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4年 6卷 06期
刊出日期 2004-06-15

英文论著
论著
其他
病例报告
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
综述
英文论著
44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减少胎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后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英文)
曹云, Alistair Jan GUAN, Laura BENNET, David WU, Sherly GEORGE, Peter GLUCKMAN, 邵肖梅, Jian GUAN

目的: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是脑白质损伤早期敏感的指标 ,并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机制。本研究观察胎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治疗对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表达的影响。方法:胎羊于胎龄 117 12 4天 (足月为 14 7天 )时通过双侧颈动脉阻塞 30min造成双侧脑缺血损伤 ,损伤后胎羊随机分为损伤组 (n =8)和重组人IGF 1(rhIGF 1)治疗组 (n =9) ;另设正常对照组 (n =5 ) ,为假手术动物。治疗组缺血后 90min经侧脑室注射 3μgrhIGF 1;损伤组经侧脑室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缺血损伤后 96h结束实验 ,处死动物 ,取出胎羊 ,固定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白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β APP阳性细胞及白质内髓鞘碱性蛋白 (MBP)密度。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APP表达阳性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 (2 7.8± 4 .8)比较 ,缺血损伤组MBP密度 (4.7± 7.1,P <0 .0 0 1)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未见 β APP阳性细胞 ,损伤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 (49.6± 2 3.7,P <0 .0 0 1) ,rhIGF 1治疗可减少 β APP阳性细胞数 (17.9± 16 .5 ,P <0 .0 1)。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部分细胞为 β APP GFAP双标阳性细胞。 结论:胎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表达β APP ,β APP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有关

2004 Vol. 6 (06): 449-452 [摘要] ( 3373 ) [HTML 1KB] [PDF 135KB] ( 1224 )
453 褪黑素对哮喘大鼠肺组织活性氧产生的影响(英文)
陈胜利, 王亚亭

目的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肺组织活性氧产生可以导致气道炎症 ,本研究目的探讨褪黑素 (MT)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活性氧 (ROS)生成以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哮喘组 (n=8) :用 10 %鸡卵白蛋白 (OVA) 1ml、氢氧化铝凝胶 10 0mg无菌腹腔注入 ,2周后用 1%OVA超声雾化吸入 2 0min ,连续激发 1周致其哮喘发作 ;MT组 (n =8) :模型制作同哮喘组 ,在每次激发前 30min腹腔注入MT 10mg/kg ;对照组 (n =8) :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吸入。每组分别于最后一次激发后 6h测定气道反应性 ;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 ;取肺组织进行活性氧产量测定。结果 MT组大鼠气道反应性及BALF中炎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哮喘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肺组织活性氧产量在哮喘组、MT组及对照组分别为 (114 .8± 11.3)U/mgprot、(95 .2± 5 .9)U/mgprot及 (87.5± 7.4 )U/mgprot,哮喘组高于其它两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活性氧产量增加。MT干预可以降低肺组织活性氧产生 ,降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保护机制。

2004 Vol. 6 (06): 453-455 [摘要] ( 3742 ) [HTML 1KB] [PDF 35KB] ( 1113 )
456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英文)
杨世伟, 王大为, 秦玉明, 李军, 王凤鸣, 左维嵩

目的 观察MMP 9在川崎病 (KD)患儿不同时期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冠状动脉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KD患儿 2 7例为研究对象 (无冠脉损伤组 10例 ,冠脉损伤组 17例 ) ,取年龄相仿的 10例败血症患儿、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明胶酶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 9的活性和蛋白浓度 ,半定量RT 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MMP 9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冠脉损伤组急性期血清MMP 9活性和蛋白水平 (10 .2± 2 .2 ,114 6± 6 91ng/ml)较无冠脉损伤组显著增高 (6 .2± 2 .1,4 5 7± 133ng/ml,P <0 .0 5 )。两组均较正常对照组 (0 .1± 0 .0 ,72± 2 4ng/ml)和发热对照组 (3.1± 1.4 ,2 2 1± 15 4ng/ml)显著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2 )KD患儿急性期血清MMP 9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正相关 (r =0 .4 80 ,P <0 .0 5 )。 (3)两组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MMP 9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4)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 9活性、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表达MMP 9mRNA水平 ,在亚急性期、恢复期均依次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MMP 9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 ,尤其在伴冠状动脉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 ;MMP 9可能参与了川崎病冠状

