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2年 4卷 01期
刊出日期 2002-01-15

论著
其他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
1 内毒素诱导新生大鼠肝损伤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李军, 孙梅, 吴玉斌, 杜秀华, 李革

目的 动态观测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新生大鼠肝损伤时NO,SOD,MDA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内毒素组(B)和地塞米松组(C)。B组为腹腔注射LPS 5 mg/kg制成内毒素血症模型,C组为LPS 5 mg/kg+Dex 5 mg/kg共同腹腔注射,A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测3组新生鼠2 h,4 h,6 h,24 h时肝组织匀浆NO,SOD,MDA改变,同时对肝脏结构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①与A组相比,B组LPS作用后随时间延长引起SOD下降,其中24 h降至最低值[(118.96±12.81) NU/mg.pro](P<0.01);而NO,MDA升高,6 h NO达最高值[(2.58±0.31) μmol/g.pro](P<0.01),4 h MDA达最高值[(2.61±0.50) nmol/mg.pro](P<0.05)。C组应用Dex处理后4 h和6 h SOD明显上升,而NO与MDA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②B组光镜下可见肝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点状坏死及出血;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嵴明显减少,内质网扩张,出现凋亡小体及核固缩。C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LPS诱导新生大鼠肝损伤,肝组织匀浆NO和MDA含量明显上升,SOD活性明显下降;Dex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的过量产生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2002 Vol. 4 (01): 1-4 [摘要] ( 3599 ) [HTML 1KB] [PDF 328KB] ( 1212 )
5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研究
王述昀, 马沛然, 牟道玉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坏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4周龄Balb/c雄性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 (CVB3)制成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 ,采用膜联蛋白V联合PI染色双参数技术(AnnexinV/PI)在流式细胞仪上定量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和坏死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P<0.01),并且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坏死百分率均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 =0.70 ,P<0.01和r=0.93,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同时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两者均与心肌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为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病理过程

2002 Vol. 4 (01): 5-7 [摘要] ( 4004 ) [HTML 1KB] [PDF 116KB] ( 1274 )
8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
胡肖伟,王立波,张灵恩,孙波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exhalednitricoxide,eNO)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设定13~15cmH2O呼出气阻力以关闭软腭,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4例6~14岁哮喘儿童和36名6~13岁非呼吸道疾病儿童单次呼吸的eNO浓度 ,同时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结果:哮喘儿童的eNO浓度为 (89.4± 56 .4) ppb ,较非呼吸道疾病儿童eNO浓度 [(15 .8±5.8) ppb]显著增高 (P<0.01) ;哮喘儿童eNO浓度与FEV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6 ,P>0.05)。结论: 哮喘儿童eNO浓度高于正常,其变化与FEV1%无关。

2002 Vol. 4 (01): 8-10 [摘要] ( 4267 ) [HTML 1KB] [PDF 116KB] ( 1183 )
11 青春期骨矿物含量与血清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的关系
李继斌,黎海芪,王松艳,胡怡

目的: 了解青少年骨矿物含量(BMC)增长的特点及与性发育、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20岁健康青少年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桡骨BMC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骨谷氨酸蛋白)、雌二醇及睾酮水平,总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采用生化法 ,常规测定体格发育指标并评价性发育程度。结果: 男、女性身高和体重增加最快的年龄分别为11.5~13.7岁和9.7~11.3岁。BMC增长最快的年龄男性为13.7~16.2岁,女性为11.3~13.7岁。骨量增长与性发育水平关系密切 ,不同性发育阶段BMC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骨钙素水平和总碱性磷酸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一致(r =0 .59,0 .63 ,P <0.01) ,其高峰出现时间与身高增长速度高峰时间基本一致。结论: 男、女性骨量在青春期出现明显的增长,与性发育关系密切。骨量增长与体格发育具有不同步性

2002 Vol. 4 (01): 11-14 [摘要] ( 4380 ) [HTML 1KB] [PDF 142KB] ( 1306 )
15 微量血检测红细胞表面抗体诊断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研究
李云,易红玲,贺湘玲,梁沫,汤学专

