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9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9-03-25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专题
论著·临床研究
消息
论著·病例分析
论著·实验研究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专题
195 疫苗时代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Hot!
苏琪茹, 姚开虎

在高疫苗接种率的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几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情况再度增多,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于疫苗使用以前。该文综述疫苗可预防疾病在疫苗使用前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重点介绍我国情况,希望以此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防控,促进深入研究。

2019 Vol. 21 (3): 195-198 [摘要] ( 5629 ) [HTML 1KB] [PDF 942KB] ( 1571 )
19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胡翼云, 熊燃, 汤后林, 贺健梅, 郑军, 张平芳, 陈曦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儿这一特殊群体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对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南省、确诊HIV感染时年龄在15岁以下、可随访到的HIV感染患儿148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疫苗接种、HIV感染诊断及相关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148例HIV感染患儿中,男70例(47.3%),女78例(52.7%);140例(8例拒答)知晓确诊感染HIV时的年龄为3.8(0.2~14.8)岁;感染来源为母婴传播133例(91.7%),血液传播1例(0.7%),不详14例(9.5%);129例(87.2%)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治疗19例(12.8%)。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70.9%~77.7%),但远低于全国水平(≥ 97%),后续疫苗的接种率随患儿年龄增长逐步降低。患儿接种疫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国内儿童HIV感染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诊断延迟明显,疫苗接种率低,需要加强HIV感染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及疫苗接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2019 Vol. 21 (3): 199-202 [摘要] ( 4824 ) [HTML 1KB] [PDF 1027KB] ( 946 )
203 2016年哈尔滨市1~19岁健康人群水痘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李玺琨, 高晓丽, 李岩, 徐虹, 范晨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1~19岁健康人群水痘IgG抗体水平,为完善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 203名1~19岁健康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1岁~组(n=240)、4岁~组(n=396)、7岁~组(n=364)和14~19岁组(n=20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VZV-IgG)浓度,VZV-IgG浓度≥ 100 mIU/mL判定为阳性,表明调查对象具有抵抗水痘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 VZV-IgG的抗体阳性率为71.49%(860/1 203),抗体浓度为447±17 mIU/mL。随着年龄增加,VZV-IgG抗体浓度呈上升趋势(P < 0.05);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P < 0.05);不同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人群VZV-IgG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2剂次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病史人群VZV-IgG的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患过水痘人群的抗体浓度最高。结论 哈尔滨市1~19岁健康人群水痘抗体水平存在城乡及年龄差异,需加强薄弱地区和14岁以下人群含水痘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

2019 Vol. 21 (3): 203-207 [摘要] ( 4377 ) [HTML 1KB] [PDF 1217KB] ( 1015 )
208 新生儿百日咳致病株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抗原基因型研究
李丽君, 刘莹, 贾举, 袁林, 史伟, 孟庆红, 姚开虎

目的 探讨新生儿百日咳抗菌药物的可选方案,阐明致病株的抗原基因型。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分离到的32株新生儿百日咳鲍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检测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SMZ)、氨苄西林等共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扩增分离株23S 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菌株抗原相关的7个基因型(ptxA、ptxC、ptxP、prn、fim2、fim3和tcfA)。结果 25株(25/32,78%)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MIC值均>256 mg/L,且23S rRNA基因均有红霉素耐药A2047G突变。所有菌株对SMZ的MIC值均≤ 0.064 mg/L。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的MIC值波动在0.032~1 mg/L。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抗原基因型均为ptxA1/ptxC1/ptxP1/prn1/fim2-1/fim3-1/tcfA2。结论 新生儿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常见,体外试验支持超说明书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新生儿百日咳的可靠方案。耐药菌流行更加强调了免疫预防的重要性。

