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01年 3卷 06期
刊出日期 2001-06-15

专家述评
专家讲座
论著
其他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临床经验
综述
专家述评
613 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探讨
顾龙君
2001 Vol. 3 (06): 613-615 [摘要] ( 2737 ) [HTML 1KB] [PDF 155KB] ( 1030 )
专家讲座
616 常规机械通气及儿科临床应用
孙波
2001 Vol. 3 (06): 616-621 [摘要] ( 2911 ) [HTML 1KB] [PDF 380KB] ( 1160 )
论著
622 系膜细胞来源的IL-13对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陈荣华, 张爱华, 吴元俊, 丁桂霞, 潘晓勤, 蔡毅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IL-13的调节作用及IL-13对HMC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L-13对肾小球疾病状态下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HMC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不同浓度的LPS(1 μg/ml,10 μg/ml,100 μg/ml)刺激或用不同浓度的IL-13(1 ng/ml, 10 ng/ml, 100 ng/ml)预处理。应用RT-PCR和ELISA检测系膜细胞IL-13 mRNA 和蛋白表达;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TNF-α,IL-1α,IL-1β,MCP-1,IL-8和TGF-β1 mRNA表达。结果:①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不表达IL-13 mRNA和蛋白;LPS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系膜细胞IL-13 mRNA的表达和蛋白分泌。②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IL-1β,IL8和TGF-β1,而不表达IL-1α和MCP-1 mRNA;LPS刺激后上述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上调;IL-13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论:IL-13是系膜细胞的自分泌因子;IL-13可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旁分泌的IL-13对于肾小球疾病状态下肾脏系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2001 Vol. 3 (06): 622-626 [摘要] ( 3835 ) [HTML 1KB] [PDF 257KB] ( 1134 )
62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NA倍性与体内白血病细胞凋亡
高怡瑾, 吴玥, 吴长根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肿瘤细胞DNA倍性与凋亡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初治急淋患儿的DNA倍性及化疗前后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化疗前所有患儿体内白血病细胞均无明显凋亡,化疗后DNA指数为 1.16~1.6 的高二倍体组凋亡细胞比例为(22.06±8.98)%,较非高二倍体组(9.38±10.27)%显著升高(P<0.01)。结论:儿童高二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优于其它DNA倍性的病人与此类白血病细胞易凋亡、对化疗敏感有关。
2001 Vol. 3 (06): 627-629 [摘要] ( 3536 ) [HTML 1KB] [PDF 133KB] ( 1136 )
630 两种不同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潘凯丽, 成胜权, 钱新宏, 尚磊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近期完全缓解率(CR)与持续完全缓解(CCR),探讨影响小儿ALL长期生存的有关因素。方法:根据化疗方案所用药物不同将44例患儿分为2组:一般化疗组(A组),诱导治疗采用VC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庇护所预防使用二联鞘注(甲氨喋呤、地塞米松),维持治疗使用6 巯嘌呤与甲氨喋呤,加强强化用VCP及COA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强的松)交替;强烈化疗组(B组),按照1993年广西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进行序贯治疗,其中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采用每次 1.5~2.0 g/m2及三联鞘注(甲氨喋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结果:两种方案经过4周治疗44例患儿均获CR,但达到CR的时间A组为(3.83±0.41)周,长于B组(3.00±0.82)周(P<0.05),CCR A组为(20.31±16.71)月,短于B组(43.5±25.6)月(P<0.05)。二组复发率A组为 66.7%,高于B组 32.5%(P<0.05)。2组化疗期间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烈化疗组不仅近期完全缓解所用时间短,而且在CCR及预防疾病复发上明显优于一般化疗组,虽然强烈化疗后合并各种感染的机会增多,但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其发生率降低。
2001 Vol. 3 (06): 630-632 [摘要] ( 3484 ) [HTML 1KB] [PDF 144KB] ( 1045 )
633 激活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活性研究
李慧娟, 邹典定, 赵东赤, 张渝侯, 谷小华
目的:探讨植物血凝素(PHA)、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αCD3Ab)激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体外对K562的杀伤活性,以及外源性刺激因子对CBMC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CBMC分别与不同刺激因子体外短期培养,台盼蓝拒染法测效应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sIL-2R的含量, 3 H-TdR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体外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脐血PHA-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3 d后增殖倍数、活化后上清液中sIL-2R的含量显著高于PHA-LAK,CD3AK和LAK细胞(P<0.05)。PHA-CD3AK细胞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HA-LAK,CD3AK和LAK细胞(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PHA,IL-2和αCD3Ab激活后,可有效形成PHA-CD3AK效应细胞,其增殖活性、细胞毒性均高于PHA-LAK,CD3AK和LAK细胞。
