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0年 12卷 07期
刊出日期 2010-07-15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临床研究
513 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徐明国, 门丽娜, 王海霞, 祖莹, 赵春玉, 赵霞, 蔡华波, 孟祥春, 王涛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功能状态及其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关系。方法:将10例川崎病患儿和10例健康体检儿童分为川崎病组和对照组。利用含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DMEM培养基将入选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为内皮祖细胞。然后分别利用MTT法,改良Boyden小室法及细胞培养板贴壁法测定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贴壁功能。利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川崎病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贴壁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崎病组Hs-CRP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1±30.2 mg/L vs 5.3±3.4 mg/L;P<0.01)。川崎病组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血浆Hs-CR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川崎病患儿体内的炎症介质反应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13-517]
2010 Vol. 12 (07): 513-517 [摘要] ( 5521 ) [HTML 1KB] [PDF 1236KB] ( 1940 )
518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与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高捷, 王红阳, 吴乃君, 张树华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川崎病患儿与49例健康对照儿童的空腹静脉血,用辅助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系统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分子功能;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方法对纤维蛋白原Bβ-148C/T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扩张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扩张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 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扩张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扩张组 (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β-148基因多态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有相关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18-520]
2010 Vol. 12 (07): 518-520 [摘要] ( 4777 ) [HTML 1KB] [PDF 981KB] ( 1389 )
521 IL-27对哮喘患儿IFN-γ及IL-4的调节作用
陈杰, 袁岳沙, 李琦, 刘梅, 周少华, 靳伟
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对哮喘患儿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不同浓度(5 ng/mL或0.5 ng/mL)重组人白介素27(rh IL-27)进行体外培养12 h,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培养上清IFN-γ及IL-4浓度。结果:5 ng/mL和0.5 ng/mL两个浓度的rh IL-27刺激PBMC进行体外培养后,IFN-γ表达分别为85.9±12.2和8.9±2.3 μg/L,较细胞刺激素组(7.2±1.3 μg/L)均有显著升高(P<0.01或0.05)。5 ng/mL rh IL-27组IL-4表达较细胞刺激素组有明显降低(15.0±1.9 μg/L vs 77.0±15.6 μg/L,P<0.01)。结论:IL-27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它可通过调节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活性为哮喘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1-523]
2010 Vol. 12 (07): 521-523 [摘要] ( 5656 ) [HTML 1KB] [PDF 938KB] ( 1378 )
524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
高薇薇, 谭三智, 陈运彬, 张永, 王越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0例RDS早产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nSIMV组或nCPAP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nSIMV组需气管插管行呼吸机通气比率明显低于nCPAP组(24% vs 60%, P<0.05);nSIMV组CO2潴留和低氧血症的比率分别为12%和24%,明显低于nCPAP组的40%和36%(P<0.05)。结论:nSIMV能更有效地对RDS早产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4-526]
2010 Vol. 12 (07): 524-526 [摘要] ( 6187 ) [HTML 1KB] [PDF 937KB] ( 2143 )
527 儿童良性枕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束晓梅, 张贵萍, 杨冰竹, 李娟
目的:分析比较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BO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anayiotopoulos型及7例Gastaut型BO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Panayiotopoulos型BOE平均起病年龄4.5岁,Gastaut型9.1岁,前者临床特征为发作期的呕吐,惊厥形式多为头眼偏转发作,以夜间为多,常泛化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但发作频率较低;Gastaut型枕叶癫癎视觉症状更常见,发作频率高, 均为白天发作,发作较少全身泛化,6例伴有明显的头痛。23例患儿脑电图均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癎性放电,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Panayiotopoulos型6例及Gastaut型5例患儿进行了睁闭眼试验,Panayiotopoulos型和Gastaut型各4例显示睁眼抑制现象。11 例Panayiotopoulos型及所有7例Gastaut型患儿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11 例Panayiotopoulos型患儿均对药物反应良好,Gastaut型2例无效,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结论: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BOE在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昼夜分布、视觉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7-529]
