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9年 11卷 04期
刊出日期 2009-04-15

血液疾病专栏
病例报告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论著·儿童保健
临床经验
综述
血液疾病专栏
241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顾龙君, 帖利军, 蒋黎敏, 陈静, 潘慈, 董璐, 陈静, 薛惠良, 汤静燕, 王耀平, 叶辉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与AM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至今未达成共识。该文分析儿童AML免疫表型与FAB形态学分型以及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评价儿童AML免疫表型与治疗相关因素及预后的临床重要性。方法:自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进入AML-XH-99治疗方案的所有在我院新诊治的AML患儿,诊断采用MICM分型诊断,治疗按AML-XH-99危险度分类标准进行分层治疗。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免疫表型结果分为5组,髄系免疫标志CD13,CD33,MPO(自2001年9月采用单抗胞浆内标记);髓系相关抗原CD14,CD15;系性特异抗原-红系免疫标志GlyA,巨核系细胞标志CD41;淋系相关抗原CD19,CD7;非系列特异性抗原CD34,HLA-DR。分别计算各免疫表型在FAB形态学分型及染色体核型中表达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各免疫表型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各免疫表型患儿一疗程缓解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双尾);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单独各免疫表型进入回归方程中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① 74例患儿中有72例(97.3%)患儿至少有CD13、CD33、MPO中的一种或两种抗原阳性表达;45例(60.8%)患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髓系抗原表达,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的为18例,占24.3%。在M2患儿中,常伴有淋系抗原CD19的表达,阳性预测值(PPV)为75%;FAB分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缺乏HLA-DR及淋系相关抗原(CD19或CD7)的表达,阴性预测值(NPV)为100%;CD41阳性表达与M7相关,PPV为66.7%; 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免疫表型与AML患儿的一疗程缓解率及长期无事件生存(EFS)率无关; 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各免疫表型均无独立的预后价值。结论:儿童AML患儿的免疫表型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不能单独用于治疗前危险度的评估,但可帮助识别某些特殊类型的AML患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41-245]

2009 Vol. 11 (04): 241-245 [摘要] ( 5460 ) [HTML 1KB] [PDF 1162KB] ( 1742 )
246 流式细胞技术与PCR技术联用筛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标记
帖利军, 顾龙君, 蒋黎敏, 赵金彩, 陈静, 潘慈, 董璐, 陈静, 薛惠良, 汤静燕, 王耀平

目的:微量残留病(MRD)监测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中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MRD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和PCR技术,但单用一种方法均不能为所有的患儿找到合适的监测标记,该研究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否能为大多数ALL患儿找到合适的MRD监测标记。方法:联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PCR技术筛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1年9月至2003年10月126例新发ALL患儿骨髓标本的异常免疫表型及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结果:①106例B系-ALL患儿骨髓标本用四色流式细胞术进行了MRD免疫表型标记的筛选,其中11例标本未筛选出监测标记,阳性率为89.6%;有1个监测标记的标本为11例(11.6%),至少有两个标记的标本占88.4%。②PCR技术筛选27例ALL骨髓标本抗原受体基因重排,26例至少有一个标记(占96.3%),其中9例(34.6%)骨髓标本只有一个监测标记,17例(65.4%)至少有两个监测标记。在T系-ALL骨髓标本中,以TCRVγⅠ-Jγ1.3/2.3阳性最多,双等位基因重排发生阳性率较高;系性交叉抗原表达在B系-ALL骨髓标本中表达较高,达57.1%(4/7)。③两种方法联用能为121例(96.0%)的患儿提供合适的筛选指标。结论: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异常免疫表型与PCR技术检测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联用,可为绝大多数的ALL患儿找到合适的MRD监测指标;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中,存在系性交叉抗原表达及双等位基因重排。[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46-250]

2009 Vol. 11 (04): 246-250 [摘要] ( 4886 ) [HTML 1KB] [PDF 1357KB] ( 1801 )
251 RT-PCR-DGGE检测急性白血病儿童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陈小文, 岳丽杰, 李长钢, 李成荣, 张民, 石红松

