孕鼠,诱导ARM 胚胎。在胚胎发育的第13,13.5,14,15和16天,利用苏木素-伊红和TUNEL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对照胚胎 (n=102) 和 ARM 胚胎 (n=147) 泄殖腔凋亡细胞的分布。结果:对照组胚胎第13天尿直肠隔可见凋亡细胞,随着胚胎发育,尿直肠隔间质内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直肠背侧间质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胚胎第14天,直肠末端和未来肛门开口处的泄殖腔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胚胎第15天,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尿直肠隔间质内的凋亡细胞一直向下延伸到融合部位。ARM胎鼠与对照组胎鼠相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间质、直肠背侧间质和泄殖腔膜的凋亡细胞均明显减少。ARM胎鼠尿直肠隔的发育明显延迟,未与泄殖腔膜融合。结论:在泄殖腔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间质、直肠背侧间质和泄殖腔膜细胞凋亡的异常是导致ARM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的正常调控是保证肛门直肠胚胎期正常发育的关键机制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09-713]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和GRβ表达水平,以揭示ITP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8 例糖皮质激素敏感型、12例糖皮质激素抵抗型ITP患儿及1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和GRβ mRNA 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总皮质醇水平。结果:①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和抵抗组3组之间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敏感组的GRβ 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糖皮质激素抵抗组的GR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总皮质醇水平在对照组与糖皮质激素敏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糖皮质激素抵抗组总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TP患儿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 mRNA的表达增高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14-716]
目的: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肾脏病理、肾间质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32名该院确诊的HSPN患儿为观察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入院前未应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5例因肾外伤切除肾组织患者为对照组。所有肾脏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进行微血管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以CD34作为微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肾脏VEGF表达与肾脏病理积分、微血管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和病理分级Ⅱ级HSPN组相比,病理分级Ⅲ级及以上HSPN患儿肾脏微血管密度明显减低,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减少,各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②与对照组相比,Ⅱ级HSPN组肾脏微血管评分无明显变化,Ⅲa、Ⅲb级、Ⅳ、Ⅴ级组肾脏微血管评分明显降低,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肾脏微血管评分逐渐降低,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在病理分级Ⅱ级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Ⅳ/Ⅴ级组则较对照组降低(P<0.05),Ⅲa级、Ⅲb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SPN组随着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VEGF表达逐渐下降,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变化一致,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3,P<0.01。结论:VEGF表达减低可能参与了HSPN肾脏病理损害及微血管损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17-721]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表达水平及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来探讨TLR2和TLR9在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发性单纯疱疹患儿PBMC上TLR2和TLR9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13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复发性单纯疱疹患儿PBMC上TLR2和TLR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②复发性单纯疱疹患儿血清IL-6 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复发性单纯疱疹患儿TLR2和TLR9表达水平与其血清IL-6和IL-10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①TLR2 和TLR9可能共同参与了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时人体对单纯疱疹病毒的识别,激活 TLR 信号通路。②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时TLR2和TLR9可能介导了血清IL-6、IL-10的产生和释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22-724]
目的: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状况及其对儿童过敏性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研究旨在了解儿童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状况和信息需求,使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宣教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357名儿童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应答率为98.0%。56.0%家长不知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72.0%不知过敏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腹泻。70.9%家长认为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最常见的食物是海产品,37.4%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筛查出对某种食物过敏,则应终生避免该种食物。97.7%家长所需求的信息数超过3个,53%家长最想了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家长受教育程度、本人或一级亲属有无过敏史分别对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的需求不同,OR分别为2.042和8.045,均P<0.05。家长需要通过可靠而广泛的途径如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来获得有关过敏性疾病的信息。结论:①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片面,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误区; ②家长对过敏性疾病诸多信息有迫切的需求; ③儿科医务工作者应多渠道为家长提供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25-728]
目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分期处理的理念。该文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危急重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进行损失控制性手术和17例进行常规手术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术前的危重评分(CSS),术后的体温、动脉血pH值、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CS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动脉血pH值和PT监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体温监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控制组体温恢复趋势较常规组平缓;两组术后最终转归比较,控制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84.4% vs 52.9%,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处理小儿腹部外科危重疾病中效果优于常规处理,在小儿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29-732]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脑岛发育的状况。方法:通过颅脑超声测量92例小于胎龄儿脑岛面积、周长,并与109例同胎龄正常适于胎龄儿相比较。结果:小于胎龄儿脑岛面积、周长与出生体重、胎龄呈正相关;小于胎龄儿脑岛面积(>37周:451±92 mm2;≤34周:248±78 mm2)、周长(>37周:92±11 mm)与正常同胎龄适于胎龄儿脑岛面积(>37周:516±116 mm2;≤34周:314±80 mm2)、周长(>37周:97±11 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于胎龄儿脑岛发育成熟欠佳;脑岛的发育可通过颅脑超声测量新生儿脑岛面积、周长予以评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33-735]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产科出生新生儿的出生状况和新生儿科住院病人的疾病谱。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生或住院的1 434例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全国资料作比较。结果:①该时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共1 100例,早产儿比率为2.3%;剖宫产比率为54.2%,高于全国资料(49.2%,P<0.01);新生儿死亡率为0.2%;早产儿的母亲中产前出血、先兆流产及孕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分娩足月儿的母亲。②该时期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共有334例,早产儿占38.0%。与全国资料比较,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败血症、颅内出血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资料。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为 0.9%。结论:①我院过高的剖宫产率有待于控制;②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减少早产儿、RDS、败血症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36-739]
