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8年 10卷 04期
刊出日期 2008-04-15

英文论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疑难病例研究
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综述
专家讲座
英文论著
441 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芳香化酶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李占魁, 沈凌, 柯华, 李飞, 倪黎明, 李清红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皮质及海马区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AROM)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雄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雄激素组,每组32只。雄激素组和HIBD组制作HIBD模型。缺氧缺血(HI)后两组动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酸睾丸酮(25 mg/kg)和等量的花生油。于HI后24 h、72 h、7 d、10 d观察各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及AROM和NGF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镜下可见HIBD组神经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核肿胀,染色质凝集成块状,线粒体减少、肿胀,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HIBD组相比,雄激素干预组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核膜完整,染色质均匀, 细胞凋亡少见,神经元轴突再生明显。HIBD组HI后24 h NGF与AROM表达出现阳性反应,HI后72 h 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0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雄激素组皮层和海马NGF与AROM的表达在HI后72 h、7 d 和10 d 明显高于HIBD组和假手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雄激素干预可增加脑组织NGF和AROM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形态的恢复及神经元轴突再生,减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8 Vol. 10 (04): 441-446 [摘要] ( 4215 ) [HTML 1KB] [PDF 2454KB] ( 1173 )
临床研究
447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杨玉霞, 乔俊英, 程秀永, 王新霞
目的:调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该院NICU 1 173例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07株,阳性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521株,占73.7%;革兰阳性菌106株,占15.0%;真菌80株,占11.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为主,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第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肠杆菌的敏感谱与之相似,但敏感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CN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 该院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2008 Vol. 10 (04): 447-450 [摘要] ( 4124 ) [HTML 1KB] [PDF 1140KB] ( 1396 )
451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应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刘传军, 杨震英, 陈震, 邵宪花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应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所有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组应用PS与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提供的相对恒定的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治疗;PS组为单用PS治疗;CDP组单用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1,6,12,24 h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慢性肺病及住院天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6,12,24小时PaO2,PaC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联合组PaO2,PaCO2分别与PS组,CDP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pH值与PS组、C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氧疗时间比较,观察组与PS组,CD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少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PS与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NRDS,减少机械通气率,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从而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
2008 Vol. 10 (04): 451-454 [摘要] ( 4653 ) [HTML 1KB] [PDF 1145KB] ( 1109 )
45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的研究