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S)是DNA合成的关键酶,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也是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化疗的靶酶,TS的遗传多态性在抗白血病等肿瘤疾病5-FU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研究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及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TS基因变异与AL患儿5-FU类药物化疗效应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T-PCR-DGGE)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患儿和115例正常儿童的cDNAs进行了TS 基因cSNP及基因突变的筛查与鉴定,分析各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首次鉴定了儿童TS 381 A>G (E127E) cSNP位点,其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13.5%,与国际SNP文库中12.3%基本一致。该cSNP在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相关性。研究未发现T349C, G470T及C500T变异。结论:采用RTPCR-DGGE结合DNA测序法首次确定了儿童TS基因存在381 A>G cSNP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两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51-254]

2009 Vol. 11 (04): 251-254 [摘要] ( 4859 ) [HTML 1KB] [PDF 1180KB] ( 1318 )
255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王西阁, 郝庆飞, 汤有才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NF-κB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蛋白酶体通路特异性阻断剂 MG-132 加入K562细胞,用AO/EB细胞形态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逆转录-PCR检测NF-κB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15 μmol/ L MG-132作用24 h后,凋亡率为(26.5±0.6)%,与对照组(1.2±0.1)%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MG-132诱导K562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 RT-PCR检测发现NF-κB mRNA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MG-132可降低 NF-κB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且表达量与MG-132的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MG-132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G-132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下调NF-κB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55-258]

2009 Vol. 11 (04): 255-258 [摘要] ( 5543 ) [HTML 1KB] [PDF 1004KB] ( 1308 )
259 不同浓度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徐佳伟, 金润铭, 王艳荣, 林雯, 蒙冰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钠钾ATP酶通过与强心甾类固醇(CTS)特异性结合,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钠钾ATP酶作为信号转导体的功能效应以及其在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1 nmol/L、10 nmol/L)在不同作用时间(6 h,12 h,24 h)下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株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1 nmol/L、10 nmol/L哇巴因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与巨核系白血病M07e,Meg01细胞株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nmol/L、10 nmol/L哇巴因可使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 nmol/L、10 nmol/L哇巴因作用24 h时细胞增殖程度与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细胞增殖作用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成正比。结论: 钠钾ATP酶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它能通过与哇巴因结合调节多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1 nmol/L与10 nmol/L的哇巴因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M07e、Meg01增殖,增殖效应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呈正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59-262]

2009 Vol. 11 (04): 259-262 [摘要] ( 5134 ) [HTML 1KB] [PDF 1027KB] ( 1355 )
263 儿童近四倍体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室研究
张继红, 郑迎春, 王韫秀, 张君严, 刘卓刚

近四倍体在儿童髓系恶性肿瘤中是一种少见的遗传学异常,其意义还不清楚。该文就1例近四倍体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分析其特点。采用骨髓涂片方法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收集骨髓标本做流式细胞术分析,24 h培养R显带做常规核型分析。该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显示大而突出的胞核,染色体分析显示近四倍体核型,结合骨髓形态和免疫分型结果诊断为AML-M4。患儿经过4个疗程的化疗治疗,最终获得了临床缓解, 但该患儿达到缓解的时间比正常核型患儿要长。我们认为近四倍体核型是影响儿童AML治疗与预后的重要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63-266]

