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0年 2卷 03期
刊出日期 2000-03-15

其他
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其他
0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医学期刊中的应用
x
2000 Vol. 2 (03): 0-0 [摘要] ( 1722 ) [HTML 1KB] [PDF 0KB] ( null )
0 全国新世纪儿科学术会会议纪要(2000年6月5~10日中国·慈利)
x
2000 Vol. 2 (03): 0-0 [摘要] ( 1155 ) [HTML 1KB] [PDF 0KB] ( null )
165 重症肺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复方丹参的佐治效果
甘金娥, 熊爱华, 肖昕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血小板数 (PLT) ,容积 (MPV)和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方法 对 6 6例重症肺炎患儿和 5 0例健康小儿的PLT ,MPV和PDW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同时将血小板参数明显异常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佐治组 ,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结果  47例(71% )重症肺炎患儿的PLT ,MPV和 /或PDW明显异常其中 18例为伴有MPV和PDW升高的PLT降低 ;2 9例仅是MPV和PDW升高 ,PLT在正常范围。使用复方丹参可使异常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并发症得以缓解 ,总有效率为 96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检测有助于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 ,复方丹参佐治重症肺炎疗效较显著。

2000 Vol. 2 (03): 165-166 [摘要] ( 3781 ) [HTML 1KB] [PDF 82KB] ( 1025 )
16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等动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范淑兰, 王静敏, 史丽荣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和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浊法和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等方法测定了82例ITP患儿血清Ig和T细胞亚群、sIL - 2R的变化。 结果 ITP患儿CD3 ,CD4 及其CD4 /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恢复期 (P <0 .0 1) ,IgG ,IgM ,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 ,sIL - 2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治疗后随着血小板上升 ,恢复期CD3 ,CD4 ,CD4 /CD8值增高。IgG ,IgM ,CD8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参与了ITP发病过程。IgG ,IgM ,CD4 /CD8比值与疾病的预后有关。

2000 Vol. 2 (03): 167-168 [摘要] ( 3279 ) [HTML 1KB] [PDF 73KB] ( 1098 )
169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一氧化氮的改变
孙清, 朱慧娟, 刘华林, 蒋玉红, 孙蓓蒂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紫癜性肾炎 (HSPN)患儿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改变。方法 观察HSP患儿 2 4例、HSPN患儿 15例、健康儿童 30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HSP ,HSPN患儿血清NO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HSPN与HSP患儿血清NO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NO参与了HSP ,HSPN的发病过程 ,为临床应用NO拮抗剂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2000 Vol. 2 (03): 169-169 [摘要] ( 2994 ) [HTML 1KB] [PDF 73KB] ( 991 )
170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牛峰海, 单继平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作为观察组 ,剂量为每天 (40 0~ 6 0 0 )mg/kg ,连用 5~ 7d。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 (CK -MB ,LDH1和LDH2 )恢复和临床表现的改善 ,明显快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VIG能较快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自觉症状、体征和恢复心肌酶 ,提示IVIG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2000 Vol. 2 (03): 170-171 [摘要] ( 3158 ) [HTML 1KB] [PDF 74KB] ( 988 )
172 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学观察
黄文瑞

目的 了解多种微量元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2 0例RRI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用多种微量元素 ,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桥联标志法测治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儿血清CD4 /CD8比值增加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多种微量元素对RRI具有较好的疗效。

2000 Vol. 2 (03): 172-173 [摘要] ( 2809 ) [HTML 1KB] [PDF 71KB] ( 1160 )
174 母婴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林坚, 廖莳, 韩家莲, 王春平, 周明, 伍春兰, 黄文瑶, 康春阳

目的 探讨母婴之间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2 2对母婴HBV -DNA。结果 胎儿脐血HBV -DNA含量与孕妇HBV -DNA含量呈线性相关 (r =0 .4984,P <0 .0 5 )。结论 提示孕妇HBV -DNA含量的高低反映HBV垂直感染的强弱

