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5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5-01-15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疑难病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临床研究
1 儿童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突变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Hot!
杨文钰, 陈晓娟, 王书春, 郭晔, 刘天峰, 常丽贤, 刘芳, 竺晓凡

目的 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突变基因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明确且完成JMML 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的14 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14 例JMML 患儿中,男11 例(79%),女3 例(21%).诊断时中位年龄2.0 岁(范围0.6~6.0 岁).14 例患儿中检出PTPN11 基因突变4 例(29%),N-RAS 基因突变3 例(21%),1 例同时伴有PTPN11 和K-RAS 基因突变(7%),6 例未检测到突变基因(43%).4 例PTPN11 基因突变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2.5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为1.0 个月,外周血WBC 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明显增高,PLT 计数降低,随访至今3 例患儿死亡,1 例病情进展;3 例N-RAS 基因突变患儿男女比例为2: 1,中位发病年龄2.0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13.7 个月,随访至今2 例患儿死亡,1 例未见明显进展.结论 PTPN11 是JMML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常伴有血WBC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LT 计数降低,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N-RAS 突变病例病情进展缓慢;复合突变基因类型由于病例数少,临床特征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2015 Vol. 17 (1): 1-5 [摘要] ( 5516 ) [HTML 1KB] [PDF 1280KB] ( 1132 )
6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9P21区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张丽, 阮敏, 刘晓明, 张家源, 郭晔, 杨文钰, 刘芳, 刘天峰, 王书春, 陈晓娟, 邹尧, 陈玉梅, 竺晓凡

目的 研究9P21 区的CDKN2A 和CDKN2B 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4 月至2012 年12 月被诊断为AML 的58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38 例健康志愿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骨髓或外周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多重连接酶依赖性探针扩增法(MS-MLPA)检测CDKN2A 和CDKN2B 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 进行检测的健康儿童未发现基因甲基化.58 例患儿中,44 例检测到甲基化探针.CDKN2A 基因甲基化涉及136 bp 和237 bp 探针;CDKN2B 基因甲基化涉及130 bp、210 bp、220 bp 和417 bp 探针.CDKN2A 基因甲基化率仅为5%,而CDKN2B 基因甲基化率为76%.部分探针甲基化与初诊时的性别、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有关.结论 儿童AML 患者CDKN2B 基因甲基化率较高,而CDKN2A 基因甲基化率较低.

2015 Vol. 17 (1): 6-10 [摘要] ( 4982 ) [HTML 1KB] [PDF 1165KB] ( 927 )
11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甲氨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不良反应的影响
朱秀娟, 贺湘玲, 伍艳鹏, 邹润英, 李婉丽, 邹惠, 游亚兰, 刘华, 田鑫

目的 探讨不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确诊的ALL 患儿73 例,提取其基因组DNA,PCR 扩增后测序鉴定TS 基因型.观察并记录所有ALL 患儿经HD-MTX 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监测化疗后42~48 h MTX 血药浓度.结果 73 例ALL 患儿接受HD-MTX 治疗后,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肝脏毒性、黏膜损害和胃肠道反应,不同TS 基因型患儿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与ALL 患儿化疗后42~48 h MTX 血药浓度的变化无关联.结论 TS 基因多态性对ALL 患儿HD-MTX 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2015 Vol. 17 (1): 11-14 [摘要] ( 5180 ) [HTML 1KB] [PDF 1222KB] ( 1303 )
15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分析
安文彬, 张培红, 任媛媛, 郭晔, 王书春, 陈晓娟, 杨文钰, 常丽贤, 竺晓凡

目的 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 年1 月到2013 年6 月1 420 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 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 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 诊断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患儿临床转归通过每3~6 月门诊就诊随访获得.结果 1 420 例患儿中,152 例(10.7%)诊断为RCC.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比较,RCC 患儿发病时血红蛋白较低,胎儿血红蛋白比例增高.RCC 患儿诊断时异常核型者比例为21.5%.中位随访时间为36 个月(范围1~283 个月).RCC 患儿对环孢素和雄激素治疗的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19.0%、26.7%、54.3%.RCC 患儿5 年和10 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7.9% 和72.4%;5 年和10 年的预期克隆演变率分别为15.3% 和20.0%;2 年预期新发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3.6%;5 年和10 年预期白血病转化率为10.0% 和20.0%.结论 RCC 具有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本特征.RCC 患儿预后差,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环孢素治疗有效率较低.

