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3年 15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3-04-15

专家讲座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会议纪要
专家讲座
241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al infections in late preterm infants
Koravangattu SANKARAN, Mila KALAPURACKAL, Ben TAN
2013 Vol. 15 (4): 241-248 [摘要] ( 4956 ) [HTML KB] [PDF 379KB] ( 1389 )
论著·临床研究
249 血浆胃动素水平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孙凤杰,黄润中,徐婧,柳国胜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相关性,阐明早产儿FI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早产儿中59例为喂养耐受(feeding tolerance, FT)组,53例为喂养不耐受(FI)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后第1、4、7、14日的血浆MOT水平;收集FI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早产儿FI组生后第1、4、7、14日血浆MOT水平明显低于FT组(P<0.05),MOT水平随胎龄、日龄、肠内喂养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早产儿胎龄越小,FI持续时间越长;(3)FI组早产儿生后第1日MOT水平与FI持续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r=-0.913,P<0.001);(4)胎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FI的保护因素;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和围生期感染是F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OT水平变化可能与早产儿FI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早期监测血浆MOT变化有助于尽早判断FI的发生。

2013 Vol. 15 (4): 249-253 [摘要] ( 5961 ) [HTML KB] [PDF 953KB] ( 1238 )
254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
李艳华,王新利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静脉营养应用超过14 d的2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PNAC组(n=23)与非PNAC组(n=221)相比,胃肠外营养(PN)总应用时间更长、氨基酸累计用量及脂肪乳累计用量更大、氨基酸每日最高用量及脂肪乳每日最高用量更高、PN应用第14天时的静脉热卡更多、出生体重更小、贫血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更多(P<0.05)。氨基酸累计用量超过PNAC组氨基酸累计用量的非PNAC组早产儿,脂肪乳累计用量大,PN总应用时间长,机械通气使用情况高, 胎龄更小。脂肪乳累计用量超过PNAC组脂肪乳累计用量的非PNAC组早产儿,胎龄更小。PN总应用时间超过PNAC组PN总应用时间的非PNAC组早产儿,胎龄更小。结论:PN总应用时间、氨基酸累计用量、氨基酸每日最高用量、脂肪乳累计用量、脂肪乳每日最高用量、PN应用14天时的静脉热卡、低体重、新生儿感染及贫血为PNAC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需进一步探究。
2013 Vol. 15 (4): 254-258 [摘要] ( 5872 ) [HTML KB] [PDF 905KB] ( 1401 )
259 儿科血液病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旷凌寒,江咏梅,胡正强,母丽媛,苏敏,周伟
目的:调查儿科血液病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变迁,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导致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8~2011年自儿科血液病房的2358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及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4年中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降低,而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升高。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69%和43%,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69%和62%,但均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敏感。恶性肿瘤性疾病是血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OR=3.564, P<0.05)。结论:儿科血液病房儿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构成比不断变化,耐药率高。恶性肿瘤性疾病是血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
2013 Vol. 15 (4): 259-263 [摘要] ( 5525 ) [HTML KB] [PDF 901KB] ( 1510 )
264 116例细菌性脑膜炎儿童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蒋鸿超,奎莉越,黄海林,苏敏,温柏平

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5097例小儿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情况。采用K-B纸片法对病原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从5097例脑脊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7株(66.4%),革兰阴性菌30株(25.9%),真菌9株(7.8%),阳性率为2.28%(116/5097)。排名前6 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2株(27.6%),肺炎链球菌15株(12.9%),大肠埃希菌15株(12.9%),溶血葡萄球菌9株(7.8%),新型隐球菌8株(6.9%),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5.2%)。新生儿及婴儿早期的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均低于4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仅为13.4%,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率达到60.0%;但未见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吡肟敏感率较高。结论:近5年来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另外,新型隐球菌检出占有一定的比例,应高度注意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防止误诊和漏诊。