2010 Vol. 12 (07): 527-529 [摘要] ( 5305 ) [HTML 1KB] [PDF 1175KB] ( 1625 )
530 咪哒唑仑与地西泮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对照研究
唐容华, 周江堡
目的:比较咪哒唑仑(MDL)与地西泮(DZP)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探讨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MDL组(60例)和DZP组(60例),分别予MDL(0.3~0.5 mg/kg)和DZP(0.5~1 mg/kg)治疗,对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前组给予MDL维持(每小时1~8 mg/kg),后组给予DZP维持(每小时0.5~1 mg/kg)或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全部患儿于10 min内惊厥得到基本控制,MDL组与DZP组平均控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L组与DZP组分别有5例及13例患儿10 min后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维持治疗后平均控制时间分别为40±32 min和69±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中无一例出现与MDL及DZP相关的副反应。结论:MDL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对于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疗效优于DZP。[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0-532]
2010 Vol. 12 (07): 530-532 [摘要] ( 6280 ) [HTML 1KB] [PDF 931KB] ( 1879 )
533 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40例临床分析
黄铁栓, 路新国, 李冰, 陈彦, 文家伦, 胡雁, 陈黎, 肖宇寒, 张俊, 廖建湘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40例。观察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胃肠炎表现及惊厥特点,并进行总结。用金标法及ELISA对患儿粪便及脑脊液进行轮状病毒及杯状病毒进行检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患儿胃肠症状多较轻微,无或轻度脱水;惊厥多为成簇发作;血清电解质及血糖正常或基本正常;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8例于中央中线或中央区或额区少量癫癎样放电, 1例中央中线及顶区癫癎样波发放明显,其他31例未见异常或睡眠背景欠佳;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11例,杯状病毒抗原阳性4例;脑脊液轮状病毒及杯状病毒抗体均为阴性;28例苯巴比妥钠预防性肌注(每次5~10 mg/kg)后惊厥再发22例;随访半年以上,1例进展为癫癎,39例无惊厥发作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消化系统表现轻,惊厥往往成簇发作;致惊机制尚不清楚,病毒引起脑炎的可能性不大;常规剂量的苯巴比妥钠肌注不能预防惊厥的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3-535]
2010 Vol. 12 (07): 533-535 [摘要] ( 6554 ) [HTML 1KB] [PDF 940KB] ( 1827 )
536 血液灌流在儿童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中的应用
宋加荣, 黄明霞, 毛华雄, 周慧敏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儿童急性毒鼠强(TET)中毒的疗效。方法:32例急性TET中毒儿童,年龄1~8岁,平均年龄4.6±2.4岁,均予以HP治疗。HP前、HP治疗1 h、2 h及HP后12 h、24 h测血清TET浓度,观察HP治疗开始到意识恢复时间、抽搐停止时间。结果:17例行HP治疗1次,12例2次,2例4次,1例 3次。27例(84%)治愈,2例(7%)好转,3例(9%)死亡。HP治疗1 h、2 h的TET浓度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HP后12 h、24 h的TET浓度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意识恢复时间为5.4±4.2 h、抽搐停止时间为10.1±7.3 h。结论:儿童急性TET中毒行HP治疗是有效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6-538]
2010 Vol. 12 (07): 536-538 [摘要] ( 4915 ) [HTML 1KB] [PDF 996KB] ( 1574 )
539 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SMN基因学研究
刘维亮, 李芳, 麻宏伟, 李海燕
目的:明确中国人各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SMN基因转变及微小突变情况。方法:对106例患者,采用PCR-RFLP检测基因缺失,RFLP筛查基因转变,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转变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A患儿纯合SMN1外显子7和/或8缺失比率为91.5%,发现1例SMA中存在SMN1外显子7保留,而SMN1非编码外显子8缺失。在SMN1外显子7缺失而无外显子8缺失的患者中,各型间基因转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SMN1外显子7缺失的SMA中,其基因转变率为8.3%。SMN第7外显子附近未发现基因微小突变。结论:SMN1基因外显子7和/或8缺失为中国SMA患儿的主要病因。SMA中存在SMN基因转变现象。SMN1基因外显子8的单独缺失可能致病。SMN1基因外显子7附近可能不是此病微小突变的热点区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9-543]
2010 Vol. 12 (07): 539-543 [摘要] ( 6357 ) [HTML 1KB] [PDF 1244KB] ( 1567 )
544 佝偻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3相关性
弓毅谷, 李宇宁, 张维华, 刘丽君, 康曦光

