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8年 20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8-01-25

专家讲座
国外儿科研究
论著·临床研究
消息
综述
专家讲座
1 加强百日咳研究和防控,维护公众疫苗接种信心——关注效价指标不合格疫苗事件及其长期影响 Hot!
姚开虎, 贾举

2017年11月3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报告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两家公司的两个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当前国内百日咳存在病例增多趋势,并可能持续数年,这一变化易与疫苗效价不足事件联系起来,可能持久的影响公众对疫苗接种的积极性。百日咳再现的全球大环境、既往对国内百日咳的低估、检测方法的推广、对百日咳认识的变化、年长儿和成人百日咳的发现、流行菌株抗原性的变化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今后百日咳病例明显增多。卫生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应提高认识,科学评估疫苗效价不足事件对百日咳流行病学的影响,维护和提升公众疫苗接种信心。

2018 Vol. 20 (1): 1-4 [摘要] ( 4041 ) [HTML 1KB] [PDF 943KB] ( 675 )
国外儿科研究
5 加拿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机械通气期间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应用趋势的回顾性研究
Jennifer M Toye, Lucia Mirea, Junmin Yang, Koravangattu Sankaran

早产儿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可引起患儿不适,但是否导致疼痛仍存有争议。已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早产儿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麻醉镇痛药并未减轻患儿疼痛。因此,不推荐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早产儿常规应用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假设目前加拿大NICU早产儿机械通气过程中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的使用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4~2009年间出生胎龄 < 35周、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 24 h的早产儿接受镇静剂和麻醉镇痛药使用的趋势。入院时处于濒死状态、先天畸形、需要外科手术(除外眼科激光手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胸腔置管引流或孕母有麻醉药品滥用史的早产儿不纳入该研究。根据早产儿是否接受麻醉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美沙酮、舒芬太尼、杜冷丁、阿芬太尼和可待因等)或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咪达唑仑、劳拉西泮、苯巴比妥、戊巴比妥、氯胺酮和丙泊酚)以及早产儿胎龄(胎龄 < 29周和胎龄29~34周)分组,采用Cochrane-Armitage趋势分析方法评估早产儿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的应用趋势。5 638名早产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 169名(38.5%)应用了麻醉镇痛药,897名(15.9%)应用了镇静剂,722名(12.8%)同时接受了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治疗。最常用的麻醉镇痛药是吗啡(62.2%)和芬太尼(63.8%);最常用的镇静剂是苯巴比妥(44.9%)和水合氯醛(44.2%)。镇静剂的使用在胎龄 < 29周和胎龄29~34周两组早产儿中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 < 0.01);但胎龄 < 29周组早产儿麻醉镇痛药的使用显著增加(P=0.03),胎龄29~34周组麻醉镇痛药的使用未发现明显的趋势变化。
经历有创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有疼痛感受吗?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吗?据成人有创通气的研究结果报道,约25%的ICU患者出院后仍记得在ICU住院期间的感受,并承认经历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过程是很痛苦的。然而,现实中很难区分患者的疼痛感受是由于ICU住院期间的有创通气引起,抑或是因在ICU住院期间躯体的疾病或其他因素所致。同理,对于住院期间早产儿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是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因机械通气引起的疼痛和/或应激所致同样很难鉴别。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有创机械通气期间麻醉镇痛药或镇静剂的使用并没有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却令人担忧。但目前在NICU住院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给患儿应用麻醉镇痛药或镇静剂仍然是很普遍的现象。
该研究数据来自于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该协作网覆盖了加拿大全国范围内30家三甲医院。样本量大,数据收集方法有效、可靠,这是该研究的主要优势。其主要不足在于机械通气早产儿没有明确的应用镇静或麻醉镇痛药物的指征,一些分析只能是从现有的数据外推。此外,该研究早产儿上机过程中其他非药物镇痛替代措施的应用,也可能会高估或低估麻醉镇痛药/镇静剂的作用。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缺乏疾病的严重度、上机时间以及麻醉镇痛/镇静药物应用的评估依据,以及研究资料未能收集到上机过程中环境因素或非药物干预措施减轻患儿不适/应激/疼痛的数据,所以不能对机械通气过程中麻醉镇痛/镇静剂使用趋势做出更为深入的解释。目前,令人担忧的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早产儿是受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高风险人群,而这些药物在这个群体中的应用又呈现增加趋势;但如果对NICU住院早产儿经历的疼痛和应激不予管理,也会对其神经系统发育产生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对早产儿的疼痛采用量表进行评估,根据循证医学指南指导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的应用,从患儿舒适的角度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尽管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可能的潜在不良反应的否定证据也逐渐增加,但加拿大新生儿医师仍然担忧机械通气早产儿连续应用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以及肌松剂的不良反应。用非药物的措施减轻机械通气患儿的不适/应激/疼痛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且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一些在研的、旨在减轻早产儿上机过程中经历的中等程度的疼痛/应激、同时又尽可能限制药物不良反应并考虑到对患儿远期神经发育影响药物的研究已经得到批准。另外,住院新生儿经历的慢性疼痛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且也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需要学者们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小结:加拿大NICU胎龄 < 35周的机械通气早产儿镇静剂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临床应用遵循了循证医学的证据,但麻醉镇痛药的使用在胎龄29~34周早产儿组并没有变化,且超低胎龄早产儿组(胎龄 < 29周)麻醉镇痛药的使用呈增加趋势。加拿大的新生儿医师在决定是否给有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使用麻醉镇痛/镇静剂时是慎重的,但该研究结果显示加拿大NICU早产儿机械通气期间麻醉镇痛药的使用并没有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8 Vol. 20 (1): 5-11 [摘要] ( 3946 ) [HTML 1KB] [PDF 922KB] ( 953 )
论著·临床研究
12 深圳16 865例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维尔维克指数研究
黄小云, 刘惠龙, 雷敏, 连朝辉, 麦慧芬
目的 维尔维克指数(VI)主要反映人体的胸廓发育、体型和营养状况。该研究旨在调查胎龄27~42周新生儿出生时的VI值,制定其百分位曲线。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在深圳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65例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胸围现场测量,用以计算VI值,并制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的VI百分位曲线。结果 获得了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VI均数,并制定了其3rd~97th百分位曲线。胎龄27周者VI的50th曲线值最低,随着胎龄增加,VI的50th曲线值不断增大,胎龄42周者50th曲线值最大。各胎龄组女性VI的50th百分位曲线数值均略高于男性。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VI值伴随胎龄增加而增大。女性新生儿出生时胸廓发育、体型、营养状况可能略好于男性。该研究制定的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VI百分位曲线可为深圳新生儿出生时胸廓发育、体型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提供参考。
2018 Vol. 20 (1): 12-16 [摘要] ( 3320 ) [HTML 1KB] [PDF 1122KB] ( 459 )
17 动脉血乳酸对于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袁文浩, 曾凌空, 蔡保欢, 刘晓艳, 王石, 赵玲霞, 黄砚屏, 王巧玲, 刘汉楚