2004 Vol. 6 (06): 456-461 [摘要] ( 3781 ) [HTML 1KB] [PDF 67KB] ( 1142 )
462 瘦素对Hep G2细胞瘦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刘正娟, 姚兴家, 翟玲玲

目的 瘦素抵抗被认为是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主要发病机制。瘦素受体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与瘦素抵抗有关。本实验研究瘦素对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瘦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HepG2细胞株为实验模型 ,利用细胞培养、DNA序列测定及半定量的RT PCR等方法 ,检测不同浓度 (0 ,10 -9,10 -8,10 -7,10 -6M )的瘦素对HepG2细胞瘦素短型受体 (OB Ra :OB R2 19.1,OB R2 19.3)及长型受体 (OB Rb)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HepG2细胞含有OB Ra及OB Rb。当HepG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瘦素培养 2 4h后 ,10 -7-10 -6M浓度瘦素明显抑制了OB Rb的mRNA表达 ,并在 10 -6M浓度时作用最强 (0 .4 3± 0 .14vs 1.0 1± 0 .2 2 )。10 -8~ 10 -6M浓度的瘦素亦明显抑制了OB R2 19.1及OB R2 19.3的mRNA表达 ,并在 10 -7和 10 -6M浓度时分别达到最大抑制 ,为不含瘦素对照组的 4 4 %和 4 9%。结论 瘦素对HepG2细胞瘦素受体表达有下调作用 ,这可能是体内瘦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2004 Vol. 6 (06): 462-465 [摘要] ( 3729 ) [HTML 1KB] [PDF 54KB] ( 1084 )
466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余小河, 杨于嘉, 王霞, 钟乐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Sprague Dawley(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 =10 ) :正常对照组 ,HIBD组 ,高压空气治疗组 (HBA)和高压氧治疗组 (HBO)。HBA组和HBO组于缺氧缺血后分别行HBA和HBO治疗 [2个绝对压 (ATA) ,1h],每日 1次连续 7d。至 30日龄开始对各组动物进行放射形迷宫测试以及感觉运动功能检测。行为学试验验结束后 (日龄 35天 ) ,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 HIBD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和感觉运动功能受损严重 ,HBO组行为学损伤明显改善 ,而HBA组改善不明显。HIBD组和HBA组左脑CA1区锥体细胞密度低于HBO和对照组(P <0 .0 1)。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 ,促进学习记忆功能和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

2004 Vol. 6 (06): 466-469 [摘要] ( 3663 ) [HTML 1KB] [PDF 47KB] ( 1136 )
论著
47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内源性IGF-1和IGF-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楸, 陈超, 刘登礼, 杨毅, 陈莲

目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损伤的神经组织有修复作用 ,但外源性IGF 1是否会抑制内源性IGF 1、IGF 1受体的生成 ,从而减弱IGF 1的神经保护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观察IGF 1治疗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后脑IGF 1和IGF 1受体mRNA水平的变化 ,研究IGF 1对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IGF 1、IGF 1受体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IBD后各时间点海马和大脑皮层IGF 1和IGF 1受体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比较IGF 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HIBD后 12h、72hIGF 1、IGF 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IBD后 4 8h海马IGF 1和IGF 1受体mRNA开始升高 ,72h达高峰。损伤后 12 0h ,IGF 1mRNA降至正常水平 ,而IGF 1受体mRNA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皮层 ,IGF 1和IGF 1受体mRNA开始升高时间稍早于海马 ,2 4h上升 ,96h降至正常 ,但是上升幅度相对较小。与未治疗组比较 ,IGF 1治疗后内源性IGF 1表达无明显变化。IGF 1受体的表达在治疗后 12h无明显差别 ,但在 72h时显著增加。结论 HIBD后皮层、海马等脑损伤区的IGF 1和IGF 1受体表达均升高。给予外源性IGF 1后并不降低内源性IGF 1的表达 ,还能刺激IGF 1受体表达增加。

2004 Vol. 6 (06): 470-473 [摘要] ( 3979 ) [HTML 1KB] [PDF 128KB] ( 1055 )
474 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IL-4 IL-10 IFN-γ的检测
李光, 赵育莹, 曲书强, 逯晓辉, 刘晨, 唐建民, 王丽群, 张凤蕴