吴艳, 于洁 , 张磊, 罗庆, 肖剑文, 刘筱梅, 宪莹, 戴碧涛, 徐酉华, 苏庸春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的发病机制涉及到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将两方面联系起来,体外研究再障患儿骨髓MSC的造血支持作用与再障的造血微环境异常的关系。方法:采集24例再障患儿和19例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骨髓MSC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分析;应用MTT法检测骨髓MSC粘附造血细胞的能力;应用ELISA检测骨髓MSC分泌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浓度;对骨髓MSC进行贴壁培养,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扩增细胞数和红系爆式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混合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ME)。结果:①再障患儿骨髓MSC传代时间延长,CFU-F计数15.70±5.78显著低于对照组21.73±5.74,P<0.05;②再障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SCF的浓度30.69±16.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0.74±14.83 pg/mL,P<0.01;③再障患儿骨髓MSC支持下的单个核细胞(MNC)细胞扩增总数和红系爆式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混合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ME)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再障患儿骨髓MSC体外造血支持作用较对照儿童骨髓MSC显著降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再障患儿骨髓MSC增殖能力减低及分泌SCF减少有关。
2008 Vol. 10 (04): 455-459 [摘要] ( 4955 ) [HTML 1KB] [PDF 1412KB] ( 1432 )
460 听觉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在高危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徐发林, 邢秋景, 程秀永
目的:耳声发射(OAE)和听觉脑干反应(ABR) 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和ABR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差异和意义。方法:分别应用Smart-EP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和Smart-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仪对600例(1 200耳)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儿同时进行DPOAE和ABR检查,将两种方法取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600例(1 200耳)高危新生儿中,ABR的异常率(78.6%,943/1 200耳)远高于DPOAE的未通过率(22.3%,268/1 200耳);二种检查的共同阴/阳性率分别为20.8%(241/1 200耳)和21%(252/1 200耳)。1 200耳中有493耳DPOAE和ABR的测试结果一致,占41.1%;707耳的测试结果不一致,占58.9%。DPOAE测试的假阳性率为6.0%(16/268耳),假阴性率为74.1%(691/932耳)。结论: DPOAE仅反映耳蜗功能,单独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功能筛查的价值有限。ABR检查果相对可靠,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先做ABR检查,ABR异常者再做OAE检查。ABR和OAE二种检测方法相互结合,方能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
2008 Vol. 10 (04): 460-463 [摘要] ( 4981 ) [HTML 1KB] [PDF 1149KB] ( 5431 )
46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V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鹿全意, 王昭, 李蒲, 牛小青, 张鹏, 赵江宁
目的:儿童IV期神经母细胞瘤生存期短,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该文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V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来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例7岁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供者为患儿母亲,HLA配型半相合,采用氟达拉滨,马法兰为预处理方案,G-CSF动员的外周血和骨髓联合移植。结果植入成功,移植后+10 d中性粒细胞>0.5×109/L,+11 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8 d出现II度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后缓解。随访210 d健康生存。结论: 对IV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以父母为供体的半相合移植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的、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之一。
2008 Vol. 10 (04): 464-466 [摘要] ( 4882 ) [HTML 1KB] [PDF 1134KB] ( 1531 )
467 51例儿童血液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许子亮, 吴蕴棠, 孙忠, 竺晓凡, 李睿, 李洪强, 齐玉梅, 宋继昌, 韩忠朝
目的:了解同期住院儿童血液病患者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进行正确合理的膳食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膳食治疗方案,促进疾病的恢复。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和连续7 d膳食记录法,指导患儿家长按照范例详细记录其连续7 d早、中、晚三餐及加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用膳食数据库计算患者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后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患儿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 825.81千卡/标准人日及67.68 g/标准人日,各占推荐摄入量的73.62%及81.34%;各病种之间维生素摄入差别较大,其中维生素E、核黄素摄入相对充足,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不足;矿物质中钙、锌摄入严重不足,铁、硒摄入相对充足;能量及大多数其他各种营养素来源较合理。结论: 该期住院的血液病大部分患儿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C、钙、锌摄入水平较低,膳食结构及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2008 Vol. 10 (04): 467-470 [摘要] ( 4538 ) [HTML 1KB] [PDF 1144KB] ( 1134 )
