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3年 15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13-10-15

专家讲座
先心病专题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国外儿科研究
临床经验
病例报告
综述
专家讲座
805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肺血管重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刘瀚旻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实质是肺血管重构,因此,预防和逆转肺血管重构是提高患儿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综述了肿瘤学和肿瘤药学领域的进展对肺血管重构衍化出的新研究视点,包括:从肿瘤学的DNA损伤应答机制调控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全新的 “ATM通路表达的折点假说”,提出了肺血管重构的关键环节——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类肿瘤化可能是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基础病理;从肿瘤药学的化疗药物在较低的非细胞毒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特性的理论拓展出的肺靶向给药系统逆转肺血管重构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将为肺血管重构的治疗拓宽新的研究领域。

2013 Vol. 15 (10): 805-809 [摘要] ( 5349 ) [HTML KB] [PDF 1068KB] ( 1116 )
先心病专题
810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理社会远期转归
Maria Emília Guimares Areias,Catarina I.Pinto,Patrícia F. Vieira,Flávio Teixeira,Rosália Coelho,Isabela Freitas,Samantha Matos,Marta Castro,Sofia Sarmento,Victor Viana,Jorge Quintas,José C. Areias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疾病,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前确诊。由于诊断以及早期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条件较好,患者的生存率达到90%,并且生存时间不断延长,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该研究探讨了不同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心理社会变量对CHD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感知、心理社会适应和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影响,评估CHD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社会适应和精神障碍发病率,确定哪些变量(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心理社会变量)对缓解压力、促进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哪些变量起到不良作用。方法:该研究入组了150名CHD患者(男87例,女63例),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7.45±3.373岁)。对参与者进行了关于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方式、自我形象、人口统计信息和生理限制等方面的访谈。他们对标准化精神病学访谈(SADS-L)中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填写了自我报告问卷,以进行生活质量(WHOQOL-BREF)和心理社会适应(YSR/ASR)的评估。结果:所有参与者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8.7%(女性25.4%,男性13.8%)。57.1%的参与者有过留级(平均1.53±0.804年)。与整体葡萄牙人相比,CHD患者的生活质量感知在社会关系、环境、身体和总体方面较好。而女性、学习成绩差、较少的社会支持、复杂性CHD、紫绀型CHD、中重度残留病灶、接受过手术和有生理限制患者生活质量感知较差。除了紫绀,所有这些变量也会引起较差的心理社会适应。结论:女性CHD患者及学习成绩差且获得社会支持少的CHD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较差。

2013 Vol. 15 (10): 810-816 [摘要] ( 5371 ) [HTML KB] [PDF 1238KB] ( 1612 )
817 法洛四联症患儿组蛋白乙酰化及其酶的表达
徐君,林怡翔,顾若漪,王慧君,马晓静,马端,黄国英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及其酶在TO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TOF组心肌组织标本来源于46例行TOF根治术患儿,对照组心肌组织标本来源于16例意外死亡经尸检未发现心脏畸形的儿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OF组和对照组中H3K9、H3K18、H3K27 3个组蛋白乙酰化位点的乙酰化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技术筛选TOF组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相关酶HATs和HDACs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OF组H3K9位点的乙酰化水平明显增高(P=0.0165);而H3K18、H3K27两个位点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分别对4个HATs和6个HDACs检测发现,TOF组中EP300和CBP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而其他HATs和HDACs mRNA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H3K9乙酰化水平与EP300和CBP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71、0.72,均P<0.01)。结论:H3K9乙酰化水平增高可能与EP300和CBP mRNA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EP300和CBP可能是通过调控H3K9乙酰化状态影响心脏发育。

2013 Vol. 15 (10): 817-821 [摘要] ( 5814 ) [HTML KB] [PDF 2445KB] ( 1087 )
822 胰岛因子1基因2个SNP位点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穆世茵,张宏艳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儿童胰岛因子1(Islet1,ISL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1268421、rs1017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对35例CHD患儿和30名除外CHD儿童的rs41268421、rs1017位点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两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SNP位点rs41268421存在GG、GT、TT 3种基因型,CHD组T等位基因频率及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包括GT和T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患CHD的危险是G等位基因的4.833倍;rs1017 位点存在AA、AT、TT 3种基因型,CHD组T等位基因频率及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包括AT和T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患CHD的危险是A等位基因的4.491倍;2个SNPs位点得出4种单体型,以TT型儿童发生CHD的危险性最高(OR=7.813)。结论:天津地区汉族儿童中ISL1基因单体型TT的出现很可能会增加CHD的患病风险。