目的 哮喘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 ,细胞因子在哮喘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理 ,研究细胞因子IL 4、IL 10、IFN γ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n =11)及哮喘组 (n =11) ,以卵白蛋白 (OVA)腹腔注射致敏大鼠 ,两周后雾化吸入OVA发敏 ;发敏后杀鼠 ,取脾 ,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 ,体外培养 ,并以OVA刺激 ,取不同时间培养上清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中IL 4、IL 10和IFN γ的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动物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 4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 4 .5 6± 5 .83vs 2 4 .6 6± 3.6 8pg/ml,P <0 .0 5 ) ,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4.13± 0 .85vs 85 .12± 6 .13,P <0 .0 5 ) ,IFN 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87± 0 .4 8vs14 .5 1± 1.32 pg/ml,P <0 .0 5 )。结论 细胞因子IL 4、IL 10和IFN γ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2004 Vol. 6 (06): 474-476 [摘要] ( 3784 ) [HTML 1KB] [PDF 33KB] ( 1305 )
47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及脑脊液乳酸的临床研究
陈宁, 毛健, 王晓红

目的 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仍无确切的方法早期预测其预后。本实验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浆和脑脊液 (CSF)乳酸 (Lac)的变化 ,观察Lac与HIE及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HIE患儿 (轻度 8例 ,中度 10例 ,重度 8例 )和 8例正常对照组 ,在生后 0~ 2 4h、4 8~ 72h及 7~ 10d抽取动脉血测Lac含量 ,HIE患儿生后 4 8~ 72h腰穿取CSF测Lac含量 ,并于生后 7~ 10d做头部MRI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血浆Lac均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有统计学差异。生后 0~ 2 4h ,4 8~ 72hHIE组血浆La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均P <0 .0 1)。重度HIE组血浆Lac(9.11± 3.2 9mmol/L)与轻、中度HIE组 (6 .0 3±2 .6 6mmol/L ,6 .5 6± 1.4 2mmol/L)相比较仅在 0~ 2 4h明显升高 (均P <0 .0 5 )。重度组CSFLac(2 .5 3±0 .2 7mmol/L)与轻、中度HIE(1.80± 0 .2 0mmol/L ,1.91± 0 .2 8mmol/L)相比有显著增高 (均 P <0 .0 1)。 5minApgar评分≤ 5分组CSFLac含量 (2 .4 3± 0 .34mmol/L)较 >5分组 (1.83± 0 .2 5mmol/L)明显升高 (t =5 .2 2 ,P<0 .0 1)。重度MRI改变的HIE患儿CSFLac较轻、中度MRI改变的HIE患儿CSFLac明显升高 (2 .36±0 .4 4mmol/Lvs 1.72± 0 .2 4mmol/L ,2 .14± 0 .2 6mmol/L

2004 Vol. 6 (06): 477-480 [摘要] ( 4114 ) [HTML 1KB] [PDF 38KB] ( 1116 )
485 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的研究
步军, 孙建华, 黄萍, 敖黎明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受不同刺激后所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 ,以了解宫内发育受限对于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水平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宫内发育受限对于新生儿整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 选择 15例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脐静脉血 ,加以乙酸肉豆蔻佛波醇 (PMA)和两种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刺激 ,用超氧阴离子特异性探针氢化溴乙非啶染色 ,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以平均荧光强度测定法对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水平进行检测 ,并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血 2 3例作为对照。结果 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水平 (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计量单位 )在不同条件刺激下均与正常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PMA :4 4 8± 131vs 314± 89,P <0 .0 1;金黄色葡萄球菌 :4 71± 14 2vs 36 2± 79,P <0 .0 1;大肠杆菌 :5 0 2± 133vs 396± 94 ,P <0 .0 1) ;而其中性粒细胞细菌吞噬能力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明确诱因的宫内发育受限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在宫内也可能被某些病理因素所激活 ,导致了细胞活性氧代谢水平的显著增高。

2004 Vol. 6 (06): 485-488 [摘要] ( 3446 ) [HTML 1KB] [PDF 40KB] ( 1069 )
489 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
冯晨, 唐锁勤, 黄东生, 王建文, 于芳, 杨光

