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0年 12卷 09期
刊出日期 2010-09-15

专家讲座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专家讲座
681 Non epileptic motor phenomena in the newborn
Richard James HUNTSMAN, Noel John LOWRY, Koravangattu SANAKARAN
2010 Vol. 12 (09): 681-689 [摘要] ( 4837 ) [HTML 1KB] [PDF 1073KB] ( 1924 )
论著·临床研究
690 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白介素-18的影响
刘翠青, 夏耀方, 袁玉肖, 李莉, 邱向利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以了解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33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16)和常规治疗组(n=17)。应用ELISA法检测0 h、24 h、48 h、72 h和5 d的外周血清中caspase-3和IL-18 的浓度。结果: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 h及48 h血浆caspase-3浓度分别为3.8±1.9和2.6±1.2 n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1±2.3和7.2±3.1 ng/mL,P<0.01。亚低温组血浆IL-8浓度在治疗后24 h、48 h及72 h亦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为119±30、76±33和71±40 ng/mL,与常规组的138±28、156±60和182±54 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患儿血清中caspase-3和IL-18浓度的过度升高,揭示了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690-692]

2010 Vol. 12 (09): 690-692 [摘要] ( 6135 ) [HTML 1KB] [PDF 925KB] ( 1949 )
693 益生菌防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胡晓艳, 周于新, 徐颂周, 林月钰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成益生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原发病,益生菌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益生菌治疗(0.25 g, 每天两次)。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治疗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4% vs 14%,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早(6.8±1.2 d vs 7.7±1.6 d,P<0.01),且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早(8.0±1.4 d vs 9.0±2.0 d,P<0.05)。益生菌用药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可降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其体重增长,缩短其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且益生菌的应用是安全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693-695]
2010 Vol. 12 (09): 693-695 [摘要] ( 6811 ) [HTML 1KB] [PDF 923KB] ( 2411 )
696 床旁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李秋平, 王宗华, 陈耀琴, 陈佳, 黄捷婷, 王自珍, 封志纯
目的:探讨床旁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床旁激光治疗的30例RO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ROP患儿中59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总体治愈率95%。根据ROP国际分类标准,30例ROP患儿中,Ⅰ区病变有13例(26眼),Ⅱ区病变有17例(33眼)。Ⅰ区病变组平均出生胎龄、体重及治疗时纠正胎龄均明显低于Ⅱ区病变组,而激光斑点数量明显高于Ⅱ区病变组。Ⅱ区病变组治愈率(100%)明显高于Ⅰ 区病变组(88%)(P<0.05)。结论:NICU床边激光手术治疗Ⅰ区病变和Ⅱ区病变是有效的。与Ⅱ区病变相比,Ⅰ区病变患儿预后相对较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696-699]
2010 Vol. 12 (09): 696-699 [摘要] ( 5411 ) [HTML 1KB] [PDF 983KB] ( 1850 )
700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
麦菁芸, 朱敏丽, 陈春, 贺孝良, 林振浪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确诊的42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或低体温、呼吸道症状及喂养不耐受多见,95%的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病死率为21%。早发型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晚发型仅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高达92%,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100% vs 70%,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CRP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0-703]
2010 Vol. 12 (09): 700-703 [摘要] ( 9189 ) [HTML 1KB] [PDF 936KB] ( 2426 )
704 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言钊, 文飞球, 周克英, 杨春何, 张蔚, 李宁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175名患儿,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n=82)、多动-冲动型(ADHD-HI,n=24)和混合型(ADHD-C,n=69),分别进行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共患疾病、智力水平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比较。结果:各亚型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和ADHD-C组分娩异常的比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比率高于ADHD-I组;3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智力发展不平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ADHD-HI组和ADHD-C组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共患率高于ADHD-I组,ADHD-I组和ADHD-C组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组,而ADHD-I组学习问题最显著。结论:ADHD-C和ADHD-HI患儿对立违抗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率较高,多动-冲动等破环性行为突出,ADHD-I患儿学习问题和智力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4-708]
2010 Vol. 12 (09): 704-708 [摘要] ( 6570 ) [HTML 1KB] [PDF 950KB] ( 2527 )
709 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杨治权, 袁贤瑞, 周艳红, 李学军, 伍军, 刘宏伟, 奚健, 刘庆, 侯永宏
目的:了解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从2004年10月至2008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儿童症状性癫癎48例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儿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27.3月。患儿术后癫癎结果评价采用Engel标准,其中I级32例(74%),II级4例(9%),III级4例(9%),IV级3例(7%)。术前癫癎发作频率是癫癎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儿童症状性癫癎手术疗效良好,术前癫癎发作频次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9-711]