2015 Vol. 17 (1): 15-21 [摘要] ( 5949 ) [HTML 1KB] [PDF 1550KB] ( 1446 )
22 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程衍杨, 熊昊, 徐之良, 李建新, 李晖, 蔡玮, 韩杰, 李姣姣, 郭琳

目的 明确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间首次住院并新诊断为ITP 的495 例患儿为病例组;随机选取无血小板减少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普通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23 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1 岁组(n=219)、1 岁~ 组(n=161)、3 岁~ 组(n=76)和7~14 岁组(n=39).回顾性分析各年龄段患儿H.pylori感染率,以及H.pylori 感染阳性及阴性ITP 患儿经过相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病例组中H.pylori 感染率随着ITP 患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对照组各年龄段H.pylori 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ylori 感染阳性ITP 患儿均未接受针对H.pylori 的相关治疗,而针对血小板减少经丙种球蛋白和/或激素治疗后缓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各年龄段H.pylori 阴性的ITP 患儿治疗后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ylori 感染可能不是ITP 患儿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是否治疗H.pylori并不影响儿童急性ITP 的治疗效果.

2015 Vol. 17 (1): 22-25 [摘要] ( 6398 ) [HTML 1KB] [PDF 1223KB] ( 1334 )
26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颖超, 刘冬杰, 马丽娜, 刘满菊, 盛光耀, 赵晓明

目的 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 法对65 例HPS 患儿(HPS 组)及65 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HPVB19 IgM、IgG 及HPVB19 DNA 检测,并根据HPVB19DNA 检测结果将HPS 患儿分为HPVB19 感染组(n=14)和非感染组(n=5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HPS 组HPVB19-IgM 阳性率(26%,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9%,6/65)(P=0.011);而HPVB19-IgG阳性率(38%,25/65)与对照组(29%,1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HPS 组HPVB19 感染率(22%,14/65)明显高于对照组(3%,2/65)(P=0.001).与HPVB19 非感染组HPS 患儿比较,感染组患儿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更严重,发病时间更早,病程迁延时间更长(均P<0.05).结论 HPVB19 感染与HPS 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HPVB19 感染的HPS 患儿起病更急,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程迁延时间更长.

2015 Vol. 17 (1): 26-30 [摘要] ( 5480 ) [HTML 1KB] [PDF 1227KB] ( 1216 )
31 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耿海云, 曹力, 王薇, 陈大坤, 陈朝英, 初梅, 季丽娜, 王京晶, 涂娟, 李建国, 李华荣, 杜培玮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2009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住院并初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组(观察组,n=23)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n=19),比较两组患儿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感染发生率、复发率、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 个月时每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液、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槐杞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槐杞黄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感染合并症的发生,且显示了其治疗的安全性.

2015 Vol. 17 (1): 31-34 [摘要] ( 7615 ) [HTML 1KB] [PDF 1258KB] ( 1414 )
35 川崎病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黄秒, 董国庆, 蒋红英, 张纪泳, 石小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KD 患儿45 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18 例,未合并CAL 患儿27 例;另选取健康儿童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其水平均低于恢复期(P<0.01).在急性期与恢复期,CAL 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CAL 组(P<0.05).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血清TC、HDL、LDL 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KD 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CRP 水平及CAL 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 分别为0.31、0.30、0.34、0.35,均P<0.05.结论 KD 患儿存在血脂紊乱及低脂联素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结果;血清脂联素增加与CAL 的发生关系密切.