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2 5mg/m2 共 4d ,VP 16每日 338mg/m2 共 4d ,马法兰每日 70mg/m2 共 3d)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依据Bearman标准对预处理毒性进行评价 ,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预处理后髓外毒性除 1例为I级肝损害外 ,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 (I级 6例 )和胃肠道 (I级 5例 ,II级 1例 )损害。白细胞于移植后 3± 0 .5d达到 0 ,移植后 33± 3.1d稳定于 1× 10 9/L以上。除 1例患儿移植后 11个月颅内转移外 ,余 5例患儿均健康存活。随诊时间分别为 8、10、2 3、36及 4 8个月。结论 以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IV期神经母细胞瘤。

2004 Vol. 6 (06): 489-491 [摘要] ( 4018 ) [HTML 1KB] [PDF 34KB] ( 1301 )
492 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和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谢晓恬, 王耀平, 石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联合免疫抑制 (CIS)治疗儿童重型再障 (SAA)和难治型再障 (RAA)的疗效 ,并进行有关疗效预测和临床方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胞菌素A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HDIG)等对 36例儿童SAA(n =33)和RAA(n =3)进行CIS治疗 ,随访观察疗效 ,并将以往接受单一药物免疫抑制 (SIS)治疗的 4 3例病儿 (42例SAA ,1例RAA)作为疗效对照组。同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探索儿童再障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及其与IS疗效的关系 ,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与经验。结果 CIS治疗儿童再障 ,总有效率为 80 .6 % (2 9/36 ) ,其中SAA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 78.8% (2 6 /33)和 6 0 .6 % (2 0 /33) ,均明显高于以往SIS治疗对照组 [5 7.1% (2 4 /42 ) ,2 8.6 % (12 /42 ) ]。CIS治疗3例RAA均有效 ,而SIS治疗 1例RAA无效。儿童再障的主要异常指标为CD4 /CD8比例下降 ,IL 2R、IL 8和TNF表达增高 ,所有病例均存在 2项以上指标的明显异常。疗效预测研究显示 ,治疗前 ,病程短于 6个月或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高于 10× 10 9/L者 ,SIS治疗有效率显著增高 ,但上述因素与CIS疗效无关。由于采用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和副反应防治措施 ,两组未出现明显的重要

2004 Vol. 6 (06): 492-496 [摘要] ( 3817 ) [HTML 1KB] [PDF 47KB] ( 1195 )
497 苦参碱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覃遵科, 殷小成

目的 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 ,具有抗K5 6 2细胞、HL 6 0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苦参碱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增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Bcl 2表达的影响。结果  0 .1mg/ml~ 1.0mg/ml浓度的苦参碱对ALL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培养 4 8h后 ,与未处理组相比 ,其OD值 (MTT法 )由 0 .84± 0 .2 7分别降低为 0 .1mg/ml时的 0 .73± 0 .16 ,0 .2mg/ml时的 0 .5 8± 0 .15 ,0 .5mg/ml时的 0 .32± 0 .16 ,1.0mg/ml时的 0 .2 4± 0 .14 ,差异有显著性。苦参碱可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 ,培养 4 8h后 ,Bcl 2阳性率由 (2 5 .0± 5 .8) %降低至0 .1mg/ml时的 (2 1.3± 6 .1) % ,0 .2mg/ml时的 (18.2± 3.7) % ,0 .5mg/ml时的 (14 .5± 4 .0 ) % ,1.0mg/ml 时的(10 .0± 3.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苦参碱具有抗ALL细胞的增殖作用 ,其可能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有关。

2004 Vol. 6 (06): 497-499 [摘要] ( 3790 ) [HTML 1KB] [PDF 30KB] ( 1028 )
500 癫痫发作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李光乾, 林忠东, 焦颖, 施旭来, 叶秀云, 胡鸿文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引起脑损伤 ,生化标志物能否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癫痫发作后 2 4h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 β蛋白 (S 10 0 β)、髓鞘碱性蛋白 (MBP)水平的含量。 结果 癫痫非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 P <0 .0 1) ;癫痫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又明显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 <0 .0 5 ) ;持续状态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亦显著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P <0 .0 1) ;但癫痫反复发作组与持续状态组比较 ,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各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癫痫发作后 2 4h内血清和CSF中NSE和S 10 0 β已明显升高 ,两者均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指标 ;MBP不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2004 Vol. 6 (06): 500-503 [摘要] ( 3925 ) [HTML 1KB] [PDF 38KB] ( 1191 )
50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肌肉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
赵亚娟, 孙梅, 野谷和裕