目的:研究1~3岁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相关性,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在佝偻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佝偻病患儿)62例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6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1 ng/mL vs 16.1±6.9 ng/mL;P<0.0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病例组FF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53% vs 25%),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1,P<0.05),病例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 vs 5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1,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有相关性,提示其在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44-546]

2010 Vol. 12 (07): 544-546 [摘要] ( 5423 ) [HTML 1KB] [PDF 961KB] ( 1512 )
547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刘利蕊, 傅君芬, 梁黎, 黄珂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231例肥胖儿童以及24例非肥胖儿童(对照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231例肥胖儿童分为肥胖无肝脏损伤组(OCWLD)75例和NAFLD组156例。比较各组儿童临床、生化各项指标及IMT。结:果NAFLD组患儿IMT为0.066±0.021 cm,显著高于OCWL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60±0.011 cm,0.037±0.007 cm,均P<0.05),OCWLD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患儿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9.7%和40.4%,明显高于OCWLD组(分别为22.7%,29.3%)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2%,12.6%)(P<0.05)。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与BMI、NAFLD、ALT呈正相关(调整R2=0.316,P<0.01)。结论:肥胖儿童NAFLD的出现不仅是CVD发生的早期标志,而且是CVD发生的早期状态。NAFL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47-550]
2010 Vol. 12 (07): 547-550 [摘要] ( 4915 ) [HTML 1KB] [PDF 959KB] ( 1519 )
551 脐血总有核细胞数对脐血移植疗效的影响
刘莎, 郝文革, 黄永兰, 孙新
目的:探讨脐血总有核细胞(TNC)剂量对脐血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34例血液病患儿接受脐血移植,按照输注平均脐血总TNC数分为3组: TNC>10×107/kg 组7例、10×107/kg >TNC≥7×107/kg组9例、TNC<7×107/kg组18例。评估3组患儿造血干细胞植入、排斥、移植疗效。结果:TNC>10×107/kg 组7例,均获得长期稳定植入,平均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时间为14.8(12~20)d,PLT>50×109/L时间为52.3(26~86)d,处于无病存活状态。10×107/kg >TNC≥7×107/kg组9例,7例获得植入,平均ANC>0.5×109/L时间为16.4(11~30)d,PLT>50×109/L时间为63.7 (34~140) d;4例获得长期稳定植入,无病存活;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植入后出现排斥,恢复自身造血;1例植入后死亡;1例移植后早期死亡。TNC<7×107/kg组18例,16例获得植入,平均ANC>0.5×109/L时间为19.5(10~29)d,PLT>50×109/L时间为70.1 (47~116) d;8例长期稳定植入,无病存活,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植入后出现移植排斥,自身造血功能恢复;6例植入后死亡;2例未植入。结论:脐血TNC剂量是影响脐血移植中造血干细胞植入时间和嵌合状态的重要因素。增加输注的TNC细胞数可提高脐血移植成功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51-556]
2010 Vol. 12 (07): 551-556 [摘要] ( 6112 ) [HTML 1KB] [PDF 977KB] ( 1593 )
论著·实验研究
557 左旋门冬酰胺酶抗白血病作用与胞周Asn水平的关系
李本尚, 罗长缨, 何映谊, 江华, 顾龙君
目的:通过检测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处理后培养基中4种氨基酸(Asn、Aspa、Glu和Gln)水平的改变,初步探讨L-Asp的抗白血病作用机制。方法:用CCK-8试剂盒检测L-Asp对 8种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株(U937,HL-60,Jurkat,NB4,THP-1,Namalwa,Karpass299,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 (IC50);高压液相色谱 (HPLC) 检测培养基中上述4种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结果:L-Asp在0.01 U/mL作用4 h或1 U/mL作用5 h就可以达到培养基中氨基酸水平的耗竭。但不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对L-Asp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最为敏感的细胞株为U937,而Karpass299和K562天然耐药。各种细胞株对L-Asp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较低的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而药物浓度增加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结论:耗竭Asn并非L-Asp发挥作用的有用指标,不同肿瘤对L-Asp的敏感性存在于细胞内部对这种氨基酸缺乏的反应性。L-Asp耗竭Asn只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L-Asp的抗白血病作用与其剂量存在量效关系,因此临床上使用较大剂量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常重要。[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57-562]
2010 Vol. 12 (07): 557-562 [摘要] ( 6280 ) [HTML 1KB] [PDF 1335KB] ( 1748 )
563 Ghrelin及受体GHSR表达变化与宫内发育受限仔鼠追赶生长的关系
杨慧明, 毛萌, 杨凡, 杨速飞, 熊菲
目的:了解Ghrelin及生长激素释放促分泌素受体(GHSR)表达变化与宫内发育受限(IUGR)仔鼠追赶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妊娠期食物限制法建立IUGR大鼠模型,孕鼠分娩后,获得限食小于胎龄(SGA)仔鼠和限食适于胎龄(AGA)仔鼠为实验组,不限食适于胎龄(AGA)仔鼠为对照组。于0、20、40日龄取胃底和下丘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Q-PCR)分别测定Ghrelin mRNA和GHSR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hrelin蛋白和GHSR蛋白。结果:0日龄限食SGA组仔鼠胃底组织中Gherl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限食AGA组和对照组,下丘脑GHSR mRNA的表达低于限食AGA组和对照组;20日龄SGA组追赶生长仔鼠胃底Ghrelin蛋白、下丘脑GHS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SGA未追赶生长和对照组仔鼠;40日龄时3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relin-GHSR可能参与了宫内IUGR胎鼠的生理调节或病理过程,且可能在出生后参与了SGA个体早期追赶生长的调控。