2019 Vol. 21 (3): 208-213 [摘要] ( 4814 ) [HTML 1KB] [PDF 498KB] ( 1292 )
214 换血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合并高白细胞血症1例报道
魏雪梅, 杨慧, 雷旻, 邓继岿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热痉挛性咳嗽,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并发重症肺炎、百日咳脑病、高白细胞血症、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有研究者认为出现以上严重并发症,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NICU/PICU)治疗的病例即为重症百日咳病例[1]。目前,对于具有明显高白细胞血症的重症百日咳患儿,较为推荐的降白细胞措施即为换血治疗,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2018年1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首次报道采用换血治疗1例6月龄的重症百日咳女婴,但该患儿在接受换血术前已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2]。我院NICU收治1例30日龄的百日咳男性患儿,合并明显的高白细胞血症,经换血治疗,白细胞明显下降,效果理想,患儿好转出院。结合国内外已有百日咳合并高白细胞血症及换血治疗的相关文献,将本病例报告如下,以期加深儿科医师对换血疗法的认识,为伴发高白细胞血症的重症百日咳患儿的救治提供思路。
2019 Vol. 21 (3): 214-217 [摘要] ( 4053 ) [HTML 1KB] [PDF 1195KB] ( 1131 )
218 天津市百日咳监测体系介绍及其运行效果的评估
黄海涛, 高志刚, 丁亚兴, 孙静, 李永成, 张颖
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建立百日咳监测体系,10年来不断完善。该监测体系明确了百日咳监测病例的定义及病例分类,建立了统一的、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手段,规范了百日咳病例的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置措施。该监测体系实施以后,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显著上升,由2009年的26例增加到2017年的802例;诊断病例数由2009年的19例增加到2017年的662例;报告百日咳发病率由2009年的0.16/10万增加到2017年的4.28/10万;报告百日咳病例的医疗机构数由2009年的2家增加到2017年的53家;所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达到93.66%。上述监测结果证明该监测体系明显提高了天津市百日咳监测的灵敏度,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天津市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9 Vol. 21 (3): 218-222 [摘要] ( 3540 ) [HTML 1KB] [PDF 1050KB] ( 944 )
论著·临床研究
223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分析
阮进, 程敏, 李秀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月住院的73例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结果 73例患儿中,发病前41例(56%)有感染病史,7例(10%)有疫苗接种史。所有患儿均具有脑病表现,其中意识改变47例(64%),精神行为异常54例(74%);余以发热(53例,73%)、运动障碍(47例,64%)、头痛(47例,64%)、呕吐(40例,55%)等多见。头颅MRI检查以皮层下白质(83%,54/65)、深部核团(60%,39/65)、脑干(58%,38/65)、小脑(42%,27/65)受累多见。47%(20/43)患儿脊髓受累。随访发现共15例患儿复发。与未复发患儿比较,复发患儿更多出现深部核团受累(P < 0.05),≥ 3个脊髓节段损伤者更多见(P < 0.01),丙种球蛋白和/或激素治疗时间距起病>2周的比例更高(P < 0.05)。结论 ADEM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儿可复发。MRI深部核团受累、≥ 3个节段的长节段脊髓病变、丙种球蛋白和/或激素治疗时间较晚(>2周)可能与ADEM复发相关。

2019 Vol. 21 (3): 223-228 [摘要] ( 4693 ) [HTML 1KB] [PDF 1413KB] ( 1081 )
229 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黄欣欣, 欧萍, 钱沁芳, 黄艳, 杨式薇, 王艳霞, 黄姗, 王章琼, 谢燕钦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 < 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 < 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 < 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2019 Vol. 21 (3): 229-233 [摘要] ( 4939 ) [HTML 1KB] [PDF 1308KB] ( 1350 )
234 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对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疗效
李国凯, 葛品, 刘桂华, 黄欣欣, 卢国斌, 王艳霞, 钱沁芳, 欧萍, 徐玉英

目的 探讨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对学龄前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学龄前AS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融合团体箱庭疗法。通过社交反应量表(SRS)、情绪识别工具和沙盘主题特征的变化评定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各因子得分以及正立、倒置、上半面孔、下半面孔的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较前降低(P < 0.01);对照组除正立位外,其余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 < 0.05);试验组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 < 0.05)。干预后试验组儿童SRS总分与除社交知觉因子外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儿童干预前与干预后沙盘主题特征个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可有效提高学龄前AS儿童的社交反应和情绪识别能力。

2019 Vol. 21 (3): 234-238 [摘要] ( 4918 ) [HTML 1KB] [PDF 1243KB] ( 1216 )
239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章印红, 张云茜, 朱宝生, 贺静, 王蕾, 唐新华, 郭晶晶, 靳婵婵, 陈红, 张杰, 章锦曼, 李利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和SMN2拷贝数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对SMA患儿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水平。方法 选取45例SMA患儿,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对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分析SMN基因拷贝数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SMA患儿中,SMN1第7和8外显子纯合缺失者为42例,占93%(42/45);仅有第7外显子缺失者为3例,占7%(3/45)。SMA不同临床分型和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类型间无相关性(P > 0.05);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SMN2基因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前者以2和3拷贝者居多,后者以1和2拷贝者居多;不同SMA临床分型间SMN2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MN2基因为2拷贝者发病年龄明显小于3和4拷贝者。Ⅰ型SMA患儿中SMN2拷贝数以2或3拷贝者居多,Ⅱ型以3拷贝者居多,Ⅲ型以3或4拷贝者居多。随着SMN2拷贝数增加,患儿发病年龄越大,保有的运动功能和临床结局越好,SMN2基因拷贝数同临床结局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SMN2基因通过剂量补偿效应减轻SMA疾病严重程度,SMN2拷贝数同SMA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