目的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纤维化的病理机制不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能诱导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对纤维发生和组织修复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肌肉TGF β1表达与肌纤维化的关系 ,阐明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纤维化慢性病理进展的部分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 18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 [7例Duchenne肌营养不良 (DMD) ,6例福山型和 3例非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FCMD ,nFCMD) ,2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BMD) ]和 13例非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肌肉组织中TGF β1表达。结果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CMD)和DMD肌组织内潜伏和活性形式的TGF β1均免疫定位于肌纤维和间质的肌内膜 ,表达强度以CMD为著。免疫印迹结果显示FCMD肌肉组织TGF β1表达强于DMD和对照。结论 在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慢性病理进展中 ,肌肉纤维化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4 Vol. 6 (06): 504-506 [摘要] ( 3399 ) [HTML 1KB] [PDF 0KB] ( 510 )
其他
481 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
侯新琳, 周丛乐, 黄岚, 丁海曙

目的 研究早产儿早期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与神经发育的关系 ,早期对早产儿进行脑功能的评价 ,为了解其神经发育水平、估价预后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进行脑氧合状态的监测 ,观察声刺激后脑反应性的变化 ;在纠正胎龄 4 0周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 ,并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评价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其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 本组早产儿生后对声刺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34周后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1%± 1.4 % ,2 0例足月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2 %±1.4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小于 34w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3.1%± 1.4 % ,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有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2 .6 %± 1.8% ,无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4 .4 %± 1.3%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纠正胎龄 4 0周的NBNA异常儿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婴幼儿期随访 ,神经发育异常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具备对声刺激后的脑反应性 ,成熟度越低 ,脑反应性越差。围产期脑损伤可影响脑的反应性。早期的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水平有关。

2004 Vol. 6 (06): 481-484 [摘要] ( 3674 ) [HTML 1KB] [PDF 37KB] ( 1205 )
54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
刘雪雁, 薛辛东

x

2004 Vol. 6 (06): 541-544 [摘要] ( 3159 ) [HTML 1KB] [PDF 37KB] ( 1059 )
病例报告
488 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报告
赵丽, 张秋河, 王淑玉, 郑一博, 杜志芳
2004 Vol. 6 (06): 488-488 [摘要] ( 3059 ) [HTML 1KB] [PDF 16KB] ( 981 )
540 特殊皮肤损害的非典型川崎病1例报道
李占忠

x

2004 Vol. 6 (06): 540-540 [摘要] ( 2886 ) [HTML 1KB] [PDF 18KB] ( 863 )
545 先天性无肛畸形与Townes-Brocks综合征(附4例报告)
张志波, 郭俊斌, 王练英

x

2004 Vol. 6 (06): 545-546 [摘要] ( 3071 ) [HTML 1KB] [PDF 19KB] ( 1215 )
临床研究
507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王亚娟, 王慧欣, 林影, 邵芳, 任仪荪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评价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4例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 ,监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Ig系列 ,详细记录患儿入院后情况及患儿家属情况 ,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在同期住院的 10 5 2例新生儿中 ,2 4例 (2 .3% )患儿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占 2 9.2 % ,中度增高 5 4 .2 % ,重度增高 16 .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时间为入院后 0~ 2 0d不等 ,其中 2 5 .0 %患儿入院当时即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9.2 %患儿为入院后 1d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恢复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Ig系列中 ,IgA增高 6例 (2 5 .0 % ) ,IgE增高 2例 (8.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的恢复时间为 2~ 2 1d。患儿出院后 ,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 ,其中 3例(12 .5 % )患儿有湿疹存在。截止至随访日期 ,尚未发现有过敏及哮喘发作。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 ,常见的原因与新生儿感染有关。

2004 Vol. 6 (06): 507-509 [摘要] ( 3929 ) [HTML 1KB] [PDF 28KB] ( 1489 )
510 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九年疗效评估
谢利娟, 陈惠金, 陈冠仪, 储凇雯, 吴圣楣