目的 探讨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26例休克新生儿(轻度147例、中度105例、重度休克74例)在复苏同时及早期复苏后(约6 h)检测动脉血乳酸并计算乳酸清除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对新生儿休克的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前休克患儿的血乳酸均增高,以重度组最高、轻度组最低(P < 0.01);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窒息性休克患儿的血乳酸水平以感染性休克最高(P < 0.05);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血乳酸 ≤ 4 mmo/L休克患儿的病死率低于乳酸 > 4 mmo/L患儿(P < 0.01);乳酸清除率 < 10%患儿的死亡风险高于清除率 ≥ 10%患儿(P < 0.01)。血乳酸为11.15 mmol/L时,对重度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8%;血乳酸为10.65 mmol/L时,对休克患儿死亡风险预测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4.1%。结论 动脉血乳酸水平随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而增加,且与预后相关,可用于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2018 Vol. 20 (1): 17-20 [摘要] ( 3764 ) [HTML 1KB] [PDF 1026KB] ( 867 )
21 2010年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研究
徐刚, 陈英, 刘杰, 刘世炜, 王萍, 杨静, 黄久玲

目的 评估2010与2015年江西省儿童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儿童恶性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分省份疾病负担研究数据中选取2010年和2015年江西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数、死亡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数据,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评价该省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0年、2015年江西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数、死亡数和DALY均呈现为男童 > 女童,5~14岁组 > 0~4岁组,但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现为男童 > 女童,0~4岁组 > 5~14岁组。2015年儿童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在0~4岁组下降6.66%,5~14岁组下降17.56%;标化死亡率在0~4岁组下降11.34%,5~14岁组下降21.78%;标化DALY率在0~4岁组下降11.27%,5~14岁组下降21.67%。2015年和2010年的儿童恶性肿瘤标化DALY率排在前三位的为白血病、脑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江西省需要重点防治的儿童恶性肿瘤是白血病、脑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5岁以下儿童和男童是重点防控对象,2015年疾病负担相对2010年有所下降。