2001 Vol. 3 (06): 633-635 [摘要] ( 3785 ) [HTML 1KB] [PDF 158KB] ( 925 )
636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Na~+-K~+-ATP酶活力的研究
周艳, 陈吉庆, 邵小松
目的:探讨胆红素神经毒性的作用环节,研究胆红素脑病发病机理。方法:72只新生7d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T组又根据腹腔注射胆红素剂量的依次增加分为T1,T2,T3,T4和T5组。检测各组脑组织和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定磷法测定脑组织中Na+ K+ ATP酶(Na+ K+ ATPase)活力。结果:给药后4 h和8 h均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脑组织Na+ K+ ATPase活力则逐渐降低,除T1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或 0.01);各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浓度4 h,8 h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Na+ K+ ATPase活力除T1组外各组4 h,8 h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性(r=0.28,P>0.05),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Na+ K+ ATPase活力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脑组织内胆红素对Na+ K+ ATPase活力有抑制作用。
2001 Vol. 3 (06): 636-638 [摘要] ( 4470 ) [HTML 1KB] [PDF 154KB] ( 1067 )
63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心脏腺苷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探讨
李巍, 刘春峰, 袁壮, 李强, 苏力, 岳晓红
目的:对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心肌亚细胞结构、能量代谢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能量代谢改变在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IRS-A组(内毒素注射后1 h)、SIRS-B组(内毒素注射后3 h)及对照组(Con)。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ATP,ADP和AMP的含量。大鼠心肌细胞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SIRS-A组ATP,ADP及AMP含量分别为(1.51±0.39)×10-1,(3.22±0.59)×10-1和(2.17±0.56)×10-1mmol/g;SIRS-B组为(1.31±0.53)×10-1,(2.75±0.74)×10-1,(1.88±0.57)×10-1mmol/g;对照组为(2.57±0.82)×10-1,(5.75±0.69)×10-1,(5.35±0.76)×10-1mmol/g,3组ATP,ADP和AM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 0.01)。SIRS-A组,SIRS-B组的ATP,ADP和AM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SIRS-B组与SIRS-A组之间ATP,ADP和AM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可见SIRS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排列紊乱,空泡变性,肌纤维水肿。结论:能量代谢障碍和线粒体功能结构的改变等在SIRS发展为MODS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 Vol. 3 (06): 639-642 [摘要] ( 3909 ) [HTML 1KB] [PDF 210KB] ( 1015 )
643 铁缺乏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胡瑞梅, 魏美文, 张岩, 孙若鹏
目的:观察铁缺乏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均予低铁饮食,但对照组每周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5 mg。分别于低铁饮食后第2周、第10周,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用三电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直读光谱仪测定肝组织、脑组织铁含量。结果:铁缺乏非贫血期实验组大鼠脑组织铁含量已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5) μg/g vs (20.7±6.5) μg/g](P<0.01);其学习记忆能力有降低趋势,达标所需反应次数分别为 (51.9±10.8)次和(50.1±7.7)次,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正确反应率为(51.7±3.2)%,低于对照组(50.5±4.9)%,P>0.05。在缺铁性贫血期,实验组大鼠脑组织铁含量进一步降低[(13.7±3.5) μg/g vs (26.1±2.7) μg/g](P<0.01);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对照组达标所需反应次数(50.4±9.1)次低于实验组(72.1±8.8)次(P<0.01),实验组正确反应率(58.7±4.9)%低于对照组(66.4±8.9)%(P<0.05)。结论:铁缺乏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其脑组织铁含量降低有关。
2001 Vol. 3 (06): 643-645 [摘要] ( 4033 ) [HTML 1KB] [PDF 143KB] ( 1040 )
646 围产期早产儿尿蛋白动态变化
韩梅, 魏克伦
目的:研究早产儿肾功能特点及与胎龄、日龄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比浊法、速率法及ELISA法,测定28~31周组(Ⅰ组)、32~34周组(Ⅱ组)、35~37周组(Ⅲ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结果:同一胎龄段尿mAlb随着日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一日龄mAlb随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 0.01)。尿RBP,NAG在Ⅰ组和Ⅲ组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在生后第4天形成峰值,而后明显下降,尤以Ⅰ组不同日龄间RBP和NAG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 0.05)。同一日龄尿RBP,NAG随胎龄增加而明显降低,尤以生后第4天和第7天不同胎龄间RBP和NAG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 0.01)。结论: 早产儿肾小球、肾小管尚在发育中,受胎龄日龄影响较大。
2001 Vol. 3 (06): 646-648 [摘要] ( 3416 ) [HTML 1KB] [PDF 140KB] ( 1145 )
649 早产儿的围产因素及防治对策探讨
廖洪, 周文艺