2000 Vol. 2 (03): 174-175 [摘要] ( 3403 ) [HTML 1KB] [PDF 74KB] ( 1224 )
176 新生儿窒息出现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季东林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出现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对新生儿窒息致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的危险因素主要为 :牛乳喂养 (72 .2 % )、早产 (6 6 .7% )、缺氧(5 5 .6 % )、进食少 (33.3% )。重度窒息的危险因素主要为 :缺氧 (10 0 % )、应激状态 (10 0 % )、牛乳喂养 (86 .7% )、肾功能下降 (40 % )。结论 新生儿窒息致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有病理性危险因素、生理性危险因素、医源性危险因素 ,对危险因素的全面认识有利于低钙血症的早诊早治 ,对改善新生儿窒息的预后意义重大。

2000 Vol. 2 (03): 176-177 [摘要] ( 2963 ) [HTML 1KB] [PDF 69KB] ( 1033 )
178 新生儿康复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陈弘, 江金彪, 林峰, 林卫英, 吴福根

目的 了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血氧含量 ,减轻脑缺氧所造成的脑损伤。方法 使用新生儿康复箱治疗HIE ,于治疗前后作2 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BNA)。随访6个月至1年 ,其中 33例用盖瑟尔方法作智商测定。结果 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尤其轻、中度组较为明显。DQ值二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高压氧治疗HIE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0 Vol. 2 (03): 178-179 [摘要] ( 3120 ) [HTML 1KB] [PDF 69KB] ( 1034 )
180 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脑CT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王维琼, 施玉琪, 杨华姿, 高建慧, 伍淑雯, 李文英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脑CT影像学改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对 4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进行评分及生后 (2 8~ 30 )d脑CT影像学检查 ,分别以 7月龄发育商DQ 95为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NBNA测定 7d <35 ,14d≤ 35分患儿组的DQ低于 7d≥ 35 ,14d >35分组 ,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生后 (2 8~ 30 )d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动态NBNA及 (2 8~ 30 )d脑CT检查可做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

2000 Vol. 2 (03): 180-183 [摘要] ( 3196 ) [HTML 1KB] [PDF 76KB] ( 1076 )
182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氧合功能的改变
刘悠南, 刘义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衰竭时氧合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2 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和 16例正常新生儿在呼吸指数 (RI)、氧合指数 (OI)、肺泡 -动脉血氧差 (A -aDO2 )及a/A进行检测及分析以上指标在新生儿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氧合指标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新生儿Ⅰ型呼吸衰竭与Ⅱ型呼吸衰竭在 pH ,PaO2 ,PaCO2 ,RI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临床诊治新生儿呼吸衰竭及分型时 ,监测氧合功能有实用价值。

2000 Vol. 2 (03): 182-183 [摘要] ( 3134 ) [HTML 1KB] [PDF 68KB] ( 1289 )
184 脑活素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周春怀, 肖政辉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脑活素和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 ,寻找理想的新生儿HIE的治疗措施。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 19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分成 4组 :Ⅰ组 (对照组 )、Ⅱ组 (脑活素治疗组 )、Ⅲ组 (高压氧治疗组 )、Ⅳ组 (脑活素 +高压氧联合治疗组 ) ,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活素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及脑活素 +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 ,优于脑活素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 (P <0 .0 5 )。脑活素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活素与高压氧的联合使用是新生儿HIE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2000 Vol. 2 (03): 184-185 [摘要] ( 3178 ) [HTML 1KB] [PDF 68KB] ( 1094 )
186 麝香止痛膏与维生素E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56例疗效观察
李萍