2018 Vol. 20 (1): 21-27 [摘要] ( 2474 ) [HTML 1KB] [PDF 1383KB] ( 515 )
28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王欣, 李宗虓, 温昱鹏, 常诚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43)和对照组(未发生SIRS,n=47)。收集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IDO、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SIRS组血清CRP水平在术后72 h,IL-6水平在转机中及术后72 h高于对照组;血清IDO水平在术后24 h及72 h高于对照组。IDO在术后24 h对SIRS有诊断意义,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8.14%。CRP、IL-6及IDO在术后72 h对SIRS均有诊断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特异性为95.74%,敏感性为76.74%。结论 小儿先心病术后IL-6、CRP及IDO对诊断SIRS均有一定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可更早、更准确预测小儿先心病术后SIRS的发生。

2018 Vol. 20 (1): 28-31 [摘要] ( 2541 ) [HTML 1KB] [PDF 1065KB] ( 571 )
32 血浆miRNA-497在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吴忠璟, 陈亚凤, 王海岛, 高芳虹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497在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48例脓毒症患儿,依据其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5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比较两组血浆miRNA-497、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NA-497、cTnI、CK-MB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NA-497与cTnI、CK-MB、NT-proBNP、PCT、CR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浆miRNA-497、cTnI、CK-MB、NT-proBNP、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组(P < 0.05)。血浆miRNA-497、cTnI、CK-MB及三项联合诊断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931、0.775、0.940。miRNA-497的最佳阈值为2.05时,其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90.4%和91.2%。相关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患儿血浆miRNA-497与cTnI的相关性较好(r=0.728,P < 0.01)。结论 血浆miRNA-497对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与cTnI相当,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潜在标志物。

2018 Vol. 20 (1): 32-36 [摘要] ( 2994 ) [HTML 1KB] [PDF 1155KB] ( 600 )
37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许姜姜, 舒林华

目的 通过比较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儿童RMPP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MPP住院患儿7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RMPP组(n=152)和MPP组(n=551)。对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和心肌酶谱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MPP组入院第1天的热峰高于MPP组(P < 0.01);听诊哮鸣音的比例则低于MPP组(P=0.009)。RMPP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MPP组(P < 0.05)。RMPP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水平与儿童RMPP密切相关(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诊断儿童RMP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和0.637。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400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52.63%,特异度为54.84%;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335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69.92%,特异度为51.55%。结论 RMPP患儿早期高热,且伴随多种实验室指标异常;尤其在 > 2岁患儿中,血清LDH水平升高对儿童RMPP具有较高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2018 Vol. 20 (1): 37-42 [摘要] ( 3631 ) [HTML 1KB] [PDF 1044KB] ( 1013 )
43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晓鸣, 朱海涛, 常明

目的 检测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4)、重度组(n=21)。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轻度组比较,急性期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中度组比较,急性期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毛细支气管炎各组患儿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轻、中、重度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痰液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875,P < 0.001)。结论 ICAM-1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018 Vol. 20 (1): 43-47 [摘要] ( 2362 ) [HTML 1KB] [PDF 1035KB] ( 527 )
48 伴或不伴头颅磁共振异常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儿的对比研究
张建昭, 陈倩, 郑萍, 谢丽娜, 仪晓立, 任海涛, 杨健

目的 对头颅MRI异常或正常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头颅MRI异常或正常患儿之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 33例患儿发生率前5位的首发症状依次为癫癎发作(61%)、不自主运动(61%)、语言障碍(54%)、精神行为异常(52%)和意识障碍(30%)。所有患儿的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阳性,29例(88%)血清抗体阳性。脑脊液白细胞升高的15例(46%),3例(9%)蛋白升高,寡克隆阳性29例(88%)。脑电图异常(癫癎波或慢波或合并存在)患儿26例(79%)。仅1例发生呼吸衰竭。1例在随诊过程中发现蝶鞍区生殖细胞瘤。33例患儿中头颅MRI异常的13例(39%):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高信号,病变部位包括颞叶(38%)、额叶(23%)、基底节(23%)、顶叶(15%)、枕叶(15%)、脑干(15%)、丘脑和小脑(各8%),其中以灰质病变为主者5例(38%)、白质病变为主者8例(62%),2例患儿存在脑膜强化。头颅MRI异常患儿的前驱感染比例、意识障碍发生率、病情反复的几率、Glasgow严重评分、脑脊液白细胞升高发生率、二线治疗的应用率均高于头颅MRI正常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头颅MRI异常的抗NMDAR脑炎患儿具有某些临床特点,这些特点对于病情的判断和诊疗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8 Vol. 20 (1): 48-51 [摘要] ( 2544 ) [HTML 1KB] [PDF 1670KB] ( 556 )
52 新发9号染色体异常患儿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陆碧玉, 谭建强, 袁德健, 王文丹, 韦小妮, 严提珍, 蔡稔
分析9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或重复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患者,女,6个月,因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存在9p24.3-9p23区域缺失和9p23-9p13.1区域重复,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对于提高运动发育落后或多发先天畸形和智力落后患者的病因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20 (1): 52-55 [摘要] ( 2887 ) [HTML 1KB] [PDF 1283KB] ( 665 )
56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的影响
冯博文, 付四毛, 张泉山, 龙晓玲, 谢广清, 任伟, 梁展图, 杨祝玲, 陈昂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1月龄至3岁的CMPA患儿作为病例组,84例健康体检确诊无CMPA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由儿科消化专科医生使用罗马Ⅳ标准FGID诊断问卷询问两组婴幼儿的父母,评估临床症状,进行FGID诊断。结果 病例组家族过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84例病例组中,38例(4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而84例对照组中,13例(1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P < 0.05)。根据FGID罗马Ⅳ标准,婴儿反流、功能性腹泻、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病,病例组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对对照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进行FGID常规治疗,病例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治疗。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婴幼儿中,CMPA对罗马Ⅳ标准FGID的诊断有重要影响,诊断FGID时应该考虑CMPA的可能。