2015 Vol. 17 (1): 35-39 [摘要] ( 4873 ) [HTML 1KB] [PDF 1256KB] ( 1063 )
4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DUOX2基因突变的研究
柴建, 杨晓龙, 郭明贞, 刘璐, 刘世国, 阎胜利, 葛银林

目的 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患儿DUOX2 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并初步探讨基因型- 表现型的关系,为CH 患儿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10例CH 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 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UOX2 全部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在1 例患儿中发现DUOX2 基因第28 外显子cDNA 的3632 位点发生了G>A 的突变(c.G3632A),导致第1 211 密码子的精氨酸变为组氨酸(p.R1211H).在3 例患儿中发现DUOX2 基因第17 外显子cDNA 的2 033 位点发生了T>C 的突变(c.T2033C),导致第678 密码子的组氨酸变为精氨酸(p.H678R).此两种突变均为杂合型的错义突变.结论 CH 患儿存在DUOX2 基因杂合突变,该杂合突变可能引起蛋白质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CH;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15 Vol. 17 (1): 40-44 [摘要] ( 6032 ) [HTML 1KB] [PDF 1393KB] ( 1381 )
45 云南省部分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分析
章印红, 李利, 陈红, 朱姝, 张杰, 李苏云, 王瑞红, 朱宝生

目的 总结并分析云南省部分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结果.方法 对2012 年7 月至2014 年4 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地出生的活产婴儿236 218 例进行CH 筛查,其中男121 463 例,女114 755 例.初筛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 8 μIU/L 者原血片重新复查,复查后仍为阳性者召回进一步测定静脉血TSH 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以明确诊断.结果 236 218 名新生儿中,血片合格率为96.67%,不合格血片补采率为81.75%,初筛阳性召回率为73.02%.确诊CH 66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30 例(P>0.05).CH 发病率为1: 3 57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1/2 034,P<0.01).患儿出生胎龄多为37~42 周,>42 周者只占3%;大部分患儿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生身长<50 cm 者占32%.结论 云南地区CH 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H 患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云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5 Vol. 17 (1): 45-48 [摘要] ( 4489 ) [HTML 1KB] [PDF 1246KB] ( 1138 )
49 维吾尔族和汉族足月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
刘早玲, 李秋岑, 周天虹, 张乐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足月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的危险因素的不同,为预防和控制LBW 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间足月LBW 新生儿 87 例为病例组(汉族38 例,维族49 例),同期足月正常体重儿186 例为对照组(汉族92 例,维族94 例),进行"低出生体重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维汉族新生儿LBW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维族LBW 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汉族(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父亲饮酒(OR=2.472,P=0.015)、吸烟(OR=2.323,P=0.007)、母孕期并发症(OR=14.377,P<0.001)、孕次(OR=2.995,P=0.001) 是汉族新生儿LBW 发生的危险因素; 父亲饮酒(OR=1.968,P=0.007)、母孕次(OR=1.953,P=0.005)、母孕期并发症(OR=10.283,P=0.002)、室内环境不良(OR=1.367,P=0.027)是维族新生儿LBW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维族和汉族足月LBW 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状况有差异.维汉族新生儿LBW 的发生在传统因素,如父亲饮酒等不良行为、孕母孕次和孕期并发症等上比较一致,但室内环境因素在维族新生儿LBW 的发生中也起了作用.

2015 Vol. 17 (1): 49-52 [摘要] ( 4344 ) [HTML 1KB] [PDF 1267KB] ( 1015 )
53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志娟, 柳国胜, 陈咏鸽, 张慧丽, 巫雪芬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生后24 h 内入院,出生体重1 000~2 000 g 的86 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 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 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 升高.

2015 Vol. 17 (1): 53-57 [摘要] ( 5162 ) [HTML 1KB] [PDF 1352KB] ( 1504 )
58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王涛, 陈平洋, 赵子艳, 赵亚凡, 罗开菊, 贺鸣凤, 杨勇晖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早产儿血清脂联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共选取72 例新生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1~33+6 周,13 例)、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16 例)、足月儿组(37~42 周,43 例).生后1 周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行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左侧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OS)来评估骨密度.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胫骨SOS 值呈正相关(r=0.66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和出生体重是早产儿胫骨SOS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与早产儿骨密度呈正相关.