2013 Vol. 15 (4): 264-267 [摘要] ( 5633 ) [HTML KB] [PDF 422KB] ( 1431 )
268 同源盒基因HOXA9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贾秀红,朱立平,李建厂,王翠翠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HOXA9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不同时期AL患儿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以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作为对照。结果:46例AL患儿(52份骨髓标本)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3%,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阳性表达率(86%)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及对照组(13%)(P<0.05); AML组HOXA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组及对照组(P<0.05)。HOXA9在各型儿童AML中表达不同,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M5型>M4型>M1和(或)M2型,而在M3型中未检测到表达。HOXA9在AML患儿高危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较高。AML患儿初治组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HOXA9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HOXA9基因高表达与AL的发生相关;AML患儿HOXA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患儿。HOXA9基因高表达者与白血病危险程度有关,且提示预后不良。因此,HOXA9基因有望成为儿童AL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靶点。
2013 Vol. 15 (4): 268-272 [摘要] ( 6038 ) [HTML KB] [PDF 1021KB] ( 1146 )
273 儿童鼻咽癌临床治疗研究
廖伟伟,唐锁勤,刘英,冯晨
目的:探讨ARAR0331方案对儿童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例鼻咽癌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中,男6例,女2例,发病年龄3~13岁;ⅡA期、ⅣA期各1例,Ⅲ期6例。1例(Ⅲ期)采用以EAP、BEP和EA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的方案,7例采用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ARAR0331治疗方案。结果:采用以EAP、BEP和EA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的这例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多发骨转移。ARAR0331方案治疗的7例患儿中,4例处于完全缓解,2例处于部分缓解。目前7例患儿均存活,生存率为100%,生存期为8~75个月。ARAR0331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放射性皮炎、口咽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ARAR0331方案为有效、安全的治疗儿童鼻咽癌的方法,但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证实。
2013 Vol. 15 (4): 273-276 [摘要] ( 6241 ) [HTML KB] [PDF 893KB] ( 1696 )
277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的变化及意义
彭静,付佳,邓淑珍,王瑞耕,刘玲,孙东明,夏琨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无心脏基础疾病的心衰患儿(心衰组),20例无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组),30例伴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心衰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别的血清IGF-1及IGFBP-3进行比较;并对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其血清IGF-1、IGFBP-3及cTnI水平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先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心衰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明显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分级比较的各亚组间随心功能下降血清IGF-1水平依次降低(P<0.01),且该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血清cTnI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692、-0.530,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及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也为该类患儿使用外源性IGF-1治疗心衰提供了临床依据。
2013 Vol. 15 (4): 277-280 [摘要] ( 6170 ) [HTML KB] [PDF 933KB] ( 1258 )
281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儿童的预后比较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临床价值
陈晓光,冯嵩,葛薇,安金斗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儿童预后有无差异,并分析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结果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的病例,根据体表心电图表现,依据早搏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壁及心尖部、左室流出道和左室前壁及心尖部4组,均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药物治疗,比较4组近期及远期预后。并分析比较ECT结果与早搏预后的关系。结果:4种不同起源部位早搏相互之间的短期及长期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ECT检查的40例患儿中,右室起源早搏与左室起源早搏的E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阳性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ECT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短期及长期预后无明显差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中,ECT阳性结果提示室性早搏预后较好。
2013 Vol. 15 (4): 281-284 [摘要] ( 5532 ) [HTML KB] [PDF 952KB] ( 1310 )
285 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临床随访研究
王应旻,梁黎,方燕兰,傅君芬,董关萍,王春林
目的:了解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发育的临床现况及转归,分析影响乳房消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因乳房早发育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63例2岁以下患儿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并进行纵向随访研究。结果:小于2岁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中绝大多数(89.3%)在3周岁内消退,乳房消退平均年龄为17±6月龄;小部分(10.7%)反复或持续增大,3岁后仍不消退,极少数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初诊时乳房Tanner分期和基础E2值升高与否是影响乳房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在临床并不少见,大多呈自限性病程,3周岁内可消退,但对2岁以上乳房增大持续不消退者要定期随访。
2013 Vol. 15 (4): 285-288 [摘要] ( 6389 ) [HTML KB] [PDF 896KB] ( 1987 )
289 宁夏吴忠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晓强,张文胜,刘媛,吴桂芳,闫兴福,毛新梅
目的:了解宁夏吴忠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宁夏吴忠市两县区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调查,生长状况采用Z评分法评价。结果: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发生率分别为12.58%、5.71%、5.55%。儿童年龄的身高Z评分(HAZ)、年龄的体重Z评分(WAZ)以及身高的体重Z评分(WHZ)均值分别为-0.26±2.50、0.29±4.54和0.65±3.02。不同民族儿童消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低体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生长迟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OR=0.369,P<0.001)、民族(OR=1.694,P=0.027)、儿童年龄(OR=1.143,P=0.002)。低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OR=0.453,P=0.001)、儿童年龄(OR=1.204,P=0.002)。消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OR=1.735,P=0.024)。结论:吴忠市7岁儿童生长水平欠佳,其生长水平与民族、地区、年龄等因素有关。
2013 Vol. 15 (4): 289-293 [摘要] ( 5098 ) [HTML KB] [PDF 1032KB] ( 806 )
294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观察
谢琴,汤珺,徐杨,曾红玲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阿立哌唑对35例4~16岁合并有行为问题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CGI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开始下降(P<0.05),治疗第8周末下降更加显著(P<0.01),疗效评分则于第8周末有显著性提高(P<0.05)。ATEC总分于治疗第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各项目分中,语言、感知、行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社交评分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自伤自残行为、睡眠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显著改善,对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攻击行为、刻板行为、易激惹也有一定效果。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效安全。
2013 Vol. 15 (4): 294-297 [摘要] ( 6690 ) [HTML KB] [PDF 954KB] ( 1232 )
论著·实验研究
298 孟鲁司特对幼年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感觉神经肽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
魏兵,尚云晓,李淼,张晗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幼年哮喘气道重塑大鼠中感觉神经肽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孟鲁司特组,每组8只。应用卵白蛋白(OVA)雾化吸入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和1%OVA,孟鲁司特组于每次激发前2 h以孟鲁司特(15 mg/kg)灌胃,共持续8 周。采用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动态观察NK1R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表达水平及孟鲁司特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哮喘组NK1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干预后NK1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哮喘组减少(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诱发大鼠气道NK1R的表达增加,孟鲁司特能够下调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NK1R的表达水平。

