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0年 12卷 12期
刊出日期 2010-12-15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儿童保健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临床研究
933 伴有非癫癎发作的322例脑性瘫痪临床分析
朱登纳, 王军, 贾延劼, 牛国辉, 孙莉, 熊华春, 翟红印, 陈海, 李林琛
目的:了解伴有非癫癎发作的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与癫癎发作的鉴别能力。方法:1 198例9个月至6岁的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对伴随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明确伴随的发作是否为癫癎发作,并观察伴随非癫癎发作患儿的发作症状、年龄、脑瘫型别及脑电图特征。结果:共578例(48.24%)患儿伴随发作性症状,其中伴随癫癎发作者231例(19.28%),非癫癎发作322例(26.88%)。322例伴随非癫癎发作的脑瘫患儿中,发作性症状包括非癫癎性强直发作、发作性摇头、耸肩或头后仰、发作性哭闹、惊恐发作、睡眠肌阵挛、刻板性运动等;158例(49.1%)显示脑电图有非特异性异常;111例(34.5%)在基层医院误诊为癫癎;1岁以内患儿非癫癎发作频率高于1岁~和3~6岁组患儿;痉挛型脑瘫患儿非癫癎发作频率最高(168例,52.2%),其次为不随意运动型(69例,21.4%)和混合型(65例,20.2%)。结论:脑瘫患儿伴随的发作性症状部分为非癫癎发作,注意与癫癎发作相鉴别。非癫癎发作发生频率与患儿年龄及脑瘫型别有一定关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33-935]
2010 Vol. 12 (12): 933-935 [摘要] ( 5990 ) [HTML 1KB] [PDF 1075KB] ( 1745 )
93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变迁的分析
应燕芬, 陈尚勤, 胡小娅, 王能里, 刘花兰, 胡淑英, 林振浪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变迁。方法:选取 2008 年入院新生儿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 h 的2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 8 年前进行比较。结果:2008年VAP发生比率为25.2%,低于8年前的36.1%(P<0.05)。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胃出血及使用血制品呈正相关(P<0.05)。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77%),排前 3 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鲍曼不动杆菌(13%);革兰阳性细菌占23%,以缓症链球菌(14%)为主。而8年前病原菌革兰阴性细菌排前3位分别是克雷伯杆菌属(23%),铜绿假单胞菌(17%),不动杆菌属(16%);革兰阳性细菌占22%,以缓症链球菌(11%)为主;白色念珠菌(1%)。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有胃出血及是否使用血制品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与 8 年前比较,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率增加,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减少。[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36-939]
2010 Vol. 12 (12): 936-939 [摘要] ( 7235 ) [HTML 1KB] [PDF 949KB] ( 2123 )
940 T系和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D4甲基化状态分析
胡洪玻, 胡群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甲基化与T系、B系及T/B双表达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对18例初发ALL患儿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18例ALL患儿中T系(T-ALL)2例,B系(B-ALL)13例,T/B双表达(T/B-ALL)3例。以34 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结果ID4基因启动子区在初发ALL患儿中的完全甲基化率(15/18,83%)显著高于部分甲基化率(3/18,17%),P<0.05。T-ALL、B-ALL和T/B-ALL患儿的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0%,8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18%;P<0.05),部分甲基化率和非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T-ALL、B-ALL及T/B-ALL 患儿之间ID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4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儿童ALL发病有关,T-ALL、B-ALL及T/B-ALL之间的ID4甲基化状态一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0-942]
2010 Vol. 12 (12): 940-942 [摘要] ( 5364 ) [HTML 1KB] [PDF 936KB] ( 1472 )
943 中文版儿童生命质量哮喘特异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彭艳芬, 程茜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儿童生命质量(PedsQLTM)哮喘特异性量表家长报告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 PedsQLTM 哮喘特异性量表家长报告量表及自设一般情况问卷,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就诊的 233 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用克朗巴赫α系数考核其信度,分别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考核其效度。结果:中文版 PedsQLTM 哮喘特异性量表家长报告全量表、症状相关问题、治疗相关问题、担心相关问题、沟通相关问题的α系数分别为0.86、0.80、0.78、0.89和0.93,表明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与量表基本结构一致,主成分累积贡献率接近 66%。4个维度得分与所含条目得分间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r=0.41~0.92, P<0.01)。结论:中文版PedsQLTM 哮喘特异性量表家长报告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原语言版本一致,可适用于中国哮喘患儿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3-946]