2010 Vol. 12 (09): 709-711 [摘要] ( 5882 ) [HTML 1KB] [PDF 927KB] ( 1551 )
712 小儿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术的应用
胡英惠, 焦安夏
目的:探讨小儿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术应用的意义。方法:经胸部X 线片检查提示肺叶或肺段不张,支气管镜检查除外外界性支气管异物患儿106例,原发病:支原体肺炎62例,支气管结核24例,支气管肺炎16例,肾病综合征2例,喉气管支气管炎1例,毛细支气管炎1例;全部病例在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支气管镜术;与同期住院80例外界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生性异物性质:黏液栓子77例,干酪样物质24例,树枝状白色胶冻状物4例,血栓1例,片状伪膜1例;其中25例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原发病以支气管结核为主。外界性支气管异物组并发纵膈气肿、气胸4例,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组无一例合并纵膈气肿、气胸;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组需要重复行支气管镜术的次数较外界性支气管异物组高(P<0.01)。结论:对内生性支气管异物行支气管镜术,其诊断及治疗意义肯定。[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12-714]
2010 Vol. 12 (09): 712-714 [摘要] ( 5859 ) [HTML 1KB] [PDF 919KB] ( 1783 )
715 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学动态变化
冯晖, 向莉, 申昆玲
目的:动态观察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学影响。方法:屋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32例,分成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7)。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肺通气功能,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月及24月哮喘发作次数并测定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屋尘螨特异性IgG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10、IL-4及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各项参数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的百分率治疗后高于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治疗后屋尘螨特异性IgG4高于治疗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治疗后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ECP、IL-10、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屋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经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后,肺通气功能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增加,可能与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增高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15-719]
2010 Vol. 12 (09): 715-719 [摘要] ( 6481 ) [HTML 1KB] [PDF 949KB] ( 1869 )
720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3 504例调查分析
树叶, 汤建萍, 张丹, 曾迎红, 周斌
目的:了解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状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 504例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采用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fx5E(食物筛查试验)或Phadiatop(环境吸入性筛查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结果: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及丘疹性荨麻疹患儿的血清环境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性变应原,而过敏性紫癜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环境吸入性变应原。环境吸入性特异性IgE水平较高,屋尘、户尘螨、粉尘螨大部分达到6级,食物性特异性IgE水平较低,均在3级以下。结论:不同的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食物和环境吸入过敏原有显著差异,环境吸入性特异性IgE水平较食物性特异性IgE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0-722]
2010 Vol. 12 (09): 720-722 [摘要] ( 5833 ) [HTML 1KB] [PDF 974KB] ( 2906 )
723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分析
文川, 王成, 李雯, 吴礼嘉, 许毅, 林萍, 罗海燕, 李茗香, 曹闽京, 谢振武
目的: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临床情况。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儿841例,依据检查年限分为两组,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为A组,共129例;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为B组,共712例;并按照年龄分为4岁~、7岁~及11~18岁3个年龄组。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检查诊断为VVS。结果:HUTT总阳性率为45.3% (381/841),B组阳性率较A组明显增加(47.5% vs 33.3%,P<0.05)。HUTT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49.3% vs 37.9%,P<0.05)。HUTT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11~18岁组>7岁~组>4岁~组(49.2% vs 44.1% vs 3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组和11~18岁组中B组HUTT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46.2% vs 27.8%; 54.0% vs 32.6%,P<0.05)。HUTT阳性率反应类型比较,依次为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70.9% vs 25.5% vs 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管抑制型表现为B组HUTT阳性率高于A组(72.5% vs 58.1%,P<0.05)。结论:近5年VVS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3-725]
2010 Vol. 12 (09): 723-725 [摘要] ( 5387 ) [HTML 1KB] [PDF 926KB] ( 1803 )
726 微粒体基因16SrRNA在宫内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李娟, 侯莹, 赵媛, 张泽敏, 毛健
目的:探讨微粒体基因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单胎早产出生者30例为病例组,按照早产原因分为胎膜早破(PROM)组16例(早破膜时间均>18 h),自发性早产(SPL)组6例,有指征的医源性早产(包括母亲或胎儿原因)8例,另选取10例单胎足月出生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留取部分胎盘、胎膜、羊水、脐血、气管分泌物、胃液及新生儿静脉血等,观察各种原因早产胎盘、胎膜病理改变;用PCR方法分别测定微粒体基因16SrRNA及解脲脲原体(UU)基因在胎盘及胎膜等各类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中21例(70%)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胎膜、胎盘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胎膜改变尤为明显,主要见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者。病例组30例患儿中,16SrRNA基因阳性12例,UU基因阳性10例,对照组10例患儿均未检测到16SrRNA及UU基因。PROM组早产儿生后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早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绒毛膜羊膜炎是导致胎膜早破及胎儿早产的主要原因,检测微粒体基因可间接反映是否有宫内感染存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6-729]