2013 Vol. 15 (10): 822-826 [摘要] ( 4782 ) [HTML KB] [PDF 1446KB] ( 1181 )
827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的变化
梁园园,叶建荣,马海平,郑宏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80例CHD患儿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4组:无肺动脉高压组及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测定各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NGAL含量,分析血清NGAL含量与肺动脉高压及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CHD伴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NGAL含量均高于不伴肺动脉高压组,血清NGAL浓度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各组患儿术后血清NGAL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1)。血清NGAL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HD所致肺动脉高压时,血清NGAL浓度增高;手术中止异常分流后,血清NGAL浓度逐渐降低。血清NGAL水平或可作为衡量肺动脉高压程度和评价手术效果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2013 Vol. 15 (10): 827-830 [摘要] ( 4998 ) [HTML KB] [PDF 1239KB] ( 986 )
831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相关因素分析
魏丽,乔莉娜,卢永义,华益民,王一斌,叶强华,王晓,李馨卉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AJE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皮VSD封堵术后1周内发生AJER的42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封堵器与缺损直径的差值、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等项目与对照组封堵术后(未发生AJER患儿)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JE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JER组比对照组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更远、缺损基底直径更大、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也更大、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差值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OR=1.813,P=0.002)及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OR=1.671,P=0.029)是术后AJE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VSD患儿行封堵器关闭术后发生AJER与室间隔缺损大小、封堵器大小、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的差值以及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相关,其中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和封堵器的大小是术后发生AJER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3 Vol. 15 (10): 831-834 [摘要] ( 4911 ) [HTML KB] [PDF 1203KB] ( 1165 )
论著·临床研究
835 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研究 Hot!
杨晓燕,陈超,唐军,陈大鹏,母得志

目的:生长发育不良将造成神经系统的不良预后事件,而生后不适当的营养供给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对我国早产儿营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展现我国近六年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描绘我国早产儿营养的研究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示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于2013年1月以主题词“早产儿”及“营养”在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命中文献772篇,使用Excel 2010提取高频关键词并建立共现矩阵,最后使用Ucinet 6.0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通过我国早产儿营养支持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我国早产儿营养支持方式的关注热点仍以静脉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为主,其目的是维持早产儿适宜的生长发育速率。在临床营养支持过程中,静脉营养的并发症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喂养不耐受依然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特别是胃肠内营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网络并据此进行了知识图谱的绘制,反映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现状。

2013 Vol. 15 (10): 835-840 [摘要] ( 5045 ) [HTML KB] [PDF 2077KB] ( 1354 )
841 败血症新生儿血栓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郝玲,王娜
目的:观察败血症新生儿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败血症新生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将56例败血症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分为极危重组(13例)、危重组(22例)和非危重组(21例),在入院初期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TM,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2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TM和DD的差异及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败血症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新生儿血浆TM水平分别为25.5±6.6、17.3±4.7、13.3±2.8 μg/L,较对照组的9.8±2.7 μg/L明显升高(P<0.01)。败血症极危重组、危重组新生儿血浆DD水平分别为744±262、436±147 μg/L,较对照组的205±61 μg/L明显升高(P<0.01)。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3组血浆TM和DD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恢复期)患儿血浆TM和DD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M和DD水平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分别r=-0.428、-0.363,P<0.01)。结论:检测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浆TM和DD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