2010 Vol. 12 (12): 943-946 [摘要] ( 5677 ) [HTML 1KB] [PDF 944KB] ( 1894 )
947 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
欧婉杏, 查彩慧, 汪玲华
目的:研究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名孤独症儿童和35名健康儿童的父母亲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亲SCL-90总分分别为162.5±34.0,175.1±51.0,均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亲(分别为142.4±82.8,152.3±40.6;P<0.05)。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在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偏执等4个因子上的分数高于健康儿童的父亲(P<0.05);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等8个因子的分数较正常儿童的母亲高(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因子上,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得分较父亲高(P<0.05)。结论:在对孤独症儿童给与关爱和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7-949]
2010 Vol. 12 (12): 947-949 [摘要] ( 6414 ) [HTML 1KB] [PDF 925KB] ( 2170 )
论著·儿童保健
950 甘肃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薛红丽, 李芝兰, 谢鹏敏, 刘红, 金娜, 马国燕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4个市县农村地区7岁以下9 390名儿童,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9 390名儿童中,体重低下检出率为3.60%(338例),生长迟缓为10.56%(992例),5岁以下儿童消瘦检出率为2.49%(196/7 868);性别、年龄、出生体重、生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是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值得重视;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家庭年收入以及加强营养教育、提高父母亲文化水平、改善儿童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50-953]

2010 Vol. 12 (12): 950-953 [摘要] ( 6408 ) [HTML 1KB] [PDF 939KB] ( 2092 )
论著·实验研究
954 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胰岛样细胞过程中印记基因变化
刘峰, 郑甲, 雷闽湘, 陈慧玲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F1-G印记基因Kcnq1、Cdkn1c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SF1-G向胰岛样细胞分化,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细胞标志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检测印记基因Kcnq1、Cdkn1c在分化各阶段细胞中的亲本表达情况。结果:胰岛细胞标志性基因Insulin、Glucagon、Somatostatin、IAPP、Glut2在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都有表达;分化终末细胞能表达胰岛细胞特异性蛋白胰岛素、C肽及Somastatin;PCR-RFLP检测分析显示,体外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印记基因Kcnq1、Cdkn1c呈双等位基因表达。结论:胚胎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用此种分化方法可导致胚胎干细胞印记基因表达的改变,出现印记丢失。[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54-958]

2010 Vol. 12 (12): 954-958 [摘要] ( 5861 ) [HTML 1KB] [PDF 1417KB] ( 1919 )
959 永生化肝细胞微囊化移植治疗大鼠肝豆状核变性
林海龙, 陈洁, 黄乐听, 陈益平
目的:观察微囊化 HepG2 细胞腹腔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3 月龄 Wistar 雄性大鼠 120 只随机分为HLD模型组、裸 HepG2 细胞腹腔移植组和微囊化 HepG2 细胞移植组,采用铜负荷饮食法制作大鼠 HLD 模型。根据移植后标本采集时间分设 3 d、7 d、14 d、21 d、28 d 5个时间点,每时间点 8 只大鼠; 另取 8 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清ALT、AST、白蛋白水平及血清铜、肝铜含量。结果:模型组、裸 HepG2 细胞腹腔移植组、微囊化 HepG2 细胞移植组大鼠各时间点 ALT、AST、血清铜、肝铜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合成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除外微囊化 HepG2 细胞移植组28 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部分时间点裸HepG2细胞腹腔移植组、微囊化HepG2细胞移植组大鼠 ALT、AST、血清铜、肝铜值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而白蛋白水平则较模型组增加(P<0.05)。7~14 d后微囊化 HepG2 细胞移植组大鼠 ALT、AST、血清铜、肝铜水平较裸 HepG2 细胞腹腔移植组明显下降(P<0.05),而白蛋白则于 14 d后高于裸 HepG2细胞腹腔移植组。结论:HepG2 细胞微囊化腹腔移植可明显减轻 HLD 大鼠的肝损害,减少肝铜沉积,加速血清铜的代谢,可成为一种细胞移植治疗 HLD 的新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59-962]
2010 Vol. 12 (12): 959-962 [摘要] ( 5354 ) [HTML 1KB] [PDF 947KB] ( 1513 )
963 rh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Cyt-C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黑明燕, 黄维清, 刘芙蓉