471 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潘学霞, 麻宏伟, 万彬, 戴晓梅
目的:盐酸哌甲酯是目前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首选药物。以往多使用传统的速释哌甲酯片,现已研制出渗透泵控释的哌甲酯,并且已在我国上市使用。该研究对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ADHD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99例ADHD儿童按随机原则分为哌甲酯控释片组与速释哌甲酯片组。接受6周治疗观察,采用主要疗效评定指标(SNAP-IV家长评定量表)及次要疗效评定指标(IVA-CPT)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50例患儿完成6周治疗,哌甲酯控释片组治疗有效率(83.3%)、完全缓解率(44%)均高于速释哌甲酯组(有效率75%、完全缓解率25%),两组治疗6周前后各量表分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各量表分值变化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 哌甲酯控释片用于ADHD治疗安全有效,且每日只需1次服药,用药方便。
2008 Vol. 10 (04): 471-474 [摘要] ( 4533 ) [HTML 1KB] [PDF 1142KB] ( 1736 )
475 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脊液氨基酸变化
袁海斌, 成莲英, 尹飞, 张国勋, 彭镜, 康明秀, 许佑明, 陈若岚, 王利
目的:目前对于脑瘫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关系研究很少,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以了解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氨基酸变化。方法:选取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14例徐动型脑瘫患儿及同期已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10例手术患儿,分别设为痉挛组、徐动组和对照组。每1例均于手术麻醉前自腰椎3,4椎间隙穿刺取无血污脑脊液2 mL,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分别为13.04±2.19 μmol/L,10.21±0.45 μmol/L,8.41±2.26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显著降低为8.02±2.03 μmol/L,(P<0.01),谷氨酸、天冬氨酸显著增高为20.99±8.15 μmol/L、13.53±3.93μmol/L(P<0.05,P<0.01);徐动型脑瘫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显著降低为10.01±2.68 μmol/L(P<0.01),谷氨酸、天冬氨酸显著增高为28.77±17.62 μmol/L,14.02±2.88 μmol/L(P<0.01)。痉挛型脑瘫与徐动型脑瘫比较,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显著降低,而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05)。②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水平与肌张力呈等级正相关;γ-氨基丁酸和天冬氨酸的水平与肌张力无相关性。结论: 脑瘫患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较正常儿童增高,抑制性氨基酸含量较正常儿童降低,且不同类型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脑瘫患儿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之一。
2008 Vol. 10 (04): 475-477 [摘要] ( 4566 ) [HTML 1KB] [PDF 1139KB] ( 1290 )
478 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
石赟, 田宏, 桂永浩, 何岚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14例(A组),其他原因引起晕厥患儿10例(B组),健康志愿者20例(C组)。于倾斜试验(HUT)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A组与B组患儿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对3组儿童进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检测。结果:①A组患儿出现阳性反应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显著升高(76.7±9.6 vs 90.0±11.4 μmol/L, P<0.05);②A组患儿在症状好转后血浆NO水平较试验前显著降低(82.7±9.2 vs 61.5±6.9 μmol/L,P<0.01);③B组患儿倾斜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差异无显著性;④A,B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与NO水平无显著相关性;⑤A组患儿eNOS基因G894T突变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42.9% vs 10%, P<0.05)。结论: 倾斜体位时血浆NO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血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而其升高水平可能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表达有关。
2008 Vol. 10 (04): 478-480 [摘要] ( 4026 ) [HTML 1KB] [PDF 1141KB] ( 1168 )
481 儿童脑裂头蚴病MRI诊断