2015 Vol. 17 (1): 58-62 [摘要] ( 4667 ) [HTML 1KB] [PDF 1332KB] ( 870 )
63 试管婴儿双胎及自然受孕双胎临床分析
张惠琴, 樊蕊, 田国华, 李凌, 张志红, 张月萍

目的 分析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4 年4 月106 例试管婴儿双胎妊娠(试管组)与256 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妊娠周期、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新生儿体格发育、新生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围生期疾病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试管组产妇平均年龄(32±4 岁)高于对照组(28±4 岁,P<0.05).试管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格发育、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围生期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围生期结局无明显差异;试管婴儿双胎妊娠的产妇在妊娠期需密切关注血压及血糖的波动情况.

2015 Vol. 17 (1): 63-67 [摘要] ( 4864 ) [HTML 1KB] [PDF 1424KB] ( 1379 )
68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
杜琳, 单玲, 王冰, 冯俊燕, 徐志达, 贾飞勇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维生素D 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 水平与ASD 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对117 例新诊断的ASD 患儿和109 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血清25(OH)D检测,并根据血清25(OH)D 水平,将维生素D 状况分为正常(>30 ng/mL)、不足(10~30 ng/mL)和缺乏(<10 ng/mL),比较两组儿童维生素D 营养状况.结果 ASD 患儿25(OH)D 水平(19±9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6±13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SD 患儿中维生素D 缺乏和不足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D 患儿存在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 缺乏和不足有可能是ASD 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

2015 Vol. 17 (1): 68-71 [摘要] ( 5992 ) [HTML 1KB] [PDF 1324KB] ( 1365 )
72 郑州地区男童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
张耀东, 谭利娜, 罗淑颖, 陈永兴, 卫海燕

目的 了解和评价河南省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河南省郑州地区3 546 名4~12 岁男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的测定,并将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9 岁前,男童睾丸容积逐渐变小,而9 岁后睾丸容积逐渐增加,11 岁后睾丸容积迅速增加.阴茎长度在4~11 岁期间增加缓慢,11 岁后迅速增加.包茎(144 例,4.01%)、隐睾(18 例,0.51%) 是常见的阴茎、睾丸发育问题.3 546 名男童中,超重/肥胖639 名(18.02%).6 岁、7 岁时超重/肥胖组睾丸容积大于体重正常组(P<0.05).11 岁时超重/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4 岁、5 岁时超重/肥胖男童睾丸容积均与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7 岁、8 岁时超重/肥胖男童阴茎长度均与体重、腰围、臀围呈负相关,12岁时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 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睾丸发育基本符合中国儿童性发育规律;超重/肥胖对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015 Vol. 17 (1): 72-76 [摘要] ( 6781 ) [HTML 1KB] [PDF 1417KB] ( 2039 )
论著·疑难病研究
77 疑难病研究—Hennekam综合征
邓小鹿, 尹飞, 张国元, 段元冬

Hennekam 综合征(Hennekam syndrome, HS)是一种罕见的以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该文报道1 例以生长发育延迟和低白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男性HS 幼儿.患儿1岁7 个月时出现水肿,喂养困难,体重不增,体查发现鼻梁扁平,双眼睑中度肿胀,眼距宽,牙齿末端粉末状脱落,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十二指肠球部病理学检查示个别淋巴管明显扩张,白蛋白、球蛋白同时下降,颈部肿块彩超、磁共振及腹部磁共振、CT 等检查示多部位淋巴管瘤.据此,患儿诊断为HS.目前发现CCBE1 和FAT4 基因突变参与了部分HS 的发病.HS 的确诊需结合家族史、临床特征、病理检查和基因分析结果.