目的:探讨人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细胞色素(Cyt-C)及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新生Spar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IBD 和 HIBD+rhIGF-1 组。按照Rice-Vannucci 法制作HIBD模型,HIBD+rhIGF-1 组于HI后即刻予腹腔注射rhIGF-1(0.2 mg/kg)。应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技术于HI后24 h、48 h、72 h 分别检测 Cyt-C及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HIBD组各时间点的Cyt-C mRNA 和caspase-3 mRNA 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HIBD+rhIGF-1 组的表达则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较 HIBD 组降低,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 组的 Cyt-C 和 caspase-3 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IBD+rhIGF-1 组的表达则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较 HIBD 组降低,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son 相关分析显示,HIBD 组和 HIBD+rhIGF-1 组的 CytC 与 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为直线相关关系。结论:rhIGF-1 可能通过抑制 Cyt-C 释放、减少 caspase-3 表达,从而对新生大鼠 HIBD 发挥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63-966]
2010 Vol. 12 (12): 963-966 [摘要] ( 6112 ) [HTML 1KB] [PDF 1074KB] ( 1565 )
967 谷氨酰胺影响脓毒症大鼠脑内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
赵亚娟, 富建华, 孙梅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幼年大鼠大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及其受体(PDGFR-β)表达的变化及谷氨酰胺(Gln)干预的影响,探讨PDGF-B在幼年期脓毒症时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Gln对脑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120只10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LPS)和谷氨酰胺组(Gln)。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制备幼年大鼠脓毒症动物模型。Gln组为腹腔注射LPS前1 h腹腔注射Gln (1.346 g/kg)。各组大鼠又分为5个亚组(n=8),分别于注射后2、6、12、24及72 h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PDGF-B及PDGFR-β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注射LPS后 72 h Gln组大脑皮层神经元PDGF-B和 PDGFR-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LPS组。(2)免疫印迹方法结果显示,LPS组和Gln组于注射LPS后第2 h、6 h和12 h 的PDGF-B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ln组12 h和72 h 的PDGF-B表达明显高于LP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脑组织PDGFR-β表达在2 h和6 h增加,而在72 h表达下降(P<0.05)。Gln组则与对照组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ln在注射LPS后能上调大脑PDGF-B和PDGFR-β的表达,提示Gln对幼年期脓毒症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大脑PDGF-B和PDGFR-β的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67-971]
2010 Vol. 12 (12): 967-971 [摘要] ( 5773 ) [HTML 1KB] [PDF 1293KB] ( 1906 )
972 胰岛素受体底物在宫内发育迟缓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李瑶, 辛颖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在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生后0周、3周和8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UGR个体易患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母孕期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大鼠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子鼠在生后0周、3周、8周胰腺组织中IRS-1和IRS-2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杂交检测 IRS-1和IRS-2蛋白的表达。母孕期得到正常饮食的子鼠作为对照组。结果:IUGR 组0周、3周、8周胰腺组织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RS-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GR子鼠生后0周、3周和8周胰腺组织中IRS-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能是 IUGR 个体易患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72-975]
2010 Vol. 12 (12): 972-975 [摘要] ( 5326 ) [HTML 1KB] [PDF 1011KB] ( 1512 )
976 维生素A调节小鼠肠黏膜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杨凌云, 储波, 蒋丽蓉