目的:研究早产的围产因素及寻求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近5年出生的新生儿2 567例,分为早产儿、足月儿两组,对照分析孕母年龄、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高征、胎盘早剥、产前检查等围产因素,同时分析早产儿的并发症。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6.62%,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对比,除母亲孕龄差异无显著性外,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高征、胎盘早剥,产前检查等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或 0.05)。早产儿的并发症主要是新生儿肺炎、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和颅内出血。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结论:减少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减少早产的发生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产前并发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001 Vol. 3 (06): 649-651 [摘要] ( 3565 ) [HTML 1KB] [PDF 149KB] ( 1042 )
652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评价
彭国晖, 江新青
目的: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评价。方法:对16例儿童和成人胼胝体发育不全患者的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诊断作用。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要点是:①两侧脑室前角和室间孔分离;②侧脑室体部近乎平行地分离;③侧脑室枕角扩大;④第三脑室扩张并上前移位;⑤半球间裂异常地靠近第三脑室前部。结论:根据CT和MRI的特征表现,均可正确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但MRI矢状面扫描上,还可直观地显示胼胝体的发育异常。
2001 Vol. 3 (06): 652-654 [摘要] ( 3769 ) [HTML 1KB] [PDF 119KB] ( 1321 )
其他
655 改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刘大林, 谷兴琳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4月至6岁,均采用改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30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钡剂返流入肝管空肠吻合口。结论:改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2001 Vol. 3 (06): 655-656 [摘要] ( 3410 ) [HTML 1KB] [PDF 116KB] ( 940 )
657 13例小儿输尿管囊肿的外科治疗
李守林, 董勤光, 王军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3例输尿管囊肿患儿均行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9例行上肾段和输尿管切除,4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抗返流输尿管再植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无输尿管返流;IVU显示输尿管、肾盂无扩张。结论:上肾段输尿管切除、囊肿切除和膀胱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2001 Vol. 3 (06): 657-658 [摘要] ( 3121 ) [HTML 1KB] [PDF 109KB] ( 925 )
723 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高钙血症和低碱性磷酸酶血症
张碧丽, 杨瑄, 黄乐, 马达智, 胡坚
2001 Vol. 3 (06): 723-725 [摘要] ( 2876 ) [HTML 1KB] [PDF 162KB] ( 1011 )
临床研究
659 小儿全身型幼年黄色肉芽肿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赵新民
目的: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JXG)合并全身(皮肤外)受累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疾患,有时病情严重,甚而可致死。该文目的在于研究小儿JXG全身型病变的解剖特点,相关临床问题以及治疗对策。方法:对该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中36例各种类型的全身型JXG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例的皮肤病变广泛而密集,主要分布在面部、躯干、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外脏器受累包括肝、脾、肺和骨骼。其中尤以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和多发性骨质破坏为本例的特殊表现。结合文献中病人的中位年龄为 0.3岁(出生至12岁),症状常表现为广泛浸润性疾病。有20例病变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有皮肤病变的病人不足一半。最常见的皮肤外病变为皮下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肺、眼/眶部、口咽部和肌肉。大多数病人采取病灶切除的治疗方法或病变自行消退。有12例病人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大多可长期存活,仅2例死亡。本例在3年中未经任何治疗而病情逐渐缓解。结论:全身型JXG可能侵犯数量和组合不等的皮肤外脏器。在治疗上应取保守方法或等待其自然痊愈。对合并复杂合并症者,有时需要采用攻击性治疗,但应选择毒性最小的药物。外科切除病变也可获得治愈。
2001 Vol. 3 (06): 659-661 [摘要] ( 3748 ) [HTML 1KB] [PDF 187KB] ( 1001 )
662 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疗效比较
周伟, 梁雪, 张洪, 胡艳群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胃内注入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使用冷生理盐水洗胃、思密达、云南白药加雷尼替丁、凝血酶、奥美拉唑胃内注入进行治疗的急性胃粘膜出血新生儿各25例。结果:思密达、云南白药加雷尼替丁、凝血酶、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96%、9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冷生理盐水组的56%(P<0.01)。凝血酶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6%和68%,均显著高于思密达组的32%、云南白药加雷尼替丁组的36%(P<0.05)。结论:思密达、云南白药加雷尼替丁、凝血酶或奥美拉唑胃内注入均是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凝血酶或奥美拉唑的止血作用较思密达或云南白药加雷尼替丁更迅速。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2001 Vol. 3 (06): 662-664 [摘要] ( 3375 ) [HTML 1KB] [PDF 156KB] ( 1057 )