目的 探讨麝香止痛膏和微生素E对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麝香止痛膏与维生素E外敷治疗不同程度的新生儿硬肿症 5 6例。结果 治疗组 5 6例 ,治愈率达 96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84.0 % ) ,P<0 .0 5 ,且可减少并发症 ,控制病情发展 ,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降低死亡率。结论 麝香止痛膏与维生素E外敷是新生儿硬肿症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2000 Vol. 2 (03): 186-187 [摘要] ( 3240 ) [HTML 1KB] [PDF 69KB] ( 1082 )
188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行为神经评估及意义
李素美
2000 Vol. 2 (03): 188-188 [摘要] ( 2825 ) [HTML 1KB] [PDF 64KB] ( 1033 )
189 危重新生儿低钠血症28例临床分析
何荣立, 吴荣康, 郑苗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在危重新生儿中的意义。方法 对 73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常规血清K+ ,Na+ ,Cl-,Ca2 + 检查 ,发现 2 8例有低钠血症 ,其中失钠性低钠血症 11例 ,稀释性低钠血症 12例 ,同时分析了其原因及治疗。结果 低钠血症发病率 :38.49% ,治愈 2 6例 ,2例因原发病恶化而死亡。结论 危重新生儿中低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 ,及时、正确的诊治直接影响患儿预后。

2000 Vol. 2 (03): 189-189 [摘要] ( 3091 ) [HTML 1KB] [PDF 0KB] ( 428 )
190 凝血酶 甲氰咪胍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徐瑞峰, 赵振元, 张佰福

2000 Vol. 2 (03): 190-191 [摘要] ( 2748 ) [HTML 1KB] [PDF 68KB] ( 917 )
192 小儿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18例临床分析
展爱红, 杨育芳

目的 对 1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小儿行血液透析治疗 ,分析并发症严重程度及采取透析的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GambroAK - 90透析机 ,血仿膜透析器 ,边缘型肝素化法 ,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结果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 12例中 9例痊愈 ,3例死亡。 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小儿透析后病情明显好转。 5 3例次透析中发生 3例次低血压 ,4例次消化道出血。结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疗效与原发病及采取治疗的时机 ,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予早期透析可取得良好疗效 ,并发症严重者疗效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为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2000 Vol. 2 (03): 192-193 [摘要] ( 2932 ) [HTML 1KB] [PDF 69KB] ( 1067 )
194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影响初探
余建莉, 蔡定邦, 梁星群, 陈享, 周丹

目的 为了探索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 (IN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反应 (PCR)测定 140例住院儿童CMVDNA ,并对CMV阳性的IN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感染原因作一分析。结果  4 0例INS患儿CMV阳性率 50 % ,而非肾脏病 10 0例儿童阳性率 2 3% (P<0 .0 1)。CMV阳性INS患儿具有年龄偏大 ,90 %为复发病例 ,病程相对长 ,肾炎型占 75% ,血IgG明显低于CMV阴性组 (P <0 .0 5) ,6 0 %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临床特点。结论 对CMV感染与INS患儿的关系应作深入研究 ,对CMV阳性的INS患儿应做肾活检测定CMV。

2000 Vol. 2 (03): 194-196 [摘要] ( 3536 ) [HTML 1KB] [PDF 81KB] ( 964 )
197 胸腺肽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张怡娟, 王岩, 杨中文, 李锡太

目的 探讨胸腺肽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NS)患儿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I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 ,同时观察两组感染率及感染类别的差异。结果采用胸腺肽治疗后 ,治疗组患儿的T细胞亚群免疫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CD3 、CD4 增高 (P <0 .0 1) ,CD8降低 ,CD4 /CD8增高 (P <0 .0 5 ) ;两组患儿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9,P <0 .0 5 ) ,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感染类别构成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能改善免疫功能 ,预防感染发生 ,可作为预防INS患儿感染的有效药物。

