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肺出血新生儿血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15),肺出血存活极期组(存活组,n=13),肺出血恢复期组(恢复组,n=3)和肺出血死亡组(死亡组,n=7)四组新生儿血中NO和ET-1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存活组,恢复组和死亡组的NO水平分别为63.0±10.7umol/L,32.0±7.5umol/L,68.2±6.9umol/L和20.1±5.2umol/L;ET-1水平分别为19.6±4.0 ng/L,43.0±8.9ng/L,20.7±4.5ng/L和54.1±3.9ng/L;NO/ET-1比值分别为3.21,0.74,3.29和0.37。NO与ET-1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 = -0.79 (P<0.01)。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肺出血新生儿血中NO降低,ET-1升高,二者呈负相关,NO/ET-1比值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后者可作为肺出血患儿预后估计的指标。
目的 探讨风湿热患者血清新蝶呤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急性风湿热风湿活跃期(活动期)、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静止期(静止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新蝶呤的浓度。结果 ①活动期血清新蝶呤浓度(7.84±6.31nmol/L)明显高于静止期(4.31±2.59nmol/L)(P<0.05)及健康对照组(2.91±2.26nmol/L)(P<0.01);②静止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新蝶呤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风湿热患者血清新蝶呤在活动期增加,静止期下降,血清新蝶呤水平能反映疾病活动性,是风湿热细胞免疫激活的良好指标。
目的 了解心肌炎患儿的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心肌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荧光法检测41例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心肌炎组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组,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明显下降,CD8+增高(P<0.01)。结论 淋巴细胞凋亡过度导致淋巴细胞总量失衡,T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低下,可能是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后引起心肌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 了解各期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哮喘患儿及健康对照组痰液,以CAP系统检测ECP,用双抗体夹心ELl5A法测IL-5,sIL-2R和IgE。结果 ECP,IgE,IL-5和sIL-2R水平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IL-5分别与sIL-2R和ECP呈正相关,slL-2R分别与ECP和IgE呈正相关。结论 ECP,IgE,IL-5和sIL-2R均参与了哮喘炎症的形成,痰液中各指标能敏感地反映气道炎症状态,可用于监测哮喘患儿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抗炎治疗,尤以ECP和sIL-2R更敏感。
目的 探讨重度肥胖对血液粘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检测27例单纯性重度肥胖儿童和20例健康儿童的血液粘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肥胖组儿童的低、中、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红细胞变形指数(TK)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粘度与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呈显著正相关;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重度肥胖能够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