2019 Vol. 21 (3): 239-243 [摘要] ( 6041 ) [HTML 1KB] [PDF 1219KB] ( 1573 )
244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田培超, 王越, 史丹丹, 陈铮, 罗强, 王怀立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结果,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缺失/重复型突变14例,点突变及微小变异8例。MLPA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Sanger测序结果显示NGS检测出的点突变及微小变异是正确的。1例错义突变c.6290G>T,1例无义突变c.3487C>T,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c.7497_7506delGGTGGGTGAC、c.9421_9422delAA、c.8910_8913delTCTC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为Dystrophin基因新突变。该研究结果显示NGS技术可全面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点突变、微小缺失和内含子突变等变异,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2019 Vol. 21 (3): 244-248 [摘要] ( 5390 ) [HTML 1KB] [PDF 1309KB] ( 1454 )
249 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的单中心研究
王慧, 罗蓓, 童笑梅

目的 调查单中心医疗机构产科分娩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探讨新生儿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产科分娩的所有足月单胎新生儿及母亲的病历资料。发生新生儿产伤的为病例组,未发生产伤的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新生儿产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内分娩的4 682名足月单胎新生儿中,新生儿产伤201例,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产伤类型是头颅血肿(81.7%),其次为面神经麻痹(9.1%)。经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催产素引产、胎膜早破、头围大是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分别OR=5.020、23.294、1.409、1.928、2.295,P < 0.05)。结论 新生儿产伤最常见的类型是头颅血肿。经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催产素引产、胎膜早破、新生儿头围大可能增加新生儿产伤的发生风险,其中产钳助产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 Vol. 21 (3): 249-252 [摘要] ( 4525 ) [HTML 1KB] [PDF 1202KB] ( 1204 )
253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刘慧, 张华, 童笑梅

目的 分析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新生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 23例NIHF患儿中,早产儿18例(78%),足月儿5例(22%);出生窒息12例(52%),其中重度窒息6例。NIHF病因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35%),心血管畸形3例(13%),微小病毒B19感染3例(13%),先天性乳糜胸2例(9%),Turner综合征1例(4%),柯萨奇病毒感染1例(4%),病因不明5例(22%)。临床治愈13例(57%),死亡10例,新生儿期病死率为43%。死亡组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5分钟Apgar评分<8分及心力衰竭比例(分别为100%、100%、60%、60%)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2%、15%、8%、8%)(P < 0.05)。结论 NIHF新生儿易发生出生窒息;胎龄越小、窒息程度越重、合并心力衰竭者新生儿期死亡风险越大。TTTS中受血儿是NIHF的主要病因。

2019 Vol. 21 (3): 253-258 [摘要] ( 4804 ) [HTML 1KB] [PDF 1384KB] ( 1012 )
259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王富生, 李伟中, 王广欢, 俞梦璐, 钟军, 许陈斌, 李丹丽, 周永翠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早产儿血清代谢物特征,寻找早产儿血清中的特异性差异代谢物。方法 收集19例早产儿和20例足月儿生后未开始喂养时的血清标本,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清代谢谱,分析早产儿血清中397种代谢产物的代谢特征。结果 喂养前早产儿血清代谢特征与足月儿差异显著。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血清中O-膦酰苏氨酸、毛地黄黄酮、鞣酸、D-果糖-1,6-二磷酸等9种代谢物的变量权重值>2且P < 0.01,提示上述差异代谢物在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的区分度高。差异代谢物集中于ABC转运蛋白、β-丙氨酸、嘧啶等代谢通路中,且大部分差异代谢物与临床检验指标(白蛋白、总胆红素)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喂养前早产儿较足月儿血清代谢物差异明显。代谢组学对改善早产儿体内代谢紊乱、探寻早产儿代谢密切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