2000 Vol. 2 (03): 197-199 [摘要] ( 3180 ) [HTML 1KB] [PDF 77KB] ( 1015 )
200 哮喘患儿缓解期气道反应性测定
李文仲, 李增清, 钟纪茵, 廖小兰, 赖倩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缓解期气道反应性 ,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5 7例缓解期哮喘儿行肺功能及组织胺激发试验 ,测定FVC ,FEV1,PEF ,FEF0 .2 5%~ 0 .75% ,FEF50 % 。结果 在吸入组织胺后 6项指标均降低 ,均值与实验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再吸入 β2 激动剂喘乐宁气雾剂后均能恢复到实验前数值 ,仅PEF不能完全恢复。激发试验阳性 5 0例 (87.7% ) ,阴性 7例 (12 .3% )。有 4例在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控制发作后10个月和 1年复查仍为阳性反应。结论 哮喘病人症状控制后气道高反应性仍然存在 ,提示早期、长时间吸入皮质激素控制气道炎症很有必要

2000 Vol. 2 (03): 200-200 [摘要] ( 2967 ) [HTML 1KB] [PDF 70KB] ( 973 )
201 哮喘持续状态67例临床分析
赵波涛, 林荣军

对 198 8年 6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符合哮喘持续状态诊断标准的 6 7例作临床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 (86 .7% )。其中多数患儿未接受哮喘系统治疗 ,仅 14例坚持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 ,6 7例患儿治疗方案基本符合儿童哮喘治疗常规 ,症状可得到控制。认为减少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生率在于做好婴幼儿哮喘的防治工作 ,早诊断 ,早治疗 ,系统治疗 ,首选吸入疗法并掌握正确的吸药方法。

2000 Vol. 2 (03): 201-202 [摘要] ( 3086 ) [HTML 1KB] [PDF 69KB] ( 968 )
203 儿童哮喘吸入激素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刘学工, 张积平, 于春风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患儿的预后。方法 将 81例轻度病例与 76例中、重度病例分别随机分为半年组与 1年组。吸入二丙酸倍氯松剂量为轻度每日 (2 0 0~ 6 0 0 ) μg ,中、重度每日 (40 0~ 80 0 ) μg。半年组疗程为症状控制后 6个月 ,1年组疗程为症状控制后 12个月。于停药后半年及 1年时进行哮喘复发情况的随访并作比较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81例轻度哮喘半年复发率 :半年组 30 .2 3% ,1年组 13.16 % (P >0 .0 5 ) ;1年复发率 :半年组 5 1.16 % ,1年组 2 3.6 8% (P <0 .0 5 )。 76例中、重哮喘半年复发率 :半年组 34 .2 9% ,1年组 14.6 3% (P <0 .0 5 ) ;1年复发率 :半年组 6 5 .71% ,1年组 2 4.39% (P <0 .0 1)。两组患儿停药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 ,尤其是中、重度哮喘 ,采用 1年疗程复发率低 ,较半年疗程为优 ,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000 Vol. 2 (03): 203-204 [摘要] ( 3426 ) [HTML 1KB] [PDF 68KB] ( 889 )
205 东茛菪碱治疗迁延性肺炎疗效观察
谢雪飞, 李云

目的 通过观察迁延性肺炎患儿临床转归情况 ,探讨东茛菪碱对迁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n =40 )及对照组 (n =30 ) ,对照组予常规抗炎、止咳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茛菪碱。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为 6 3.3%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住院天数 (8.4± 2 .5 )d较对照组 (10 .9± 2 .9)d缩短 (t =3.6 5 19,P <0 .0 1)。结论 两组间东茛菪碱治疗迁延性肺炎患儿有较好疗效 ,可缩短平均住院日。

2000 Vol. 2 (03): 205-205 [摘要] ( 3207 ) [HTML 1KB] [PDF 70KB] ( 1011 )
206 阿托品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2例的疗效观察
徐志伟, 蔡晓红