2013 Vol. 15 (10): 841-844 [摘要] ( 5790 ) [HTML KB] [PDF 1236KB] ( 1318 )
845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
吴小英,罗征秀,符州,刘恩梅,罗健,何玲
目的:总结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B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4月经临床诊断为BO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反复喘息及咳嗽。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23例,其中腺病毒肺炎12例,麻疹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A肺炎各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副流感病毒3肺炎、肺结核各1例,病原不明3例;非感染性因素导致BO 3例,即Steven-Johnson 综合征、副肿瘤天疱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BO各1例;病因不明2例。28例胸部HRCT结果示充气不均25例,马赛克灌注征21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支气管扩张12例,气体潴留征6例。21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行舒张试验,17例阴性。所有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18例随访4个月~?4年7个月,临床表现好转12例,无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最常见病因,腺病毒是主要感染病原;BO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但无特异性;胸部HRCT可显示BO较特征性征象,是BO诊断和病情随访的重要指标;BO肺功能特异性地表现为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是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儿童BO总体预后不好,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望改善儿童BO预后。
2013 Vol. 15 (10): 845-849 [摘要] ( 6550 ) [HTML KB] [PDF 1276KB] ( 2273 )
850 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贺金娥,高春燕,李红日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MPP且住院前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3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选取20例为甲泼尼龙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mg/kg,共?3 d),余18例为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留取血清样本;随机选取25例同期于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体检当天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儿童血清TNF-α水平。结果:甲泼尼龙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入院时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时,甲泼尼龙干预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P<0.05,P<0.01);第7天时,甲泼尼龙干预组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可以显著降低MPP患儿血清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2013 Vol. 15 (10): 850-853 [摘要] ( 5355 ) [HTML KB] [PDF 1270KB] ( 1272 )
854 影响儿童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疗效的因素分析
刘靖,张晓波,冯海燕,黄剑峰,张明智,王立波
目的:探讨影响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疗效的因素。方法:监测99例哮喘患儿接受标准化屋尘螨SIT半年(S1期)、1年(S2期)、1年半(S3期)、2年(S4期)以后的哮喘控制水平,分析患儿初诊年龄、哮喘病程、哮喘程度分级、初始血清特异性(sIgE)浓度、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异位性皮炎、是否合并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及疗程中出现局部和全身副作用情况对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 结果:随着SIT疗程的进行,临床控制病例显著增加,未控制病例则明显减少(P<0.01);患儿初诊年龄在S1和S3期,以及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异位皮炎在S1期均显著影响了哮喘的控制水平(均P<0.01);SIT治疗各期临床控制组的初始血清sIgE浓度均显著高于临床未控制组(均P<0.05);S1和S2期初始哮喘程度分级较高的患儿较初始哮喘程度分级较低的患儿达到临床控制的比例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SIT的长期疗效可能与疗程长短及总剂量呈正相关;治疗前初始血清sIgE浓度高的患儿较浓度低的患儿可能更早达到临床控制。
2013 Vol. 15 (10): 854-859 [摘要] ( 5120 ) [HTML KB] [PDF 1415KB] ( 1149 )
860 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初探
刘卫鹏,王君,屈素清,杜侃,杨辉,杨印祥,汪兆艳,栾佐
目的:观察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移植治疗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2例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进行研究,其中孤独症9例,Rett综合征13例,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注射hNPCs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对移植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移植后22例患儿中,1例失访,17例患儿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孤独症患儿8例,Rett综合征患儿9例。孤独症患儿行ABC量表评估后发现,术后6个月交往因子得分,以及术后1年ABC总分、交往及语言因子得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hNPCs移植治疗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疗效,有必要扩大观察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2013 Vol. 15 (10): 860-865 [摘要] ( 4814 ) [HTML KB] [PDF 1404KB] ( 1173 )
866 长沙市学龄儿童睡眠不足对智力结构的影响
王香云,王香,黄超全,郭子瑛,钱燕飞,杨艳,谭沫,谭鑫,涂秋云,王炼