目的: 采用微量血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的红细胞表面抗体,对其方法学与诊断学进行探讨。方法: 对145例疑为AIHA患儿用微量方法检测直接Coombs试验及红细胞表面单价抗体,并对其中30例病人进行了静脉血脱纤维蛋白后的Coombs试验,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45例标本共检出AIHA 13例 ,所有患者Coombs试验阳性,其中单价抗体IgG阳性有7例,IgG +C31例 ,IgG +IgM +C33例,IgM +C32例。同时对30例检测对象进行了微量血与脱纤维蛋白血的对比,其中 4例阳性者,两种检测方法一致;2 6例阴性结果中微量血假阳性率3.85% ,脱纤维蛋白血假阳性率为7.6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洗涤后红细胞上清液分析显示,3次洗涤后上清液中所含总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微量血检测红细胞表面抗体诊断AIHA与静脉脱纤维蛋白血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采血少,操作方便,且易于复查

2002 Vol. 4 (01): 15-17 [摘要] ( 3869 ) [HTML 1KB] [PDF 92KB] ( 1250 )
18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王莉,沈书韵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该院186例呼衰新生儿上机前后PaO2,PaCO2,SaO2进行比较,并对其中143例重度窒息合并胎粪吸入致呼衰患儿上机前后PaO2 /FiO2,a/APaO2,氧合指数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86例呼衰患儿治愈145例(77.96%) ,死亡2 7例(14 .51%) ,自动出院14例。所有患儿上机后8h复查血气,PaO2,SaO2分别较上机前明显上升[(7.50± 1.38)kPavs(4.37±0.49)kPa;(91.2 2±1.23)%vs (34 .70± 2 .92 )%] (P<0.01) ,PaCO2显著下降[(4.41± 0.37)kPavs(9.43±0.51)kPa](P<0.01)。143例重度窒息合并胎粪吸入致呼衰患儿上机后8h复查血气,氧合指数明显下降[(16±6)vs(23±7)](P<0.05),PaO2/FiO2,a/APaO2比值分别显著升高[(1 0± 5)vs(6± 4);(0.12±0.06)vs(0.07±0.05)] (P<0.01)。结论: HFOV可以明显改善呼衰新生儿肺部气体交换,对胎粪吸入患儿应及早行HFOV治疗

2002 Vol. 4 (01): 18-20 [摘要] ( 3796 ) [HTML 1KB] [PDF 108KB] ( 1185 )
21 肝酶诱导剂对高危儿胆红素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翟淑萍,孙翠芳,金月芳,卜简玲

目的: 探讨肝酶诱导剂早期干预对高危围产期新生儿(高危儿)胆红素水平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 应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口服方法进行早期干预。 86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Ⅲ组,44例)和未干预组(Ⅱ组,42例),同时以37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Ⅰ组)。结果: ①生后96hⅡ组总胆红素[(249.0±75.2 ) μmol/L]显著高于Ⅲ组 [(181.0±54.1)μmol/L] (t =4.829,P<0.01) ,144h此差异更加显著[(308.0±93.1) μmol/Lvs (146.0±52.7) μmol/L] (t =9.985,P<0.01)。②Ⅱ,Ⅲ组BAEP异常率分别为69.1% ,1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22.68,P<0.01)。结论: 肝酶诱导剂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危儿胆红素水平和BAEP异常率

2002 Vol. 4 (01): 21-24 [摘要] ( 4118 ) [HTML 1KB] [PDF 157KB] ( 1164 )
25 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血中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不同变化及意义
孔令芬,李朝晖,郭鲁红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栓素B2 (TXB2 )、循环内皮细胞(CEC)在小儿哮喘及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36例小儿哮喘、40例MP肺炎患儿及15例健康体检儿血NO,LPO,TXB2及CEC水平。结果: 小儿哮喘及MP肺炎急性期血NO,LPO,TXB2,CEC4项指标分别为:哮喘组(162 .27±36.12) μmol/L ,(8.62± 0.87)nmol/ml,(22 9.11± 64.75) pg/ml,(6.13± 1.15)n/0.9μl;MP肺炎组(95.52±33.84)μmol/L ,(5.76± 0 .53)nmol/ml,(388.72±80 .09) pg/ml,(6.36±1.02)n/0 .9μl,分别与对照组 [(68.57±13.80 ) μmol/L ,(4.62± 1.80 )nmol/ml,(105.76±20.10)pg/ml,(4.40±1.04)n/0 .9μl]相比,均增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哮喘组血中NO ,LPO较MP肺炎组增高显著(P<0.01);MP肺炎组TXB2 较哮喘组增高明显 (P<0.01)。恢复期两种疾病所有指标均降低,TXB2,LPO已降至正常范围,而NO ,CEC在两周后[哮喘组(82.64±20.56)μmol/L,(5.41±1.29)n/0.9μl,MP肺炎组 (86.12±21.34)μmol/L,(5.57±1.12 )n/0 .9μ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