龚才桂, 王小宜, 刘进康, 岳少杰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脑裂头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儿童脑裂头蚴病17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表现,部分病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病就诊时的诊断符合率及统计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前后诊断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增强扫描12例,病灶均显示强化,8例病灶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7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病灶匐行管状、串珠状、扭曲条索状强化及随访病例病灶位置及形态的改变是儿童脑裂头蚴病MRI典型征象;17例脑裂头蚴病患儿临床首诊时、行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后及随访后多次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11.8%和28.6%。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后诊断检出率提高到64.7%、70.6%与 85.7%。结论: 儿童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把握该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减少临床误诊率有很大帮助。
2008 Vol. 10 (04): 481-484 [摘要] ( 4339 ) [HTML 1KB] [PDF 2492KB] ( 1248 )
485 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诊断Prader-Willi综合征
王薇, 吴晓燕, 宋红梅, 邱正庆, 魏珉
目的: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多系统异常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仅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国外已建立快速、高效、特异性、敏感性均佳的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CR)方法用于临床诊断,但我国还未有系统的对照研究。该研究目的便是建立 PWS的MS-PCR诊断方法,并对临床疑似患者进行筛查。方法:将4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6例)、临床确诊患者组(7例)及临床疑似患者组(21例)。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CpGemoneTM Fast Modification 试剂盒行亚硫酸盐修饰;以正常人为阴性对照,未修饰的基因组DNA为系统对照,以M(母源)、P(父源)两对引物同时对修饰产物行PCR;扩增产物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结果:①16例正常对照的PCR结果同时显示M,P两条带,7例临床确诊的PWS患者均只显示一条M带;②经MS-PCR筛查的21例临床疑似患者,2例确诊为PWS,其他19例排除PWS。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MS-PCR,并对疑似患者进行了筛查确诊。MS-PCR为特异高效的PWS确诊方法且方便易行。
2008 Vol. 10 (04): 485-488 [摘要] ( 4728 ) [HTML 1KB] [PDF 1200KB] ( 1435 )
489 儿童腹股沟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吴心音, 黄民主, 张琰, 陈伟
目的:儿童腹股沟疝为出生缺陷中常见疾病类型,目前关于其发病危险因素的报道尚不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32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和132例0~6岁对照儿童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比值比)及OR值的95%CI(可信区间)。结果:儿童腹股沟疝与儿童啼哭不安史(OR=3.701,95%CI:1.724~7.945)、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OR=2.534,95%CI:1.279~5.021)、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OR=3.761,95%CI:1.497~9.450) 及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3.505,95%CI:5.825~31.307)有关。结论: 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入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2008 Vol. 10 (04): 489-492 [摘要] ( 4358 ) [HTML 1KB] [PDF 1146KB] ( 1204 )
493 COL1a1 COL3a1在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关节囊的表达
王恩波, 赵群, 李连永, 史立伟, 高红
目的: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的病因目前不明,但其与髋关节松弛密切相关。该研究通过比较DDH患儿与正常儿童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 以探索DDH患儿髋关节松弛的原因。方法: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9对发育性髋脱位患者及正常儿童配对比较。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L1a1 COL3a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COL1a1在DDH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COL3a1在DDH组mRNA水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其蛋白水平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DH患儿关节囊中 Ⅰ 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较正常同性同龄儿降低,可能是导致DDH患儿髋关节松弛的原因。DDH患儿髋关节松弛可能与 Ⅲ 型胶原含量无关。
2008 Vol. 10 (04): 493-496 [摘要] ( 4004 ) [HTML 1KB] [PDF 1148KB] ( 1446 )
497 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的临床分析
张江林, 陈翔, 李吉, 谢红付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该科收治的20例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20例患儿均有发热、全身性红斑、小脓疱。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内或角层下脓疱形成和真皮浅层水肿。去除可能的发病因素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 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多由药物引起,发热和泛发小脓疱是该病的特点,去除诱发因素和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2008 Vol. 10 (04): 497-499 [摘要] ( 4270 ) [HTML 1KB] [PDF 1515KB] ( 1404 )