665 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
马燕, 米弘英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方法:对15例112例次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76例次感染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周血白细胞(WBC)<4.0×109/L者与WBC>4.0×109/L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外周血(WBC)<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时,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WBC达到 4.0×109/L,ANC达到 1.5×109/L所需平均天数与未加用G-CSF组比较,两组均数进行t检验,P<0.01。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者发热持续时间与未使用IVIG组比较,两组均数进行t检验,P<0.01。结论:感染与白细胞降低有明确关系,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G-CSF及IVIG可使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2001 Vol. 3 (06): 665-666 [摘要] ( 3220 ) [HTML 1KB] [PDF 106KB] ( 958 )
667 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遗传表型测定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柳方娥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ApoE)遗传表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ApoE遗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健康儿童禁食12h,采静脉血。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ApoE遗传表型并推断出其基因型,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 I (ApoA I)。结果:健康儿童ApoE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按Apoe2,Apoe3和Apoe4顺序依次为 5.55%,86.66%,7.77%。Apoe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Apoe4及Apoe2等位基因频率低。与ApoE3/3表型相比,ApoE4/3表型血TC和LDL-C显著增高(均P<0.05)。ApoE2/3表型血TC和LDL-C平均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血TG,HDL-C,ApoB,ApoA I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poE遗传多态性对健康儿童血脂水平有影响。Apoe4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易患因子。对健康儿童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早期发现冠心病(CHD)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1 Vol. 3 (06): 667-668 [摘要] ( 3157 ) [HTML 1KB] [PDF 90KB] ( 963 )
669 小儿丙型肝炎与血制品应用
牟一坤, 肖作源, 王清文, 何举纲
目的:探讨小儿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与血制品使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52例14岁以下丙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2例患儿平均年龄(8.8±3.8)岁;入院时平均病程3月;以1995年发病最多,占25%;慢性丙肝占67.3%。52例中有血制品输注史者占 86.5%,输注原因以外科手术最多见,占55.6%,新生儿黄疸、血液病亦为常见原因。结论:宜从提高血制品的质量、严格掌握血制品输注适应症及减少手术用血等方面预防儿童丙肝,并针对临床工作提出具体对策。
2001 Vol. 3 (06): 669-670 [摘要] ( 3141 ) [HTML 1KB] [PDF 176KB] ( 970 )
671 新生儿心肌炎的临床特征
李萍, 盛曙君, 何缦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该科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可疑心肌炎患儿,依据诊断性检查,结合起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心肌炎以生后24h内发病最多,为71.1%,首发症状及体征以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心律失常等表现为主。诊断性检查,心电图表现绝大多数为异位心律失常,占82.4%,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三尖瓣返流占第一位,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包积液。心肌酶谱生后1周内普遍明显增高而且持续时间长。结论:新生儿心肌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呈非特异性,大多数为呼吸系统症状,其次是循环系统体征,部分新生儿心肌炎与先天性心脏病并存。
2001 Vol. 3 (06): 671-672 [摘要] ( 3632 ) [HTML 1KB] [PDF 108KB] ( 931 )
673 血清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讨
周德江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04例黄疸患儿TBA及肝功能,对38例TBA增高者进行动态观察及随访。结果:以胆红素增高类型分为3组:Ⅰ组非结合胆红素增高;Ⅱ组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双相增高;Ⅲ组结合胆红素增高。3组的TBA依次为(7.1±4.4),(39.8±28.0),(91.3±16.3) μmol/L,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BA水平能反映肝细胞损害及胆汁淤积,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2001 Vol. 3 (06): 673-674 [摘要] ( 3212 ) [HTML 1KB] [PDF 84KB] ( 971 )
675 1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病理分析
曹云涛, 宋文秀, 冒青, 陈德忠
目的: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及胎龄与出血部位的关系和颅内出血漏诊的原因。方法:对132例经尸解证实的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依次为脑实质出血(27.3%),脑室内 脑室周围出血占(20.5%),硬脑膜下出血占(18.9%),蛛网膜下腔出血(17.4%),小脑出血(12.1%),混合出血(3.8%);产伤性颅内出血以硬脑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缺氧窒息所致颅内出血表现以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脑实质出血为主;胎龄<32周早产儿以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和小脑出血为主;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 30.3%。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与引起出血的原因和胎龄有关,新生儿颅内出血漏诊率高,与其症状不典型和原发病掩盖了颅内出血症状有关,临床上应予重视。