2002 Vol. 4 (01): 25-27 [摘要] ( 4071 ) [HTML 1KB] [PDF 107KB] ( 1308 )
28 228例儿童癫痫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蔡嘉琳,鲍克容,许燮萍,王治平

目的: 通过对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随访的癫痫患儿复发情况的分析,总结并讨论与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随访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28例患儿中51例复发(22.4%),其中92.2%于停药后5年内复发。与复发相关的因素有:起病年龄、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治疗前发作频率、治疗的早晚、控制期的长短及癫痫的类型(P<0.05)。与复发无关的因素有:达控时间的长短、停药年龄、性别及癫痫家族史(P>0.05)。结论: 对伴有复发危险因素的癫痫患儿应适当延长治疗和随访时间。不伴有以上相关因素的癫痫患儿,在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停药以后,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002 Vol. 4 (01): 28-30 [摘要] ( 4299 ) [HTML 1KB] [PDF 106KB] ( 1352 )
31 情绪障碍患儿气质类型的临床研究
任榕娜,陈新民,林茂英,叶礼燕,曹慧琴

目的: 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气质类型,探讨其规律性。方法: 采用儿童气质量表家长问卷法(PTQ)对48例儿童情绪障碍(观察组)及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气质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儿童气质类型D型占多数(64.6%),与对照组(3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儿童E型气质占多数(53.3%),观察组(18.7%)与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型气质类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儿童情绪障碍气质类型D型占多数,持有此气质儿童容易出现情绪障碍。

2002 Vol. 4 (01): 31-32 [摘要] ( 3696 ) [HTML 1KB] [PDF 113KB] ( 1175 )
其他
33 胎粪性腹膜炎23例临床分析
贾东亮,王涛,王亦进,张青,闫宪刚

目的: 探讨胎粪性腹膜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结合X线检查,来阐明其特点,并对其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胎粪性腹膜炎的病因以肠闭锁多见,占30.4% (7/23);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腹腔内钙化,大量纤维组织粘连,伴或不伴有假性囊肿形成;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肠闭锁是胎粪性腹膜炎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方式,认真的术后护理是提高胎粪性腹膜炎存活率的关键

2002 Vol. 4 (01): 33-34 [摘要] ( 4384 ) [HTML 1KB] [PDF 75KB] ( 1415 )
35 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俞钢,葛午平,孙平,朱小春,林炎坤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73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有“同心圆”征的同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超声确诊肠套叠32例,诊断准确率100%,其中30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93.8%。3例回回结型中1例水压灌肠成功,2例失败改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高。对回回结型超声可以确诊,但复位成功率低

2002 Vol. 4 (01): 35-36 [摘要] ( 4016 ) [HTML 1KB] [PDF 85KB] ( 1347 )
70 幽门螺杆菌在小儿慢性胃炎伴胃食管返流病中的作用
魏菊荣,周少明,罗宏英,赵维玲
2002 Vol. 4 (01): 70-71 [摘要] ( 3286 ) [HTML 1KB] [PDF 55KB] ( 1231 )
72 小儿烧伤休克合并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张中原
2002 Vol. 4 (01): 72-72 [摘要] ( 2970 ) [HTML 1KB] [PDF 50KB] ( 1066 )
临床研究
3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变化
徐昱, 张凤仙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小板活化率的变化。方法: 对 1 999年 6~ 1 2月收入该科的足月新生儿进行活化血小板检测。使用Pharmingen公司鼠抗人CD62P-PE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应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小板活化率为 (0.288±0.276),对照组血小板活化率为 (0.086±0.079),观察组血小板活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 =0.2 9473,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使血小板活化率增加,提示应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以减少血小板活化率增高致微小血栓形成,提高治愈率。