目的 评价阿托品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110例患儿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予阿托品超声雾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吸入、一般超声雾化治疗 ,观察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阿托品超声雾化组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其它 3组。结论 阿托品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2000 Vol. 2 (03): 206-207 [摘要] ( 3144 ) [HTML 1KB] [PDF 69KB] ( 1002 )
208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黄杰, 杨菱芳, 吴中匡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CMV肝炎 )的疗效。方法 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 4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 2 7例及病毒唑对照组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 -IgM或尿CMV -DNA转阴率分别为 81.5 %和 35 % ,P <0 .0 1;总有效率分别为 88.9%和 2 5 % ,P <0 .0 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 (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有消化道反应 ,但不严重 ,未观察到对肾脏的毒性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较好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00 Vol. 2 (03): 208-210 [摘要] ( 3536 ) [HTML 1KB] [PDF 76KB] ( 1114 )
211 锌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远期随访报告
何祖蕙, 张理菁

目的 观察锌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 18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用锌盐口服即 1%硫酸锌糖浆每日 1~ 1.5ml/kg。治疗初期加用大剂量青霉胺每日 16~ 2 0mg/kg ,病情短期内改善后停用青霉胺 ,单用锌盐维持治疗 ,并随访 1~ 8年。结果  13例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3例好转 ,1例无变化 ,1例死亡。结论锌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安全可靠 ;在治疗初期加用大剂量青霉胺 ,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病情 ,防止在锌剂起效前病情加重。

2000 Vol. 2 (03): 211-212 [摘要] ( 3286 ) [HTML 1KB] [PDF 68KB] ( 934 )
213 142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吉资江, 谢长桥

目的 对 142例儿科急性中毒住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急性中毒病人在儿科疾病谱中的演变状况 ,分析急性中毒的有关原因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 142例住院患儿按其中毒发生的比例、原因、分类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该组病例中灭鼠药中毒病例所占比例最大 ,农药中毒病例居第一位 ,年龄段在 1~ 7岁的中毒儿童是急性中毒的高发群体 ,在较大年龄儿童中有部分中毒系有意识行为所致。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病例呈上升趋势 ,灭鼠药和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抢救是儿科急救的重点 ,年长儿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应引起重视。

2000 Vol. 2 (03): 213-214 [摘要] ( 2915 ) [HTML 1KB] [PDF 70KB] ( 960 )
215 儿童重症脑室出血治疗体会
谢逸群, 许宏伟, 杨期东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科疗法加双侧脑室交替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法 ,治疗 8例儿童重症脑室出血。观察血肿基本清除率、治愈率、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Barthel评分。结果 治疗 15天血肿基本清除率为 10 0 % ,治愈率 5 0 %、总有效率 75 % ,随访半年ADL生存质量高。结论 内科治疗结合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重症脑室出血的方法。

2000 Vol. 2 (03): 215-216 [摘要] ( 3071 ) [HTML 1KB] [PDF 72KB] ( 889 )
217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17例临床分析
阎石, 窦运修, 孟晓晖

目的 探讨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PMC)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 ,评价PMC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法的效果。方法 应用内镜检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7例抗生素诱发性结肠炎患儿进行检查。停用原来抗生素 ,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等药物 ,辅以思密达及输血浆、白蛋白等综合治疗。结果  17例均确诊为PMC ,青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V、红霉素为主要致病原。其中婴幼儿占发病总数的 76 .5 %。 3~ 5d后缓解 13例 ,1周后缓解 3例 ,1例白血病患儿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为致病重要因素。内镜检查及ELISA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0 Vol. 2 (03): 217-218 [摘要] ( 2987 ) [HTML 1KB] [PDF 70KB] ( 930 )
219 儿童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监测
杨臻, 苏振军, 刘丽, 张明宏

