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周晓光,罗先琼,杨琳琳,陈运彬,张小庄,赵庆国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510010 |
|
ZHOU Xiao-Guang, LUO Xian-Qiong, YANG Lin-Lin, CHEN Yun-Bin, ZHANG Xiao-Zhuang, ZHAO Qiang-Guo |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5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25例未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早产儿在生后15 min~6 h,平均(3.4±1.9) h给予预防量PS,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5±6.9) d,(2.6±3.8) d和(40.8±17.8) 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3.1±6.5) d,(4.3±3.2) d和(53.8±27.8)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预防组RDS发生率20%、病死率8% 虽较对照组RDS发生率32% 和病死率12% 低,但两者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高危早产儿RDS具有减轻病情作用。
|
|
关键词 :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剂,
预防用药
|
Abstract:No abstract available |
|
|
[1] |
舒先孝, 陈超, 唐军, 王华. 气泡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6): 433-437. |
[2] |
高晓燕, 冯琳, 许靖, 潘新年. 早产儿出院后追赶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6): 438-443. |
[3] |
杨淑铄, 徐发林, 程慧清, 徐昊冉, 杨林, 邢景月, 程琳. 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5): 346-351. |
[4] |
闫俊梅, 黄辉, 李倩倩, 邓晓毅. 2006~2016年11年间早产儿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单中心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5): 368-372. |
[5] |
吕灿, 屈艺, 母得志. 早产儿异基因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338-340. |
[6] |
李文丽, 徐发林, 牛铭, 刘梦迪, 董慧芳. 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261-266. |
[7] |
章容, 董文斌. 早产儿肾损伤及监测[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332-337. |
[8] |
潘维伟, 童笑梅. 2007~2016年10年间早产儿肺出血的治疗与预后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255-260. |
[9] |
岳艳, 张莉, 屈艺, 母得志.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4): 326-331. |
[10] |
杨玲蓉, 李桦, 张彤, 赵如翠.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3): 178-183. |
[11] |
宋延婷, 王永芹, 赵月华, 朱海玲, 刘茜, 张潇, 高逸文, 张伟业, 桑玉童. 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3): 174-177. |
[12] |
倪文思, 张永红, 李婷, 赵冬莹, 谭金童, 朱天闻, 谢利娟. 早期康复介入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2): 97-101. |
[13] |
Jennifer M Toye, Lucia Mirea, Junmin Yang, Koravangattu Sankaran. 加拿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机械通气期间麻醉镇痛药和镇静剂应用趋势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1): 5-11. |
[14] |
杨雨晨, 毛健, 李娟.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1): 67-71. |
[15] |
吴成君, 汪兆艳, 杨印祥, 栾佐.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 19(9): 1003-100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