2002 Vol. 4 (01): 37-38 [摘要] ( 3643 ) [HTML 1KB] [PDF 56KB] ( 1094 )
39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邓先捷,李易娟,曾瑜,汤洁如,余慕雪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婴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了98例母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所产下的新生儿,其中48例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儿(感染组),50例为非感染儿(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围产期的合并症和临床疾病情况。结果: 感染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16.7% (8/ 4 8),对照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4%(2 / 5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4.2 9,P<0.05)。感染组有新生儿黄疸18例,对照组有1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组发生CMV肝炎3例、血小板减少1例、小头畸形1例、脑瘫1例、癫痫1例。且有3例新生儿黄疸发生CMV肝炎,2例CMV肝炎出现肝硬化。结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先兆流产。黄疸不是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症状,但表现黄疸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可能会发生CMV肝炎,且预后不良。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中,中枢神经系统容易累及

2002 Vol. 4 (01): 39-40 [摘要] ( 3500 ) [HTML 1KB] [PDF 57KB] ( 1529 )
41 53例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
车大钿,黄绮薇

目的: 报道53例危重新生儿血糖监测结果,对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的发生因素及与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53例按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单衰组,多衰组,无衰组;微量全血血糖>7mmol/L诊断高血糖。对检出的高血糖病例,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降低葡萄糖输入浓度及速度,复查血糖,如未恢复正常予正规胰岛素治疗,直至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对高血糖症的新生儿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 单衰组与多衰组患儿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衰组,多衰组血糖为(22.4±3.78)mmol/L ,单衰组血糖为(19.9±9.53)mmol/L ,无衰组血糖为(11.1±2.73)mmol/L ,单衰组、多衰组与无衰组比较均P<0.05。血糖越高,死亡率亦越高。 43例高血糖患儿中血糖24h之内恢复正常的有31例,其中24例治愈或好转,好转率77.4%,>24h恢复的有12例,5例好转,好转率41.7%,两者比较P<0.05。共有11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血糖>10mmol/L,10例血糖>15mmol/L。结论: 危重症患儿血糖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其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2002 Vol. 4 (01): 41-42 [摘要] ( 3360 ) [HTML 1KB] [PDF 64KB] ( 1043 )
43 新生儿胃肠道疾病临床分析
朱翠平,谢宗德,马祖祥

目的: 总结新生儿常见胃肠疾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治疗经验。方法: 对75例新生儿胃肠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疾病发病依次为咽下综合征、胃出血、腹泻、消化道畸形及胃动力异常性疾病。咽下综合征多在病后3d好转,早期温盐水洗胃有利于病情缓解。胃出血常发生于3d内,与宫内窘迫及喂养不当有关,统计分析患儿羊水清亮与羊水污染者患病率分别为15.9%,41.6% (P<0.05);禁食与喂养者发病分别占1.0%,37.8%(P<0.01);短期禁食与使用制酸剂病情可很快恢复。X线是诊断消化道畸形的主要手段,及时补充体液丢失、合理使用静脉营养是影响手术时机及手术成败的关键。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患儿腹泻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结论: 新生儿生后早期出现呕吐应警惕咽下综合征及胃动力异常性疾病,应及时洗胃及做其他相应处理,怀疑消化道畸形者早期做X线检查,并注意静脉营养的使用;对于有窒息史者早期喂养应慎重,强调母乳喂养

2002 Vol. 4 (01): 43-45 [摘要] ( 3526 ) [HTML 1KB] [PDF 80KB] ( 1471 )
46 新生儿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陈文娟,何静波,张号绒,黄瑞文