目的 观察儿童偏头痛时经颅多普勒脑血流特征 ,了解其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对 182例儿童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 ,同时与 91例正常儿童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头痛发作时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率较高 ,典型偏头痛为 85 .7% ,普通偏头痛为 83.6 %。脑血管痉挛频谱的分别为 73.8%及 75 % ,前者单根血管痉挛发生率为 5 4.8% ,后者为 10 .7% (P <0 .0 1)。两侧血流不对称率分别为 47.6 %及 8.6 % (P <0 .0 1)。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均恢复正常。以脑血管痉挛频谱为诊断条件的诊断价值分析 :阳性预测值 (+pv)、阴性预测值 (- pv)、阳性拟然比 (LR+ )、阴性拟然比 (LR-)分别为 81.6 %对 93.7% ,88.4%对 70 .6 % ,9.97对 10 .14及 0 .2 8对 0 .2 7。结论 儿童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频谱表现 ,发作期以脑血管痉挛为主 ,典型偏头痛以单根非对称性改变为主 ,普通偏头痛以多根对称性为主。经颅多普勒可作为儿童偏头痛检查的重要手段。

2000 Vol. 2 (03): 219-221 [摘要] ( 3491 ) [HTML 1KB] [PDF 75KB] ( 1080 )
222 135例小儿尸体解剖诊断与临床诊断关系分析
金敏, 黄宝润, 张小妮

目的 了解尸体解剖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相符关系。方法 对 1977年 3月至 1997年 5月间 135例尸体解剖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是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5 6例胸腺萎缩可能是感染、蛋白质和热卡供给不足以及抗生素大量使用和滥用糖皮质激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 对少见病缺乏认识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0 Vol. 2 (03): 222-224 [摘要] ( 3866 ) [HTML 1KB] [PDF 77KB] ( 1000 )
225 运动发育障碍早期干预效果的研究
麦坚凝, 何馨, 梁小娴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运动发育迟缓的疗效。方法 对 6 7例有运动发育迟缓的外部性脑积水儿采用Gesell法中运动评估方法评估运动发育水平 (运动发育商 )和采用中西医神经康复及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在运动能方面进行 3个月干预后再评估 ,并将干预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运动能评分较干预前增加 17.3分 (P <0 .0 1) ,神经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干预对促进正常运动功能和额叶功能的发育是有效的

2000 Vol. 2 (03): 225-226 [摘要] ( 2787 ) [HTML 1KB] [PDF 70KB] ( 1270 )
227 夏秋季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胡香玉, 王英文, 马战英, 赵辉

2000 Vol. 2 (03): 227-227 [摘要] ( 2791 ) [HTML 1KB] [PDF 69KB] ( 1006 )
228 46例婴幼儿气道异物误诊分析
罗欣友, 陶礼华

目的 了解婴幼儿气道异物误诊因素。方法 回顾 46例气道异物误诊病例 ,对误诊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史不详 ,患有伴发病或合并症 ,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阴性是误诊常见原因。结论 建议不论是否有异物吸入史 ,对婴幼儿某一固定部位复发性或持续性肺部异常、疗效不佳的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 ,有异物吸入史而X线正常的患儿均应行支气管镜检术。

2000 Vol. 2 (03): 228-229 [摘要] ( 2956 ) [HTML 1KB] [PDF 69KB] ( 955 )
230 游泳池暴发流行咽结合膜热40例
朱义国

目的 了解暴发流行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将 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 0例 (联用聚肌胞和病毒唑等治疗 ) ,对照组 2 0例 (予抗病毒口服液等治疗 ) ,观察每例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4.43± 2 .0 1)d ,明显低于对照组 (6 .6 7± 1.82 )d。 (t =3.70 ,P <0 .0 5 )。结论 联用聚肌胞和病毒唑治疗咽结膜热有效 ,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该病方案之一。