2015 Vol. 17 (1): 77-80 [摘要] ( 5718 ) [HTML 1KB] [PDF 1270KB] ( 1227 )
论著·实验研究
81 糖皮质激素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组织RAGE-NF-κB通路的影响
胡剑, 俞敏, 唐云, 田兆方

目的 探讨RAGE-NF-κB 信号通路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24 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和激素干预组.模型组新生大鼠于生后即暴露于95% 氧气浓度环境中1 周,空气对照组大鼠生后仅暴露于同室内空气中饲养7 d,激素干预组于造模后行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隔天1 次,共3 次.日龄13 d 时处死全部大鼠,RT-PCR 检测各组肺组织RAGEmRNA 及NF-κB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 及NF-κB 蛋白水平;ELISA 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 和sRAGE 含量;苏木精- 伊红染色后行肺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和激素干预组相比,高氧模型组肺组织RAGE、NF-κB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中sRAGE 含量明显升高(P<0.01),BALF 中sRAGE 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激素干预组肺组织RAGE、NF-κB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sRAGE 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BALF 中sRAGE 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RAGE-NF-κB 通路在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中活化增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RAGE-NF-κB 信号通路对高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2015 Vol. 17 (1): 81-85 [摘要] ( 4566 ) [HTML 1KB] [PDF 1775KB] ( 1016 )
86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哮喘小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姚如婕, 刘沉涛, 黄榕, 江燕, 阳爱梅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小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 只健康6~8 周龄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BUD 组),每组8 只.通过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以及卵清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末次激发24 h 后处死小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GR 和NF-κB 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BALF 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BUD 组与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但仍较对照组增高(P<0.05).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BUD 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哮喘组明显减轻.哮喘组GR 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BUD 组GR 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哮喘组明显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NF-κB 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BUD 组NF-κB 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哮喘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UD 治疗哮喘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R 水平及抑制NF-κB 的活性有关.

2015 Vol. 17 (1): 86-89 [摘要] ( 4720 ) [HTML 1KB] [PDF 2075KB] ( 1023 )
临床经验
90 儿童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分析
张细元, 梅红, 王宝香

2015 Vol. 17 (1): 90-92 [摘要] ( 3313 ) [HTML 1KB] [PDF 1445KB] ( 812 )
93 儿童胸主动脉瘤6例误诊分析
钟梅, 钟小明, 肖文军

2015 Vol. 17 (1): 93-94 [摘要] ( 3600 ) [HTML 1KB] [PDF 1076KB] ( 839 )
病例报告
95 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1例报告
陶玺宬, 吴德, 周自云, 钱玲玲

2015 Vol. 17 (1): 95-96 [摘要] ( 3664 ) [HTML 1KB] [PDF 1647KB] ( 893 )
97 中耳乳突炎并发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戴红梅, 田朗, 邓媛英, 刘晟, 赵明一, 李一丁, 赵玲玲

2015 Vol. 17 (1): 97-99 [摘要] ( 3957 ) [HTML 1KB] [PDF 1824KB] ( 1048 )
综述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陷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章婧嫽, 竺晓凡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缺陷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BM-MSCs 缺陷在AA 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AA 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证据证明了BM-MSCs 缺陷在AA 的发病中极有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其生物学特点、基因表达谱的缺陷,抑或是增殖分化能力、造血支持作用乃至免疫调节功能的耗竭,都成为在免疫失衡基础上促使AA 不断进展至难以恢复的重要节点.随着MSCs 研究的不断深化,将恢复骨髓造血微环境为主要目的的MSCs 输注可能成为AA 治疗的新模式.

2015 Vol. 17 (1): 100-106 [摘要] ( 5380 ) [HTML 1KB] [PDF 1647KB] ( 1449 )
107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新研究动态
代东伶

目的 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及超重发生率的增加,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儿童最常见的肝病之一,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拓展.虽然二次打击及多重打击学说已被广范接受,但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饮食结构等对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满意的方法,但是无创诊断技术是学者们努力的方向,并且有了一些新的评分方法;对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目前仍然是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本文主要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知识及观点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并对其诊断、评分方法及治疗等进行讨论.

2015 Vol. 17 (1): 107-112 [摘要] ( 4876 ) [HTML 1KB] [PDF 1544KB] ( 1399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