目的: 研究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窒息后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了22例窒息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2,3,4d的脑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大脑动脉血流频谱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变化,阻力指数显示不同变化形式,79%(104 /132条)显示RI增高(0.70~1.0),7.5% (10 / 132条)RI正常,6% (8/ 132条)显示RI降低(0.40~0.50 ),7.5 % (10 / 132条)未显示。结论: 脑动脉阻力指数升高是脑缺血的标志,阻力指数降低是过度灌注的标志,两种改变均为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表现。阻力指数升高为1.0或小于0.5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2 Vol. 4 (01): 46-48 [摘要] ( 3424 ) [HTML 1KB] [PDF 79KB] ( 1034 )
49 12例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分析
俞丽萍,施小恬,王淑艳,黄斌

目的: 探讨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诊疗手段。方法: 总结12例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血白细胞一过性减少,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凝固性坏死及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病理检查是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治疗有效,抗生素治疗无效

2002 Vol. 4 (01): 49-50 [摘要] ( 3546 ) [HTML 1KB] [PDF 0KB] ( 484 )
51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附文献复习)
黄花荣,麦贤弟,曾巧慧

目的: 探讨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报告5例,结合国内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较多,97%患者无明显病因,是特发于淋巴结的病变,少数可继发或并发于EB病毒感染、结核菌感染、淋巴瘤和疫苗接种后;表现为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和血沉升高;消炎止痛类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特发者表现为自限性,预后良好。病理特点为淋巴结的皮质区与副皮质区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包膜完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可分为增生期、坏死期和恢复期;组织学诊断标准为淋巴结皮质旁出现成群的浆样单核细胞,伴有散在的核碎片和新月型的组织细胞。结论: 该病极可能为独立一类良性疾病,其诊断一定要作免疫组化以排除淋巴瘤。所有患者均需随访。

2002 Vol. 4 (01): 51-53 [摘要] ( 3382 ) [HTML 1KB] [PDF 82KB] ( 1485 )
54 106例正常儿童心肌酶正常值调查分析
王曼芝,张启倬,胡尔林,熊安

目的: 检测正常儿童心肌酶指标,探讨儿童正常参考值及临床应用中有关问题。方法: 对106例健康儿童取周围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测定AST ,LDH ,HBDH ,CK ,CK-MB血清水平。结果: 心肌酶正常参考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婴幼儿组明显高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各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沿用的成人正常参考值。结论: 诊断儿童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应采用小儿心肌酶正常参考值,并开展应用新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

2002 Vol. 4 (01): 54-54 [摘要] ( 4057 ) [HTML 1KB] [PDF 63KB] ( 1608 )
55 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
胡淑琴,冯启高,王绪韶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对近3年来收住的9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而对照组只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早 (P<0.01),心电图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快(P<0.01),心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0.77%,(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临床疗效提高,病程明显缩短。

2002 Vol. 4 (01): 55-57 [摘要] ( 3756 ) [HTML 1KB] [PDF 83KB] ( 1160 )
58 哮喘患儿再次入院危险因素分析
黄柳一,佘桂源,艾玲保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再次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近8年该院儿科因哮喘住院的289例患儿为对象,综合分析其一般情况、哮喘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出院后治疗及首次入院后12个月内再次入院的情况等资料,筛选和分析哮喘再次入院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8%哮喘患儿在首次入院后12个月内再次入院,24个月内升至40.1%。与再入院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 (OR =4.466 ,P <0 .0 1 );既往住院次数(OR=4.256,P<0.01);哮喘严重程度(OR =1.993,P<0.01);呼吸次数 (OR =1.032,P<0.01);出院后吸入皮质激素治疗(OR =1.943,P<0.05)。结论: 年龄小于5岁、既往因哮喘住院次数较多者、哮喘程度较严重者及呼吸次数较快者,其再次入院的危险性较高,而出院后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者再次入院危险性较低