2018 Vol. 20 (1): 56-59 [摘要] ( 3321 ) [HTML 1KB] [PDF 1007KB] ( 616 )
60 慢性病患儿过渡期准备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佳莉, 盛楠, 丁文雯, 张莹

目的 调查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现状,探讨过渡期准备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过渡期准备问卷对上海市2所儿童医院的332例慢性病患儿过渡期准备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生活质量总分为74.66±15.85分,低于全国常模(81.81±12.03分,P < 0.001)。医患沟通、健康责任承担(患儿照护自己的能力以及从儿科到成人科诊治过程的适应)与患儿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 < 0.05)。患儿病程、半年内缺课天数、口服药种类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分别rs=-0.172,-0.236,-0.280,均P < 0.05);家庭所在地(城市/农村)、家庭月收入、父母教育水平、父亲职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 < 0.05)。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医患沟通、健康责任承担增加了对生活质量总变异14.3%的解释力。结论 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过渡期准备中医患沟通和健康责任承担能力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2018 Vol. 20 (1): 60-66 [摘要] ( 2517 ) [HTML 1KB] [PDF 991KB] ( 480 )
消息
27 《实用儿童脑病学》新书介绍
2018 Vol. 20 (1): 27-27 [摘要] ( 1306 ) [HTML 1KB] [PDF 1208KB] ( 469 )
55 本刊关于实验动物样本数的规定
2018 Vol. 20 (1): 55-55 [摘要] ( 1369 ) [HTML 1KB] [PDF 785KB] ( 502 )
66 2018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8 Vol. 20 (1): 66-66 [摘要] ( 1164 ) [HTML 1KB] [PDF 787KB] ( 401 )
综述
67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杨雨晨, 毛健, 李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存活极早产儿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并且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新生儿晚期死亡率,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目前关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利弊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BPD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18 Vol. 20 (1): 67-71 [摘要] ( 3379 ) [HTML 1KB] [PDF 952KB] ( 763 )
72 TRPC6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曹珊, 刘运广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是由TRPC6基因编码的瞬时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各组织或器官广泛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也有表达。TRPC6与podocin、nephrin、ACTN4及CD2AP等多种裂孔隔膜(SD)蛋白相互作用共同维系肾小球足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多因素作用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引起SD的足突融合是肾脏疾病最主要的形态学改变。该文就TRPC6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肾脏疾病的影响作一简述。
2018 Vol. 20 (1): 72-76 [摘要] ( 2311 ) [HTML 1KB] [PDF 953KB] ( 504 )
77 程序性死亡因子1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陆富策, 农光民
目前对于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感染性疾病中对免疫调节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慢性病毒感染相关的研究,而在急性病毒感染中研究较少。在慢性病毒感染中,PD1高表达于CD8+T细胞表面,这是CD8+T细胞耗竭的标志之一。最近研究显示,在慢性病毒感染中,也存在高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耗竭CD8+T细胞表面PD1配体1(PD-L1)结合导致对CD8+T细胞免疫产生更强的抑制效应。阻断耗竭CD8+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明显逆转耗竭CD8+T细胞功能,并极大改善耗竭CD8+T细胞抗病毒效应。然而,在急性病毒感染中,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并不明确。本文主要概括了关于PD1在感染性疾病中最新的研究,并论述其在急性、慢性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2018 Vol. 20 (1): 77-82 [摘要] ( 3569 ) [HTML 1KB] [PDF 963KB] ( 988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