目的 该文进行九年总结及评价苯巴比妥的实际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IVH)疗效。方法 回顾 1994年至 2 0 0 3年期间入住新生儿病房、曾经头颅B超检查的早产儿有效病例 331例 ,其中 113例应用苯巴比妥作为预防组 ,接受苯巴比妥负荷量 2 0mg/kg ,分两次间隔 12h静脉给予 ,负荷量 12h后再静脉给予维持量每日5mg/kg ,共 4~ 5d。预防组所有患儿接受苯巴比妥的平均时龄为生后 14 .0h(1~ 72h) ,其中本院患儿为 12 .0h(1~ 72h) ,外院为 17.5h(1~ 4 8h)。 2 18例未用苯巴比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中IVH程度更为严重 ,其重度IVH的发生率占出血患儿的 2 1.2 % ,较预防组的重度IVH发生率高出近 15个百分点 ,两组在重度IVH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呈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预防组中IVH由轻度向重度的转变率为 4 .5 % ,由重度向轻度的转变率为 10 0 %。对照组中IVH由轻度向重度的转变率为 2 3.3% ,由重度向轻度的转变率为 6 .3% ,两组在IVH轻重程度转变之间的差异呈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3.77,P <0 .0 1和 χ2 =2 5 .78,P <0 .0 1)。结论 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苯巴比妥预防IVH具有一定的效果 ,尤其可稳定病情 ,显著减轻脑室内出血的严重度。但需指出的是 ,药物预防并不是减少脑室内出血发生的唯一手

2004 Vol. 6 (06): 510-512 [摘要] ( 3330 ) [HTML 1KB] [PDF 29KB] ( 986 )
513 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向建文, 杨琳琳, 陈运彬

目的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是 2 0世纪 9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疗肺动脉高压一种新技术 ,国内尚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 ,该文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4 0例PPHN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下行NO吸入 ,浓度从 2 0× 10 -6mg/L(2 0 ppm)开始 ,不超过 4 0× 10 -6mg/L ,治疗时观察氧合情况的变化 ,监测心率、血压、吸入前后血高铁血红蛋白 (MHb)定量及凝血功能。 结果 患儿经NO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 (P <0 .0 1) ;PaO2 ,TcSaO2 ,MAP等指标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心率、血压、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变 ,MHb定量的改变无临床意义。结论 低浓度短期NO吸入疗法治疗肺血管痉挛所致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2004 Vol. 6 (06): 513-515 [摘要] ( 3980 ) [HTML 1KB] [PDF 29KB] ( 1226 )
51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王西阁, 栾斌, 程秀永

目的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 ,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此而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逐渐增多 ,并造成危重儿死亡。故该文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方法对 133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有 6 2例患儿发生VAP ,发生率为 4 6 .6 % ,死亡 14例 ,病死率为 2 2 .6 %。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占 87.1%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结论 提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VAP ,积极减少VAP的发生率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有效洗手 ,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 ,加强支持治疗 ,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 ,吸痰动作应轻柔 ,压力控制在 13.3kPa以内 ,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2004 Vol. 6 (06): 516-518 [摘要] ( 3479 ) [HTML 1KB] [PDF 29KB] ( 1149 )
518 14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高莉娟