2002 Vol. 4 (01): 58-60 [摘要] ( 3442 ) [HTML 1KB] [PDF 83KB] ( 1068 )
61 射频消融在儿童和青少年心律失常中的初步应用
王如兴,赵玲,王松丽,郭涛,刘中梅,韩明华,肖践明,李淑敏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 (RFCA)对儿童和青少年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患者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史为1~9年,平均(5 .3± 1.2 )年。旁路消融在窦律、心室起搏或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后,寻找最早心室激动点(EVA)或最早心房激动点(EA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以后位或下位法标测靶点;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以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相结合;心房扑动(AFL)行连续性线性RFCA ;心房颤动 (AF)行房室结慢径改良。结果:  42例患者行RFCA ,成功 40例,1例AF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时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术后2周未恢复,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 RFCA对儿童和青少年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而安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002 Vol. 4 (01): 61-62 [摘要] ( 3828 ) [HTML 1KB] [PDF 61KB] ( 1247 )
63 外周动静脉同步输液泵换血疗法
李锐钦,邓皓辉,张素芬

目的: 探讨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排血,输排血速度一致,均为200ml/h。换血前后行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14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44.8μmol/L下降至换血后259.4μmol/L,换出率是41.7%。平均换血量1 55ml/kg。换血后除白细胞、血小板、血钠、尿素氮有轻微变化外,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液泵控制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2002 Vol. 4 (01): 63-64 [摘要] ( 3938 ) [HTML 1KB] [PDF 90KB] ( 894 )
65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变化的研究
汤继宏,王浙东,李岩,冯星,张洪涛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了解单纯性FS与复杂性FS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 17例单纯性FS、2 0例复杂性FS和10例有发热而无惊厥对照患儿于发作当日及发作10日的血清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单纯性FS发作当日与发作10日血清NSE无明显增高;复杂性FS发作当日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性FS组(P<0.01),但发作10日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S发作当日 ,发作持续时间≥ 1 5min、发作次数≥2次及呈部分性发作患儿血清NSE明显增高(P<0.05),尤其是持续时间长及反复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血清NSE能较全面反映FS后脑损伤的程度。单纯性FS发作后血清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复杂性FS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和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2002 Vol. 4 (01): 65-66 [摘要] ( 3518 ) [HTML 1KB] [PDF 63KB] ( 1185 )
67 儿童狼疮性肾炎76例临床特点分析
王建新,刘思赵,叶任高

目的: 研究两医院收治的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确诊为儿童狼疮性肾炎76例进行分析,并与同期98例成人狼疮性肾炎比较。结果: 儿童狼疮性肾炎有以下特点:女性多见;6岁以前发病者少,到青春期前明显增多;肾脏损害较成人严重(P<0.01) ;神经系统损害较成人常见(P<0.01);血清补体下降较成人明显(P<0.01)。结论: 小儿LN进展较快,重型狼疮也较常见,应重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2002 Vol. 4 (01): 67-68 [摘要] ( 3016 ) [HTML 1KB] [PDF 65KB] ( 902 )
69 腹泻病并肠套叠临床特点分析
郑启安,王子敬,张伯秋,王强,黄文红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病并发肠套叠临床特点,了解与早期诊断有关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腹泻病并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腹泻病与肠套叠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处,均可有大便带血、腹痛、呕吐等,但二者仍有一定的不同,后者腹痛较剧(65%),面色苍白多见 (50% ),以血便为主(70%) ,或在腹泻病程中突然腹胀加剧、呕吐变频 (60%)。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对小于2岁的腹泻病患儿,如出现上述可疑肠套叠表现,即可先摄腹部直立位平片以协助诊断

2002 Vol. 4 (01): 69-69 [摘要] ( 2952 ) [HTML 1KB] [PDF 56KB] ( 1194 )
病例报告
45 小婴儿红细胞异常凝集2例报告
余晓军
2002 Vol. 4 (01): 45-45 [摘要] ( 3018 ) [HTML 1KB] [PDF 31KB] ( 890 )
7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并腹膜炎1例报告
梅红,刘捷,江军
2002 Vol. 4 (01): 73-73 [摘要] ( 3167 ) [HTML 1KB] [PDF 46KB] ( 1362 )
综述
75 Caspase-3与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汤亚南
2002 Vol. 4 (01): 75-78 [摘要] ( 2892 ) [HTML 1KB] [PDF 125KB] ( 944 )
79 连接酶链反应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
李敬风
2002 Vol. 4 (01): 79-80 [摘要] ( 2806 ) [HTML 1KB] [PDF 65KB] ( 860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