2009 Vol. 11 (04): 263-266 [摘要] ( 6776 ) [HTML 1KB] [PDF 1083KB] ( 1629 )
病例报告
250 口服尼美舒利致婴幼儿血尿2例
余桂红, 李占玲
2009 Vol. 11 (04): 250-250 [摘要] ( 3893 ) [HTML 1KB] [PDF 888KB] ( 1315 )
316 小儿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1例
李扬威, 余小汉, 饶正良
2009 Vol. 11 (04): 316-317 [摘要] ( 3958 ) [HTML 1KB] [PDF 914KB] ( 2084 )
317 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代鑫, 王新良, 郭彬芳, 成芳
2009 Vol. 11 (04): 317-317 [摘要] ( 4153 ) [HTML 1KB] [PDF 892KB] ( 1459 )
322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引起肢体麻木1例
黄淑美, 林建军, 洪晓微
2009 Vol. 11 (04): 322-322 [摘要] ( 4194 ) [HTML 1KB] [PDF 882KB] ( 1800 )
论著·临床研究
267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VEGF和SDF-1水平与循环EPCs的相关性研究
刘哲亮, 吴忠仕, 胡建国, 杨一峰, 陈勇, 高华, 胡野荣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紫绀组)外周血清SDF-1和VEGF的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PCs体外扩增培养;做免疫荧光鉴定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用回归分析法分析VEGF和SDF-1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为对照组。结果:紫绀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水平增高(201.42±44.74 ng/L vs 113.56±35.62 ng/L);SDF-1水平增高(3.45±1.07 ng/L vs 1.05±0.99 ng/L,P<0.05)。血清VEGF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与对照组相比,紫绀组PEPCs数目明显增多(72.2±9.73)/200倍视野vs (51.2±3.83)/200倍视野,P<0.01; EPCs功能明显增强,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VEGF,SDF-1的血清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0.5491,0.6376和0.7392。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EPCs数量及功能较非紫绀组明显增加,同时VEGF和SDF-1血清水平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共同影响着患者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67-272]

2009 Vol. 11 (04): 267-272 [摘要] ( 5974 ) [HTML 1KB] [PDF 1290KB] ( 1452 )
273 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
陈日, 罗万俊, 蒋海河, 龙隆, 黄日茂, 罗凡砚

目的: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尚缺乏大组病例报道。该研究观察了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处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手术,处理组给予缺血后处理,即间断夹闭升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输血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乳酸代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处理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7±21)h vs (54±26)h],输血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明显减少[(308±230)mL vs (526±515)mL和(5.9±5.0) vs (10.3±7.7)],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好,乳酸蓄积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有心肺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73-276]

2009 Vol. 11 (04): 273-276 [摘要] ( 5261 ) [HTML 1KB] [PDF 1095KB] ( 1395 )
277 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夏蝉, 韩国强, 叶璟, 单小鸥, 何时军

目的:探讨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32例轻症、21例重症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第1天和治疗干预后术后第5天血浆白蛋白浓度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白蛋白浓度,并将轻重肠套叠两组患儿术后第1天的血浆白蛋白浓度与小儿危重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浆白蛋白浓度均下降,轻症组:(34.2±6.5)g/L vs (37.1±4.1)g/L,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25.8±7.5)g/L vs (37.1±4.1)g/L, P<0.01;重症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轻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5天,轻症组白蛋白浓度为(37.1±11.4)g/L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术后第5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675,P>0.05)。术后第1天血浆白蛋白浓度与小儿危重评分之间成正相关(r=0.879, P<0.01)。结论: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第1天血浆白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与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严重程度相关;重症病例低白蛋白血症持续时间长,并与治疗干预无关。血浆白蛋白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肠套叠患儿术后严重程度的预警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77-279]

2009 Vol. 11 (04): 277-279 [摘要] ( 4885 ) [HTML 1KB] [PDF 932KB] ( 1690 )
280 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黄爱蓉, 何时军, 金益梅, 杨好妹, 单小鸥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3例脓毒性休克患儿10项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pH值<7.0、低血压、器官功能障碍数目≥3个、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0分、未在休克后6 h内完成容量复苏、未在休克后1 h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未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血pH值<7.0、血压下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3个、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0分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差、死亡率高。若在休克后1 h内能使用有效抗生素、6 h内能完成容量复苏、并能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则可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80-282]

2009 Vol. 11 (04): 280-282 [摘要] ( 5060 ) [HTML 1KB] [PDF 931KB] ( 1429 )
283 NRAM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研究
金婧, 孙琳, 焦伟伟, 赵顺英, 李惠民, 关晓蕾, 焦安夏, 迟巍, 江载芳, 申阿东