2019 Vol. 21 (3): 259-264 [摘要] ( 3832 ) [HTML 1KB] [PDF 1747KB] ( 1057 )
265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张建江, 王琴, 窦文杰, 贾莉敏, 张莉, 程艺博, 谈文秀, 赵帆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TAC)和霉酚酸酯(MMF)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肾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组和MMF组。收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期间IgAN的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4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TAC组15例,MMF组28例。治疗1月时两组患儿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月及6月时TAC组缓解情况优于MMF组(P < 0.05)。治疗1月时TAC组血清白蛋白高于MMF组(P <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两组治疗3月及6月时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3)。研究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TAC组有1例发生真菌感染。结论 TAC联合GC治疗儿童原发性IgAN有良好的减低尿蛋白的作用,近期疗效优于MMF,且安全性良好。

2019 Vol. 21 (3): 265-270 [摘要] ( 5085 ) [HTML 1KB] [PDF 1488KB] ( 1205 )
271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280例临床分析
杨青华, 郑炳升, 周少明, 代东伶

目的 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临床诊断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住院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80例CMPA患儿中,6月龄以内患儿占72.5%(203例)。表现为腹泻171例(61.1%),血便149例(53.2%),呕吐71例(25.4%),湿疹57例(20.4%),营养不良42例(15%),便秘13例(4.6%);轻-中度CMPA258例(92.1%),重度CMPA 22例(7.9%)。重度CMP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50.0%)高于轻-中度组(12.0%),血便发生率(22.7%)则低于轻-中度组(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乳喂养CMP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10.3% vs 24.6%)及重度CMPA患儿比例(4.4% vs 18.0%)均低于人工喂养CMPA组,而人工喂养CMPA组的血便发生率(37.7%)则低于母乳喂养CMPA组(56.6%)及混合喂养CMPA组(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婴儿,以腹泻、血便起病多见,病情大多为轻-中度。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更易导致重度CMPA,更易引起营养不良。

2019 Vol. 21 (3): 271-276 [摘要] ( 5741 ) [HTML 1KB] [PDF 1491KB] ( 1345 )
消息
258 我刊再度荣获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2019年3月5日,“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典礼在湖南出版投资集团举行。我刊荣获此殊荣。这是我刊继2015年获得“第三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以来,再度获得湖湘优秀出版物奖。
此次参评的出版物,是全省各出版单位从2015~2017年3个年度中出版的各类出版物中推荐出来的。经评审委员会评定,报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会议审核通过,确定25本期刊获正式奖,其中获得自然类正式奖共5本期刊。

2019 Vol. 21 (3): 258-258 [摘要] ( 1534 ) [HTML 1KB] [PDF 775KB] ( 758 )
264 2019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编辑部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权威数据库美国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EBSCO、荷兰《医学文摘》(EM)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评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反映我国当代儿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辟有国内外儿科动态、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研究、病例分析、儿童保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病例报告、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儿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
本刊为月刊,每月15日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所及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科技人员订阅。每期定价20元,全年240元。邮发代号:国内42-188;国外3856(BM)。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或直接来函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
向本刊投稿一律通过网上稿件处理系统,免审稿费,审稿周期2~4周。欲浏览本刊或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邮编410008。
电话:0731-84327402;传真:0731-84327922;Email:ddek@vip.163.com;网址:http://www.zgddek.com。