目的 发育不良肾可位于肾窝或盆腔内 ,可无症状 ,如伴有输尿管异位开口可致尿失禁。该文主要探讨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以及病理分型。方法 回顾总结 14例单侧肾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女 10例 ,男 4例。左侧 11例 ,右侧 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滴尿、反复尿路感染以及腹部包块等。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 (IVU)、B超检查 ,7例行CT检查。术前确诊 9例。结果  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术后所有症状消失。术中见发育不良肾脏的体积、形态和位置异常。 9例为体积较小的肾脏 ,5例为葡萄状发育不良肾。病理表现为镜下大量未成熟的扩张导管 ,异常排列的未成熟肾小球和肾小管。术后随访 1~ 2年 ,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女孩多见 ,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不易确诊。临床上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 ,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2004 Vol. 6 (06): 518-519 [摘要] ( 4295 ) [HTML 1KB] [PDF 22KB] ( 1153 )
520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脑血流的临床意义分析
成霖霞, 杨湘峰, 刘赛红, 蒋晓光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脑血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 ,并具有相关早产儿脑血流速度(CBFV)的正常参考值及生理状态下脑血流变化规律 ,而国内这一技术虽已应用于临床 ,但目前还不能提供一个能准确指导临床的CBFV指标 ,故该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脑血流的变化并与足月儿比较 ,以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 12 8例早产儿及 2 0例足月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早产儿脑血流频谱特征及血流参数与足月儿比较 ,其血流速度慢 ,波动范围大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阻力指数 (RI)为年龄非依赖因素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进行比较 ,胎龄、体重的增加与脑血流呈同步上升关系。分组进行比较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病理因素对早产儿脑血流有直接影响 ,窒息、先心病、颅内出血、低血糖、反复呼吸暂停、酸碱平衡紊乱均可导致脑血流减慢 ,并呈现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S/D)值增高 ,RI值增高或明显降低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脑血流并进行动态观察 ,对于预测早产儿脑神经发育和判断脑损伤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04 Vol. 6 (06): 520-522 [摘要] ( 3199 ) [HTML 1KB] [PDF 27KB] ( 1379 )
523 孕妇口服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观察
刘文臣, 白薇, 李海素, 洪梅, 单庆莲, 邓云芝, 付春

目的 维生素K缺乏是引起婴儿出血的常见原因 ,该病发病急剧 ,病死率高达 33%左右。因此 ,探索预防早发性新生儿出血的有效方法 ,对于降低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新生儿出血致婴儿残疾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选择在该院进行孕期检查、分娩、无并发症的正常孕产妇 6 4例 ,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 ,给药组从孕 38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K110mg ,直至分娩 ;对照组不给药 ;分娩后均抽取母亲静脉血和脐带血检测血清维生素K1浓度。结果 给药组孕产妇血清维生素K1含量为 3.2 1± 0 .2 2 μg/ml,新生儿脐带血维生素K1含量为3.0 4± 0 .10 μg/ml,对照组孕产妇血清维生素K1含量为 0 .16± 0 .13μg/ml,新生儿脐带血维生素K1含量为 0 .0 8±0 .0 6 μ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孕妇产前口服维生素K1,是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有效方法。

2004 Vol. 6 (06): 523-524 [摘要] ( 3660 ) [HTML 1KB] [PDF 21KB] ( 1145 )
临床经验
525 经病理确诊的18例卡介苗性腋下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分析
王葆春, 刘秉彦, 杨建波

x

2004 Vol. 6 (06): 525-526 [摘要] ( 3407 ) [HTML 1KB] [PDF 19KB] ( 1140 )
527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
谢晓丽, 胡文广, 吴惧, 徐洋, 张琪琛, 钟佑泉, 张辉

x

2004 Vol. 6 (06): 527-528 [摘要] ( 3024 ) [HTML 1KB] [PDF 20KB] ( 940 )
529 Lennox-Gastaut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王洪通, 吴晓明

x

2004 Vol. 6 (06): 529-530 [摘要] ( 2972 ) [HTML 1KB] [PDF 20KB] ( 1014 )
530 16例小儿川崎病脑电图与临床关系分析
李霞, 王国芳, 宋雪民
2004 Vol. 6 (06): 530-531 [摘要] ( 2767 ) [HTML 1KB] [PDF 21KB] ( 949 )
532 地塞米松对腮腺炎病毒性脑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探讨
张育苗, 杨蓉, 骆方军, 周毅

x

2004 Vol. 6 (06): 532-533 [摘要] ( 3009 ) [HTML 1KB] [PDF 22KB] ( 947 )
534 小剂量肝素佐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唐成和, 张文林, 石太新, 贾汝贤

x

2004 Vol. 6 (06): 534-535 [摘要] ( 3129 ) [HTML 1KB] [PDF 20KB] ( 886 )
536 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万俊, 赵茹, 凌历, 刘静, 刘桂华

x

2004 Vol. 6 (06): 536-537 [摘要] ( 3100 ) [HTML 1KB] [PDF 20KB] ( 934 )
综述
538 遗传学DNA检测应用现状和展望(Ⅱ)
俞镔, Ronald JA Trent

x

2004 Vol. 6 (06): 538-540 [摘要] ( 3083 ) [HTML 1KB] [PDF 30KB] ( 967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