2010 Vol. 12 (09): 726-729 [摘要] ( 5603 ) [HTML 1KB] [PDF 965KB] ( 1910 )
730 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Ex3多态性与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分析
陆文丽, 王伟, 王德芬, 肖园, 黄晓萍, 董治兰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Ex3多态性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疗效间的相关性。方法:青春期前ISS患儿30例,均采用rhGH[0.116±0.02 IU/(kg/d)]治疗;其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扩增GHR基因Ex3区域。对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后生长速率(GV)、年龄对应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及骨龄对应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预测终身高进行比较。结果:rhGH治疗半年后d3/d3基因型组GV较fl/fl基因型组明显增加[(6.3±1.6)cm/年 vs (3.4±0.5)cm/年,P<0.05]。结论:ISS患儿GHR Ex3基因型与rhGH促生长疗效存在一定关联,d3/d3等位基因型患儿用rhGH治疗后生长速率明显优于fl/fl等位基因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30-733]
2010 Vol. 12 (09): 730-733 [摘要] ( 6244 ) [HTML 1KB] [PDF 954KB] ( 1889 )
734 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一级预防的系统评价
朱帝玲, 杨文旭, 杨慧明
目的:系统评价乳酸菌属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检索时间到2010年1月)使用乳酸菌预防≤2岁婴幼儿湿疹和(或)特应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用 RevMan 5.0.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报道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发病预防作用的RCT 12篇,其中7篇报道了对特应性湿疹的预防效果。Meta 分析示:与对照组比较,乳酸菌组(单用及与其他益生菌合用)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RR值分别为0.80(95%CI: 0.70~0.90,P<0.01),0.78(95%CI:0.64~0.97, P<0.01)。乳酸菌联合其他益生菌可显著减少湿疹发生,RR值为0.79(95%CI:0.68~0.93, P<0.01),而单独使用乳酸菌对湿疹无明显预防作用,其RR值为0.85(95%CI:0.69~1.05, P>0.05)。结论:乳酸菌联合其他益生菌可预防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目前证据未显示单独使用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的有预防作用,有待大规模的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34-739]
2010 Vol. 12 (09): 734-739 [摘要] ( 7993 ) [HTML 1KB] [PDF 1916KB] ( 2977 )
论著·实验研究
740 早期高脂膳食对幼鼠胰岛细胞结构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谢坤霞, 肖延风, 徐尔迪, 尹春燕, 易小青, 常明
目的:研究幼年期高脂饮食对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幼年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高脂和普通饲料喂养。在喂养3、6、9周末,测体重、身高,取内脏脂肪称重;测定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电镜观察胰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自4周末高脂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内脏脂肪重量自3周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时间延长其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空腹血糖于第3、6、9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脂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饲养6周时,幼鼠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结论:生命早期高脂膳食可诱导幼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β细胞内质网扩张,可能是肥胖损伤β细胞的早期信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40-743]
2010 Vol. 12 (09): 740-743 [摘要] ( 5520 ) [HTML 1KB] [PDF 1201KB] ( 1639 )
744 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花旺, 姜剑斌, 荣星, 吴蓉洲, 仇慧仙, 张园海, 陈其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氢(H2S)在血管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也存在这些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本研究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H2S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25)和病毒性心肌炎组 (n=30),分别给予PBS和10-5.69TCID50/mL CVB3 0.1 mL注射,第4和10天各随机取10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检测血清H2S和心肌H2S生成活性,心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SE蛋白表达。结果: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血清H2S及心肌H2S生成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5),心肌CSE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结论:在急性小鼠CVB3心肌炎中CSE和其下游产物H2S水平上调,CSE/ H2S通路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多个环节参与疾病的发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44-748]
2010 Vol. 12 (09): 744-748 [摘要] ( 6654 ) [HTML 1KB] [PDF 1212KB] ( 2430 )
临床经验
749 乳果糖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欧阳文献, 游洁玉, 陈昌斌, 陈志勇, 罗艳红, 赵红梅, 唐硕, 刘莉

2010 Vol. 12 (09): 749-751 [摘要] ( 5553 ) [HTML 1KB] [PDF 919KB] ( 2243 )
751 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附14例病例报告)
周建峰, 易军

2010 Vol. 12 (09): 751-752 [摘要] ( 5366 ) [HTML 1KB] [PDF 898KB] ( 2188 )
753 5 400例新生儿期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王婵, 何玺玉, 封志纯, 孙永强

2010 Vol. 12 (09): 753-755 [摘要] ( 4403 ) [HTML 1KB] [PDF 909KB] ( 2565 )
病例报告
756 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的儿童精神障碍2例报告
鲁珊, 刘丽娟, 隋静, 王雪梅

2010 Vol. 12 (09): 756-757 [摘要] ( 4240 ) [HTML 1KB] [PDF 898KB] ( 1614 )
综述
758 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的机制研究
陈慧, 程燕, 张同圆

2010 Vol. 12 (09): 758-761 [摘要] ( 6022 ) [HTML 1KB] [PDF 923KB] ( 4103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