2001 Vol. 3 (06): 675-676 [摘要] ( 3415 ) [HTML 1KB] [PDF 99KB] ( 928 )
67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浆蛋白的影响
王军, 张绍美, 高莉莉, 孔宝坤, 刘敏, 徐银海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浆蛋白的变化及其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HIE组及对照组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球蛋白(GLO)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以ALB<30 g/L为低蛋白血症。结果:HIE组血浆TP,ALB,GLO,PA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降低。结论:HIE对蛋白质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易引起低蛋白血症。
2001 Vol. 3 (06): 677-678 [摘要] ( 3208 ) [HTML 1KB] [PDF 87KB] ( 1047 )
679 95例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陈妍, 朱建幸
目的:探讨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的转归。方法:对该院1993~1996年收治诊断为羊水吸入综合征的95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羊水吸入综合征患儿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胎龄密切有关,即胎龄小,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高,病情重。结论:死亡率与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关,即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死亡率高。症状消失时间则与高危因素多少有关。
2001 Vol. 3 (06): 679-680 [摘要] ( 3515 ) [HTML 1KB] [PDF 95KB] ( 933 )
68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分析
马宁生, 单小云, 戴玉璇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K-B法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金葡菌46例(38.0%),表皮葡萄球菌23例(19.0%),大肠埃希菌20例(16.5%),腐生葡萄球菌4例(3.3%),D群链球菌4例(3.3%),其他革兰阴性菌24例(19.8%)。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通耐药,对苯唑青霉素的敏感性仅达17.4%和15.8%,对头孢唑啉及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对万古霉素与西力欣有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噻肟等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29.7%。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加快现象;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等仍为敏感抗生素。
2001 Vol. 3 (06): 681-682 [摘要] ( 3287 ) [HTML 1KB] [PDF 93KB] ( 987 )
683 重危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
邢佑敏, 张桂萍, 颜利
目的:探讨重危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重危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直至有吞咽功能再用滴管喂养;观察组施行经口插入胃管间歇喂养直至有自行吸吮,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儿在喂养前后测定血清胃泌素。结果:治疗前后体重增长分别为对照组(490±200) g、观察组(722±165) 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17,P<0.01)。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对照组为(12.6±7.6) g,观察组(22.2±8.1) 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96,P<0.01)。观察组血清胃泌素显著升高。结论:早期间歇胃管喂养能引起患儿血清胃泌素浓度显著增高,刺激胃肠粘膜的生长,促进胃蠕动。体重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降低费用。
2001 Vol. 3 (06): 683-684 [摘要] ( 3271 ) [HTML 1KB] [PDF 86KB] ( 882 )
685 新生儿尿中TNF-α与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
翟雪松, 陈红英, 董文斌, 陈书琴, 王胜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中TNF-α与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28例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1 min<3分者18例,4~6分者10例;评分正常组9例。采用ELISA法检测新生儿尿中TNF-α水平,并同时测定尿中反应肾损伤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尿TNF-α,β2-MG正常对照组为(25.35±5.76) pg/ml,(0.09±0.01) mg/L;在生后Apgar评分1 min 4~6分者为(32.50±6.55) pg/ml,(3.67±2.00) mg/L;Apgar评分1 min<3分者为(44.03±12.41) pg/ml,(4.66±1.85) mg/L。评分低者与正常组比较,尿TNF-α和β2-MG均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中TNF-α和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P<0.05)。结论:尿中TNF-α水平与生后Apgar评分高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1 Vol. 3 (06): 685-686 [摘要] ( 3532 ) [HTML 1KB] [PDF 77KB] ( 883 )