2010 Vol. 12 (07): 563-568 [摘要] ( 5002 ) [HTML 1KB] [PDF 1748KB] ( 1522 )
569 宫内感染对早产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尚云, 刘玲, 曹坤峰, 王多德, 王薇, 许浩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孕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宫内感染动物模型,探讨宫内感染对胎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对早产新生大鼠远期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妊娠18 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感染组和高剂量感染组,对感染组分别给予0.3 mg/kg和0.6 mg/kg LPS腹腔内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部分大鼠(n=7),取胎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胎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部分孕鼠继续怀孕至21 d前诱导分娩,将新生早产鼠饲养至42 d行迷宫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内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等病理改变,感染组胎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对照组8.00±0.36 vs低剂量感染组32.41±5.36,高剂量感染组66.41±7.61,P<0.01),且神经细胞的凋亡随着宫内感染的程度加重而增多。感染组大鼠Y型迷宫试验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对照组56.8±3.7 vs低剂量感染组117.8±8.7和高剂量感染组194.4±13.7,P<0.01),记忆保持中正确反应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0.92±0.06 vs低剂量感染组0.62±0.09和高剂量感染组0.37±0.09,P<0.05)。结论:宫内感染可导致胎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损伤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影响其远期智能发育。[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69-572]

2010 Vol. 12 (07): 569-572 [摘要] ( 5840 ) [HTML 1KB] [PDF 1241KB] ( 1430 )
573 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苯巴比妥预防大鼠反复热性惊厥疗效观察
程敏, 黄志, 李思秀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对大鼠反复热性惊厥的预防作用的差异,指导临床选药。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每日灌服左乙拉西坦(200 mg/kg)、丙戊酸钠(250 mg/kg)、苯巴比妥(30 mg/kg)及生理盐水(8 mL/kg)。连续灌服5 d后,用热水浴(45℃)诱导热性惊厥,观察其热性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惊厥严重程度改变情况。结果:大鼠用药后,3个药物干预组惊厥潜伏期延长、惊厥持续时间缩短,惊厥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苯巴比妥组惊厥持续时间最短,惊厥严重程度最轻;左乙拉西坦组与丙戊酸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比较均能有效预防大鼠反复热性惊厥,其中苯巴比妥疗效较好,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疗效无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73-575]
2010 Vol. 12 (07): 573-575 [摘要] ( 6112 ) [HTML 1KB] [PDF 937KB] ( 1585 )
57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丁璐, 吴本清, 黄进洁, 刘智屏, 陈丽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6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生理盐水(NS)组,空气+rhEPO组,高氧+NS组,高氧+rhEPO组。后两组暴露于95%氧气中,高氧+rhEPO组于高氧暴露后2 d、4 d、6 d给予rhEPO 800 U /kg皮下注射, 空气+rhEPO组于同样时间点给予等量rhEPO。各组氧暴露后第3、7、14天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并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测定p-JNK水平,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与空气+NS组比较,高氧+NS组3 d出现肺泡炎性反应渗出,7 d更为明显,14 d出现肺泡数量减少,大小不均,肺大泡形成,高氧+rhEPO组的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反应细胞浸润减少。高氧+rhEPO组肺组织p-JNK水平较高氧+NS组有所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JNK途径所介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76-579]
2010 Vol. 12 (07): 576-579 [摘要] ( 4837 ) [HTML 1KB] [PDF 1060KB] ( 1357 )
临床经验
580 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分布及耐药
吴军华, 季伟, 吕勤
2010 Vol. 12 (07): 580-582 [摘要] ( 3431 ) [HTML 1KB] [PDF 423KB] ( 1097 )
583 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附3例报告)
欧阳长安, 林新祝, 赖基栋, 黄荔涵, 李雅丹, 郑直
2010 Vol. 12 (07): 583-585 [摘要] ( 4082 ) [HTML 1KB] [PDF 927KB] ( 1483 )
病例报告
586 高IgE综合征1例
陈婷婷, 李强, 雷明雨, 郭霞, 刘金燕
2010 Vol. 12 (07): 586-587 [摘要] ( 4230 ) [HTML 1KB] [PDF 1048KB] ( 1335 )
综述
588 自主神经系统与脓毒症
王林霞, 单小鸥, 李昌崇, 严纯雪
2010 Vol. 12 (07): 588-591 [摘要] ( 4062 ) [HTML 1KB] [PDF 1167KB] ( 1465 )
592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杨玲蓉, 江米足
2010 Vol. 12 (07): 592-597 [摘要] ( 4469 ) [HTML 1KB] [PDF 975KB] ( 1718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