目的:探讨小学生睡眠不足对智力发育的影响,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09 年 6 月至 2010 年 4 月,在长沙市4 个行政区分层随机抽取4所小学10~11岁5年级小学生316名进行调研,了解其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验上反映的智力结构特点。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应答率90.5%,其中睡眠时间正常(夜间睡眠时间≥8 h,对照组)106人,睡眠不足180人(夜间睡眠时间<8 h,睡眠不足组)。睡眠不足组各项分测验、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语言理解因子和记忆/注意因子得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度睡眠不足亚组语言智商、总智商及语言理解因子、记忆/注意因子得分降低(P<0.05);重度睡眠不足亚组各项得分均降低(P<0.05)。睡眠不足组及中度和重度睡眠不足亚组儿童中智力不平衡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不足对小学生智力发育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对言语智商发育的影响较大,主要发生于中、重度睡眠不足的小学生。
2013 Vol. 15 (10): 866-869 [摘要] ( 5662 ) [HTML KB] [PDF 1300KB] ( 1721 )
870 采用PedsQL量表对矮小症儿童的生存质量分析
徐璇,文捷,彭丹霞,刘媛
目的:了解矮小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社会功能与正常身高儿童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PedsQL量表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53名5~18岁诊断为矮小症的儿童及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79名4~17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PedsQL儿童自评量表评估显示矮小组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5.3±11.2 vs 21.1±10.3,P<0.05),且量表中的步行200米、举大件物品、受伤或疼痛、担心有什么事将会发生、不能完成同龄儿童胜任的事、游戏时跟不上其他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学校活动中跟不上其他同龄人等9项条目及总分中,得分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sQL父母代评量表评估显示睡眠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活动中跟不上其他同龄人、丢三落四等4项条目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总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小症儿童在心理社会功能发育的健全程度上落后于正常身高儿童。
2013 Vol. 15 (10): 870-874 [摘要] ( 5603 ) [HTML KB] [PDF 1417KB] ( 1556 )
875 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肥胖及炎症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冯玲,李晋蓉,杨凡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3]的水平与肥胖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肥胖症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2~6月就诊的78例肥胖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3、IL-6、IL-8、IFN-γ、TNF-α。结果:肥胖组儿童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5-(OH)D3水平与BMI Z-Score呈负相关(r=-0.462,P<0.01)。按血清25-(OH)D3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及严重缺乏组,各亚组间血清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BMI有相关性,但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不大。
2013 Vol. 15 (10): 875-879 [摘要] ( 5341 ) [HTML KB] [PDF 1512KB] ( 1250 )
880 706例外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其临床意义
彭璐婷,李荣,赵卫华,陈银花,李小妹,陈梦莹,曹佳,李晓南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对706例外科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儿营养支持情况、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6例外科住院患儿中,有11.5%存在高度营养风险,46.0%为中度营养风险,42.5%为低度营养风险;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梗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居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前3位;婴儿高度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1);81例高度营养风险患儿中有52例(64.2%)接受了肠外营养支持;高度营养风险患儿住院期间较低度营养风险患儿更容易出现体重丢失(P<0.05),其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高于中、低度营养风险患儿(均P<0.01)。结论:外科住院患儿存在中、高度营养风险;营养风险评分对患儿临床结局存在影响;目前外科住院患儿的营养支持仍不规范,需推广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规范的营养支持。
2013 Vol. 15 (10): 880-885 [摘要] ( 5567 ) [HTML KB] [PDF 1552KB] ( 1262 )
886 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临床特征分析及救治
欧阳文献,祝益民,卢秀兰,于四景,丁川中,丁云峰,刘芙蓉,唐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与效果,为临床及时认识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住院的28例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儿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至13岁(平均年龄7±5岁)。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心悸、肢体抖动等;血生化改变主要为低血钾、高乳酸血症、高血糖、血肌酸激酶增高等,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和S-T段下移。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护心等处理后,患儿在12~78 h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后48 h后血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5 d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半个月无复发。结论: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以呕吐、心悸、肢体抖动、低血钾、高乳酸血症、心动过速为主要特征。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2013 Vol. 15 (10): 886-889 [摘要] ( 5054 ) [HTML KB] [PDF 1349KB] ( 1370 )
论著·实验研究
89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窒息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