目的:探讨维生素A对小鼠外周血及肠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发育及肠黏膜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幼鼠共20只,随机分为高维生素A组(维生素A 250 IU/g)及对照组(维生素A 4 IU/g),每组10只,干预3周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周血及肠黏膜CD4+ CD25+ T细胞亚群,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粪便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及IL-23水平。结果:高维生素A组外周血及肠黏膜CD4+CD25+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粪便中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对小鼠外周血及小肠CD4+ CD25+ T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调节IL-4及IL-23等细胞因子参与肠黏膜相关免疫反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76-978]
2010 Vol. 12 (12): 976-978 [摘要] ( 5984 ) [HTML 1KB] [PDF 930KB] ( 1707 )
979 PTEN基因敲减及RESC救援后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信号通路的变化
王玉梅, 盛光耀
目的:构建人PTEN基因RNA干扰(RNAi)及其逃避RNAi策略结构(RESC)救援的慢病毒载体。观察PTEN基因敲减前后及RESC救援后人T淋巴细胞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PTEN基因RNAi及其RESC救援的慢病毒载体,转染T淋巴细胞,建立PTEN基因敲减及RESC救援的细胞模型T-LC-shPTEN和T-LC-rrshPTEN;分别应用Western blot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敲减前后及RESC救援后PTEN蛋白的表达和AKT通路的活化情况、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慢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下调PTEN基因的表达。PTEN基因表达下调后,T淋巴细胞生长受到促进,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增多,PI3K/AKT通路激活。而RESC救援则能够完全恢复PTEN基因RNAi所造成的现象。结论:成功构建了人PTEN基因RNAi及其RESC救援的慢病毒载体。PTEN基因敲减后,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生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79-983]
2010 Vol. 12 (12): 979-983 [摘要] ( 6373 ) [HTML 1KB] [PDF 1220KB] ( 2149 )
984 三种方法建立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对比研究
郭慧, 马娇, 童煜, 屈艺, 母得志, 毛萌
目的:比较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3种不同方法,旨在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方法:采用新生大鼠作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源,用混合培养、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结果:混合培养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生长在一个盖玻片上,不易控制胶质细胞的生长速度,神经元纯度不高;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但 Banker 程序复杂;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简化了 Banker 共培养程序。结论:利用插入式培养皿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共培养相关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84-987]
2010 Vol. 12 (12): 984-987 [摘要] ( 9770 ) [HTML 1KB] [PDF 1148KB] ( 3897 )
临床经验
988 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比较
陆建红, 徐美玉, 盛俞, 杨卫霞
2010 Vol. 12 (12): 988-990 [摘要] ( 4773 ) [HTML 1KB] [PDF 928KB] ( 1747 )
99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芦映红, 吴亚斌
2010 Vol. 12 (12): 991-992 [摘要] ( 4456 ) [HTML 1KB] [PDF 920KB] ( 1548 )
993 小儿再发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唐硕, 游洁玉, 欧阳文献, 赵红梅, 刘莉
2010 Vol. 12 (12): 993-994 [摘要] ( 5210 ) [HTML 1KB] [PDF 925KB] ( 2628 )
995 神经母细胞瘤远期复发临床研究
朱琪琦, 刘英, 冯晨, 唐锁勤
2010 Vol. 12 (12): 995-997 [摘要] ( 4539 ) [HTML 1KB] [PDF 931KB] ( 1650 )
998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分析
朱晓华, 刘建梅, 陈强, 李岚, 章高平, 杜云, 胡次浪, 李建, 吴爱民
2010 Vol. 12 (12): 998-1000 [摘要] ( 5257 ) [HTML 1KB] [PDF 1006KB] ( 2591 )
1001 重症肺炎患儿血浆硫化氢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王平, 曾晓辉, 祝益民, 董静
2010 Vol. 12 (12): 1001-1002 [摘要] ( 4540 ) [HTML 1KB] [PDF 920KB] ( 1472 )
100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胸腔积液2例临床分析
麦菁芸, 陈鲜威, 林振浪
2010 Vol. 12 (12): 1003-1004 [摘要] ( 4243 ) [HTML 1KB] [PDF 967KB] ( 1608 )
病例报告
1005 Alagille综合征1例
文芳, 宋元宗
2010 Vol. 12 (12): 1005-1007 [摘要] ( 6260 ) [HTML 1KB] [PDF 1014KB] ( 2049 )
综述
1008 端粒/端粒酶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发展起源的关系
李平, 童煜, 毛萌
2010 Vol. 12 (12): 1008-1012 [摘要] ( 4632 ) [HTML 1KB] [PDF 1005KB] ( 1847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