病例报告
492 一家3代4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致膈肌痉挛
冯冰, 程相华, 邱立
2008 Vol. 10 (04): 492-492 [摘要] ( 3281 ) [HTML 1KB] [PDF 1100KB] ( 1108 )
552 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报告
齐凤芹, 孙志刚, 赵志红, 商广芝
2008 Vol. 10 (04): 552-553 [摘要] ( 3048 ) [HTML 1KB] [PDF 1135KB] ( 1091 )
553 半侧巨脑综合征1例附文献复习
操德智, 胡雁, 廖建湘, 朱艳伟, 赵霞
2008 Vol. 10 (04): 553-554 [摘要] ( 3808 ) [HTML 1KB] [PDF 1191KB] ( 1514 )
555 新生儿先天梅毒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
肖丹夏, 傅万海, 游楚明, 李小娥, 赵雪婷
2008 Vol. 10 (04): 555-556 [摘要] ( 3599 ) [HTML 1KB] [PDF 1112KB] ( 1150 )
疑难病例研究
500 以肾小管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恶性淋巴瘤
张金凤, 黄榕

原发性肾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一种恶性淋巴瘤,罕见于儿童。该文报道2例以肾小管酸中毒为首发表现,以肾组织穿刺病理确诊的儿童原发性肾淋巴瘤。2例皆以“多饮、多尿、乏力、呕吐、贫血”为主要症状,双肾肿大,伴低钾、低钙、低磷,代谢性酸中毒等。1例放弃治疗,另外1例经泼尼松、长春新碱、阿糖胞苷+L-天冬氨酰胺酶(PVA+L-ASP)方案化疗,联合氨甲喋呤、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鞘内注射、纠酸、补钾、输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多饮多尿症状缓解,内环境稳定, 复查肾B超无异常发现。一旦怀疑该型恶性淋巴瘤,应尽快肾组织穿刺病理确诊,早期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与放疗、支持疗法等。

2008 Vol. 10 (04): 500-503 [摘要] ( 4397 ) [HTML 1KB] [PDF 1145KB] ( 1262 )
实验研究
504 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SP-A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舒林华, 魏克伦, 尚云晓, 吴红敏, 李娟, 韩晓华, 蔡栩栩, 刘春峰, 李玖军, 王丽杰, 石岐兴

目的: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变化和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SP-A含量的变化关系,从而探讨ALI的发病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LPS注射后24,48,72 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 取左肺下肺组织待透射电镜检查。 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的相对含量。结果:ALI 24 h时,AEC-Ⅱ微绒毛消失。24 h及48 h时板层小体(lamellar body, Lb)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密度减低,排空明显增强,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细胞增生活跃,代谢旺盛。48 h时Lb呈巨大空泡样变性。肺组织S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时ALI组为6.52±0.62,对照组为5.02±0.35, P< 0.01;48 h时ALI组为6.65±0.62,对照组为5.01±0.36,P< 0.01)。72 h时Lb破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边界不清,肺组织SP-A含量下降(ALI组为3.87±0.50,对照组为5.22±0.36,P<0.01)。结论: LPS致幼鼠ALI时AEC-Ⅱ和肺组织SP-A的变化为时间依赖性,随AEC-Ⅱ损伤程度的加重肺组织SP-A由代偿转为失代偿,可能是发生ARDS的重要机制之一。

2008 Vol. 10 (04): 504-508 [摘要] ( 4392 ) [HTML 1KB] [PDF 1429KB] ( 1598 )
509 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大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郭慧, 欧阳颖
目的:目前研究认为Tourette综合征(TS)的发病与多巴胺(DA)、兴奋性氨基酸(EAA)等神经递质障碍有关。近年报道托吡酯等抗癫癎药对此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通过测定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发的头部抽动大鼠模型脑内游离DA和血浆EAA含量的改变,探讨TS发病与神经递质异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托吡酯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0.5 mg/kg)、 托吡酯I组(5 mg/kg)、 托吡酯 II组(10 mg/kg)、托吡酯 III组(20 mg/kg)。采用腹腔注射IDPN (每日150 mg/kg,1次/d,连续7 d)诱导大鼠头部抽动作为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托吡酯或氟哌啶醇给药35 d后分别采用ELISA法和HPLC法测定脑组织游离DA和血浆EA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诱导的头部抽动大鼠脑组织游离DA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A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大剂量托吡酯给药35 d后能明显减少IDPN所致的大鼠头部抽动行为(P<0.05),升高脑内游离DA的含量;同时大剂量托吡酯组还伴随着血浆EAA水平的降低(P<0.05),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药氟哌啶醇一致。结论: TS的发生可能与中枢DA受体超敏感和血浆EAA的过度作用有关。托吡酯可减轻IDPN诱导的大鼠抽动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DA与DA受体的结合以及抑制血浆EAA的释放和分泌有关。