万丽佳,吴星恒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窒息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120只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窒息组和EPO组,每组40只。制备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EPO组于造模后立即给予rhEPO 500 U/mL(10 mL/kg)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在造模完成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分别取8只大鼠采集心脏血及心肌组织,测定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组织GRP78、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和EPO组相比,窒息组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CK和LDH升高,凋亡细胞增多,GRP78、CHOP表达上调(P<0.01);上述各指标在EPO组的表达水平亦高于假手术组(P<0.01);窒息后24 h心肌组织CHOP蛋白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因子GRP78、CHOP,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3 Vol. 15 (10): 890-895 [摘要] ( 5253 ) [HTML KB] [PDF 2895KB] ( 1148 )
896 心脏肥大细胞及Toll样受体4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李辉,黄林枫,文纯,杨作成,陈淳媛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及Toll样受体4(TLR4)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以柯萨奇病毒B3腹腔注射制作VMC模型,分别于制模后7 d、14 d和28 d,两组各取8只小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小鼠心肌病理改变,以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两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小鼠心肌TLR4及其mRNA的表达,并对模型组各时间点肥大细胞数目及TLR4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28 d时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较对照组各时间点以及模型组7 d、14 d时均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均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心肌TLR4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肥大细胞数目和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2=0.877, P<0.05)。结论:VMC小鼠心肌肥大细胞数和TLR4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肥大细胞及TLR4可能在VMC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3 Vol. 15 (10): 896-902 [摘要] ( 5332 ) [HTML KB] [PDF 4372KB] ( 1397 )
国外儿科研究
903 硫化氢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干预影响
赵德安,刘君,黄倩,韩子明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模型,观察硫化氢(H2S)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两种关键合成酶胱硫醚β-合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在梗阻肾中的表达,并探讨H2S在TIF中的作用。方法:构建UUO致TIF大鼠模型,96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HS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每组24只。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立即腹腔注射NaHS 1.4 μmol/kg和7 μmol/kg,每日两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7 d、14 d及21 d随机处死8只大鼠,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含量;梗阻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阻肾组织CBS、CSE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梗阻肾组织CBS mRNA、CSE mRNA的表达。结果: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与血浆H2S浓度呈负相关(r=-0.891,P<0.01);外源性给予NaHS能显著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P<0.01),上调肾组织CBS、CSE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和血浆H2S水平(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低、高NaHS剂量组间血浆H2S水平、CBS、CSE蛋白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2S 参与UUO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展过程,而且CBS/H2S体系和CSE/H2S体系在TIF中发挥关键作用。外源性补充NaHS可以延缓TIF的进展。
2013 Vol. 15 (10): 903-908 [摘要] ( 4630 ) [HTML KB] [PDF 3927KB] ( 1218 )
临床经验
909 视频脑电图对危重患儿发作性事件监测的临床意义
江军,刘智胜,孙丹
2013 Vol. 15 (10): 909-912 [摘要] ( 4125 ) [HTML KB] [PDF 1343KB] ( 1279 )
病例报告
91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月龄婴儿肺结核1例
何振涛,陈德晖,邵文龙,岑人丽,姜桔红,陈福雄

2013 Vol. 15 (10): 913-914 [摘要] ( 4180 ) [HTML KB] [PDF 1364KB] ( 837 )
915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浅表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
张泷,徐志泉
2013 Vol. 15 (10): 915-917 [摘要] ( 3958 ) [HTML KB] [PDF 1364KB] ( 1073 )
综述
918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张鹏,程国强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许多发达国家的NICU已将亚低温作为治疗新生儿HIE的常规方法,我国部分NICU也逐步开展这一疗法,但接受治疗的患儿中仍有40%~50%死亡或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哪些病人适合接受亚低温治疗,对这些病人应采取何种降温方式、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持续的时间、最佳目标温度、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2013 Vol. 15 (10): 918-922 [摘要] ( 6033 ) [HTML KB] [PDF 2139KB] ( 2383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