2000 Vol. 2 (03): 230-230 [摘要] ( 3001 ) [HTML 1KB] [PDF 70KB] ( 1099 )
231 冬虫夏草 黄芪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阴的研究
肖丽华, 覃顺寿, 覃昱, 覃旻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黄芪食疗对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 6例用冬虫夏草、黄芪加新鲜瘦肉蒸熟食用为观察组 ;2 2例用鸡骨草治疗为对照组 ;4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 1个月时转阴 1例 ,2个月时 4例 ,3个月时 4例 ,4个月时 5例 ;共转阴 14例。对照组在疗程结束时转阴 4例。经 χ2 检验 ,P <0 .0 5。结论 冬虫夏草、黄芪食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阴有一定的作用。

2000 Vol. 2 (03): 231-232 [摘要] ( 3923 ) [HTML 1KB] [PDF 70KB] ( 1172 )
233 9号头皮针胸骨骨髓穿刺54例体会
范新花, 范爱飞

目的 探讨头皮针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应用头皮针行胸骨穿刺 (新方法 )与传统的骨髓穿刺 (旧方法 )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结果 新方法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 10 0 % ,疼痛时间 2 .30± 0 .38h ,旧方法组成功率 88.5 % ,取材满意率 88% ,疼痛时间 2 3.0 5± 1.0 2h。结论 新方法组的成功率 ,取材满意率均高于旧方法组 ,疼痛时间短于旧方法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00 Vol. 2 (03): 233-233 [摘要] ( 3538 ) [HTML 1KB] [PDF 71KB] ( 1043 )
论著
129 新生儿有限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多样性
肖昕, 周晓光, 熊爱华

目的 比较正常新生儿和健康成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IgH)基因的可变区基因片段 (VH)、多样化基因片段 (D)和连接区基因片段 (JH)的使用 ,VH 上的突变 ,N区 -D基因片段 -N区 (NDN)长度以及开放性阅读框 (ORF)等情况 ,探讨新生儿IgH重排基因特征及其多样性。 方法  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和 8例健康成人外周血DNA被抽提 ,IgH基因被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 ①对于VH 和D的使用 ,新生儿和成人相似 ,即VH3使用率最高、VH7使用率最低 ,D2被优先使用 ;而对于JH 的使用 ,新生儿和成人不同 ,即新生儿偏倚使用JH3 ,成人使用JH 则趋向随机化。②新生儿和成人IgH重排基因的VH-D -JH 连接点处均有N区插入 ,但新生儿的NDN长度 [(2 1.2± 5 .7)bp]短于成人 [(2 6 .6± 6 .5 )bp]。③新生儿的IgH基因序列无碱基缺失而成人存在 ;新生儿IgH基因少有体突变 (2 9.2 % ) ,而 77.1%的成人IgH基因存在体突变。④新生儿有ORF的IgH基因序列为91.7% ,而成人为 10 0 %。结论 正常新生儿和健康成人的IgH重排基因序列存在着异型性。新生儿的IgH重排基因已处于活化状态 ,但由于VH,D和JH 的偏倚使用 ,NDN短以及少有突变 ,其多样性有限。

2000 Vol. 2 (03): 129-131 [摘要] ( 3227 ) [HTML 1KB] [PDF 84KB] ( 1073 )
132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赵瑞芳, 季志英, 袁红

目的 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间 ,机械通气的 13例患儿 ,分早期喂养组 (6例 )和常规喂养组 (7例 )。早期微量喂养组平均在生后 2 .5d开始开奶 (每 2小时 2ml/kg) ,常规喂养组为生后13 .6d ,两组均在生后第 3天开始静脉营养。当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 ,进行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和血胃泌素、胃动素测定。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的胃排空率 (32 .6± 12 .2 ) %快于常规喂养组 (16 .0± 5 .5 ) %、到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为 (17.5± 8.0 )d对 (34.9± 17.7)d以及拔胃管时间 (12 .2± 8.3)d对 (31± 11.2 )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两组在反流指数、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并早日建立经口喂养 ,减少喂养困难的发生。

2000 Vol. 2 (03): 132-135 [摘要] ( 3076 ) [HTML 1KB] [PDF 87KB] ( 1175 )
病例报告
综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