2008 Vol. 10 (04): 509-512 [摘要] ( 3789 ) [HTML 1KB] [PDF 1151KB] ( 1424 )
513 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actin参与缺氧缺血诱导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吴丽文, 尹飞, 彭镜, 王卫东, 甘娜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紧密连接(blood-brain barrier-tight junction,BBB-TJ)蛋白ZO-1、occludin和actin在缺氧缺血诱导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增加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AS)共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缺血两组。透射电镜观察两组间BBB-TJ的变化,直接免疫荧光观察细胞骨架蛋白actin分布的改变。γ计数仪检测大分子物质 125I-牛血清白蛋白(125I-BSA)通透曲线观察BBB通透性的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actin,胞浆附着蛋白ZO-1,跨膜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的改变。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第10天的体外BBB模型,可见内皮细胞连接紧密,细胞间形成光滑、连续、较高密度的紧密连接。缺氧缺血后5 h,内皮细胞间连接开放,形成裂隙。直接免疫荧光下检测可见周边Actin丝带模糊,部分断裂,形成细胞间裂隙。缺氧缺血组 125I-BSA的通透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ZO-1的表达量显著减少,而occludin和actin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缺氧缺血诱导occludin的位置分布改变和ZO-1的表达量减少进而促使actin蛋白发生重排,是导致缺氧缺血后BBB通透性增加的可能机制之一。
2008 Vol. 10 (04): 513-516 [摘要] ( 5730 ) [HTML 1KB] [PDF 1408KB] ( 1806 )
517 小潮气量常规机械通气对发育肺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海沛, 钱莉玲, 汪薇, 朱列伟, 孙波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常规机械通气对发育肺生长因子(GFs)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早产猪(85%孕龄)、足月新生猪及幼猪(4~5周龄)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MV组)和自主呼吸对照组(NMV组)。调节呼吸机参数,使呼出气潮气量维持在6~8 mL/kg,机械通气6 h(早产猪)或24 h(新生猪、幼猪)后检测肺组织GFs(PDGF-B,IGF-I,KGF,HGF,VEGF,TGF-β1)及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Fs蛋白表达与分布。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①在早产组,MV组PDGF-B,IL-1β,IL-6,IL-8 mRNA水平较NMV组增高(5.11±0.10 vs 4.88±0.01, 4.95±0.27 vs 4.08±0.37, 4.76±0.27 vs 4.00±0.28, 5.31±0.57 vs 4.15±0.46; P<0.01或0.05),IGF-I mRNA水平降低(3.54±0.13 vs 3.80±0.11; P<0.01);②在足月新生组及幼年组,MV组GFs及炎症因子mRNA水平较NMV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生后早期机械通气干扰了早产肺GFs的表达,并诱发促炎因子表达,促进了肺损伤的发生;但对足月和幼年肺GFs和炎症因子表达无明显影响。
2008 Vol. 10 (04): 517-522 [摘要] ( 4193 ) [HTML 1KB] [PDF 2474KB] ( 1213 )
523 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肺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
陈国兵, 许峰, 卢仲毅, 匡凤梧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组织发育与液体转运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与水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该文通过对AQPs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肺脏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了AQPs在肺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胎鼠组、新生鼠组、幼鼠组和成年鼠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方法分别检测AQP1,AQP3,AQP4和AQP5 mRNA及其蛋白在肺细胞膜上的表达变化和分布;同时对肺发育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鼠肺发育连续不断,从胎鼠至新生鼠期增长最快,以后增速减慢,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肺AQPs mRNA在胎鼠时即有微量表达,出生后AQPs mRNA及蛋白含量迅速增加,呈增量表达至成年期;AQPs在肺组织的分布互不重迭,各有其独特的分布区域。AQPs变化与肺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AQPs不仅涉及肺上皮的水转运,而且可能与肺组织发育有关。
2008 Vol. 10 (04): 523-526 [摘要] ( 3894 ) [HTML 1KB] [PDF 1707KB] ( 1180 )
527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李敏, 宋丽, 张建波, 房俊, 李兰