2013 Vol. 15 (4): 298-301 [摘要] ( 5483 ) [HTML KB] [PDF 1165KB] ( 935 )
302 短发夹RNA沉默Tim3分子表达对哮喘小鼠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的影响 Hot!
陆小霞,徐佳莉,董宗祈,陈鹏,王莹

目的: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采用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特异短发夹RNA(shRNA)沉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3的表达,探讨Tim-3对辅助性T细胞1 (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PBMCs,用 Tim-3特异的shRNA 片段沉默哮喘小鼠PBMCs中高表达的Tim-3 基因。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im-3 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Th1和Th17的比例;ELISA 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 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PBMCs中Tim-3 mRNA表达明显升高; 使用特异Tim-3 shRNA沉默哮喘小鼠PBMCs后,沉默组PBMCs中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明显升高,IL-17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 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特异Tim-3 shRNA有效地沉默了Tim-3的表达,Tim-3表达的改变影响了T 细胞的分化。

2013 Vol. 15 (4): 302-307 [摘要] ( 6078 ) [HTML KB] [PDF 1411KB] ( 1101 )
临床经验
308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
石梅兰,姜新萍
2013 Vol. 15 (4): 308-310 [摘要] ( 4004 ) [HTML KB] [PDF 886KB] ( 1321 )
311 17例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闭宏娟,韦秋芬
2013 Vol. 15 (4): 311-312 [摘要] ( 3599 ) [HTML KB] [PDF 858KB] ( 828 )
病例报告
313 以脑积水起病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报道
刘黎黎,侯新琳,周丛乐,杨艳玲
2013 Vol. 15 (4): 313-315 [摘要] ( 4854 ) [HTML KB] [PDF 916KB] ( 1231 )
316 电除颤联合胺碘酮成功转复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心室扑动1例
王凤玉,赵冬云,周建芹
2013 Vol. 15 (4): 316-316 [摘要] ( 4117 ) [HTML KB] [PDF 854KB] ( 953 )
综述
317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超早期预测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可靠工具
李宁,贾飞勇,杜琳

脑瘫可导致脑发育中的婴儿出现运动功能及姿势的显著异常,早产是造成脑瘫最常见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存在的神经发育损伤,以便在严重伤残发生之前进行早期干预显得十分重要。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超早期可有效地预测婴儿严重的神经发育缺陷,该方法采用视觉Gestalt知觉对处于早产阶段、足月阶段以及足月后5个月内婴儿的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其中“不安运动”对神经发育结局尤为重要。

2013 Vol. 15 (4): 317-320 [摘要] ( 6878 ) [HTML KB] [PDF 955KB] ( 1155 )
会议纪要
321 庆祝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创刊15周年大会暨当代儿科论坛会议纪要
万静,邓芳明
2013 Vol. 15 (4): 321-321 [摘要] ( 2601 ) [HTML KB] [PDF 869KB] ( 730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