687 87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徐素玲, 张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对87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的年龄、感染部位、原发病、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6.3%,以皮肤软组织及胃肠道最多见,原发病为窒息及早产儿,年龄≤3d,住院时间>7d,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避免滥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2001 Vol. 3 (06): 687-688 [摘要] ( 3073 ) [HTML 1KB] [PDF 91KB] ( 866 )
689 硫酸镁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疗效观察
王广吉, 张健, 戴文献

目的: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仅用综合疗法,治疗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每日1 50~2 0 0mg/kg。结果:治疗组死亡2例,显效、有效率95 .6 % ,对照组死亡5例,总有效率81 .8% ,两组显效、有效率相比χ2 =4.2 1,P <0 .0 5 ,治疗前两组血清镁均较低,2周后治疗组血镁升至正常 ,对照组仍低,两组相比t =2 .1 54 ,P <0 .0 1 ,门诊随访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2 .3 % ,对照组后遗症率1 3 .9% ,两组率相比 χ2 =3 .73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IE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镁剂可降低患儿死亡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率,近、远期效果较好。

2001 Vol. 3 (06): 689-690 [摘要] ( 3092 ) [HTML 1KB] [PDF 100KB] ( 842 )
691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分析
张国元, 黄榕, 杨于嘉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病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提高疗效。
2001 Vol. 3 (06): 691-692 [摘要] ( 3819 ) [HTML 1KB] [PDF 94KB] ( 914 )
693 以迁延性支气管肺炎为表现的婴幼儿哮喘(附14例报告)
李文仲, 李增清, 钟纪茵
目的:报道14例以迁延性支气管肺炎为表现的婴幼儿哮喘,提出应重视非典型哮喘的诊断。方法:对14例患儿,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 1.8岁,病程在1~2个月,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闻及湿罗音和哮鸣音,8例症状体征1 d之中明显变化,10例(71%)有特应性体质,12例(86%)有家族过敏病史,抗生素治疗无效者,按哮喘治疗给全身及吸入皮质激素、β2激动剂吸入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10~30 d,肺炎全部治愈。结论:迁延不愈的肺炎,如无感染中毒症状,症状体征类似哮喘发作,1 d之中有变化,具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即可疑诊,对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好则可确诊。
2001 Vol. 3 (06): 693-694 [摘要] ( 3692 ) [HTML 1KB] [PDF 97KB] ( 884 )
695 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随访
张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佳治疗药物及随访情况。方法:15 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别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静脉组)和阿奇霉素口服(口服组)治疗,比较疗效并随访。结果:静脉组2周内痊愈63例(72.4%),口服组2周内痊愈37例(5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1年后随访的157例患儿有44例(28.0%)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静脉组占25例(28.7%),口服组占19例(27.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病程≥4周的40例患儿中17例(42.5%)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而病程<4周的117例中仅27例(23.1%)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静脉滴注红霉素的近期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口服。部分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痊愈后1年随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初始治疗前的病程长短有关。
2001 Vol. 3 (06): 695-696 [摘要] ( 3830 ) [HTML 1KB] [PDF 98KB] ( 1080 )
697 流感嗜血杆菌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关系的探讨
苏怡凡, 魏莲花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HI)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哥仑比亚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对患儿咽后壁分泌物及痰液做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患儿浓缩尿液HI多糖抗原。结果: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分泌物培养HI阳性31例(25.23%),84例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HI阳性14例(16.70%),3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4例阳性(12.90%),ARI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儿童对照组(χ2=4.53,P<0.05)。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尿HI抗原105例,阳性24例(22.85%),上感测32例,阳性5例(15.63%),儿童对照组测24例,阳性1例(4.16%),揭示下呼吸道感染,尿HI抗原阳性率高于上感组(χ2=98.4, P<0.01)。上、下呼吸道感染尿HI抗原检出率高于儿童对照组(χ2=3.84,P<0.05)。结论:HI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2001 Vol. 3 (06): 697-698 [摘要] ( 3404 ) [HTML 1KB] [PDF 92KB] ( 792 )