目的:结核病在全球具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宿主遗传因素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RAMP1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结核病的发病。该研究探讨NRAM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病例组为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汉族儿童结核病人130例,另选390例外科术前体检儿童,按照年龄、性别、民族以及地区与病例组进行匹配。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对NRAMP1基因INT4和D543N位点多态性与儿童结核病易感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RAMP1基因D543N位点变异型基因型(G/A和A/A)频率,病例组(3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390),差异显著(χ2=5.349, P<0.05;OR=1.74,95%CI=1.08~2.79);INT4位点没有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性别的影响,显示D543N位点变异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女患儿(16/52)明显高于对照组(21/155),差异有显著性(χ2=7.866,P<0.05,OR=2.84,95%CI=1.34~5.99);而病例组中的男患儿(18/78)和对照组(45/235)之间差异无显著性;INT4 位点无论男还是女都没有差异。结论:NRAMP1基因D543N位点变异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存在相关;D543N位点G/A和A/A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的易感基因型,NRAMP1变异型基因型更易导致女孩患结核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83-287]

2009 Vol. 11 (04): 283-287 [摘要] ( 4936 ) [HTML 1KB] [PDF 995KB] ( 1406 )
288 癫癎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郭静芳, 姚宝珍

目的:探讨癫癎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褪黑素用于癫癎和热性惊厥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分为对照组,即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无惊厥患儿;热性惊厥组,其中又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癫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癫癎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分别为8.66±1.38和14.91±2.61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3±2.01 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为20.72±2.54 ng/L,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癫癎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低于热性惊厥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癫癎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是治疗儿童癫癎和热性惊厥的一个新途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88-290]

2009 Vol. 11 (04): 288-290 [摘要] ( 5266 ) [HTML 1KB] [PDF 934KB] ( 1395 )
论著·实验研究
291 白藜芦醇对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汪周平, 华益民, 张兴, 王一斌, 石晓青, 李明远

目的:目前研究认为白藜芦醇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VMC)急性期小鼠心功能及心肌损伤,在体外也具有抑制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但在VMC慢性期小鼠模型上,是否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白藜芦醇对VMC慢性期心肌纤维化干预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VMC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BALA/c小鼠建立VMC慢性期动物模型,30 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VMC模型对照组, 白藜芦醇小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及大剂量组(1 000 mg/kg),并设正常对照。30 d后,处死小鼠摘取心脏及提取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各组小鼠胶原前肽(PINP,PICP及PIIINP)的血清浓度,心脏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胶原容积积分。结果:白藜芦醇大剂量组(0.74±0.19)及中剂量组(1.07±0.12)心肌胶原容积积分较小剂量组(2.17±0.19)和VMC模型对照组(2.33±0.18)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小剂量组和VMC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VMC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IC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含量明显增多,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VMC慢性期小鼠模型上,白藜芦醇能抑制VMC心肌胶原的增生,具有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91-295]

2009 Vol. 11 (04): 291-295 [摘要] ( 5891 ) [HTML 1KB] [PDF 2063KB] ( 1634 )
296 干扰素-λ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
聂钰君, 黄星原, 王世红

目的:干扰素-λ(IFN-λ)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目前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但其是否能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尚缺乏相关报道。探讨IFN-λ2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早期的作用,为IFN-λ2 是否能应用于临床治疗或预防VMC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CVB3)病毒的方法制造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病毒组、IFN-λ2 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PBS培养液,记为第0天;IFN-λ2治疗组从第1天开始,连续5 d每天经背部皮肤不同点给予小鼠IFN-λ2 400 ng (0.1 mL),空白对照组和病毒组则每天以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死亡小鼠从组中剔除。9 d后处死所有存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 及Bax的表达。结果:①病毒组心肌病理评分要高于空白对照组及IFN-λ2治疗组。 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心肌组织有少量Bcl-2及Bax的表达,病毒组较空白对照组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IFN-λ2治疗组较病毒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1) 。结论:INF-λ2 能减轻柯萨奇病毒所致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病理改变,能抑制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对VMC小鼠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96-300]