目的:药物治疗是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的系统评价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判定药物干预疗效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该研究检索了近年来的HIE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xford围产新生儿组资料库和Cochrane图书馆关于HIE药物治疗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or 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和系统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4个系统评价和13个RCT涉及HIE的药物治疗临床试验。治疗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药物、别嘌呤醇、硫酸镁、甘露醇、纳络酮和多巴胺。上述药物均不能显著降低HIE患儿新生儿期和婴儿期死亡率以及严重神经发育残疾率和惊厥发生率。结论:目前尚未有临床证据表明某种药物能明显降低HIE患儿死亡率及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现有HIE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存在规模小,疗效判定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需大规模的临床协作试验证实现有药物的有效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0-744]
目的:探讨长沙市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MD)、身体成分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及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5所小学随机抽取119例肥胖儿童和103例正常儿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全身扫描,测定骨密度及身体成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①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②肥胖儿童的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体脂百分比(%BF)及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③血清瘦素水平与儿童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8~0.903),其中瘦素水平与脂肪组织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男:r=0.883,女:r=0.9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及%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显著相关,BMI、%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5-748]
目的:该研究探讨了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与分化的影响。方法: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HBO组。采用 Rice-Vannucci 方法制成 HIBD 模型。造模后 3 h 内行HBO 治疗。分别于 HBO治疗后 7 d、14 d、 28 d,采用 BrdU/DCX,BrdU/β-tubulin,BrdU/GFAP和BrdU/O4免疫荧光双标法,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与大脑皮层内源性 NSCs的迁移与分化。结果:治疗后7 d,HBO 组损伤侧SVZ 区 BrdU+DCX+细胞数(84±21 个/mm2)增加,多于对照组(39±14 个/mm2)与模型组(68±17 个/mm2)(P<0.05);治疗后14 d,SVZ区BrdU+DCX+ 细胞数减少,而皮层区BrdU+DCX+ 细胞数增加,HBO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8 d,各组大脑皮层BrdU+DCX+ 细胞数减少,大脑皮层出现BrdU+β-tubulin+,BrdU+GFAP+,BrdU+O4+细胞。HBO组BrdU+β-tubulin+与BrdU+O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 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迁移到大脑皮层并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9-752]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不良造成的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肝脏中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histonedeacetyl-ases,HDAC1)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饮食法建立大鼠IUGR模型,分离成年雄性子鼠(8周)的肝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肝脏中HDAC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核中HDAC1的蛋白含量,以及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水平。结果:IUGR组HDAC1的mRNA水平仅是对照组的54%(t=2.042,P<0.05),肝细胞核中的HDAC1蛋白表达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438±47 vs 1 128±110)(t=2.179,P<0.05)。与之相反,与对照组(10.5±1.2)%相比,IUGR大鼠肝脏中乙酰化的H3/K9占总H3组蛋白的百分比(17.3±1.6)%明显增高(t=3.597,P<0.01),且核中的HDAC1蛋白水平与H3/K9乙酰化水平明显负相关(r=-0.781,P<0.01)。结论:IUGR大鼠肝细胞核中HDAC1蛋白表达降低,引起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增高,染色质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是肝脏某些基因转录调控变化的分子基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53-756]
目的:该实验比较了CD133免疫磁珠法及羟乙基淀粉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的特点,探讨一种相对较好的MNCs分离方法。方法: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15份,每份脐血分别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法处理。分离后计数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原代第30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结果: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组得到的MNCs数量分别为(15.23±4.30)×106/mL,(0.066±0.027)×106/mL(P<0.05)。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所得细胞大多悬浮生长,传代后生长缓慢;CD133免疫磁珠法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其CD34阳性率分别为10.1%、0.5%。结论: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是一种高效的脐血细胞分离方法,但细胞生长状态欠佳;而 CD133免疫磁珠法所获细胞纯度较高,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相应分离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57-760]
目的:构建具有高效转染率且含有标记基因的携带白介素4受体拮抗剂(IL-4R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IL-4RA。方法:将IL-4RA基因插入pLNC-Laz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通过质脂体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PA317抗性克隆经过G418的抗性筛选产生并扩增,将含有病毒的PA317细胞培养液上清收集后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结果:扩增后的G418抗性克隆经过检测和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最高的病毒滴度为1×104CFU/mL。选择含有最高病毒滴度的PA317细胞抗性克隆进行基因组的提取和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IL-4RA成功地整合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中。结论:含有目的基因IL-4R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过PA317细胞包装后获得了较高的病毒滴度,为下一步哮喘模型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6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