2019 Vol. 21 (3): 264-264 [摘要] ( 1781 ) [HTML 1KB] [PDF 831KB] ( 610 )
论著·病例分析
277 13岁男孩间断性腹痛腹胀伴乏力和大量腹水
张甜, 张慧, 方涛, 徐傲, 陈名武
患儿男性,13岁,因间断腹痛1年伴大量腹水入院。入院后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示(3+),腹水检查呈黄色,有核细胞数634×109/L,多核0.178,单核0.822,蛋白定性阳性,为渗出液,考虑结核感染。经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抗结核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提示病变位于横结肠左侧管壁,腹膜不均匀增厚,强化呈不均匀性;肠镜病理活检提示黏膜内见印戒样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提示Syn(-),CgA(-),CD56(-),CK(pan)(+),CDX-2(+),CK20(+),Muc-1(+),Ki-67(+,约80%);PET-CT提示横结肠近脾曲团块状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9.9,为高活性病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肿瘤代谢改变。转外科手术诊治,术中探查:大量腹水,肿块位于结肠肝区,侵及浆膜至组织周围,质硬,肠腔狭窄,肠系膜上血管周围及胃结肠韧带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网膜、腹壁、盆腔见多发转移结节。术后病理与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横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综上,患儿诊断为结肠印戒细胞癌伴腹膜转移、结核感染。因此,当患儿出现顽固性腹痛、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大量难治性腹水等情况时,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及早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2019 Vol. 21 (3): 277-281 [摘要] ( 4378 ) [HTML 1KB] [PDF 1682KB] ( 1185 )
282 8岁女孩肝功能异常8年伴血压高1周
旷健, 郑湘榕, 张国元, 王霞, 刘沉涛, 吴茂兰, 唐勇军
患儿,女,8岁,新生儿期即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生后第5天确诊)、特殊面容(前额宽阔、眼距宽、眼窝深陷)和血压高。肝功能异常以胆汁淤积为主,心脏大血管CTA发现腹主动脉、双肾动脉起始部狭窄。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JAG1基因外显子12区域存在1个杂合移码突变:c.1485delC(缺失胞嘧啶)。该患儿确诊为Alagille综合征(ALGS)。给予降酶、利胆及多联降压药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明显下降,但血压波动在102~140/53~89 mm Hg,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儿口服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10~120/60~80 mm Hg。儿童难治性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尤其是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肝功能异常时应注意鉴别罕见的ALGS,积极寻找遗传学病因,以及时诊治。
2019 Vol. 21 (3): 282-286 [摘要] ( 3674 ) [HTML 1KB] [PDF 1661KB] ( 973 )
论著·实验研究
287 Sprague-Dawley大鼠肺发育中miR-431的连续表达研究
沈艳青, 杨洋, 孙中怡, 李淑君, 沈金鑫, 周晓玉

目的 探讨miR-431在肺发育形态学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根据肺发育分期,选择SpragueDawley大鼠孕16 d(E16)、孕19 d(E19)、孕21 d(E21)、生后1 d(P1)、生后3 d(P3)、生后7 d(P7)、生后14 d(P14)及生后10周(P10周)成年大鼠的肺组织作为观察点,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透射电镜方法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发育关键时期(E19、E21及P3)肺组织中miR-431的表达情况。结果 E19组胎肺组织发现关键事件板层小体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出现;随胎龄增加板层小体数量增加,并出现聚集与排出;生后肺泡形成迅速发生,间质变薄,微血管系统逐渐成熟。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均显示随着胎龄的增加,miR-431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 < 0.05)。结论 获得系统而连续的肺发育形态学资料。miR-431在肺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负向调控作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肺发育及相关性疾病的机制提供基础和方向。

2019 Vol. 21 (3): 287-293 [摘要] ( 3351 ) [HTML 1KB] [PDF 4649KB] ( 840 )
294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气道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娟娟, 张婷, 米芋枚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气道上皮细胞后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及E-cadherin、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分两组,以人气道黏液上皮细胞NCI-H292细胞为研究对象,紫外线下灭活的RSV加入NCI-H292细胞培养基中作为对照组,迅速解冻的RSV感染NCI-H292细胞为RSV感染组。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E-cadherin、磷酸化EGFR(p-EGFR)及EGFR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细胞occludin、E-cadherin的分布及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 RSV感染组occludin、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 < 0.05)。RSV感染组p-EGFR及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 0.05)。RSV感染组MUC5AC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 < 0.05)。结论 RSV可破坏气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促进黏蛋白的分泌,影响气道的屏障功能。EGFR的磷酸化在上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9 Vol. 21 (3): 294-299 [摘要] ( 4229 ) [HTML 1KB] [PDF 2024KB] ( 948 )
300 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线粒体DNA羟甲基化水平
彭华, 陈敏文, 林月钰, 赵方, 周于新, 王国新

目的 检测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线粒体DNA(mtDNA)中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甲基化含量及动态变化。方法 将24只7日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法构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接受结扎及缺氧处理。采用化学氧化法结合重亚硫酸盐转化测序技术(oxBS-Seq)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mtDNA的5hmC水平。使用Western blot验证5hmC相关酶TET1、TET2、DNMT1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模型组48 h的5hm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Western blot显示mtDNA中5hmC相关酶DNMT1的表达在24 h和48 h模型组中显著升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多个线粒体基因位点在模型组大鼠中均呈现5hmC水平差异(P < 0.05)。结论 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mtDNA中5hmC相关酶DNMT1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大鼠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后5hmC甲基化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缺氧缺血大脑损伤的调节有关。

2019 Vol. 21 (3): 300-304 [摘要] ( 4337 ) [HTML 1KB] [PDF 1537KB] ( 920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