目的:建立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并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该细胞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探讨哮喘发作的新的免疫机制。方法:分别制备哮喘组(OVA),哮喘吸入激素治疗组(OVA/GC)及对照组(NS)动物模型。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 h,取右肺中叶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改变;同时收集外周抗凝血及肺组织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浆中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①哮喘小鼠外周血及肺组织细胞悬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②IL-10在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糖皮质激素治疗组IL-10明显升高(P<0.01)。③TGF-β1在哮喘小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GF-β1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①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TGF-β1数量和分泌水平降低,尤其是肺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不能有效聚集,导致全身和局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②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数量和分泌水平,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③外周血和肺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变化具有一致性,监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肺部变化趋势。

2008 Vol. 10 (04): 527-530 [摘要] ( 4445 ) [HTML 1KB] [PDF 1604KB] ( 1349 )
临床经验
531 成人结肠镜用于小儿便血检查41例体会
唐文, 王少峰, 陆芹, 唐净, 张艳
2008 Vol. 10 (04): 531-532 [摘要] ( 3154 ) [HTML 1KB] [PDF 1120KB] ( 1043 )
533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肾功能变化
刘慧, 蒋玉红, 陈艳萍, 李海峰

2008 Vol. 10 (04): 533-534 [摘要] ( 3179 ) [HTML 1KB] [PDF 1121KB] ( 1151 )
535 儿童应用新型抗癫癎药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魏京海, 史强, 胡利华
2008 Vol. 10 (04): 535-536 [摘要] ( 3157 ) [HTML 1KB] [PDF 1116KB] ( 1233 )
537 应用不同比例红细胞和血浆换血对新生儿贫血的影响
赵柏丽, 闫安平, 孙先玲, 张惠玲, 李丽, 张永超
2008 Vol. 10 (04): 537-538 [摘要] ( 3083 ) [HTML 1KB] [PDF 1123KB] ( 1217 )
539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高喜容, 吴运芹, 李磊, 黄玫, 刘新晖
2008 Vol. 10 (04): 539-540 [摘要] ( 3620 ) [HTML 1KB] [PDF 1120KB] ( 1341 )
541 儿童先心病术后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的诊治探讨
李筠, 周爱卿, 杨健萍, 黄美容, 朱敏, 邢海华
2008 Vol. 10 (04): 541-542 [摘要] ( 3424 ) [HTML 1KB] [PDF 1114KB] ( 1196 )
543 磁共振成像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张喜凤, 张春秀, 石红蕾, 钱立伟
2008 Vol. 10 (04): 543-544 [摘要] ( 3333 ) [HTML 1KB] [PDF 1122KB] ( 1268 )
545 126例小儿特重度烧伤的综合救治
詹新华, 黄永新, 朱剑仙, 吴祖煌, 陈建崇, 谢包根
2008 Vol. 10 (04): 545-546 [摘要] ( 3085 ) [HTML 1KB] [PDF 1122KB] ( 1233 )
547 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体外膜肺治疗过程中的新生儿癫癎1例
Stefan GROSEK, Damjan OSREDKAR, Metka DERGANC, David NEUBAUER, Janez PRIMO

Infants with severe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re at risk of hypoxic-ischemic injury and infarction of the brai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seizures. Consequently, this can lead to adverse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We present a neonate treated with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due to diaphragmatic hernia. The infant′s brain function was continuously monitored with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The child experienced clinical seizures and subclinical seizure discharges, detected by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permitting the opportunity to treat them and adjust the anticonvulsive treatment accordingly.

2008 Vol. 10 (04): 547-551 [摘要] ( 3354 ) [HTML 1KB] [PDF 1929KB] ( 909 )
综述
557 NICU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的新进展
郭薇薇, 孙建华
2008 Vol. 10 (04): 557-561 [摘要] ( 3259 ) [HTML 1KB] [PDF 1158KB] ( 1292 )
562 Prader-Willi综合征研究现状
刘鹏举, 马方
2008 Vol. 10 (04): 562-564 [摘要] ( 3524 ) [HTML 1KB] [PDF 1169KB] ( 1252 )
565 肺复张手法的肺保护作用
王玉, 陆铸今
2008 Vol. 10 (04): 565-568 [摘要] ( 3261 ) [HTML 1KB] [PDF 1146KB] ( 1233 )
569 缺血或感染导致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死亡通路及对通路相关环节的阻断研究进展
何亚芳, 陈惠金
2008 Vol. 10 (04): 569-572 [摘要] ( 3389 ) [HTML 1KB] [PDF 1149KB] ( 1284 )
专家讲座
573 儿童汞中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王丽
2008 Vol. 10 (04): 573-576 [摘要] ( 3093 ) [HTML 1KB] [PDF 1386KB] ( 2126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