2009 Vol. 11 (04): 296-300 [摘要] ( 4970 ) [HTML 1KB] [PDF 1622KB] ( 1565 )
301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肾脏ERK以及p38表达的影响
周萍, 吴玉斌, 赵成广, 滕旭, 李丽, 李冰

目的:通过观察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肾脏信号转导通路ERK-2、p38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谷氨酰胺在大鼠内毒素血症中通过干预肾脏ERK-2以及p38信号转导途径来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选健康18日龄Wistar大鼠121只,按腹腔注射药物不同分为:0 h对照组(生理盐水,n=11), 内毒素组(LPS,n=55),谷氨酰胺组(Gln, n=55); 后两组又分为2,4,6,24及72 h共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1只,在各指定时间点分别将大鼠断头分离肾脏,8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ERK-2以及p38的mRNA的表达,另3只取肾组织后用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ERK-2以及p38蛋白质的表达。结果:LPS组各时点ERK-2 mRNA, p38MAPK mRNA, ERK-2, p38MAPK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最高点在 6 h,差异有显著性,P<0.01;Gln组各时点ERK-2 mRNA, p38MAPK mRNA, ERK-2, p38MAPK表达趋势与LPS组一致,但明显低于LPS组,P<0.05或P<0.01。结论:ERK及p38在内毒素血症表达均明显增强。谷氨酰胺可使其表达下调,从而减轻肾脏损伤。[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301-305]

2009 Vol. 11 (04): 301-305 [摘要] ( 4991 ) [HTML 1KB] [PDF 1769KB] ( 1484 )
306 子宫内海洛因暴露对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和伏核p-ERK1/2表达的影响
王莹, 张蓬勃, 李侃

目的:观察子宫内海洛因暴露对小鼠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P)和伏核(Acb)脑区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ERK 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了发育期海洛因暴露导致小鼠神经行为缺陷的分子机制。方法:于胚胎鼠9~18日龄时,每天给孕鼠皮下注射海洛因10 mg/kg一次,建立宫内海洛因暴露小鼠模型。按出生前处理将小鼠分为海洛因组(Her)和盐水组(Sal)。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小鼠前PFC,HP和Acb三个脑区组织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al组相比,Her组小鼠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ERK1/2 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三个脑区无明显改变。 结论:发育期10 mg/kg海洛因暴露未损伤小鼠的体格发育,海洛因可能通过ERK1/2 MAPK信号通路以外的机制导致神经行为缺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306-309]

2009 Vol. 11 (04): 306-309 [摘要] ( 4814 ) [HTML 1KB] [PDF 1034KB] ( 1885 )
论著·儿童保健
310 6~12岁儿童冲动行为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
李介民, 易著文, 苏林雁, 蔡益民, 罗雪梅, 刘继红, 蒋彦

目的:探讨儿童冲动行为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1 736名6~12岁儿童,对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睡眠状况和Barratt冲动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 736例儿童中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31.9%,男性为35.4%,较女性的28.3%明显增高(P<0.01)。睡眠障碍组注意因子、运动因子、缺少计划因子得分及冲动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1);睡眠障碍组白天嗜睡率为35.9%,较非睡眠障碍组的24.7%增高显著(P<0.01)。注意因子、运动因子及缺少计划因子得分随着睡眠障碍评分等级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睡眠障碍评分升至5级时,各因子得分均达最高水平。经常打鼾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从不打鼾组及偶尔打鼾组(P<0.01)。结论:儿童冲动行为与睡眠障碍相关,对临床表现较高冲动水平的儿童,有必要关注其睡眠状况。[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310-312]

2009 Vol. 11 (04): 310-312 [摘要] ( 4555 ) [HTML 1KB] [PDF 936KB] ( 1537 )
临床经验
313 在外科首诊的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诊治探讨
陈晋湘, 葛杰
2009 Vol. 11 (04): 313-315 [摘要] ( 3998 ) [HTML 1KB] [PDF 925KB] ( 1949 )
综述
318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诊治进展
张倩, 项如莲
2009 Vol. 11 (04): 318-321 [摘要] ( 4652 ) [HTML 1KB] [PDF 1015KB] ( 1529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