699 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黄建军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与临床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微粒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做冷凝集试验,比较二者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结果:100例MP-IgM阳性的病儿冷凝集试验阳性32例,二者符合率为32%。100例MP-IgM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10例,支气管炎54例,肺炎36例,首诊考虑支原体感染者仅30例,占30%。结论: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对于确诊支原体感染更有临床意义。
2001 Vol. 3 (06): 699-699 [摘要] ( 3525 ) [HTML 1KB] [PDF 115KB] ( 852 )
700 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邵彩虹, 姚静, 余琼, 孙波
目的:调查小儿门急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对该院内科门急诊患者在2001年1~2月和2~3月间进行了两阶段为期16 d的调查。结果:内科初复诊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第一阶段占68.9%,第二阶段为78.5%(下同)。其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病数最高(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7.5%和47.2%)。其次为急性支气管炎(分别占30.5%和31.5%)、肺炎(分别占22.2%和12.1%)。从年龄分析,新生儿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患病数最高。其余各年龄段则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患病数最高。结论:在调查阶段小儿好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依次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其中新生儿好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其余各年龄段则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为主。
2001 Vol. 3 (06): 700-701 [摘要] ( 3823 ) [HTML 1KB] [PDF 115KB] ( 872 )
702 食道心房调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覃有振, 陈国桢, 李运泉, 李格丽, 朱延力, 王正明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术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室上速病儿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诱发出室上速发作26例(92.8%),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例(53.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例(30.8%),房内折返心动过速3例,未定型1例。以短阵超速抑制法可终止心动过速24例,药物可终止心动过速22例。与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的6例比较,结果基本相符。结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是一种适用于小儿的安全可靠、简便无创的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对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2001 Vol. 3 (06): 702-704 [摘要] ( 3253 ) [HTML 1KB] [PDF 167KB] ( 1023 )
705 (13)C-尿素呼气试验定量值与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比较
李冰冰, 康宏荘
目的:探讨13C-呼气试验定量检测结果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定植数量的关系。方法:9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于1周内分别测定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定量值和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检测幽门螺杆菌,并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病人分别归入A,B,C,D四组,A组为Hp阴性,B,C,D组均为Hp阳性。结果:四组病人的13C-UBT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94‰,14.98‰,16.64‰,26.34‰。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3C-UBT的定量检测结果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定植数量有关。
2001 Vol. 3 (06): 705-706 [摘要] ( 5940 ) [HTML 1KB] [PDF 89KB] ( 1051 )
707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性和肾炎性的临床对比分析
谭国军, 李秋, 李永柏, 王燕, 王胜红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单纯性和肾炎性之间的差异,以利正确分型,指导治疗。方法:对22例单纯性,19例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的程度以及前驱感染史,合并感染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均为凹陷性水肿(P<0.05);激素治疗敏感性高(P<0.05);两组均有低IgG血症,但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儿单纯性与肾炎性肾病综合征鉴别除经典条件之外,对激素治疗效果也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2001 Vol. 3 (06): 707-708 [摘要] ( 3490 ) [HTML 1KB] [PDF 93KB] ( 950 )
709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朱红枫, 翟雪松, 周正秀, 黄安璋, 王珉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方法:对32例NS患儿和20例正常小儿的6项脂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全部NS患儿极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 (apoB) 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变化则不显著。缓解期上述4项血脂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儿存在明显脂代谢异常,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建议应加强对NS患儿高脂血症的随访及防治。
2001 Vol. 3 (06): 709-710 [摘要] ( 3343 ) [HTML 1KB] [PDF 100KB] ( 975 )
病例报告
临床经验
综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